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梦影含心 于 2016-8-12 05:44 编辑
行走固始 梦影含心
一. 秀水湖
固始县城有个秀水公园。是我初来此地认识的第一个地方。这里静謐、洁净、秀美,初见便爱上了它。 置身于秀水公园,小路、亭子、飞虹桥,秀水湖、绿荫、构成的静美旋律让我不得不静下来,仿佛摆脱了人事羁穈,像沉重的扁担从肩头放下,亦如大汗淋漓时遇见浓荫。
秀水公园里的秀水湖朴素,亲切。它没有“一色湖光万顷秋”的宽阔,没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悲痛情思,没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绰约多姿,但它以独特的单纯,静好,让我喜欢。人们喜爱到这里来,或邀三五好友,或独自漫步,在秀水湖旁卸下疲惫,聊家常,话桑麻,享受宁静。我更是受惠于它的宽容与友好,所有的坏情绪都借着秀水湖吐露,风吹过来,秀水湖上波光粼粼的碎片,是秀水湖没有说出的秘密。
其实,秀水湖以前并没有现在这么美,听朋友说,秀水湖的前身只是一个普通的水塘,它的作用是灌溉农田。是一位詹姓人家挖的,时间是秦朝。时光变迁,因为水塘灌溉农田的方式落后,后来水塘便费弃了。
记得英国诗人塞•约翰逊说过:“背离自然也就背离幸福。”固始人深谙此中情怀,于是,便有了秀水公园。公园里的景致浓缩了固始人对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的思考。他们建造气势恢弘的东大门、灵秀飞动的八卦亭、S型花架,将这些岁月情思安放于水塘周围,透着自然与灵气的秀水湖便诞生了,同时也承载了责任。它每天吐纳新的气息,容纳八方宾客。用赏心只需两三枝的情韵阗补世人孤独浮燥的内心。 从一个普通的水塘到充满诗意的秀水湖,是固始人改变了它。在固守与创新之间,固始人选择了创新。他们不断地改变,才有了现在秀水湖的美丽。改变,是连着美好的桥梁,像秀水湖上的拱桥,八卦亭耸立其上,远观如带,近观如簪。连着两岸的静美和春色。我也得学会改变,学会将内心的忧郁呈现出内心的暖,像秀水湖一样。 秀水湖外是另一番景色,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和街道、林林总总的招牌、来来往往的密集车辆和人影,让我感到逼仄。秀水湖的眼光是盈盈亲切的,对于秀水湖外的喧嚣,我更钟情于秀水湖的简单静美,就像我喜欢乡野孩子眼中透出的单纯朴实。秀水湖没有自我主义,我再多的忧郁或者感伤,它都温和待之。眼里透出的皆是谦逊,恭良。我想,看一个人要看他的眼睛,喜欢一个地方,要看它是否有湖水一样的简单纯静。
我喜欢秀水湖,它不虚伪。只要你站在它的面前,它会让你看到真实的影子。桥上的约会、湖边的呓语、云上的思念,都一一的呈现给你。而我有时不敢站在它的面前,怕看到我丑陋的样子。我没有秀水湖那般勇气,敢真实地呈现自己和面视现实。
秀水湖的每一处我都想坐坐。湖里有耐读的诗句,那些静谧时光像是我失散多年的梦境。坐在秀水湖畔只想与它虚度时光,离喧嚣远远的,斜倚秀水湖的黄昏,听千里之外而来的风与纯静的湖水交谈,那丝丝的涟漪一点一点地进入内心。我不知道跋山涉水的爱情是否幸福,但我相信,经过内心的万水千山走到一起的爱情一定幸福。我愿意与秀水湖爱一场。
今天是周末,秀水湖依然从容地接待每一个靠近它的人。我敢肯定,路上还有脚步是朝着秀水湖而来,还有车轮是向着秀水湖奔来。他们从忙碌中抽身,于喧嚣里转身,到秀水湖畔来走走,哪怕只有半个小时。
他们愿意在秀水湖旁看它如何擎起云朵疏朗,让秀水湖融进内心的空洞。看秀水湖如何托起孩子们的嬉笑,让他们在怀里尽情游玩。欣赏秀水湖如何让一只鸟的飞翔更加轻盈。
我更加地相信,每个来秀水湖的人都与秀水湖有缘,每个到过秀水湖的人都会在岁月里与生活温暖相待。
二.老缸窑有个葡萄园
晴朗,不只是田野的色彩,也是我的。 四月的某天,友人驱车,一行四人,来到老缸窑。 老缸窑是固始县方集镇的一个自然村。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辽阔,自来到固始,辽阔这个词常在我心里泛出。这里人口密集,无论从地域,还是历史文化,固始给我的印象和感受都只有用这个最简单最直接的词来概括。 到达目的地,进入眼帘的不是老缸窑的村舍,而是春天的葡萄园。广茂,宁静。虽还未枝叶繁华,但那种蓄势待发的绿色汹涌已经在路上,一不小心,便会水灵灵的绿满大地,我已经听到它的跫音。 葡萄园的主人热情好客,我趁朋友与主人交谈的缝隙,走进葡萄园,把自己安放在它的宽广里,似乎葡萄藤会向我讲述往事。那段深藏着葡萄美酒的夜光杯仿佛在平仄里,响起战马的嘶鸣,那些芬芳的诗句早已在岁月的盏底,但是主人的热情却是盛满酒杯。 席间,主人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盛情款待我们,并为我们做了细致的产品介绍。这是他们的新产品,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但那暗红的酒汁已让一万只蝴蝶在我心里飞起来。 酒杯端起,便有香味直扑鼻尖,更有朋友的坦诚与热情。呡一口整个舌部充满香醇、甘洌,入喉即感到润爽、绵长。主人与葡萄酒合谋,谈笑、斟酒,一杯接一杯,一箱酒的酸甜香馥皆让我们一饮而尽。这场饭局的情趣勿须做过多的描摹,因为“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是饮酒人共知的一种快乐。 韦应物有诗云“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我想葡萄园的主人比韦应物更幸福。他的葡萄园生产出的葡萄酒叫仙菲葡萄酒,有甜型和干型,足以让他慰风尘,他的生活和生意也会如葡萄酒般地长久香醇下去。 对于鉴赏葡萄酒我是外行,但我知葡萄园里的风不浅,它一寸一寸地割开深深的岁月,让主人饱经风的滋味。葡萄结在浅浅的枝叶间,而主人一步一步地掀开岁月的面纱,让葡萄园在他的手中变得繁华。也让我们品尝到了美酒。这何尝不是一种缘。我这个异乡人完全没有想到,会有机会站在葡萄园里并品尝到这么美的酒,这葡萄园和葡萄酒已在我的记忆里生出藤蔓。 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压榨,如葡萄酒。每颗园形饱满的葡萄都必须经过压榨,那红红的汁液又要经过一场剖离。正如我们的人生,经过岁月的压榨给出青春,给出内心的柔软,甚至全部的爱恨。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来世不为人,而做一滴水,可以融入江河,融入花蕊,融入酒中,融入一颗心,融入一场生死轮回。 告别主人,我们在深深浅浅的路上,两旁的白杨树正是绿意满腔。谁又能看出它们站立的地方有一场默默的伸长,不断地为生命延长根的力量。
三.昔日繁华的张家街
初见张家街,它不繁华,不清秀,不亲切。 一条不宽阔,不整洁的水泥路铺设在时间深处,两旁是高低不平的房屋,店铺。如一个头发有些凌乱,衣裳和脸上都是皱纹的老妇人。参差在其间的是稀少的人影,还有云朵洒下的阴色。陌生密密麻麻随时在我左右。脚下的,眼里的,感觉中的张家街没有一处能调动我的感官,让她或惊或喜。 然,从友人的口中我得知曾经的张家街是何等的繁华,让友人的记忆充满温馨与感喟。这让我想起五代李煜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之黯淡,五味杂陈中一个繁华的张家街似乎又回到友人记忆的树上,明晰,亲切。 友人带我品尝了固始最具特色的焓鹅块与鹅汤烩菜。那位摊主是位六十开外的妇人,刀起刀落麻利老练,迎合时代,也迎合吃客。一盘焓鹅块与鹅汤烩菜就在快餐式的节奏中摆在我的面前。此时,我的心思不在这道菜上,而是好奇地打量周围的人,看他们的表情,听他们说着固始话。吃客们看上去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方言里溢出行云与流水。于是,我放下陌生感,去掀开那盘菜里的五味,并融入品尝的行列。 脚步,依然在张家街上,丈量着今日萧条的张家街。但友人却边走边向我讲述着昔日张家街的趣闻与景象,似乎对于我错过昔日张家街的繁华有些小遗憾。 不管友人用什么词来形容描绘当时的景象,昔日的张家街已在风中远去。风,是最知世间冷暖的,到哪都能感知繁华或凋蔽。无论是日子的旮旯,还是光阴的角落。而我最能感知的是陌生,陌生的店铺、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方言、陌生的路、陌生的空气…… 或许,正是陌生,我能从陌生中抽出几许感触,让风那边的故乡开出几朵惦念,些许伤感。伤感的不仅是友人记忆里的繁华和眼前萧瑟的张家街,还有我与故乡的距离。 昔日张家街是鄂豫皖商品集散地。至今虽已风光不在,但昔日繁华景像留下的痕迹还是可以寻找的。走进一家张家街卖瓷器的店铺,却让我小小的吃了一惊。看似不起眼的店铺里,各色形状的瓷器琳琅满目,品种齐全。更让我吃惊地是我在家乡瓷都景德镇没见过的各类餐具的形状,这里全都陈列在橱柜里,甚是可爱。店铺内外两间,前面的一间和过道一样,两边橱柜、地上陈列着满满各具特色形状的餐具,零星的几个顾客,似乎也能想象这家店在昔日张家街的兴隆生意。友人说那时张家街繁华得你无法想像,除了人头攒动,还是人头攒动。比赶集还热闹。我玩笑地与友人说,要是早点认识你就好了,可以吃到现在渐渐消失的小吃。 渐渐消失,这个词让我想到许多味与情在世间似乎真的在渐渐消失。比如村庄里的井和井中的古月,比如友人小时吃的老鳖戏水饃和老马急现在无从品尝了,比如眼前的张家街再也难寻从前的华灯、玲珑月和月下紧贴着的人影与脚步,比如刚刚从我身边溜走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