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言默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结庐在人境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7-8-1 12:24 | 只看该作者
高处不胜寒,结庐在人境,也是最高境界了
92#
发表于 2017-8-1 12:31 | 只看该作者
看透世事,以身作则,影响下一代,教育下一代,这就更难能可贵了,也更加令人敬佩。作品思想深邃,富含哲理,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拜读学习欣赏大哥佳作,问候大哥,祝福大哥,祝大哥一切好!
93#
发表于 2017-8-1 12:56 | 只看该作者
好惬意的生活啊!
94#
发表于 2017-8-1 15:03 | 只看该作者
陶立的一身正气与恬淡之心,不禁让人感慨,在红尘滚滚的人世,竟有如此胸怀之人。结庐在人境,不是远遁深山老林,需要极高的修为与良好的心境。虽说心远地自偏,然世间几人能够做到?将儿子从犯罪的道路上拉回来,自营生活,而且过得风生水起,陶立的人品与情怀值得点赞。
结尾隐喻效果极好,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好作品!
9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7:21 | 只看该作者
郑兆全 发表于 2017-8-1 12:05
“却似眼前般真切。”
  
  “眼前?”老妻瞅挂钟,提醒他:“眼前已到睡觉时点,该泡脚了,你。”

贤弟好,远握
96#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7:28 | 只看该作者
郑兆全 发表于 2017-8-1 12:22
  晨曦拉开帷幕,霞光抹洒湖面。湖水荡漾,波光鳞鳞,鱼翔浅底,万类生灵竞自由;倏见游弋的野鹰觊觎中扑 ...

红尘滚滚,迷离婆裟,惊涛拍岸浪淘沙,结庐在人境,洁身自好,并非易事嚎兄弟
97#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7:28 | 只看该作者
郑兆全 发表于 2017-8-1 12:24
高处不胜寒,结庐在人境,也是最高境界了

98#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7:33 | 只看该作者
郑兆全 发表于 2017-8-1 12:31
看透世事,以身作则,影响下一代,教育下一代,这就更难能可贵了,也更加令人敬佩。作品思想深邃,富含哲理 ...

古有隐士,今亦然,虽凤羽鳞角,且形式变换。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聚得亿万穷得只剩下钱,有一日三餐清茶淡饭三尺床板享安然
99#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7:34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17-8-1 12:56
好惬意的生活啊!

拜谢喻老师关注,问好,祝您夏日凉快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17:53 | 只看该作者
逐鹿江南 发表于 2017-8-1 15:03
陶立的一身正气与恬淡之心,不禁让人感慨,在红尘滚滚的人世,竟有如此胸怀之人。结庐在人境,不是远遁深山 ...

拜谢逐鹿先生的细心解读,问好,远握:victory:

是的,红尘滚滚,青烟袅袅,纸醉金迷终有烟消云散,法兰西别墅也有归公时,红通追讨,惊弓之鸟,东逃西窜,或许源于浮躁。既然结庐在人境,即使看破红尘,即或持守心远地自偏,亦须排解无处不在的浮躁缠扰哦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 09:07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7-7-31 11:28
我们说的是两种情况。并不矛盾。

您指的是,官员久经历练,发觉官场并不总是如意,与其他职业相比,更 ...

总在读芳源先生的贴,一根筋呗。不,事出有因。一有读过先生被呛挥毫而就的《猫眼的前世今生》,便知先生的睿智与犀利;二有更喜欢读评贴,自以为评贴较主题贴更有学问,从先行的评贴中读出先生的耿直诚恳。我这儿非褒扬先生,而是还要跟先生掐掰。

先生说“十年寒窗苦,不为争名夺利,难道为著书立传,归隐田园?基本不可能。”我不认同,尽管先生接着说“当然有例外,但实在太少,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是的,自古“学而优则仕”。孔老夫子教书也不过无奈的选择,官场混不下去了的无奈选择。还有胡适,弃校长做部长。个中原委,有无奈,也有主动吧?使命感使然的成份还是有的。即使为官,花红酒绿中,也有荷的姿色。官场,历来是人类活动的中枢,相关部件比坊间活跃敏感,或是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最佳窗口。混迹过官场,对社会的认知或许更深刻一些。吴承恩若未做过新野县令,其笔下的《西游记》,或许就肤浅些。读书不为著书立说?就为一官半职么?不尽然吧,我以为。“古今将相今何在 ,荒冢一堆草没了”,倒是四书五经、子曰孟云,在支撑,是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流淌千古。我以为,著书或修都江堰,是世人的追求。
102#
发表于 2017-8-2 09:35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8-2 09:07
总在读芳源先生的贴,一根筋呗。不,事出有因。一有读过先生被呛挥毫而就的《猫眼的前世今生》 ...

在古代,科举之后(隋朝)之后,士大夫是哪里来的?好像都是读书人。
所以,实际上,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要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做官。
我们古代并没有学校啊,不可能读书之后当老师的,没有啊(私塾不算,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读书人,首要的目的就是做官。但是,读者与做官是两回事。读书人做了官,才发现官场远不是书里说的那样。所以有些人(李白之流)只得退下来,以诗书为友,发了愤,也留下一些名篇。当然,官场之人也有留下名篇的,还不少。

古人留下名篇(或者留芳百世),我想,偶然的机会占绝大多数(他没想到)。乾隆也想留些诗篇,可惜太烂,据说他有一万多篇,言老师知道哪一篇?

所以,以本着这个观点,我觉得,名篇与都江堰是一个道理,本意并不是为了后人着想。不过是当时的需要。后人觉得好,才留了下来。
所以这些,对读书人来说,都可以算末节,或者说是次要的目的。首要的还是做官。
当然,不乏嗅觉灵敏之辈,及早退出官场,多在书堆里钻研的,所以也有些成就,不然今天哪里那么多古文献。但这并不是读书人的主流啊,远远不是啊。在那个时代,读书不为做官,我倒觉得非常非常、极其少见。

据说,刘禹锡的《陋室免》不过是一篇酸文,后面他重新做了官吧。但此文得以流传,不过是在当时大环境下的一股清流。人,说到底,还是不喜欢杀伐争斗的,所以这篇才是一股清流,是士人们心里的希望和隐处。不然,不可能留下来呀。

也许砖家的观点过于极端,但我想,这几乎真的。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 09:39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7-8-2 09:35
在古代,科举之后(隋朝)之后,士大夫是哪里来的?好像都是读书人。
所以,实际上,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 ...

再次更正芳源先生的笔吴,“专”,不是“砖”,您过谦,我不满!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 09:39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7-8-2 09:35
在古代,科举之后(隋朝)之后,士大夫是哪里来的?好像都是读书人。
所以,实际上,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 ...

认同先生,但,非全认同。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言默然 于 2017-8-2 09:46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17-8-2 09:35
在古代,科举之后(隋朝)之后,士大夫是哪里来的?好像都是读书人。
所以,实际上,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 ...

诸葛亮千古一人吧?其传奇人生却多为虚构,包括他的“空城计”、“草船借箭”。他躬耕隐研,三顾扭捏着态不出,不过想卖个好价钱。可是,他是一个失败的官僚失败的丞相,他的为官不如他的《隆中对》《出师表》真实,他的实践跟他的思维差太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7 10:25 , Processed in 0.14694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