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6-6-30 09:01 编辑
最美炫舞 ——杂技观后感
说起红色经典,人们总会联想起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红色样板戏等,事实上,表现红色题材的影视片很多,但以杂技形式来表演如此庞大深远的战争题材却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由济南市杂技团青年演员表演的大型杂技剧《红色记忆》,成功地把这一新的艺术巨作搬上了舞台。
观看剧目之前,我对杂技的印象,只停留在没有剧情、没有故事、单一的技巧表演和艺术欣赏上。这台剧目却给我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意义。这是一台为迎接党的九十华诞所创作的杂技剧,它以红色为基调,追忆为主线,将《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等9部战争题材的红色经典电影戏剧作品重新解构、拼接整合、穿插混搭、赋予新机,从而形成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经典剧目。
音乐声起,巨大的银幕上红色大字闪烁出成千上万个死难烈士的名字,把观众的记忆牵引到残酷的战争年代,外敌入侵,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战火纷飞。中国人们不堪忍受蹂躏和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英勇抗敌。大幕在我们熟悉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旋律声中拉开了,红色的背景,体现革命战争、红色政权、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这一具有特殊时代烙印的主题。巨大的火车头道具渲染出战争年代先烈们为求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不屈不饶的革命斗志。通过“蹦床”这一杂技形式来体现游击队员们在奔驰的火车上上下翻飞,搬运敌人物资;表演芳林嫂送军鞋的剧情中,通过“对手顶”、“软体操”等杂技技能,以群舞的形式来歌颂“兵民是胜利之本”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动感强烈,创意独特,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观众,不时把热烈的掌声献给那些可爱的杂技演员。在接下来的剧目中,演员们利用一系列的传统杂技手法来表现剧情,如《红灯记》中十个铁梅表演“抖空竹”技巧象征承传革命事业的红灯,并通过不同造型组合,瞬间变换,点点星光汇聚成灯的海洋,象征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势。《智取威虎山》中以“绳技”表现打虎上山剧情,十多名英姿飒爽的战士穿越林海雪原,挥鞭而行,势如破竹。《智斗》中以“手技”来展示阿庆嫂临危不惧善观察,从容机智巧周旋,刻画了刁德一的阴险狡诈老狐狸、两面三刀耍阴谋的卑鄙形象。在其他剧目中,还用了如“魔术”、“绸吊”、“钻圈”、“车技”、“高椅”等杂技手法来表现斗争的残酷和复杂,并通过这些情节使整台剧目的内容串联起来,把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环境用这种独特的杂技艺术形式表演,很好地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把艺术展示和对红色经典的追忆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使杂技这种传统的艺术赋予了更深更高的思想意义。
观赏节目时,我注意到那些演员都很年轻,他们的面孔还不是很成熟,但在表演中却显得那样沉稳和严肃,使我也进入了角色,仿佛自己也处在那个残酷的岁月里,与他们感同身受,为沂蒙姐妹的不幸遭遇(“柔术”、“转毯”技艺)而揪心;为受尽苦难的喜儿在遇到大春,获得新生,苦尽甘来,二人情意绵绵诉衷肠(“绸吊”技艺)而喜悦;对向往红色的琼花、英姿飒爽的女战士战斗在如诗如画的椰林中(“车技”技艺)产生敬慕;为浓烟滚滚的战场上,英雄王成为了让胜利的旗帜飘扬在最高峰,勇敢地冲着敌人喊着“向我开炮”(“高椅”技艺)而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印染着仁人志士和革命英烈鲜血的红色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那种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在当下某些过分渲染物质金钱等利益驱使下日渐淡化,这令我们不得不沉思,不得不忧虑。《红色记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唤起了我们心中逐渐沉淀的历史重责,让观众得到心灵上的感动和冲击。它不仅从艺术形式上展示了精湛险绝的杂技技巧表演,并全方位从红色艺术作品之中吸取灵感,融合了包括电影、戏剧(京剧)、舞蹈、山东民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创新的杂技技巧作为交集,突出了红色经典之文化色彩,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杂技文化艺术,成为我们时代艺术中最美的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