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tbeijun 于 2016-7-24 12:44 编辑
怀念“天井” 贝军
“水缸满啦!水流下来啦!” 每当想起30年前住在旧公园老宅时,“天井”里经常响起的这些典型尖叫声,莞尔之余心里总感到无比温馨! 旧公园老宅位于我的家乡广东省汕头市繁华的商业区旁。这些三四层高的楼房里,中间都留有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底的空间,俗称“天井”。回想起来,当时的“天井”不外是为“四方斗底”的洋楼增添通风、采光这两个功能罢了。 每层楼靠天井的地方都留有走廊,是各层房客远距离交流信息的地方。“八卦”主妇们每天都在此凭借木质栏杆“家长里短”,好听极了。后来住房紧张了,各层走廊也悄然改变了功能:房客们先是试探性的堆放一些杂物,接着是蜂窝炉羞答答地露脸,然后水缸也大腹便便地登场…… 不过,物质的匮乏并没有耗尽邻里之间和谐的氛围;相反,旧公园老宅局促的空间反倒使尴尬的房客增添了相互信任和关爱的情感。 艳阳天。当正午明媚的阳光通过“天井”直射地面的时候,正是一层房客翻晒家什的良机;而忙乎在“天井”二、三楼走廊的房客此时也为烹饪午餐而扭开水龙头向大水缸哗啦灌水。后来饭菜做好了,龙头却忘记扭好。于是,典型的尖叫声就从“天井”的底层急促地响起来。不过接下来都没有吵架声,只有内疚的楼上房客忙不迭的道歉声,还有不满的一层房客很有风度的“无相干”(不要紧)的答辞。 不愉快的插曲总是在房客们的宽容中嘎然而止,“天井”经常响起的总是和谐的主旋律。 “市场有海鱼供应啊!我去排队,谁要托我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关食品供应的信息总是“天井”里的热门话题。一有风吹草动,某房客掌握的市场实惠消费信息资源整座老宅的房客都能通过“天井”共享。比如,三楼那水缸经常溢水的“马大哈”房客,就经常为一楼的“有风度”房客打听到优质价廉的蜂窝煤球信息;一楼家的大姆知道二楼家的女儿下乡而须经常寄海鲜干货去海南岛,所以每逢有海水大沙虾上市都会通知二楼的女儿妈妈可以“嗮虾米”了! 老宅住着3名贝军(佩君),两女一男。每逢有男青年在楼下喊“贝军(佩君)”,随着急促的脚步声,立刻有3家人出来探虚实:看看是“佩君”们的对象约会来了,还是“贝军”的朋友来访(潮语“贝军”“佩君”同音)。老宅的“天井”,后来已成为现在“安全小区”的安全监控器了!老宅的大门没有装铁闸,各家各户大白天也是房门洞开;但只要有生人走进大门,在家的任何房客都会主动询问来意,然后或代接待或婉拒于“天井”间。1969年的“7•28”台风是百年不遇的灾害。一声“淹水啦”从“天井”传出,各层楼的青壮房客三两下就把一楼的日常家杂全搬上二楼。我记得当时自己帮扛上楼的是一辆“红棉”单车……。 “咣当!”一声沉闷的金属撞击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知道那是住宅小区里某人家的主人出入时,时髦坚固的铁闸门的关闭声。 此时,我更怀念“天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