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26|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多读一点外国书,不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7 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读一点外国书,不错

  地铁里,常常看到那样的小女子,仪态万方地坐着,手里捧着一本书,书是外文书,外文书有砖头那么厚,那么重。遇到这种情景,我总是忍不住多看上几眼。都是羡慕。

  我外语不行,看不懂外国书。外文书这方面,我几乎是文盲,斗大字不识几个。还好有翻译,翻译过来的书也是外国书。但翻译过来的书不是作者直接面对读者,都是经过译者之后的“二手货”。外文书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被译者篡改,夹没夹带译者的“私货”呢?不好说。不懂外文的难处就在这里,就算有,我一个“睁眼瞎”,也看不出来。不过,不同译者,有不同的译法,这个现象应该存在吧。比方说,奈保尔的小说,很有名的《米格尔大街》,一种译本开头是这样写的:“下午两点半,一个盲人由一个男孩引路,来讨他的那份钱。”另一种译本几乎和这段话一模一样,只是改了最后一句的一个字,把“来讨”译成了“来取”。 “来讨”是被动行为,“来取”则是主动行为。也可以说一个是被动防御,一个是主动进攻。一字之差,云泥之别。

  译本有好坏。像傅雷先生翻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和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都是极好的译本。他们学贯中西,都是大学问家,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们的译作足可信赖。碰到差的译本可就惨了,首先书面文字就不好,格楞,生涩,洋不洋中不中,半生不熟,一锅夹生饭。我的阅读胃口就是被这样的翻译体破坏掉的,继而产生了厌烦。话虽这么说,外国书不能断绝,还是要看。其实外国的东西多着呢,不只是书。那么多外国的东西和我们生生不息,只是时间一长,失去感觉罢了。西瓜西红柿西洋参等等都是曾是外国货,早就被我们本土化,融化于我们生活的细节里。如果排斥外国的东西,就会把部分生活排斥掉。书也是一样,同是读书,怎么能不读外国书?怎么能排斥外国书?不但不能排斥,反过来,还要多读,深读。为什么这样?因为很多理念很多概念,是外国书建立起来的。

  发现这点不容易,是我巨大的收获,我为此感到欣喜。还是说说小说吧。鲁迅先生说过,他写得不少小说,不属于本土传承,母体对应的都是外国小说。佩服鲁迅先生的坦率,不怕背媚外的恶名。我只知道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俄国作家,叫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很多小说,都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子。鲁迅先生不但自己写,还做翻译,他生前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而那些模仿鲁迅小说的后来者,拥趸者,沿着鲁迅的脉络来写,差不多把自己当成本土写作了,而追溯起来,根子还是在外国小说那里。

  我曾和一位老作家探讨过古代诗词的问题,老作家写过古代诗词方面的专著,他很为现代诗词的处境痛惜。我劝慰说,中国是诗词大国,自古诗词为正宗,小说不行,除了一部《红楼梦》,古代小说乏善可陈。诗词的沦落,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割断了诗词这条文脉。我这么说似乎对新文化运动颇有微词,其实,我一点也没有菲薄或贬低新文化运动的意思。新文化运动“遏制”了诗词,却“激活”了小说。如何激活的?是从外国人那里拿过来的。所谓拿过来,就是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

  在古代,小说是下九流,上不了台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小说起于话本,话本是民间的,是末技。不像诗词,高达上,一身贵族气。最早的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庄子在《庄子,外物》中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小道的,怎么能表达出宏大深远的思想?小说就以这样的观点一代代饱受打压,从此抬不起头来。而古代那些不小心写了小说的,自感堕入旁门左道,都活得很不堪。著《儒林外史》的吴敬梓,邻居们都嫌她,好好的学问,怎么叫他糟蹋了呢。《金瓶梅》这样的“黄色”小说都不敢署名,以一个兰陵笑笑生草草打发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更糟糕,无缘无故就被砍了头。

  小说和小说的作者在古代的待遇一样,都受气。对艺术而言,这说明不了什么,艺术有倔强的脾气,往往越打压越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人的姿态,也是在说艺术。艺术是在不断打压不断反抗中前进的。中国为什么是诗词大国,因为压抑。那些传世诗篇,几乎都是官场失意者写的。古代读书人有两个梦,一个是科举梦,一个是美人梦。主要是科举梦。科举中了,荣登龙虎榜,美人自会从天而降。可是很多读书人偏偏仕途不顺,只好拿起笔来抒发胸臆。我怎么当不了宰相啊,于是大发诗兴,由此造就了辉煌灿烂的诗词。只是可怜小说了。应该说中国传统小说不能算平庸,却走上了一条与文史相同的路子——劝诫。什么是劝诫,就是借古讽今,充当历史教科书的脚色。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借鬼狐之说论现世,主要为劝诫。劝世人做好人,劝豪强们少盘剥,甚至劝皇帝不要“尚促织之戏”。劝诫是好的,却不是小说的本义,或者说不全是小说这种文体的功能。小说该是一种什么样子?外国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模式,另一种样本。那就是,小说是写人的,不是写事件的。在小说最中心的位置只立着一个字——人。正向高尔基所说的,文学即人学。

  外国人的历史(主要是欧洲)是人自我认知的历史,说到人,就必须给予人足够的重视。中国对人的重视是在上而下的,所以重教化。外国看人放得低,皆从人本身看起,所以重感受。小说说起来就是人在社会关系中人之感受的艺术呈现。这么说来,外国小说也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分。分界限在哪里呢?在主客与客观上。古典主义看人看社会的视角是全知全能的,专注于客观性的叙述。现代主义放弃了神性的俯察,写自己,写个体,多做心理上的描摹,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意识。这些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写作,始终是世界文学的旗帜。作家们起起落落,各领风骚三五年。但主观意识下的写作,永立潮头。

  中国作家“拿”外国小说最狠的,不是鲁迅,是八十年代的那些先锋派作家。当年中国作家看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大声惊呼,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莫言看了不到一半就热血沸腾了,他那些魔幻类的小说,无不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而其他一些先锋作家,差不多都是马尔克斯的精液喂大的。那应该在八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学,不会写小说(现在也不会),只是看一些小说,包括先锋派小说。先锋派小说几乎带来了外国小说的全套设备,时空错乱,意识混沌,无主题,主旨被解构,连句式都是照抄过来的。读这些小说是艰辛的,很累。却有着陌生处理后的新鲜感。

  现在我还在读外国书。对于外国书,不是读得少了,是读得更多了。这是有意识的做法,喜欢不喜欢都在读。新近买了一本,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奈保尔的。奈保尔是英国作家,祖籍印度。不管是英国还是印度,本意都是外国人。奈保尔二十几岁就写小说,因短篇小说集《米格尔大街》一举成名。2001年,这个印度籍的英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奈保尔据说是个渣男,以在妓女上身获得灵感为荣。这个不紧要,他的小说文本却是非常出色的。《米格尔大街》中,那个乞丐,叫沃滋沃斯的,不只是讨饭,他还写诗,是一个诗人。因为乞丐和诗人被奈保尔处理得和谐统一,沃滋沃斯的形象成了文学经典。我要说的另一个意思是,《米格尔大街》里的短篇小说是那么简洁,那么干净,我手里的这一本小说《模仿者》,同样也是奈保尔写的,却是这样繁复冗长,汪洋恣肆。小说很少有场景描写,都是陈述,话语一浪赶着一浪,意识流动有排空的迹象。小说每个词语我都明白,前后陌生化的连缀却常常叫我不知所以。我所做的,就是停下来反复阅读。就是说,像从前阅读先锋派小说一样,我又一次遇到了挑战——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读读外国书,还是不错的。[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27 17:35 | 只看该作者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图的是艺术,谋的是发展。祝白雪读书愉快,问候!
3#
发表于 2018-1-27 1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18-1-27 18:37 编辑

深有同感。吃人嚼过的馍不香,我和你一样,不通外语,只好看译著。其实懂外语也白费,莎翁的作品外国人自己读也费劲。而有些译本真坑人,你遇到的问题我一样遇到过,和你一样,喜欢杨绛译的,还有朱生豪,选个好译本很重要。和您更有同感的是您提到的外国作品对人的关注。包括他们的爱恨,与中国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4#
发表于 2018-1-27 19:3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学贯中西,不容易,点赞
5#
发表于 2018-1-27 19:3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顺致祝福
6#
发表于 2018-1-27 20:39 | 只看该作者
我赞同,多读外国书。特别是小说!
个见,外国小说的人文意义和自由度,更好些!
7#
发表于 2018-1-27 22:32 | 只看该作者
玄奘研修佛经的时候,感觉一些要点翻译的有问题,于是偷渡到天竺,一呆就是19年,终于取得真经。作为普通人,我们只有感谢那些把外国的优秀篇章介绍到中国的人,至于翻译的水准,我们无法企及。我与雪白一样,对一些译作中的一些句子,反复读多遍也不得其解,可能的原因是,思维习惯不同,语言叙述习惯不同,或者对其国家的历史风俗了解太少等等。但从不敢妄评翻译有问题。有时只能放下,待积累多一些再读,时有豁然之感。
8#
发表于 2018-1-28 09:14 | 只看该作者
好的东西都要学习,外国的先进事物也不能排斥。多学益处自然多。
9#
发表于 2018-1-28 10:5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啃外国书感觉有些负累,倒是更喜欢这些对于外国名著的点评,这样就少了我很多观看原文的负累感……
不过你这里倒是分享一下《米格尔大街》撒,我对那个诗人很感兴趣。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2:07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27 17:35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图的是艺术,谋的是发展。祝白雪读书愉快,问候!

谢谢秋实先生!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2:11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1-27 18:16
深有同感。吃人嚼过的馍不香,我和你一样,不通外语,只好看译著。其实懂外语也白费,莎翁的作品外国人自己 ...

问好安安!说得很对。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隔膜感。其实这要读懂了,感受的边缘就会加大。另外,选一个译本很重要。好的译本不仅是忠实原著,还注重内部语言情景的转化。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2:14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1-27 19:33
拜读了,学贯中西,不容易,点赞

问好,言老师!不敢当,一点小感想而已。发到这里,供大家一口西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2: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预祝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2:17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1-27 20:39
我赞同,多读外国书。特别是小说!
个见,外国小说的人文意义和自由度,更好些!

谢谢槐安!读外国小说和别的外国书,会开阔眼界,大有裨益@!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2:2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1-27 22:32
玄奘研修佛经的时候,感觉一些要点翻译的有问题,于是偷渡到天竺,一呆就是19年,终于取得真经。作为普通人 ...

问好18!玄奘功德无量,万世楷模!尤其在翻译方面,玄奘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得不说的是,现在有些书翻译的很草率,有的译本是在校大学生翻译的,很难保证著作的质量。所以选一个好译本很重要。好译本也未必好读啊,这一点和18同感。所以读一本外国书很可能要再读基本相关的书才明白。哈哈!读书能读出血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8:59 , Processed in 0.0521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