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荷锄翁 于 2016-7-31 08:31 编辑
虼蚤: 诸君可晓得 “虼蚤” 是什么东西吗?虼蚤的学名叫跳蚤,是和蚊子一样靠吸食人和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害虫,它的身材极小,芝麻粒的四分之一还小,但弹跳力极强,一蹦老高,是动物界跳高跳远的冠军,钻在人们的衣被里和动物的毛发里,想按住它,很难。 这么一个小东西,在我们土家族的方言里确有用它来譬喻一些事物的有趣的俗语,甚至唱到了歌里。
一、
“一个虼蚤顶不起一床被窝”。是说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某文坛初办时,一个版块三位版主,甲乙两位与丙观点不怎么一致,就故意在旁边看冷,时来时不来,发帖、回帖均不甚热情,他俩在QQ里说,我看他“一个虼蚤能顶起一床被窝!”
二、 “奈不何虼蚤捶搞卷”。这“搞卷”是土家族又一方言,指旧时的床垫,山棕做的,厚实、宽大,穷人子没棉絮,就睡在搞卷上,也能生孩子。哈哈!山里人若看见某邻的猪或者狗长得肥壮,小娃子长得很胖,夸说长得像“搞卷”。 当发觉床上有虼蚤咬人,捉又捉不到它,干脆把床垫和被套拿到太阳下去晒,然后用棍子猛捶,虼蚤自然就藏不住了。当然这是在旧时,如今卫生环境都改变了,见不到这东西了。这俗语用来比喻转移目标,拿软弱的下手,达到报复的目的。 某两邻居有了隔阂,甲邻借故骂乙邻的孩子,而乙邻反过来借故骂甲邻的媳妇儿,旁观者评论说他俩都是“奈不何虼蚤捶搞卷”。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既定成俗的语言,犹如成语,我们长阳人把歇后语叫作“局”,用一个“局”来说明一件事或者形容一个人,不直接说出本意,称为“谈局”。有一个借虼蚤说事的“局”:是“裙子里赶虼蚤”,什么意思呢?要“一褶一褶来”。农妇某性急,男人在外,家里事多,她每天起早摸黑、屋里外头、泥里水里,忙得团团转,累得横天倒地,恨不得一天把家里的许多事做完,邻里就有人劝他,不要太急,要“裙子里赶虼蚤,一褶一褶来”。
四、更有趣的是一首老五句子情歌这样唱:
想接姐来姐不到, 想挨姐来姐不闹。 想个法子弄个巧, 变个虼蚤铺盖里跳,
把姐逗得呵呵笑。
老哇子
“老哇子”的学名叫乌鸦,说起乌鸦,大家一定知道《乌鸦喝水》,不过这是外国的寓言。我们中国有关于乌鸦的神话故事,说上古时,天上有十只火鸦(太阳),烤的万物焦枯,被后羿射下九只,留下一只,大地万物才能生存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很多地方都这样说。乌鸦——老哇子的学名,老哇子全身羽毛通黑,没有一根杂色的。它的形体似与喜鹊(鸦鹊子)相似,但喜鹊的脖颈部分的羽毛是雪白的,叫声也不一样。乌鸦在世人的眼中好像不是什么好鸟,老百姓常常用“天下乌鸦一般黑”来比喻贪官污吏对的欺压和盘剥。某农前一年到广州打工,被老板克扣,没拿到全部工钱,次年他到另一个地方搞一年,还是没赚到多钱,长叹一声“天下老哇子一样黑”。
“高山的老哇子下不得河”。老哇子在高山顶上、林深树密的地方居多。“高山的老哇子下不得河”比喻和形容某人没见过世面,只能在它那小圈子里“哇”一阵,换个场面大的地方就出洋相了。山上河下二友交往已久,一日,山上到了河下家里,河下老婆烹鱼相待,不料山上在吃鱼时被刺卡住了,费了好大劲才弄出来。河下笑他道:你真是“高山的老哇子下不得河”。
“老哇子笑猪黑(hě)——自己不觉得”,这是一个局。比喻和形容为人只看得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其实自己的缺陷和别人一样,甚至不如。少小二友,少朋喜流鼻涕,经常两条青龙挂在鼻孔上,眼看要流到嘴里去,赶忙用衣袖一擦,擦得次数多了,衣袖上的鼻涕结成厚壳。诸君可能不信,须知那还是卫生纸没有诞生的年代。小友很爱干净,偶有一日天冷,小友的清鼻涕也流出来了,只好鼻子连抽直抽,恰好被少朋看见了,笑小友:“快吃鼻涕”,小友反唇相讥:“你真是老哇子笑猪黑”自己不觉得。
![](static/image/common/copyright.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