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vhq0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勇于用否定之否定的王阳明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5:39 | 只看该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23-5-18 12:51
看不懂,觉得很牛,看了一半,一头浆糊的回帖,回帖还得凑字数,啰嗦一下,找点理由,以表慎重
为什么 ...

就凭七姑以心润脑的说法,说明七姑是看懂了,而且是先天就懂。
长时间不见七姑出来玩,怪想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5:4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5-18 15:11
对阳明的原著涉猎不多,一些评论文章还是读了。
对于他理论的“和稀泥”,也有文章述及。
对于经典的否定 ...

草舍一句“理论是灰色的,太严谨就容易作茧自缚”,我有同感。我觉得理论也好,学术也罢,文章也是,还是开放一些比较好,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维并拓展,才是生命力。
正如草舍所言,王阳明心学强调的是“行”,如今再提王阳明,也是对照躺平的风气,修行,修的是“行”。
18#
发表于 2023-5-19 09:34 | 只看该作者
先引几句王阳明的名言:
吾性本自明。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再看佛教的一些名言:
何时性人人自足。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王阳明在近年来突然暴火,得益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他的地位被严重高估了,至少其影响力远逊于程朱。《传习录》还值得读一遍,再刷则是多余,周程朱张的《近思录》亦然。但先秦诸子著作则常读常新。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9 11:47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5-19 09:34
先引几句王阳明的名言:
吾性本自明。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是否定佛学的,他认为佛学教人出世。他的心学目的是入世。
至于《传习录》,由其弟子收录其言,我读,读其思辨,感觉挺好。而读王阳明本人的《朱子晚年定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朱熹的悔悟)及其他作品(诸如一些书信答辩),叹其文采飞扬,钦佩其思辨能力,也不错。
朱熹和吕祖谦收录的周程朱张语录,确实如如空所言。主要是因为那是“语录”——没有上下文,易误导。但可以作为索引,如果对“语录”中的某些话感兴趣,再去溯源,也是捷径。
如空记忆力好,一遍可能就能记住一些东西。我不行,喝酒太多,读时欣欣然,掩卷空空也——只能多读几遍。这两天正第二遍读《近思录》,与初读一样新鲜,心里难免怨恨自己。
20#
发表于 2023-5-19 12:56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5-19 11:47
王阳明是否定佛学的,他认为佛学教人出世。他的心学目的是入世。
至于《传习录》,由其弟子收录其言,我 ...

我记忆力也不行,尤其是这几年退化严重,所以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再强读了。
王阳明否定佛学,就和米芾说二王书法不好一个道理,并不能否认受其影响。
王阳明有几首诗还是不错的,典型的明诗,当然与唐宋,甚至清诗比不了,但在明代,还是不错的。
21#
发表于 2023-5-19 16:40 | 只看该作者
王阳明的心学颇受毛主席推崇,再有18兄的否定之否定更通俗易懂,惹人喜爱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3-5-19 19:20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5-19 12:56
我记忆力也不行,尤其是这几年退化严重,所以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再强读了。
王阳明否定佛学,就和米芾 ...

王诗大气,立意高远,确实不错。
23#
发表于 2023-5-19 20:04 | 只看该作者
来了,飘过……
如此深读,无论如何是学不会的
24#
发表于 2023-5-20 12:22 | 只看该作者
十八兄弟博学,所写文章也与众不同。不敢妄评什么。主贴与跟贴都值得我拜读学习。问候!
25#
发表于 2023-5-20 14:06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5-18 14:34
我的理解是:王阳明与笛卡尔虽都是“唯心”,但还是有所区别的,笛卡尔更像陆象山,是“精神”和“物质” ...

通观全文及尾,喜欢这一段文字。并有个体的体验。

个人理解的“精神决定物质”。在初入世,是外界的精神决定个人的物质认识;在一定入世时间,是个体精神怀疑个人的物质认识;再入世积累时间,是内在精神与外界精神冲突并融合,重新认识物质;继续时间考验,内在精神破界并丰富外界精神,决定重新物质认识。
26#
发表于 2023-5-20 14:31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0 14:06
通观全文及尾,喜欢这一段文字。并有个体的体验。

个人理解的“精神决定物质”。在初入世,是外界的精 ...

接着话题再叙“关于精神决定物质”。

刚上一对话说的是人类中的“精神决定物质”。如果换一套认识系统或表达系统,比如用动物界的狗眼看世界、鱼眼读世界,那也是靠近的客体决定中心的参考主体。即显眼位置的主体有一定能量,吸引周围路过的客体靠近,则显眼的主体位置成了此时客体的观察中心——同时此主体成了彼客体的参照对象,得出客体对自己及对主体的认识。这种以“本身观察方法为正确”的精神决定了此“参考主体”为物质的存在,甚至补充评论此“参考主体”是什么样的物质从而决定它的存亡。

此上文字内容,用具体日常生活内容表达为,如果,路人的精神认为物质(可以先给此物质准备个双引号)“此人”是有毛病的,那在路人的世界里就是有毛病的物质,即刻按“毛病”方法去处理、则此精神决定彼物质。在个人看来,此论调行不通。你可以说,这个世界就是人为规定的制度,但是这个世界还有不只是人类创造的环境。故,精神确实能决定物质的存在,但物质也有打破精神认识的机会。

27#
发表于 2023-5-20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5-20 15:08 编辑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0 14:31
接着话题再叙“关于精神决定物质”。

刚上一对话说的是人类中的“精神决定物质”。如果换一套认识系统 ...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还是先去读读这方面经典的论述,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读经典并不是要无条件臣服,而是它有助于理顺思路,掌握论证方法。
如果要颠覆经典,也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推翻它。
更重要的,深入了解经典的内容才能从中找出破绽。
总比自说自话,只能说服自己要好。

28#
发表于 2023-5-20 15:32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5-20 15:05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还是先去读读这方面经典的论述,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读经典并不 ...

知彼知己,是一种好方法。
但现在还没有愿望要强烈到要去破开经典找新缝,我只想直接跨过去把要办的事成了再去理会或别人有兴趣去理会。先把理论种子养活了,再给它写成活说明书。要不,又要看苗,又要找工具书,会耽误生长好时机。
29#
发表于 2023-5-20 1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洛雨漁舟妙玉桌 于 2023-5-20 15:44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5-20 15:05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还是先去读读这方面经典的论述,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读经典并不 ...

同时,这也是一种实验,反向实验。

即,一般是思路前行,实操实施后序跟上。我想带动一批、一少数者、感兴趣者,先操作——边分享边探讨,边争得实验主动权又分享实验反馈共创实验结果。由小小点发散多多根系的潜在可能。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小点试验,于场内场外、线上线下、近距离远路程都有开放式的影响或启示、启动。
30#
发表于 2023-5-20 22:1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5-20 15:05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还是先去读读这方面经典的论述,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读经典并不 ...

重又再读细思。接受先生这一建议。
原文作者说明王阳明的心学建立与佐证都是用的事件事例逐句分解,奉上自己的解说方法,将新的学说用行动立于世间。这有区别于生活中的辩论方法。
不得不说,自己的理论是有关于物理模型的展开,并不是世人常听到的思维方式。如果能将前人的那部分结合起来产生新的常理常识性方法,可能更让人好懂。
或者,现场行为、与实行方法、与引经据典三者可以同时段范围内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4 08:00 , Processed in 0.0523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