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7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行走雁门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5 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走雁门关

  我是一个山西人,对山西却不够深情,我很惭愧。在我贫瘠的思维里,山西不过只是一个名号而已,一直不曾意识到脚下的土地其实浸染着无数的沧桑与古老。

  山西,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山西的地方文化特色浓重,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且不说圣地五台、北岳恒山、应县木塔、还有一代晋商乔致墉,再有北魏京华大同,且就雁门一关亦是重重一笔,将山西描得雄浑、高大。

  雁门关,《唐收.地理志》中云: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山中,与“宁武关”、“偏关”合称“外三关”。素有天下‘九塞之首’之称。

  自古以来,雁门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塞外游牧民族通向中原地带的唯一途路。也正因为如此,那里曾有无数的战马猎猎而过,有历朝历代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那里,重叠着太多的历史。

  我决定去雁门关走走,是缅怀,也是凭吊。

  阴差阳错,导航在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将我们指引到了新广武村,据说那里是古时杨家屯兵养马的地方。路上,断断续续已有了残破的长城、土堡,一切在萧瑟中透视着古朴与深远的味道。我屏住呼吸,用敬畏的眼光打量着车窗外的世界。土的路,土墙,土沟,不远处的房屋亦是低矮错乱,土坯与石头垒砌。恰这时,一个拄着拐杖的小脚老太太就站在墙根下,她的头上扎着深蓝色的头巾,蓝色棉袄,佝偻着背。她与门前的老杨树一样苍老。我感觉,这好像是久远的历史在向我们招手。

  空气中,已然弥散开了沧桑的味道,这是我喜欢的样子。

  转头,重新规划路线,直达雁门关。

  车子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缓缓而行,高大巍峨的山峰巍然立在那里,威严而高傲。我们循着历史的气息、踩着无数先辈的脚印而来。第一站是后腰铺景区服务站,也是买票口。偌大的一个院子,整齐而干净,停放了六七辆绿色的景区公交车,抬起头,山顶之上手执长剑的杨六郞雕像高高立在那里。

  公交车是买票时候预先就扣了钱的,我们直接上车。零零散散也就七八个人就开始进山了。山路十八弯,蜿延而上,不到十分钟就看到了一堵赭红色巨墙,左边是毛主席像,最大最清晰,其他的是历代来过这里的名人。最上面刻着醒目的“雁门关”,这墙面朝南,正对准雁门关。

  下了车,就看到门口左右分别塑有杨家将,左为男,右为女,从余太君和杨令公一线往下排。踩着整齐的石头路再往前走走,就到了明月楼,这里是检票口。远远,就看到了长城,青砖碧空,整洁而明亮,莫名让人的心有了些许的失落。

  然后拾级而上,顺着中间一条窄小的石头路往上走,首先看到的是雁门寨,清朝时叫明月村,现在村里不过六户人家。他们为什么还生活在这里?是在守候着残存的历史吗?

  虽然雪下完有些日子了,但这里四面环山,除了中间的行路大体打扫了一下,依然,还沉溺在雪的怀抱中。我们慢慢往上走,还左顾右盼着。路边的树满身的皱褶,坑坑洼洼,灰暗的树皮干裂着,仿佛有一种低沉掠过耳畔。还未真正抵达雁门关口,这黄尘古道已按捺不住几千年的沉闷,它发出了浑厚的喘息声。

  前面,是边贸街。古时,这里也曾车马喧嚣,连接着中原与外族的茶马交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浓抹重彩的一笔。不过,现在人为的痕迹太多,全部是新修的仿古建筑。权当是个摆设,并不能激起人多少的兴趣。

  再往前走,看到一个台阶下面有一处木亭,亭里有一块圆形厚石盖住一个井口。我凑上前去一看,旁边挂了一个牌匾,注明此乃“豹突泉”,明万历《代州志》就有记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这里也是征战的将士们取水之处。再往上走,看到很大一个木车,我也不知它在古代是属于战车还是瞭望口,然而我还是过去摸了摸它的车轮,像触摸着一把把老故事。

  转身往东,一处台阶,踏雪而上,转过一个大弯就到了瓮城门。一阵寒凉劈面而来。尽管几截崭新的青砖碍眼地横插在那里,但依然无法遮挡它粗犷的豪迈。门上刻“雁门关”,两边书有: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寨尊祟第一关。这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所题。墙根下几株枯草,倔强地立在那里,像一个世故的老人。荒草寂寂,风烟俱净,却无法掩饰这古道沧桑,铁血悲壮。

  冷,这雁门关真冷。我不由往紧裹裹衣服,围好围巾。

  往里走,就是“地利门”了,它座向南北,下侧有“春秋楼”以及“关帝庙”相对而建。我瞥了一眼神像前的佛龛,厚厚的尘埃将历史的喧嚣一并覆盖。这般冷清,这般寂寞,那三千多年的中国战争史,那些惊天动地的血战,还有那些哒哒的马蹄声哪里去了?那鼓角铮鸣,那狼烟四起。一下子安静了,好安静。

  地利门洞之上建有宁边楼,那里供奉着杨六郎,听说现在只做展示古代冷冰兵器演变历史的博务馆,但我们上去的时候,门锁紧闭。下来之后又去了关署,它位于天险门与地利门中间的正高地上,进去我们看到了正堂的“明镜高悬”四个字,然后木桌、惊堂木,左右是衙役手持的木棍,还有师爷坐的案桌等等一应俱全,出门时又看到门口处放着的古时的木制囚车。这一切总难免让人想起浩荡的岁月中,在这里曾演绎过多少的悲欢离合,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让这片土地更显了厚重。

  接下来,就到了“镇边祠”,这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一个建筑群,也是雁门关最全面的一个英雄榜。古时这里原本叫“李牧祠”,是为了纪念战国大将国李牧而建,咸丰六年僧人善全又在旧址上兴建佛寺,改民护国镇国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后来在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这里被彻底破坏,只余下一片光秃的地基。2009年得重建才改名镇边祠,而且里面重新展示的是从西周至明朝的历代守关名将。

  进入其中,荡气回肠,浩然之气迎面而来,院内有一棵老树,红绸的布条密密麻麻,树枝上挂满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正殿之中,仿佛看到了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幸于西周凛然而来,他身披战甲,神彩奕奕,他是雁门第一任守关大将,他也开启了中原抵御外敌的漫长篇章。那不是李牧吗?他奉赵武灵王之命常驻雁门,他廉洁奉公,慎重防守,他告诫大家“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等到兵强马壮了便巧设奇阵,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之后十余年让匈奴不敢再犯。还有,后面走来的那不是秦国大将蒙恬吗?是他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收复河南失地,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修筑了万里长城。

  风起云涌的雁门关,任多少铁骑马鸣,染得残阳如血,染满了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你是“紫塞长城”,也是“血泪长城”。无数卷历史的故事洒满了这漠漠古道。汉高祖刘邦曾率军抗击匈奴,却被其用计诱入,困于今大同白登山七日之久,最后还得贿赂了匈奴王的妻子才得以脱险。而汉武帝继位后,汉青、霍去病、李广都曾于这雁门关内外驰骋,豪气冲天,战绩累累。也正是汉武帝时期创建了强悍的骑队,抵住了匈奴的南犯,才得以保护 了中原先进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还有,西边是叫忠武堂。供奉的杨家将,他们宁死不屈,誓死保国,一门忠烈。第二次幽战大战时,宋太宗本欲以三路大军收复燕云失地,却在东路失利之后,慌了手脚。他先让潘美与杨业率领的西路大军退回代州,之后又让其北上掩护云、朔等四州民众内迁,但此时辽军势力正猛,杨业本提出北上攻打应州,以威胁辽军侧后,诱其东向,这样云朔民众也好脱身。但王侁说他一向不敢与辽正面交锋,是另有打算,与潘美一起逼迫他明知是不归路,却不得不赴死沙场。最后,他临行特别约定一定要在陈家谷接应,以免全军覆灭。然而当他苦战不迭,退到陈家谷时,王侁原以为是杨业已战胜正忙着去邀功,后来看情况不对却与潘美早逃之夭夭。陈家谷血泪成河,那片历史是扯向天边的哀鸣,是悲怆的控诉,就那么无言地镌刻在雁门关的沧桑中。

  忠武堂之后偏处供着潘美,但他丑恶的形象在我心中早已扎根,我不愿目睹他的尊容,我还费解为什么要给他也空一席之地。

  走出“镇边祠”,因为路面有些滑,小心地沿阶而下,心绪依然难以平静。这是雁门军事文化的一大窗口,它将雁门的历史文化像珍珠一颗颗铺落在我们的面前,一切真切如昨。这里,在解放前后也有过战争的痕迹,有伟人踏足这里指点山河,这里可谓是浓缩了一部浩荡的中华战争史,这里,有讲也讲不完的故事。

  下了台阶,右边就是真正的天险雁门关了。《山海经》有言: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此刻,这里早无成群的雁,除了几棵努力探着头钻出雪层的枯草,便是苍劲的寒风。

  门楼上的“天险”二字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亲笔书写,那斑驳的字样依然霸气地立在那里,让人不禁望而生畏。天险门之上便是“雁塔”,塔上挂一匾:中华第一关。表面因年深日久而漆皮破落,但字依然清晰而豪迈。拾级而上,塔上的门全部封闭。我索性站在这中华第一关上俯瞰河山,张开怀拥抱这怆然的寒风。千嶂万壑中,深遂而浩渺便是眼前最真的感受。难怪人都说雁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雁门关有如一条巨臂,捍卫着每一寸疆土,任多少的腥风血雨,让它绣迹斑斑,却难掩骨子深处的豪迈。

  每一垛砖墙上还落满了雪,我辩不清它是旧时模样,还是一派新意。但这里的每一寸地方都有无数人踩过的脚印。有欣喜有叹息;有想家的念,有保国的心;也有过痛心与自豪。

  不远处的战鼓孤寂地立在那里,它曾响起过多少激情的号角,也目睹了多少的山河破碎。是啊,就是在这雁塔之上,雁来雁往,春去秋至,一道道的历史也翻来阅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切,曾在这里无数次上演。

  下了雁塔,顺着改建一新的长城欲上去看看雁楼,然而走至半路,快到碑林的时候还是原路返回了。走在整齐洁净的新砖上,如同柏油马路上散步一般,心绪平平,何况看样子雁楼也是新建的。西南边还有两道长城,听说那里还有《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的地方、观音殿等等地方,不过,我一样没了兴致。

  进来的时候不曾注意,返回时又看到了一边的校场,还有十八般兵器,还有炮楼,以及一些古时的战车,它们多半被雪掩盖住了半个身子,冷冷清清,寂寞孤寂。

  返回天险门与地利门下,青古板路磨得光滑如镜,两边似乎是车轮辗压完的深痕,深深地陷了下去。当年,那些和亲的公主也是从这里走过吧?她们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被命运摆弄着。在告别这片热土的时候,一定有泪落下吧?那一滴滴的泪一定也打疼了雁门关的胸膛。我摸了摸那巨大的木门,门上生锈的铁环握在掌心却是炽热的感觉。

  苍茫而雄伟的雁门关,到处都塞满了历史,而我,永远无法丈量出你的深厚。但我多想读一读你,多少人在你的肩上踩过,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脚印,然而杨业却成了你不朽的图腾。其实杨业不过是一颗耀眼的星星而已,他占不满整个历史的天空。他近乎愚忠,固执地守候着他的正义。而他的家国情怀,他的价值观不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吗?

  历史,只有成为历史才会被千秋万世的人喋喋不休着。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但历史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一些往事,我们敬畏尊祟的更多的是历史里的那些高尚而伟大的人吧?以至,他们的精神。

  雁门关一行,感触最深的便是冷清。和关帝庙一样,镇边祠的香火也是冷淡极致,香案之上灰尘堆积,景点里所有的门锁都是紧闭,游人稀落。这远远不及其它名胜景区热闹,从进关到出关,一直,一直很安静。

  杨六郎的塑像还高高立在山顶,有如浩然正气笼罩在历史的天空中。可是又有几人愿意来膜拜,来领略?

  回过头,一排排的战旗在寒风里自顾自地飘飘扬扬,秃兀的树枝支楞着身子努力地显示着自己的风骨。绵延而挺拔的雁门山,层层环绕,远远看去,尽是萧条。

  雪盖了一地,整齐的新砖尴尬地被摆弄在那里,然而,怎么也难掩这中华第一关的沧桑与豪壮。也不知道来年春天,是不是会山花烂漫,开成一片热闹,也开成一种最自然的美丽?

  我愿,那一缕浩然正气能开满中华大地,郁郁葱葱!







2#
发表于 2016-7-5 23:2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都希望浩然正气能开满中华大地,郁郁葱葱!
问好老师!
3#
发表于 2016-7-6 07:4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问好朋友!互相评点,共同提高!祝创作丰收,诸事顺遂!也欢迎评点拙作蔬菜修行系列300篇:http://bbs.zhongcai.com/thread-991663-1-1.html
4#
发表于 2016-7-6 08:14 | 只看该作者
好一篇历史与现实交集在一起的雁门关走笔,学习
5#
发表于 2016-7-6 10:00 | 只看该作者
难得,难得,小女子开始倒腾大散文了,心太大,雁门关这道菜太丰富了,若能有所取舍并由某点延伸似乎更能摄人心魄。
6#
发表于 2016-7-6 10:15 | 只看该作者
该关曾经去过一次,不过被人修得面目全非了。我当时只对那古门道,旗杆,旧城楼,感兴趣。像那些城碟短墙,经人一过手,新砖一色清色,上竖五颜六色旌旗,一看就失去了应该有的质地。
7#
发表于 2016-7-6 10:49 | 只看该作者
雁门关没去过,名字就好听。看你的文章,更多了一分目睹的欲望。
8#
发表于 2016-7-6 12:01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文字去旅行,享受之际还省却一笔差旅费,值了昂。
9#
发表于 2016-7-6 14:31 | 只看该作者
我更感兴趣,早想去看看,一直未如愿。一个问题总想弄清楚,不知杨家坟地有无碑?我小时姥姥说,自从杨业碰碑后,她家就不立碑了。不知老师可知道?欣赏您的文章。
10#
发表于 2016-7-9 14:48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指间年华是山西美女啊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22:32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16-7-9 14:48
原来,指间年华是山西美女啊?

山西是真的,美女不敢当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22:34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7-6 14:31
我更感兴趣,早想去看看,一直未如愿。一个问题总想弄清楚,不知杨家坟地有无碑?我小时姥姥说,自从杨业碰 ...

这个不也不太清楚,就知道雁门关不远有个鹿蹄涧村,听说是杨家祠堂,上次去的匆忙没顾上看看。谢谢欣赏,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22:34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7-6 12:01
跟着文字去旅行,享受之际还省却一笔差旅费,值了昂。

写得不好,是去年冬天写的一直没修改,让安然见笑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22:3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7-6 10:49
雁门关没去过,名字就好听。看你的文章,更多了一分目睹的欲望。

谢谢18版主,这个文章其实我一直感觉驾驭得不够,欢迎大家指教才是。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22:35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6-7-6 10:15
该关曾经去过一次,不过被人修得面目全非了。我当时只对那古门道,旗杆,旧城楼,感兴趣。像那些城碟短墙, ...

同意夏版 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14:57 , Processed in 0.4546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