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0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16 1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文\德子先生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因此,管理中的人是一个抽象的人与具体的人的统一体.说它是抽象的人,是因为任何历史时代,不管空间怎样变换,但作为人的普遍的一般的意义是不会变的。所以,我们既要把握好人的发展规律,也应该区别特定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人在需要和本性的表现形式上既有共同之处同样也存在差异之点.只有把人的发展规律同人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管理好人。

  人类从最初的混沌蒙昧状态中走来,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活动,逐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了再认识和改造.迄今为止,虽然人类还不能客观,正确地描述出最终意义上的人是什么样子,但是,全面自由发展是其必然趋势.通过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不断提高的现象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方向的正确性.

  当资本主义萌芽并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时,管理悄悄地进了自己的崭新时代.管理为人所熟知地,就从政治转向了经济,特别是转向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企业管理.人也由“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不断地得到了更新和发展.人群关系论在以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之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来完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也被现代管理思想的“复杂人”所完善,认为人并不是单纯的哪种人,人是复杂的。在这里,管理和人在互动中进步了.但是,管理并没有真正从“管理为管理”向“管理为人”转化,人作为第一要素处于认识的被动地位,人创造了管理又去管理了人.不管怎样,人类总算在人的管理中得到了进步。

  由此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中,从“工具人”到“复杂人”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人是手段”还是“人是目的”的问题。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可以说有怎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比如说工具人在“(1):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3)人宁愿听指挥,不愿担负责任,缺乏进取心,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4)人容易受煽动;”的人性假设下把人看作是一种工具,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如机器所起的作用一样,管理的任务就是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器一样去运作.因而人成了被动的生产工具,管理的人与被管理的人也对立了起来。根据这种观点,人的存在完全成了管理者实现目的的手段.在“复杂人”的人性假设中,虽然,管理的目的的人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是真正做到“管理为人”的时代还远远没有来到.

  分析历史上出现过的人性学说,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特定的社会物质关系来谈论人性,人的本质,用抽象的人性来解释历史,是一种历史的唯心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来研究人性人的本质,指出必须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对抽象人的崇拜,它采取了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解决了人性是非善恶的问题,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人性并非人的本质问题,而且不能以一种具体分析得来的结论来代替抽象思维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弄清楚实际上是理论为理论,理论为实践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不能忽略对人抽象意义上的认识,而马克思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似乎是抽象而实际上是具体的人的认识.这样,普遍意义上的人就被分割的人性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复杂性所取代.因而,迄今为止,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所以哲学家们还是没有真正弄清人性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对于人性,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善恶来论.作为我国最早提出人性学说的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而没有就人性是善恶问题展开论述。对于孔子的人性思想,似乎可以从他的不语“怪、力、乱、神”上得到方法论上的启示.事实上,孔子之后的人性学说家在善恶是非上陷进了怪圈,是非难以确定。虽然他们对人性在特定层次方面的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立足于善恶是非上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最终无法解决人性的认识问题.历史有时似乎在跟我们捉迷藏,站在现在的认识水平上来说,即使是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根本不能得出一个相对科学的人性论学说.因此,现在的关键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方法论上来考虑而非问题本身上来.但是,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人性是进步的、积极的而非落后的、消极的.因为社会的发展要求人对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客观世界发展需要的认识,否则的话,社会只能在人类自身的堕落中毁灭.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反过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正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有了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各自追求不同价值取向以及自我实现的更大选择余地。这时候的人才开始真正进入一个只会相互促进而非阻碍的理想状态.朝着这种发展趋势,本着积极进步的人性观,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者和管理客体的管理者之间的人与人关系将会更加融洽和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才能真正进入“管理为人”的时代.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7-30 10:25 | 只看该作者
HEHE~~
很象我以前写的那种论文哦~不过斧凿的痕迹多一点,心浮气燥的人也许看不下去哦……
3#
发表于 2003-8-17 21:5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处于一个幸运的时代,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很多人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机遇;我们又处于一个痛苦的时代,初级阶段的竞争充满了残酷性,大多数人还在为生理和安全需求而努力。信息化使世界变的很小,我们向往欧美社会对个性的尊重,但我们无法跨越现阶段,这使很多人迷茫而痛苦!
 我同意楼主的观点,但这只是一种存于心中的追求。
4#
发表于 2003-8-28 15:50 | 只看该作者
QUOTE]最初由 李玉根 发表
 我们处于一个幸运的时代,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很多人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机遇;我们又处于一个痛苦的时代,初级阶段的竞争充满了残酷性,大多数人还在为生理和安全需求而努力。信息化使世界变的很小,我们向往欧美社会对... [/QUOTE]

有这样一种理念和追求本身就是不少的进步。现实和理想之间本来就是有距离的。
就象教育界,一方面在高声呼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却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就这这样的夹缝里左右平衡里。只是心里有了新的教育理念,确实是可以使自己站到更高的视觉高度去看问题的。
我想,有好多东西,更重要的是改变观念,而不是急着去做。
刚才看了你的同事的学习感想,发现不同的人改变观念的程度也不同的,所以感想也就不同。
有时候,改变观念很难。
5#
发表于 2004-3-2 22:33 | 只看该作者

理念太陈旧

管理效益最好。人应该受到尊重。
实际上根据此文的理念无法操作对人的管理,因为他对人的理解太陈旧了。
6#
发表于 2004-5-16 15:19 | 只看该作者
在管理中越来越多的时候提到“以人为本”可与之相并行的条条框框中,又有那么多让人感到进退维谷的东西。建立法制社会任重道远,而政府要真正融入“以人为本”施政理念,更是重中之重!
7#
发表于 2004-5-19 18:10 | 只看该作者
管理似水,水之道乃管理之道也。溪水池水河水江水至于大海。
8#
发表于 2024-9-24 14:38 | 只看该作者
结论没毛病,但缺少论证或论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05:14 , Processed in 0.04760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