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30|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间】日暮乡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3 0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豫 于 2016-8-2 17:02 编辑
  日暮乡关

  文/木豫

  一

  在所有的词语中,我想,故乡是容量最大而又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名词。一提起故乡,我们会油然想起许多温馨美好的事物,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庄稼,田野,乳名,摇篮,等等。这些美丽的名词,带着不变的奶香,沉淀在我们内心深处。什么时候也不会忘却,名缰利锁,绳捆棒打,都丢不掉那份来自骨子里的固执情怀。

  可有多少人,在日暮时分,苍茫云烟处,已然找不到自己的故乡了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的故乡与我们的不一样,可是我们却有着相同的乡愁,相同的疼痛。可漫漫一生,是故乡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故乡?

  流浪的人,身上承载着太多使命与重担。在远方,他离故乡的步伐越来越远了。这使我想起了吉普赛人。聪明善良的吉普赛人,被歧视,被驱逐。他们被迫背井离乡,饥寒交迫,在路上不停跋涉,我想,会有多少血红的夕阳伴随着他们疲惫的身影,日日落下,日日像一颗巨大的充血的眼睛,为他们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悲叹不已?

  “在时间的黑夜里,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吉普赛人。”一位法国耶稣会教士说。

  是的,时间的无涯的黑夜里,所有的人都是孤独的流浪者,我们爱的故乡,与我们遥不可及,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四处奔波。身世浮沉,宛如雨打浮萍,生活是永远走不完的路,受不完的累,捱不尽的苦,掉不完的泪。

  而更有许多人,即便是日日笙歌艳舞,夜夜灯红酒绿,总会在没有人的夜路上,被一声遥远的呼喊绊倒吧,那是乡愁,那是红窗花前的花白的头发,那是梦呓中的一声妈妈,那也是天涯孤旅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爱与痛。

  轻叹一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是日暮时分的感伤,断肠人是居无定所的凄凉,天涯深处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唯有故乡,唯有故乡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唯有母亲是始终温馨的摇篮,当我们伤痕累累,当我们千疮百孔,唯有故乡,是我们想念之地,唯有故乡,成了我们永远不能割舍的甜美归宿。

  而除了甜美,故乡又带给我们另一番人生况味。日本老电影《望乡》的结尾有一个细节,令人唏嘘感叹。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了这一片墓地。让人惊奇的是,所有的墓碑都是背对着日本的方向——那些南洋姐向往回国,却又背向祖国相隅而泣!名为“望乡”却不得不“背乡”,这不能不说是悲哀,这是怎样一种决绝的姿态和情感!

  离去便不再回头,被抛弃的同时也选择了自我放逐,她们就这样永远定格于孤魂野旅的辛酸惨烈,只留给故土一个绝望的背影。一座座墓碑无声地控诉着黑暗的时代与命运,血泪都已干涸,融入异国的土壤。

  是的,在国家和个人面前,个人永远那么微不足道。更何况战争发生时,最终只能消耗着受害人对于故乡的深情,一颗饱受凌辱与伤害的心,不愿回首,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惭,还是一腔愤恨,使得她们不能回头?而只能在痛苦的追忆中,堕入残缺不堪的末路。

  原来,故乡之于许多人,竟有如此复杂的情结,爱着它,却又想逃离它,痛恨它的贫困落后,蒙昧无知,却又留恋着它的圣洁与纯净,足以洗清这些年你一路落于满身心的烟尘。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二

  我跟妈妈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去探望三姨,乍一看到她,还是大吃了一惊:相比上一次相见,她变了很多——她的头发大半白了,人又瘦小了许多,当初那个快言快语,说话走路一阵风的三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行动迟缓蹒跚、满脸皱纹、表情呆滞的老妇人形象。她比母亲小三岁,但整个人,从衣着打扮和花白头发来看,又仿佛比我母亲大了好几岁。

  客气话说完,屋子里一时静了下来。

  她沉默着,我们也沉默着。客厅正中的座钟不紧不慢自顾自走着,哒哒哒,哒哒哒。其实我们都想起了那个话题,那是我们绕不过去的痛,三姨的苍老,是跟那个话题相关的。一切缘于表哥陈天保的失踪。

  表哥初中毕业后,成绩太差,考不上高中,便吵着闹着要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去南方打工。三姨自然不放心,心肝宝贝要是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岂不是要了她的老命?她是怎样都不同意。三姨夫就劝她,孩子长大了总得出外历练历练,老是窝在家里又算怎么一回事呢?表哥也以绝食相抗争,三姨没办法,只好同意孩子出去打工。

  表哥进了一个厂子,据说混得不好也不坏,时不时也会寄些钱回来,数目不多,但孝心是尽到了。妈妈去三姨家里时,她会把钱拿出来给妈妈炫耀,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是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太久,不久表哥的信儿便稀少了,再到后来竟然杳无音讯。一连半年,别说寄钱,就连信儿都没了。

  三姨这下子可是鞋子里长草,慌(荒)了脚。她四处托人打听,终于得到同村人捎来的消息,表哥自从辞职离开了那家厂子,便和同厂的人再无联系,至于到了哪里,谁也不得而知。就这样,表哥从三姨的世界消失了。

  这是一个太大的打击——好端端的,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就没了,这是任谁也不能接受的现实啊。三姨思念儿子魔魔怔怔,整个人精神恍惚,变了一个人似的。有时走着路,她看着前面一个人的背影很像表哥,赶紧冲上前去拉住人家的衣袖,一看脸不是儿子的,便沮丧不已。人家猛不丁遭遇这样的事情,狠狠瞪她一眼,骂一声疯婆子,扬长而去。

  三姨越来越不正常了,已不能胜任妇女队长的工作,自然就被撤了职。她的脑子有时清楚有时糊涂,清醒时会声声哭念着自己的儿子,骂三姨夫,说是当初要不是他帮腔,怎么会让孩子出去打工?孩子不出去打工,怎么会失踪了?姨父被骂得招架不住,只好躲出去,和人喝酒,赌博,来解内心郁闷。

  从此之后,三姨的儿子便在这个世界上失踪了。

  我的三姨,失掉了心爱的孩子,那种伤痛可想而知。我每每和妈妈来看望她,望着她的苍老憔悴而无能为力。这世界上太多的孩子,都会离开父母的怀抱,但她的孩子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则又何等惨烈残酷?他在外面是死了,还是被人囚禁了?累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不知道他会不会想妈妈,会不会想妈妈做的饭,妈妈缝的衣?会不会在某个时候,睡梦里,回到故乡看上一眼?抑或,他的魂魄,会不会在某一个夜晚,在床前望着妈妈的白发,皱纹,久久不愿离去?

  表哥,只是万千打工人中失踪的一员,事实上根据相关资料与媒体报道来看,每年背井离乡出外打工的人,失踪的数量已占很大一部分。有的是女孩子,要么被卖,要么被骗,从此和家人失去联系。有的男孩子,要么进了黑厂,要么客死在异地他乡,还有的被胁迫进了黑社会,参与械斗中被打死的,等等,此种情况不一而足。

  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当他们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又如此危机四伏。有的也许衣锦还乡,有的却是流浪天涯,还有的是魂断异乡。打工路上,曲折坎坷,在他们身后,故乡静默,大地肃穆。

  那些远行的孩子们,无路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都必将一如胎记或戳记,印刻在他们的胸口,成为内心深处永远不能磨灭的爱与哀愁。

  三

  之于故乡,我想我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重渠乡是位于我们西平县东南角一个偏僻的小乡镇,我的老家澍河坡村就在重渠乡东南角。我家所在的澍河坡村地势低洼,人员稀少,古有“澍河坡,泥鳅窝”之称。故乡是多么破败啊,八十年代的乡村,还是有很多砖瓦房,甚至有很多土房子。我的乡亲,衣服还是很破旧,锅里的饭食仿佛永远没有改观,除了白菜萝卜,难见荤腥。而更惨的是下雨的时候,村子里到处是泥泞,我家姊妹多,胶鞋有限,要么漏洞百出,要么小的穿大的剩下的,不仅如此,我家雨伞也有限,不是他挨淋,就是我挨淋,要不就用一块旧塑料布盖着身子。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的命运相当不幸,雨具轮到我不是旧得没法用,就是烂得受不了。

  很多时候,我宁愿赤着脚淋雨,光着头趟水,也不想用那些破得不可理喻的雨具。这倒还罢了,每到下雨时节,村子里还有太多羊粪、鸡屎、猪粪,被雨水冲得到处都是,当我赤着脚上学,不小心踩上,会恶心半天。那时我发誓要离开这个又脏又乱又穷的鬼地方。

  可是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实现了我们的理想了吗?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天空还是那个天空。我长大了,不过做了一名教师——在我的重渠乡。我奋斗到最后,还是没有逃离故乡的怀抱。可是故乡一步步在变化着,变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干净了。每每走在路上,看到乡村的瓦房平房已经成了过时的风景,一幢幢二层小楼神气十足地立于绿树中间,小别墅一般,柏油马路又平坦又宽阔,是的,一切都与小时候大不一样了。

  可是,我越来越觉得,故乡和从前相比,为什么越来越冷清了呢?人气怎么少了那么多呢?

  你走在村子里,会看到村子里安安静静的。偶然有几个孩子打闹嬉戏,也搅动不出更多的动静。而更多的孩子因父母出外打工,被送进了县城去读寄宿班。有一两个老太太坐在一起唠嗑,看到行人走过,无聊地盯着瞧几眼。也有一些妇女搬了桌子,在大门楼下打麻将,一时吵将起来,闹出一些生机。鸡鸭少了,羊几乎没有人家去养,割草,放羊,清理羊圈的卫生工作是一大难题。猪似乎也只是专业户们的事情了。而过去作为农村主要劳力的牛,在乡村也几乎绝了迹。偶然看见一两头,也不再干活儿,农村机械化使得辽阔田野失去了他们的用武之地。你看见他们慢慢地衔起几根草,有气无力地嚼着,慢悠悠地反刍。看到有人来,无精打采地朝你瞄上一眼,继续打瞌睡。

  在乡村,不仅人迹稀少。动物们似乎也失去了自己的舞台。

  我的暮气沉沉的乡村,我的风烛残年的乡村,如今究竟怎么了?他究竟要走向哪里?

  四

  追忆古人古事,有多少人被迫远离故乡。他们一步一回头,看着白发老母在夕阳中慢慢消失。看着故乡在视野里慢慢消失。看着脚下的枯草在瑟瑟发抖。此一去便是千里万里,此一去便是难有归期。血泪的交集,刻骨的思念,不过是冷露无声,打湿桂花的凄凉与哀愁,不过是任其一滴滴酒沁入愁肠,化作流不尽的相思泪,不过是愁绪滚滚,恰似一江春水向冬流……

  那些远离故乡的人,有着被迫离家的悲愤哀怨,自是可以理解,他们身处乱世,身不由己,身世浮浮沉沉,宛如冷雨打浮萍,怎一个凄惨了得。为此,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把青春与生命安放于异乡的土地,把汗水与悲欢交托给别人的故乡。这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群体,也是一个伟大而值得敬重的群体。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说过:“我已经发现,认识故乡的办法是离开它,寻找到故乡的办法是到一个异乡去找它。”之于这些流放者,何尝不是如此?历史的车轮一路碾过去,那些被流放者已经幻成了历史的烟云。可是,主动离开故乡的人,自己把自己流放出去,流放到南方抑或北方,流放到繁华城市或偏僻蛮荒,为了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而把自己流放到四面八方的这一个群体,他们的意义又在何方呢?

  余秋雨在散文《流放者的土地》中对流放者如此评论“他们是流放者,但他们实际上又成了老资格的‘土著’,他们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呢?我提这问题,在同情和惆怅中又包含着对胜利者的敬意,因为在文化意义上,他们是英勇的占领者。”由此可见,对这些流放者,余秋雨给了他们极高的评价,无论从经济、文化还是政治意义上看,他们的存在之于城乡来讲,都有很高的价值。

  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工。

  我的一个作家朋友区评之,写过一篇短篇小说《两栖人》,便将现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予以微缩式表述,对他们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精准诠释:他们农忙时在家里种地,农闲时便去城里种楼,他们是生活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两栖人,左脚踩田野,右脚踩城市。左心脏流淌着乡村朴拙的血液,右心脏跳动着城市寡淡的自来水。

  这些把自己流放到远方的人们,告别故乡的那一刻,定然是意气风发的。他们想着数年后,能够锦衣玉食,香车宝马,荣归故里,自此人前人后,可以光宗耀祖,挺直腰板做一个大写的人。可是这条路,有多黑,有多难,有多少人一去不复返,有多少人血本无归,有多少人被包工头欺诈得走投无路,甚至走上了坑蒙拐骗的不归路,更有多少人穿着布鞋出去,穿着皮鞋风光,到得最后,只能是光着脚灰溜溜地逃回了家乡。

  残阳如血,暮色苍茫。

  不管你去多久,不管你何时归来,故乡都沉静地在你背后,安静地等待。那时,时值日暮苍山远之际,你伴随百鸟倦归林,百鱼急归海。在暮色里,故乡张开硕大而熟悉的怀抱,用温和慈悲的眼神远望着你归来的方向。

  日暮乡关。定然有一盏灯为你亮起。它多像一颗红色的心脏,为你在黑夜里,轻轻跳动着。

  
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08:10 | 只看该作者
日暮乡关。定然有一盏灯为你亮起。它多像一颗红色的心脏,为你在黑夜里,轻轻跳动着。
3#
发表于 2016-7-23 09:40 | 只看该作者
而今的故乡,差不多都是一个悲情的话题。
我们何尝不是徘徊于城市与乡村的两栖人。
4#
发表于 2016-7-23 09:43 | 只看该作者
厚重。
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已然成为四不像,没有根,也没有翅膀,驻守没条件,飞翔没能力。
5#
发表于 2016-7-23 10:45 | 只看该作者
笔法凝重,岁月往返。时间沉淀下来的仍是不变的主题:“日暮乡关。定然有一盏灯为你亮起。它多像一颗红色的心脏,为你在黑夜里,轻轻跳动着。”
欣赏,佩服!
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6:14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7-23 09:40
而今的故乡,差不多都是一个悲情的话题。
我们何尝不是徘徊于城市与乡村的两栖人。

悲情故乡,今在何处?回首月明中,俱是迷雾。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6:14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6-7-23 09:43
厚重。
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已然成为四不像,没有根,也没有翅膀,驻守没条件,飞翔没能力。

是。在我心里确实如此,当有一天我再也找不到故乡时,我便成了永远迷路的孩子了,叹息。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6:15 | 只看该作者
冷冷 发表于 2016-7-23 10:45
笔法凝重,岁月往返。时间沉淀下来的仍是不变的主题:“日暮乡关。定然有一盏灯为你亮起。它多像一颗红色的 ...

故乡是一颗红色的心脏,在心里永远的跳动。谢谢冷冷来访,夏安。
9#
发表于 2016-7-24 13:19 | 只看该作者
充满人间真情,升腾着生活烟火……一篇很耐读的文章。
10#
发表于 2016-7-24 15:10 | 只看该作者
厚实、专业、很有思想深度的一篇长文。尤其写三姨的那部分,让人触情生悲。
11#
发表于 2016-7-24 15:5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现实意味
12#
发表于 2016-7-25 09:37 | 只看该作者
乡关,亲情,人间悲苦和快乐,在时间里沉淀,突出的总是最重的那一部分,学习了,问好木版
13#
发表于 2016-7-25 11:53 | 只看该作者
浓密的乡愁袭来,任谁也挡不住!
朋友的文笔真美,既有朴实的叙事,又有精当的评说!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08:09 | 只看该作者
西北平原 发表于 2016-7-24 13:19
充满人间真情,升腾着生活烟火……一篇很耐读的文章。

谢谢先生来访,您喜欢俺就高兴啦,祝福夏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08:09 | 只看该作者
非斐 发表于 2016-7-24 15:10
厚实、专业、很有思想深度的一篇长文。尤其写三姨的那部分,让人触情生悲。

小非这评论,深得我心哩,嘻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5 17:21 , Processed in 0.0659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