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6-7-12 21:13 编辑
女人,不用给拜金找高尚的理由
说实在的,以前一直不理解什么叫“毁三观”。因为一个人的“三观”要树立起来要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和他的家庭出身和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要轻易毁掉,谈何容易?不过读了袁达清的奇文《这个社会,女人真的不会和“穷人”谈恋爱》,顿时就明白了这词的含义。当然,以我的“不惑”之年,对这种观点应该已经司空见惯,并且轻易“不惑”了。尤其是在一些报纸副刊,或婚恋杂志之上读到类似的文字应该可以很平静地接受。可是在杂文版见到,尤其是以纯文学著称的中财论坛的杂文版见到,还是很觉得惊讶。
应该说,文章写得很巧妙,从头,到尾,通过两个人的故事,或者说是通过两个人的嘴阐述了如题目一样的观点,即“这个社会,女人真的不会和‘穷人’谈恋爱”。当然,这是说的“谈恋爱”;而如果因为之前没长眼睛,或是不长脑子,或是因没有读到这类妙文而缺乏判断力已经“谈”完并且领证结婚了呢?那么对不起,还是拜拜了吧,谈恋爱时你穷我都忍了,我都爱你了,可是结婚后你还穷,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再想叫我继续爱你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以上分析似乎有些断章取义,因为作者在原文中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作者的意思是,一个女人不找男人谈恋爱,其原因是“如果一个男人一直穷,基本就可以判定他碌碌无为,没有上进心,也没有责任心。”而一个女人如果和男人分手,也不是因为拜金,因为同理可证:“没有女孩是因为虚荣与爱钱离开你。”那么是因为什么呢?当然还是因为“如果一个男人一直穷,基本就可以判定他碌碌无为,没有上进心,也没有责任心。”
读到这些句子,我很想引几位古人的故事来反驳一下,比如商周时期那位著名的姜子牙,比如汉代那位著名的朱买臣,比如宋代那位著名的吕蒙正……他们可都是穷困潦倒了许多年,照此标准,基本上都可以判定他们“碌碌无为,没有上进心,也没有责任心。”尤其是那位姜子牙,到了八十还一事无成,照此标准,至少娶不上老婆几乎是一定的了。
然而以此为证是不确切的,因为作者假朋友之口说得很清楚,她不但判定“穷人有罪”,而且一再强调是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一个人穷说明他自身有着很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呢?这问题可是相当严重的,严重到了“自身在性格有什么缺陷”“人品绝对不是简单的穷的问题了”。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穷,不但是“性格”有缺陷,而且连“人品”也有问题,这还不够严重吗?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呢?原因很简单,如姜子牙、朱买臣、吕蒙正之流,是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制度使然,想发家致富都没有门路。可是我们赶上了“好社会”“好时代”啊,你还“穷”,你还“一直穷”,你还“坚持一直穷”,拉低了人均收入,减缓了“全民奔小康”的步伐,拖了GDP的后腿,那岂不是非但“有罪”,而且罪莫大焉吗?
当然,以上都是笔者演绎的,作者并没有用一颗博大的心胸去忧国忧民,只是站在一个女人的立场上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其基本观点就是:要想幸福,就决不要和穷人谈恋爱。而且,还借开篇那位朋友之口归纳了个一二三,尽管这个一二三的中心观点是“情商问题”,和前文的“性格缺陷”及“人品问题”相比略低了一个层次,但归根结底,不难看出,这三点,问题都出在男人自身上,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也与其生活环境无关,更与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大背景无关。
比如说,一个男人出身于农民工家庭,父母又因打工意外而丧生或失去工作能力,而黑心老板因没有用工合同拒绝赔偿,这个男人为赡养照顾父母只好辍学打工维持生计……很显然,他一定是个穷人,尽管我们未必能看得出其“情商问题”“性格缺陷”“人品问题”究竟在哪里,但依作者观点,终究总是有问题的,那么该人一定会被排除在谈恋爱的对象之外了。当然,要强调的是,一个女孩子不和他谈恋爱,或已经谈了恋爱后又分手找了一个有钱的小老板,也绝不是因为“虚荣”和“爱钱”,乃是因为之前这个男人自身“一定有问题”。
当然,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再看官方的统计数字,“2012—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663万人”,也即意味着,平均每年脱贫人口达1600万左右。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7017万减少到5575万,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7.2%下降到5.7%。”也就意味着,在“这个社会”在“这个时代”,我们的贫困人口至少还有5000万人。照作者的观点,这5000万人,无不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情商问题”“性格缺陷”或“人品问题”,想当然的,作为一个女人,也绝不能他们“谈恋爱”,即使之前因没长眼睛、没长脑子尤其是没读到类似文章而误上“贼船”,也应该绝不因为“虚荣”和“爱钱”而将其彻底抛弃。
当然,以上判断仍是笔者的演绎,因为以上观点只是作者站在女人立场“原则上”的选择,如同我们常见的,有“原则上”,就有“原则下”,其“原则下”就是也有三条:“你也对生活质量没有任何追求”“你特别有钱或者你爹特别有钱”“他长得帅到你看一眼就可以三天不吃饭”。第一条且不论,这样的女人似乎不会有,即使有,也是小众,没有代表性。第二条则仍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第三条则是建立在“美色”的基础上。这两点,其实都和那些无良的男人们一样:金色、美色,“一个都不能少”。看来,“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确有点儿意思,女人们翻身了,就如武则天一样,除了要权力金钱外,也要男宠;或如山阴公主一样,见皇帝弟弟有三宫六院,自己也要弄个“面首三十”。谁说“人心不古”?谁说“男女有别”?还不都是一个德行?
至于作者原文中提到的第四条“这个人真的特别有才华到无可替代”,笔者前面之所以没提,是因为对照作者对穷人之所以“习惯了一直这么穷”的三条原因,觉得这种情况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一个“特别有才华到无可替代”的人会有“情商问题”“性格缺陷”还是“人品问题”呢?实在很难说。不过世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例子,据说牛顿同志就是兼有这三点的,可惜在牛大天才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视女人为“尤物”之说,他认为普通女人都和猪一样蠢,是绝不会和她们中的任何一个谈恋爱的。
通读袁达清的奇文《这个社会,女人真的不会和“穷人”谈恋爱》,可以发现,除文章首尾借两个人的故事表达观点外,作者自己跳出来评论主要有两处,一处以自己的经验断言:“我接触到的大部分穷困潦倒的男人,都是很懒,特别懒,一直懒。”看这话强调的,从程度到深度,气势逼人。然而事实上我们实在无法证明我国尚有的5000万贫困人口中的每一个“都是很懒,特别懒,一直懒。”那么也只能暂且认为作者的接触面实在很窄,见识实在很浅,或者说已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被“小资思想”严重腐蚀了头脑。
而另一处的观点则更有意思:“为什么一直这么穷,那是因为你习惯了一直这么穷。”这个世界难道真的会有“习惯”过穷日子的人吗?除了那些有着信仰有着追求的苦行僧外,普通人恐怕不会有谁会“习惯”过穷日子。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之所以穷,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或是由于地区偏僻(如我国大力开展的“西部地区”),或是由于遭遇意外事故,(如各级政府一再采取政策要避免的“因病致贫”,或“教育致贫”)。而有的学者则将其归纳为历史原因、自然原因、地域原因、家庭原因、失业原因……等等,就是没有一条“情商问题”“性格缺陷”或“人品问题”。
最后要说的是,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追求幸福生活,追求富裕生活,本身都没有错。尤其是女人,谁也不想和一个男人去过整日东奔西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而作为一个男人,也有义务为自己的女人、为自己的家庭担负起应负的责任,尽量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然而一个人的贫困毕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贫穷并不可耻,笑贫不笑娼才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道德沦丧的标志。但“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基本道德准则并没有改变,那位“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绝不坐在自行车上欢笑”的拜金女已遭到全社会的唾弃。
很喜欢西式婚礼上夫妻之间所发的誓言:“我愿意她(他)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我更赞赏的女人是:绝不把自己当成男人的附属品,不把要一个男人“养活”自己当成天经地义。因为夫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男人应负起男人的责任,女人也应负起女人的责任。因为家是双方的,幸福也是要双方共同创造的。
当然,我也并不怎么鄙视那些一味追求物质生活及欣赏“男色”的女人,因为男人追逐权力金钱美色如果没有遭到过多谴责的话,女人如此也应该无可厚非。我只是很反感那些非要给拜金或追求“男色”找一个高尚理由的虚伪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又想当婊子,又想竖牌坊,哪有这样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