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92|回复: 1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直行的疲劳——读柯英佳作《干河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27 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8-8-31 09:58 编辑

                                              直行的疲劳
                                              ——读柯英佳作《干河滩》

  希望干瘪低垂的乳房再次丰润高挺,是许多中老年妇女近乎绝望的心语,《干河滩》的意蕴和叹息里也有。对于作者写作的情怀、此文的思想、语言的妙味等,论坛上一片赞誉。此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精华作品,无疑是珍品,已经在读者心中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蝉衣不量力,写一篇《干河滩》的读后感,略写优点,主要说一下不同见解,可以吗?

  文体上,作者认为是对散文的探索,有朋友跟帖指出是散文诗,之后作者有辩解。

  艺术首先来源于感觉,同样,读者的判断也是在感觉里对比后得出的。这个作品容易让人想起《飞鸟集》,语言披着哲理的华彩,但是又不同于泰戈尔的,因为他是移步一景地呈现差别巨大的感悟,而此作变换的意象里蕴含着类同的思想自觉。这种一直平行地展示感悟,而不写或者很少写感悟源头的写作手法,也不是散文的。所以此作不是诗歌的同时,也不是散文。真是散文诗。

  再给几个证据:

  “河床上泊着流沙和石头。
  流沙和石头上野风乱跑。”

  开篇第一句的分行,是诗歌和散文诗允许的。如果是散文,就会把这两行语意连贯的句子连接起来:“河床上泊着流沙和石头,流沙和石头上野风乱跑。”而且,两行文字的字数相等,外部形式上的对仗,也不是散文语言的段落特点。

  “河床上泊着流沙和石头。
  流沙和石头上野风乱跑。
  饱满的阳光倾泄下来,在河床上肆意放荡。”

  这样的结构显然是现代诗歌的。要命的是,这种省略形成原因的结语,不是散文开头就使用的,即使使用,也不是整篇都这样构成。诗歌、散文诗可以这样一直省略巨大的社会约定,散文一般会交代时代的“错误”。

  那么,就有了另一个旁证:

  “当年,我还是河岸边放牛的孩子,一个夏天又一个夏天,我揣测着这条河流。那时,河还没有干涸到这种地步,潺潺的流水,至少濡湿了一个夏季。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条河的来去,无聊时,我就这样伫立在空荡荡的河岸上,遥想河流走向何方。”

  歌词、现代叙事诗歌、散文诗,会有这样的插叙,对于散文,则是必要的铺垫,应该前置,而不是夹在中间。

  另说两个语言的瑕疵:

  “在水边,我本来想清洗一下满目风尘,我看到我黎黑的面目被静水倒映的丑陋不堪,还没有一朵花、一株草、甚至一片叶子清洁干净。”其中“被静水倒映的丑陋不堪”由于一个字用错,语言产生了歧义,这个字就是“的”,应该是“得”。请在上面这个长句子里,仔细比较语意的不同。由这个小失误,结合原作文字的细心认真,可以看出,文章大家看、大家评,对文学、对作者、对读者,都是好事。

  “摇摇晃晃、弱不禁风、支离破碎、饶有兴趣、顺流而下、时断时续、东倒西歪、濒临破产、满目风尘、丑陋不堪、拒之千里、不紧不慢、面黄饥瘦、满腹惆怅、心事沉沉、酣畅淋漓、绿波荡漾、草长莺飞”。

  这是原文使用的成语,另有固定的俗语。首先声明,我不反对使用成语俗语。但是对于此作,过多地使用“脸熟”的固定语词,是不合适的。因为,透过此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很高文学造诣和追求的作家,更因为此作不是一般作家能够完成的。

  那么,拿成语说事了,我就多说两句:如果问哪一部作品给后世留下的成语最多,一定会想起《史记》。《史记》为什么不使用“拿来主义”,非得在语言上创新?不如此,语言就不新不奇,对读者的阅读就没有很大的冲击力,鲁迅就不会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文学的艺术构成必须有创新的元素,语言不在其内?这也是跟帖:收尾的成语“草长莺飞”露怯了。之后又跟帖:柯英先生有莺瞰丛草的高度和眼力。这两个跟帖的出现,原意是希望使用“莺瞰丛草”类的自造语词,代替成语“草长莺飞”,力求语言创新,留给身后的文友,为汉语言的更加丰富贡献一份勉力。只要尊重文字学、语言学的规律,造字、造词,都是贡献。

  整体感觉来说,此作即使是散文诗,也是有缺陷的。一是剪裁,可以使用某年春夏季,以诗性的语言做足铺垫,然后再使用眼下的秋冬景象,揉进哲思,可能更好。二是,作者一直被同一个非常集中的表达目的牵引着,遍寻各种意象,附加类似的哲理感悟,平行地放置,从而形成一条笔直的高速通道,快速传达意旨,但是,震撼力还不够,复读时会给人审美的疲劳。开车的朋友都知道,现实中的高速道,是有高低和弯道的。不相信的读者,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读此作,感觉一下思维的审美,是否有平展直行的疲劳?语言里的思维弯度,给了语言的蕴藉,但是整体上出现了曲线的欠缺,就会像美女没有凹凸线条一样,美的妙味就减少了。

  就文学素养来说,柯英先生是蝉衣的老师。蝉衣不到班门去弄斧,咋知道蝉衣手里也有一把斧头呢?没有斧头怎么学艺呢?


原作链接:《干河滩》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031543-1-1.html
后记:
        我想起了《干河滩》里的仪式感。它没有日子里的庸俗和苟且,也没有生活的欢笑和调侃,只有情感逼仄后的精神屹立和思想高竖,所以,在内质上它与诗是搭界的。倒是有不少现代诗歌欠缺这种仪式感,正是《干河滩》的这种仪式感满足了读者逃出平庸生活的心灵需求。
       这样回复柯英老师的时候,自责就来了。因为之前感受到了,忘了说。越来越健忘,心里有恐惧感。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6-27 19:32 | 只看该作者
哟,沙发,掌柜的,上酒
3#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9:32 | 只看该作者
最忐忑的一次
4#
发表于 2017-6-27 19:3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没有了啊,二楼的那位让让啊

点评

沙发、板凳没有了,正好是地板。刚擦干净的地板。  发表于 2017-6-27 19:34
5#
发表于 2017-6-27 1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17-6-27 19:35 编辑

嗨哟,发个图片占一个地方。等待看完写评论。
6#
发表于 2017-6-27 1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17-6-27 19:49 编辑

我品读过,却没有蝉衣这样的体会。看来我读文章是消化不良的症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蝉衣老师是不愧是——蝉衣牌评论高手。膜拜中。

因为抢占地方,空白。这里把感受写出来为好。要不某些人会说占了茅坑不拉……
7#
发表于 2017-6-27 19:3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6-27 19:32
地板没有了啊,二楼的那位让让啊

姐姐够快的啊
8#
发表于 2017-6-27 19:34 | 只看该作者
站后排慢慢看

点评

幽幽一默!  发表于 2017-6-27 23:40
9#
发表于 2017-6-27 19:35 | 只看该作者
直行的疲劳
标题取得好,超赞!
10#
发表于 2017-6-27 1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7-6-27 19:48 编辑

《干河滩》---柯老师的美文,拜读过!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9:35 | 只看该作者

哦,姐姐应该喜欢普洱茶,养生的好茶,诺!来了

点评

一起叫姐姐了。看来都是小鲜肉!O(∩_∩)O哈哈哈~  发表于 2017-6-27 19:50
12#
发表于 2017-6-27 19:36 | 只看该作者

老杨同志也会脸红啊,难得哦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9:37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6-27 19:32
哟,沙发,掌柜的,上酒

红酒伺候,不要喝醉哦!
14#
发表于 2017-6-27 19:3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品容易让人想起《飞鸟集》,语言披着哲理的华彩,但是又不同于泰戈尔的,因为他是移步一景地呈现差别巨大的感悟,而此作变换的意象里蕴含着类同的思想自觉。

在杨老师的书评中慢慢感悟了
15#
发表于 2017-6-27 19:37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6-27 19:33
嗨哟,发个图片占一个地方。等待看完写评论。

借老杨的地盘整个红艳艳

点评

接收。  发表于 2017-6-27 19: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4 09:04 , Processed in 0.0598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