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夏朝时候一个名叫杜康的人,有一天吃饭时,往日觉得很好吃的饭菜,忽然好像变得枯燥无味了,于是喝了几口汤,感觉好了许多。转而一想:如果有一种什么东西比菜汤更有味,边吃边喝,提高食欲,岂不更好么!
然而无论他怎么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怎样弄出这种东西来。一日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不是想一种比汤好喝的东西吗?我教你一个法子:以高粱和水为料,将粮食在水里浸泡煮熟、发酵,蒸馏、过滤,到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滴在其中,就成了。”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杜康醒来,觉得有些蹊跷,这梦中的老头儿是谁,他说的是真的吗?将信将疑,但他还是决定试试。于是按老头儿教给的法子作起来,到了第九天,他把那些发酵的高粱弄到蒸锅里去蒸,过滤出来的水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尝在嘴里醇醇的,他高兴极了,觉得老头儿的话真实可信,必须按他说的还要找三个人。
他来到大路边等着。不一会儿来了一个书生,走路文质彬彬,见人谦逊施礼,杜康上前给他说明用意,书生欣然允诺,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杜康准备好的坛子里;书生走后,又来了一队兵马,领头的是一位威武的将军,杜康上前说明来意,将军也非常高兴支持杜康,豪爽地捋臂挽袖,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坛子里,加鞭而去。
这时眼看酉时将至,杜康还没找到第三个人,他有些着急,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临近破庙里住着一个脏兮兮、傻乎乎、半疯半癫、走路东倒西歪的老花子。于是跑回村子,不问青红皂白按住那老花子,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坛子里,疼的那老乞大喊大叫,摇头晃脑地乱跳。有了这三滴血,杜康所想的比汤好喝的的饮品大功告成了。起什么名字呢?他想,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就写作“酒”吧,怎么念呢?这是用了九天时间做成的,就与“九”同音,念酒吧。
有了这种叫做“酒”的饮品,人们吃饭时,呷一口酒、吃一口菜,细嚼慢咽,哪怕是寻常饭菜也更有味了。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凡是喝酒的人大多都会无形的受三个人的影响:开始喝酒时,都象书生一样,很客气的互相礼让,你敬我、我敬你,猜猜拳、行行令,吟诗作对,文文曲曲;继而几杯下肚、脸红耳热,精神亢奋起来的时候,就不像先前那么斯文了,个个象威武的将军一样,大呼小叫,支脚舞手、天上地下的胡吹;喝到最后时刻,酒性发作,个个都像那老花子一样丑态百出,晕头晕脑不知东南西北,踉踉跄跄地马路边、房檐下,呕吐狼籍、呼呼大睡。
原来杜康在梦中见到的那老头儿是住在昆仑山中的上古酒神醉翁,后来被欧阳修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