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45|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间土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4 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
乡间土菜

季大相


    农家小菜地里自产的土菜,不用农药不施化学肥料,乃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农产品。曾经的农家田间地头,随便掐一把绿色的叶子回家,下锅炒一炒就成了餐桌上的菜肴。农家土菜的土香味依旧,但品种已缩减了许多,感慨万千之余,时光又倒回那久远的岁月。

    农家的土菜,可谓是“河陆空”三栖而生。大集体年代,家屋后有几分田自留地,长年长着玉米、小麦、山芋、大椒等农作物,间或栽几棵南瓜、冬瓜之类的瓜果。记得山芋生长期期间,每当中午无菜下锅时,母亲总会提着竹篮到地里捋些山芋叶子,洗净后炒着吃,飘溢着淡淡的清香味。捋山芋叶子还是挺有讲究的,要做到每根藤上摘几片,如果一次性捋得太多,藤蔓易受伤,会直接影响山芋的产量。有时,随手揪些大椒叶子下锅炸汤。另外,还有南瓜、豌豆、蚕豆等掐掉秧头或炒吃或烧汤喝。印象中,几乎是绿色的东西都能入口填饱肚皮。当时,我和妹妹经常手拿铲锹,提着篮子到田埂、堆坡边挑野菜,荠菜、马蓝头等野菜炒着吃,马齿苋则下锅烀熟晒干留待腊月里吃。如果偶尔能吃顿荠菜包的饺子或煎饼,清香要满口萦绕好几天。那一棵棵细长且嫩汪汪的小野蒜,用盐腌制后,黄亮亮的,除单独作小菜外,还可当调味品呢!另外,枸杞头、灯蛾儿、羊耳秃等等,都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蔬,因有了野菜,几分自留地几乎全部用来长庄稼。夏天,一场连阴雨过后,我们一帮小伙伴赤着脚,去到洪岔路两侧地草地上捡拾地皮菜,回家烧菜汤,滑爽爽的,其鲜令时下的紫菜望而兴叹。陆地上随处一片绿,都是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野味佳肴。

    再看那树梢上,许多树种的嫩芽、花蕊也可供采摘而食之。香椿叶子,又名香椿头、香椿芽。每到春天,我一手提篮,一手拿根扳钩,爬上香椿树,用扳钩扳过枝条,用手掐下香椿头。回家洗净用盐腌,尚未入口,一股浓郁的清香已扑鼻而入。祖国医学认为,香椿味苦、性平、无毒,有开胃爽神、祛风除湿、止血利气、消火解毒的功效,故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现代医学及临床经验也表明,香椿能保肝、利肺、健脾、补血、舒筋。如香椿煎剂对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用鲜椿芽、蒜瓣、盐捣烂外敷,对治疮痛肿毒有较好疗效;民间用香椿煮水服用,治疗高烧头晕等病。当年,香椿树是农户家前屋后沟渠旁生长的野生树种,香椿头野味实足。如今,有人成片地地栽植香椿树,赚取香椿头的不菲的收益。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香椿拌鸡丝等等,因人口味而宜地烹饪之法不断出新,让人们享受着别具的风味特色。在我们家乡,榆树叶子也是人们喜爱采食的。那时,我家屋后长着一棵大榆树,粗得一个人搂抱不过来,听父亲讲,榆树的树龄比他还要老。榆树不高,我每次上树捋叶时,都是树下放条大板凳,人站在板凳上,双手就可以搭上树丫,随即像灵猴一样蹿上树。捋下嫩叶,母亲先将树叶放在锅内熬一下,滤去汁水,然后下锅炒食。榆树叶子要趁嫩吃,如长老了,不但粗糙得难以咀嚼,而且下咽时刺喉疼。最常吃的树花要数槐树花了,槐树花的花蕾破口稍露蕊是最佳地采摘时机。记得生产队长约百米的中心堆两侧长满了带刺的槐树,一到春天槐花绽开的日子,男女老少齐出动去捋槐树花。说是捋,其实是连枝带叶一起折回家,然后再将一朵朵的树花采摘下来。因为,捋树花的黄金季节也就是3天左右的时间,其后,花瓣便开始纷纷扬扬飘落,不久便会结荚。槐树花炒鸡蛋、槐树花炒韭菜……淡淡的槐花香,永远是记忆中的美味。栀子花烧豆腐,常听人谈起这道菜的美味,我没有品尝过,也没有目睹有人做过这道菜。大概是栀子花芳香漫溢,大多数人怜惜其娇艳的缘故吧!宁赏而勿吃。
    水里的植物,时新的说法叫“水生蔬菜”。我家老宅前有一个方圆5亩左右的河塘,除了鱼虾外,塘里还生长出菱角、鸡头、藕等水生作物,水是碧青碧青的,满目翠绿。菱角是野生品种,碧青的外壳,大多数呈“八”字形状,也有三个尖、甚至七、八个尖的菱角,果实也不是太大,体积约为人工培育出的红菱角的一半,甚至还小。果实嫩时,剥开壳,取出亮晶晶的果肉扔进嘴里,脆生生且甜习习的;成熟的果实下锅烀熟了吃,绵绵的香。还可以将壳子敲掉,果肉晒干后储藏起来,留待熬菱角汤喝。每年秋天,我都会下河摘菱角,有时还烀熟提上街去卖,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的费用是不用父母操心的。菱角不但果肉好吃,而且在菱角叶冒出水面初期,捞出菱角秧子,掐去叶子和根部,褪去藤蔓上的须,加几片豆腐干下锅暴炒,便是一道可口的菜肴;藕可谓浑身是宝,莲蓬嫩的时候剥着生吃,莲子羹是上佳的保健食品。莲子芯和荷叶泡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鸡头也是野生品种,果实外面布满尖尖的刺,要小心的将刺连同外皮撕掉,才能抠出圆圆地果实来,嫩时用手剥开可食,老的果实要用牙齿咬或用砖块之类的物什砸开,取果肉而食之。鸡头的根茎撕去表皮,炒着吃,犹有黏黏的藕香夹杂其间。冰碴碴的腊月天里,父亲下河崴藕,不时地爬上岸喝口老白干御寒,崴出来的藕,除了切成丝或片下锅炒、整藕烀和煮藕粥吃外,还斩成碎丁拌豆腐烙藕饼吃,藕香里透出豆腐的鲜味。河堤边还生长着蒲根菜、茭白、水芹菜。嫩的蒲根炒着吃,衍生为淮扬菜系中一道风味独特的名菜;茭白切成片或丝,与肉或百叶炒,淡淡的甜,淡淡的清香;水芹菜择去叶,与肉或百叶炒,一股淡淡的苦药味,乃是纯正的保健菜肴;还有茨菇,用硬币刮掉表皮的须,烧肉、豆腐或百叶等等,荤素皆宜,绵绵的香。河塘里生长的这些水生蔬菜,不用播种或育苗移栽,来年又会冒出芽来自然生长,生生不息,是一个享用不竭的菜篮子。

    后来,老宅的地块连同河塘一道被征用,一幢幢厂房拨地而起,显现峥嵘和生机。只是,菱角、藕、茨菇……曾经餐桌上的一碟碟美食,踪影全无。也许,我是一个有着怀旧情结的人。家乡千亩鸡头连片种植,荷花荡里藕香连连,还有大棚种植荠菜、马蓝头等野菜,一年四季里都能品尝到各式菜蔬的味道,缺憾的是少了份野性。所以,只要有机会,我总爱自己去田头路边挑荠菜、掐枸杞头、挖几棵蒲草根……自炒自吃,淡淡的土腥味,真是好滋味地享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12-14 1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先记号。我说怎么好几天没见你的文章呢?祝贺你被批准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不容易!

3#
发表于 2009-12-14 1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提上。晚饭后来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09-12-14 1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其实呀,现在对于乡间的野菜追捧的人还不少呢,我们这里有很多家是专门从事农家乐饮食服务的,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野山菜之类的。感谢季老师带给我们的美食系列!
问好,冬安!

5#
发表于 2009-12-14 2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先记号。我说怎么好几天没见你的文章呢?祝贺你被批准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不容易! [/quote]
同样,也来祝贺,并欣赏美文

6#
发表于 2009-12-14 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先记号。我说怎么好几天没见你的文章呢?祝贺你被批准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不容易! [/quote]
欣赏美文,并祝贺.............

7#
发表于 2009-12-14 2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祝贺!敬你一杯皇台美酒!
大相先生的文章读起来质朴,笔触细腻,情切感人,真挚情感隐含其中。
本文写“海陆空”野菜,娓娓道来,蔓枝得当,令人回味无穷。好文!
问好!

8#
发表于 2009-12-14 2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亲切,同感。
农家菜是天然绿色食品;到野外找的野菜能食药兼用。昨天我还从老家带回一捆青菜呢!
问好大相!

9#
发表于 2009-12-14 2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农田,树梢,水里,野菜无处不在,既能健胃,也能益身。。。如今能吃到如此健康的绿色食品已算生活的幸运了。
文字贴近生活。来源生活,读来很亲切,!

10#
发表于 2009-12-14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欣赏你扎实的文字功底。

11#
发表于 2009-12-14 2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6 编辑 <br /><br />问候并祝贺!
前些日子买了生菱角煮了味道还挺美的。原来只嫌它长得丑,不敢买呢!呵呵

12#
发表于 2009-12-14 22:26 | 只看该作者
原汁原味的乡间土菜,散发着生活与自然的本真与美好,养育了乡村的肠胃与农民。欣赏,问好大相朋友!
13#
发表于 2009-12-14 22:3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大相朋友写到的这些“土菜”,感觉分外的亲切。尤其叙述描写的过去的生活细节,尤其引人感慨。生活变化了,而土菜留给我们的生活滋味却是难以忘怀的。
14#
发表于 2009-12-14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以亲切自然地文笔,叙述描写了过往生活中,那些农家赖以生活的土菜。生动详实的回忆情节,将读者带入那种过去的生活场景。对于各种野菜的叙述介绍描写都很真切形象。散发出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气息和味道。欣赏,支持精华,问好大相朋友!
15#
发表于 2009-12-14 23:1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一直追捧乡间野菜的人,支持精华,问好大相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8 20:00 , Processed in 0.0775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