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9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品品北京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9 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北京那会儿,为了急于融入这个大都市,我有意消灭自己的家乡口音,也翘起舌头学开了北京话。学得得意时,却被别人捅破了,你是某某地方的人吧?

  外地人说北京话总有家乡的底音,耳音好的一听就知道。所以,我看电视节目时,听到一些演员的“怯口”我总想笑。演员是靠嘴生活的人,学得都不像,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不像就不像吧。但要和外界打成一片,语言接近是第一位的。从前有句话:要想学语言,北京呆四年。北京话很有特色,是各种方言的“腕”,至少对北方话来说是这样的。如果像品味菜肴那样品味北京话,它真是五味杂陈呢。

  首先是“俏”。俏是俏皮。挺正经的一件事,让我们外地人说起来很一般,搁在北京人嘴里就很有意思。向北京人问路,路径指的具体明白,“您哪这样,您哪那样”,总是把对方垫高了说话,透着像一家人。北京话儿化音多,儿化的语言就很俏皮。把“冰棍儿”说成“冰棍”,意思大改不说,小巧的韵味也没了。把“遛玩儿”说成“遛玩”,则难听又生硬。二:“溜”。北京人说话很溜,尤其北京老太太,个个话唠,一句接一句,背书似的,很长的句子都一气呵成。北京的乘务员报站,如果没有语音提示,你要小心,要把耳朵支楞起来,因为她说得溜,一张嘴站名就报完了。北京人说话唇齿无力,常常吃字。给播音员正口,北京人是最难的。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却最接近普通话,难就难在一线之间。三:“幽”。幽是幽默。北京市出语言大师和幽默大师的地方,有深度的文化做背景,自然会修炼出很多文化精英。用北京话写得好的,从前有老舍,现在有王朔。幽默大碗就更多了,远的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那些大师就不说了,草根英雄郭德纲,天津人,天津也是相声窝子,但不来北京侵染一下,似乎不正宗。他的相声在天津扎下根子,必须在北京攻城略地,成名立腕。郭德纲的相声从津入京,像通房大丫头归了正,可以和主子同吃同住同劳动了。《红楼梦》也有北京话的影子,曹雪芹著书《红楼梦》,从悼红轩到京西红叶村,没有离开北京,所以《红楼梦》有意无意留下的,会有北京话的味儿。大观园的人,学贯古今的,自有一套语言系统。诸如“劳什子”,“小蹄子”之类的俚语,现在不说了,老北京人肯定说过。大观园之外,就是那个说话风趣的刘姥姥,古灵精怪,拿自己开涮,娱乐众人,一口京片子,典型的京郊老太。四:“绕”。北京人说话是中国最绕的,你说前门楼子,他说胯骨肘子,两不挨着,总能绕到一块去。北京人说话不会出现语法错误,词用一大串,主谓宾俱全,助词介词叹词,一个也不能少。侯宝林有一段相声,叫《地方话》,说出了北京人的说话特点,就是一堆一嘟噜的,很好玩。北京人骂街不带脏字,最多骂一句“丫的”,“丫的”就“丫的”,抽象一些,总比广东人骂“吊你妈的”的强?骂不直接骂,骂人还让人感觉舒服,这是骂人的最高层次。有个骂街的词现在不咋用了,就是“姥姥的”,姥姥是啥,妈妈的妈,不骂妈妈的,而骂姥姥,你说绕不绕?五:“鲜”。鲜就是鲜活生动。“大腕”“大款”“老外”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都是北京人发明的。“老外”这个词最有意思,前些年王朔写过一本书,叫《看上去很美》,书中的主人公方枪枪为争夺“老外”这个词的“版权”,还和另一个孩子争论过厮打过。孩子与孩子用北京话过招,看着过瘾,让人惊叹——王朔的语言怎么这么鲜活呢。

  近几年北京话有点“失势”,越来越不行啦。让赵本山忽悠的,东北话上来了,大有横扫天下独领风骚之势。其实,东北话与北京话“交往”,史上就有,清人一入关建立清朝,二者就水乳交融了。但怎么浸润,也失不了北京话的本色。我曾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开车往里走时说:“我往里掰。”这个“掰”就十分生动,它即有拐的意向,又有拐的力度。如果说“拐”,那意思就差多了。

  像许多地方话一样,现在地道的北京话也大面积沦陷,全国全世界的人都来北京,让北京话的特色一点点稀释。有的专家站出来,提出“保护北京话”。一种东西到了保护的程度,差不多到了末世。语言交流,也讲效益,也说成本。普通话人人会说,人人听得懂,沟通成本低,所以人们就放弃了家乡话,同说普通话。尤其网络的兴起,网络语言大行其道,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地域性差异越来越小,大家更趋向说一种话了。

  这种现象叫人亦喜亦忧。

2#
发表于 2016-8-29 11:32 | 只看该作者
占沙发。
3#
发表于 2016-8-29 12:0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喜欢北京话,总觉得甜蜜背后透着虚伪和趾高气昂。“京油子”不是空穴来风。
4#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2:3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安版,沙发总是留给美女!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2:40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8-29 12:04
我不喜欢北京话,总觉得甜蜜背后透着虚伪和趾高气昂。“京油子”不是空穴来风。

北京人有遗老遗少心理。看到外地人早起北极看到外地人在北京安营扎寨,心里总是酸酸的。北京话没了,以后就没有北京人啦。问好18版
6#
发表于 2016-8-29 16:34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6-8-29 12:40
北京人有遗老遗少心理。看到外地人早起北极看到外地人在北京安营扎寨,心里总是酸酸的。北京话没了,以后 ...

典型的地域歧视……
7#
发表于 2016-8-29 18:18 | 只看该作者
说起北京话,忽地就想起那个电影,叫《老炮儿》,你说地道吧,还真地道。你说他跟不上溜儿了吧,却有被淘汰出局的趋势。当然,北京很排外的,总觉得外来人是来争抢他们饭碗的。因此外来人也总在某些方面排斥北京人,这个可能符合某些个心理效应。
8#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19:5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8-29 16:34
典型的地域歧视……

中国存在两种阶层,一个社会阶层,一个是地域阶层,生得地方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啊。
9#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07:47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8-29 18:18
说起北京话,忽地就想起那个电影,叫《老炮儿》,你说地道吧,还真地道。你说他跟不上溜儿了吧,却有被淘汰 ...

安版说得有道理。冯小刚的电影就以北京话做的开篇,他和王朔把北京话推向了极致。老炮是旧势力走下势的过程,也是北京文化走下势的过程。说起排外来,上海人比北京人厉害多啦。
10#
发表于 2016-8-30 07:48 | 只看该作者
北京话是汉语受到满语影响后的结果,许多发音用词习惯都有满语的影子,东北话亦然。如儿话音,就是典型的满语特点。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07:56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8-30 07:48
北京话是汉语受到满语影响后的结果,许多发音用词习惯都有满语的影子,东北话亦然。如儿话音,就是典型的满 ...

问好水老师。幽燕之地,边关重镇,异族杂居,纯汉族的东西能有多少呢?所以北京最有包容性。
12#
发表于 2016-8-30 09:24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6-8-30 07:47
安版说得有道理。冯小刚的电影就以北京话做的开篇,他和王朔把北京话推向了极致。老炮是旧势力走下势的过 ...

是的,上海人看外地人都为乡下人,他们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虽然算计起来鸡毛蒜皮斤斤计较,跟东北人性格有着天壤地别的差异。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09:4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8-30 09:24
是的,上海人看外地人都为乡下人,他们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虽然算计起来鸡毛蒜皮斤斤计较,跟东北人性格有 ...

很对,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不高明。上海二百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呢,所以,上海人是新贵,北京人是遗老。东北人吗,有义气,也有匪气。都是白山黑水出来的溜子,呵呵。不知安版仙乡何处?
14#
发表于 2016-8-30 09:43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6-8-30 09:42
很对,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不高明。上海二百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呢,所以,上海人是新贵,北京人是遗老。东 ...

俺河南滴。
15#
发表于 2016-8-30 09:45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6-8-30 09:42
很对,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不高明。上海二百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呢,所以,上海人是新贵,北京人是遗老。东 ...

上海人不但自己会盘算,惯性的原因,还时不时地帮别人盘算。
而东北人则大大咧咧,记得有个小品,郭东临去那户人家吃饺子,把个主人急得,他却还不客气地要陪人家看电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1 17:51 , Processed in 0.0749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