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16-7-4 11:18 编辑
说点“屁”话
中国人的忌讳很多。尤其是在说话上,如一些不体面的事情,不卫生的东西,关乎生殖方面的词汇,都羞于启齿。或婉转,或借代,总之都会尽量寻找体面点的说法。如女孩的生理周期,一般不用“月经”一词。这两个字其实就是指每月一次的生理现象,但是似乎太明白了,就会觉得俗气,因此一般人都说“例假”觉得文明了许多。时而久知,又演变成了:大姨妈来了。心照不宣的推广开来,也许是人们认为隐蔽点就显得高雅些吧?
我的一位同事和朋友走在大街上,发现回头率特别高,而且表情怪怪的。她俩就互相看看,原来其中一位“例假”刚完,当年条件不好,卫生巾还没见过,在厕所里忘了将所用的物件从腰上解下来,就耷拉着挂在后屁股上,满大街的人竟没有一个人说出口来示意,,那时候都觉得这是很应该背人的事情。当然现在不同了,网络上骂人骂的难于启齿,似乎用一些别字替代就冠冕堂皇了。
婉转的表达意思,还有地区间的语言习惯。我刚到本地时,一个人聊天告诉我,她家的老公公:“搞用不着的。”我反复问了几次,不解其意。最后人家直接说:就是有外遇。我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好像很是非。如果对方不能理解我的问话,一定以为我有关心别人隐私的爱好。有很多的话说出来太直白的时候,有可能就是骂街发泄。我们时常能听到不堪入耳的声音,都是在人们愤怒之时发出的,当然,有文化的人表达时一定是要掌握好分寸的。据说骂人不吐脏字是智慧,是高雅。总之,有很多的字词登不上大雅之堂,让人们唾弃。
像:拉屎撒尿,比较文明的叫法是:大便小便。据史学家研究,像“解手”一词,就是来自大槐树下的移民。说是当时从被押解的人需要解开枷锁才能方便而引申来的。所以说与生殖器沾边的话都是有些不雅,而要忌讳的。如“卫生间”的说法,也是近些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带来的生活便利而体面地表诉的。之前,人们接受的基本就是:伸出一个手指示意,或用“1号”表示如厕。在单位里,大家都心照不宣。
与此相关还有一个字“屁”,此字与“屎尿”应该是并列之词。只要是活着的人,任凭你高贵低贱,谁也躲不过这生理的自然现象。“屁”是五脏之气,哪有不放之理?但是放之也有合情合理之必要。记得还是刚刚懂事的时候,姥姥说过:有屁不放憋着对身体不好。她还说:有人的时候应该憋着。我还算能够理解这番话的精髓,一生受用。
听过一个笑话:一男青年正往公交车上迈时,放屁出了动静。后面的女孩不乐意了,侧过脸“呸”了一口。男孩准是恼羞成怒,回了句:吃屁还吐皮?众人笑后,传播开来。放屁不分场合,由着自己,不管别人的感受,应该说是自私的。虽然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人格上一定受到鄙视。不礼貌的后果可能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即使是正常的功能,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写完作业,看到全班同学都低头写着,很无聊。于是不经意的在胳膊上吹了一口,顿时引来笑声一片,我知道大家都误会了。所以一直守口如瓶,也知道如果放屁出动静是不好的事情。
文革时期,校园乱成一片,我们一个男同学每次总是举起一个指头喊:注意,然后一个响屁,应声而出,当时的女孩子都十二三岁了,很反感,有人就嘟囔:流氓。
当年我们在山沟里工作,一个女孩子见四周无人,就很放肆的大鸣大放了一回,不巧,后面一拐弯,过来一个男孩子,正好就赶上了,进退都不合适,于是急中生智:“你这是要解放台湾呢?”女孩赶紧跑开了。一句笑话,一个台阶,否则再见面都会尴尬。我也办过一件很可笑的事,大概怕出前面这样的笑话。那时在单位,我急匆匆回到自己的工作间,推开门,却见满屋子的人,便立即退出,站在楼道里解决了。后来有好几个人都悄悄问我是什么事?我如实告知,并不觉得羞,没有失面子的感觉,自然是引来笑声。这也和:放屁拍桌子,同工异曲。
在公众场合,谁也躲不开的情况下,有时会传来恶臭。即使此时有人捂鼻子,心里也不会怪罪,虽是污浊之气但都能理解。人们能够忍耐是因为知道本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倘若出了动静,就会招来白眼。
我一个同事,哭笑不得的告诉我。她在检查产品时,操作者,一边干活一边悠闲的说:“媳妇早晨非得让我吃一块白薯,胃里有些难受,要是一会你闻见臭味别笑话我呀。”这时,臭味已经出来了,我同事立即大笑起来,张着嘴深深地吸了进去。她说,今天吃屁了。
这样的笑话,过去就拉倒了,像我儿子,二岁小的时候还专门坐到他叔叔的嘴上放了屁。他叔叔说,当时哪能想到侄子有这样幽默的天赋,看见孩子跑开才知道是故意为之。我在孙子很小的时候说起这事情,一天午休,他撅着小屁股找我的嘴,我当然能意识到了。关于“屁”如何放之的教育也是必要的,否则,一个不经意的响动,也许给人永久的反感。假如我们在办公室,或在家里,随自己的意乱出动静,自己痛快了,对别人是不是就不尊重了?严重点说是被认为在侮辱人的。
一个新媳妇进门,第二天,婆婆听到媳妇大声地放屁,忍了没说,抑制心中,几年来看着媳妇就不顺眼。说与不说都不好拿捏,始终心里有个结。
就像公交车上的事情,产生了矛盾,多不值。用一个“屁”字做议论,仿佛在小题大做。好像也拿不到台面上,但是细微之处,还是应该从小就知道。放屁没什么学问,也没必要研究。不过如果想一想:当我们不顾及他人,随便鸣放,万一身后面来个小孩,他闻到臭味,听到屁声,不哭才怪呢!
“屁”最受欢迎的时刻,也许你不在意,在手术之后,医生会很重视,不断询问:排气了没有?看,此时的排气,代替了直观的裸言。这时的“屁”最受关注,它来了,说明手术后的恢复开始了,人的生理走向正常。此时排气,对病人来说就是一个喜讯。“排气”一词,既显文雅,又有文化,很专业。如果医生问病人:“放屁了没有?”就好像在家里的炕头上说话,不太正规,有点俗气。
不同的场合,出语关系到修养,行为更是值得注意的。拿一个“屁”字信口开河,真的就是屁话,文雅也罢,低俗也算,茶余饭后想起来,随随便便就说了出来,也应了不吐不快。如果再没完没了的研究下去,必会招来大家的反感,真怕被人说是;屁话连篇。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