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议:“名士”风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7 2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代,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属于知识分子,一定意义上又是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在社会面临大的“重创”或者说“历史变更”前,对人生选择时,要么以“蒹济天下”为己任,表现出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么以“崇尚自然”为追求,表现出消极遁世的情绪。但客观上,他们也有一点相通的地方,就是一方面用政治的眼光关心社会,征战南北,左右时政;一方面不断地以传统礼乐来约束自己,修身养性,颠覆历史,从而构建自己被历史承认的人格。在这类特殊的群体中,有以养门客报效国家的战国四大公子;有敢于主持正义的东汉李膺之流;更有崇尚玄学以酒为乐的魏晋七贤……他们的所作所为,到了历史发展的今天,对所谓“学者”的精神走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身为贵族的战国四公子,生活上有奢华靡乱的一面,政治上也有为江山社稷贡献主张的一面。他们作为一代文人武将,被历史记载下来。尤其以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 、辅佐治国而闻于世。作为“名士”,他们以不可估量的传承效应,影响着后来的“学人”,逐渐演变成“名士”参政。名士关心政治,到了东汉中叶以后,已成为一种社会气候。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举世震惊的事件,一些太学生处于对朝政的关心和儒家“蒹济天下”的政治思想,便聚集在一起议论和品评朝政,想借此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以促使开明政治的实施,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学清议”。清议的结果是太学生领袖李庸等人死在监狱中,后人将此系说为东汉历史的“党锢之祸”。在黑暗的东汉后期,士人官僚集团将斗争的目标指向了乱政的宦官集团 ,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挽救天下的危亡,但是终究招致灭顶之灾。清人纪昀也说过:“汉亡于党锢”。《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中如此感叹:“凡党事始自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心忧时局的“天下善士”遭到打击、禁锢和杀害,无疑是对东汉根基最大的破坏,也对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此情况下,名士们从此“叛散五经,灭弃风雅”、“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明哲保身、躲避政治、放任无为、研究玄理道术、不理世事”而走向“清谈”之路,为魏晋风度拉开了序幕。

  经常,有人不能理解“放浪形骸”的魏晋七贤,却不知他们当时对现实的关怀情结,将受到历史遗留下来的“党锢之祸”的威胁,乃至身价性命不保。大的前提下,儒家的立身原则使有知识修养的名士们不愿意任人宰割,所以,我们似乎没有理由鄙视这些名士的“风流”所为。我们还知道,魏晋时期,司马氏掌权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滥杀无辜。当时的太学生,后来的名士,许多人死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残酷的现实,使名士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越来越深。他们为了摆脱内心的苦闷和不平,不得不另僻途径发泄不满。这个时候,道家“任情自然”的思想正好契合了他们的“求生”心态。于是,他们开始谈论老庄,研究周易,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三玄。名士们从此把对现实的关注转移到那些玄远的哲理上,忘记现实的烦恼,沉浸在一种精神的追求之中。动荡的社会,强权下容不得名士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他们于无奈之下退而求其次,因而走上了一条“放浪形骸”之路。

  纵观历史上从“公子”到“名士”的演变,我们说,“名士风流”的定义是由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今天所谓一些“愤青”的一代无法比肩的。经常,我们在大的历史事件面前,看到一些舞文弄墨的所谓“学人”,只知用怨恨的眼光,挑剔的笔迹,甚至是辱骂的口吻点评社会,无端滋事,无记感恩。诚然,我们今天的社会较之于古代强权社会,还是比较开放,也比较人文的,舆论也能够容纳一些叛逆的思维。于过去的“文字狱”“党锢之祸”相比,更宽松的舆论环境,使得这些“大家”很容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我手写我口”。但是,理性面前,我们应该懂得自己对社会的真正义务,懂得作什么样的文章才最有意义。做时政评论,我们可以专检社会的“弊病”和“软肋”进行议论,但议论的根基要实事求是,要顾及政治走向。即使不在意是否“撞枪口”,也要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

  如今,社会上许多“名士”都认同“政府是拿来批评的”这一泊来理念。高兴了,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对政府作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批评。显而易见,如今政府的法制行为不同于古代皇权制度,是让大家说话的政府,也是乐意接受批评的政府。作为国家社会的一个组织者,它随时随地都存在缺点和不足,批评它,就是帮助它。但是,当我们就“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拿起纸笔,对政府予以批评的那一刻,就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事件本身。对那些严重不符合事实的言论,甚至是造成危害的言论,政府当然可以在接受民众和社会监督的义务下,严厉驳斥。民众之中,确不乏仇官仇富者。就本土四川大地震事件面前,我以为国难当头,“名士”风流之文不应在仇视官富的“小家子气”上,应以大爱为前提,报效国家为己任。要发扬古代名士的优点,“蒹济天下”“主持正义”,以健康的心态和有力的说教服务于当前的社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5-27 20:41 | 只看该作者
先睹为快.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0:4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快乐小鸟 发表
先睹为快.


问候快乐小鸟:)多交流……
4#
发表于 2008-5-27 21:26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名士具有“蒹济天下”“主持正义”的优点,现代名士呢?恐怕只有耍嘴皮的本事了!
厚重之文,欣赏学习!
5#
发表于 2008-5-27 21:58 | 只看该作者
要没有私心才会名士。
要有大心胸方才可称名士。
其实,现在没什么真正的“名士”
——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小到微不足道!
可忽略不计。还要名士干嘛?
6#
发表于 2008-5-28 08:39 | 只看该作者
又读到了一水的好文。

批评也好,监督也好,帮助也好,关键要看出于什么目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出不同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0:4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又读到了一水的好文。

批评也好,监督也好,帮助也好,关键要看出于什么目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出不同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


问候。
8#
发表于 2008-5-28 20:43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国难当头,“名士”风流之文不应在仇视官富的“小家子气”上,应以大爱为前提,报效国家为己任。要发扬古代名士的优点,“蒹济天下”“主持正义”,以健康的心态和有力的说教服务于当前的社会。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巢中 发表
要没有私心才会名士。
要有大心胸方才可称名士。
其实,现在没什么真正的“名士”
——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小到微不足道!
可忽略不计。还要名士干嘛?


“名士”在时代背景下,有它特殊的社会“效应”……

问候。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古代名士具有“蒹济天下”“主持正义”的优点,现代名士呢?恐怕只有耍嘴皮的本事了!
厚重之文,欣赏学习!


感谢阅读。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国难当头,“名士”风流之文不应在仇视官富的“小家子气”上,应以大爱为前提,报效国家为己任。要发扬古代名士的优点,“蒹济天下”“主持正义”,以健康的心态和有力的说教服务于当前的社会。


问候阳光:)
12#
发表于 2008-5-28 22:2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一水文章。
  在古代,名士也许是半隐居的知识分子。他们看透了社会,却又无力改变状况,只得玄言淡远。当然,现在没有隐士,也没有名士。现在人的名利思想太重了……
13#
发表于 2008-5-29 07:52 | 只看该作者
政治清明时,言论是应该自由的,政权不是骂骂就能倒的.政治越黑暗时,便越不经骂.谁骂,谁便要倒霉的.
一代兴亡,原因很多.纪昀的话,也只看出了一点.
在一水文章后,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不好意思了.
14#
发表于 2008-5-29 11:03 | 只看该作者
“风流”之举,许多时候,是无奈现实的一种遁逸。不过,这都是建立在济天下而不能的基础之上。没有那个人生来就喜欢隐居,而是一次次碰壁,鼻青脸肿不得已而为之。
15#
发表于 2008-5-29 11:52 | 只看该作者
引史据典,回到当代。欣赏版主的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02 , Processed in 0.0537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