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8-5-24 14:27 编辑
并不是这样。比如: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其贤,佩服而已。但这不是孔子的态度。孔子的态度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宰我的态度是,困了就睡,不管白天黑夜。但这不是孔子的态度,孔子的态度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於予与何诛?”极为痛恨。 季文子的态度是:三思而後行。但孔子的态度是:“再,斯可矣。” 甯武子的态度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但孔子的态度是: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对于志向,子路的态度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的态度是:愿无伐善,无施劳。孔子的态度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三者并无相同。 与人交往,孔子与子路意见分歧也很大: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七十二弟子,各不相同,怎么能说态度一样呢?孔子的评价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弟子各有特长,孔子因材施教而已。如果学生的态度都是孔子的态度,那孔子成什么人了?如果孔子的态度都是学生的态度,又哪来的七十二弟子各有千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於其父母乎?”——看看,连守孝这样的大事,孔子与弟子的意见分歧有多大!后来宰我当了齐国大夫,据司马迁讲,他改革礼制,协助齐国成大业。孔子自悔:看走眼了!愧对宰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