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2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因为热爱而得到永恒——简析高迎春植物系列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4 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个陌生的论坛认识一个内心熟知的朋友是幸运的,本人登陆中财论坛时间并不长,认识了高迎春,初步知道了他正在做系列植物散文。植物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的朋友必定是我的好朋友,因此就热切渴望知晓他在这个领域挖掘的深度如何。

    高迎春是山东人,山东人自然有山东人的豪爽,彼此相处是感性的,是直觉的,相处不久,他就哗啦往我的邮箱发来二十几篇植物散文,把我一下子我陷进植物的幸福生活里。我打开邮箱,一株株植物茂盛,让人欣喜。因此,我虽然行政工作繁忙,也要下决心好好研读一番。因为植物是人的朋友,我们和植物一起在地球上生长,植物的状态,从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类的存在状态。假设植物真的从地球上消失了,人类的末日也到了。

    植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粮食,提供了水果,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美的载体。我们从欣赏植物的美,可以体会到“美的存在”。高迎春作为一个作家对于植物有竟然有如此浓厚兴趣,也激发出我的兴趣。他发给我的第一篇散文是写迎春花的,可贵之处在于写出了迎春花和农民的关系,“你常常在湾边、溪畔安家,长长的手臂划动水面”这是很不容易的。作者喜欢开门见山的写法,在这个散文里体现了出来,开门见山不是不好,我总是觉得要和植物的特性联系起来,就如《红楼梦》的人物,那些可爱的女子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特性,不能一而概之。作者在第二个自然段,一下子就引用了宋代的韩琦的诗,引用的太猛了,引用别人的东西,不是为自己的贴金的,而是作为辅佐的,到了不得不引用的时候再引用,而不是早早地把别人的好东西贴在自己的作品里。

    茉莉花是南方的精灵。迎春朋友发给我第二篇写植物的散文就是写茉莉花的,南国的茉莉花,听听就感到温馨,沐浴着江南特有的温情。这篇散文的好处在于有了“过程”,过程是好散文一个重要元素,没有过程,读者无法打通和作者交流的通道。在这个叙述的过程里,迎春写了父亲的饮茶习惯,一下子就亲切了,就有了现场性,不然的话,太书卷气的散文与读者之间会产生“隔膜”。如果有缺点的话,就是语气太硬了,茉莉花是需要读者和作者都去爱的,不是仅仅把知识介绍给读者的。《洋槐树》是高迎春的一篇成熟散文,之所以称为“成熟”,也在于有了“过程”,这棵洋槐树和作者和作者家族之间的关系在文字呈现,“我的记忆中就真切着:村浴一抹紫霞,树萦一片绿雾。”有了这样的描写,就有了散文的血肉,不再是知识性的空洞了(笔者并不排除知识性)。高迎春写小时候的看到的洋槐树的可爱形态,写了洋槐树刚直不阿的性格,写了槐树花的可爱,写了洋槐树和鸟儿的关系,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洋槐树存在状态,“ 槐树就是个急性子。村庄刚刚眨了几眨眼睛,日历刚刚学会了驴打滚,洋槐树就摇身变粗了,长高了。”“绿豆荚是个急性子,熟透了稍有风吹草动,便荚儿爆开,将圆柱状的绿豆撒在地里。所以,绿豆荚成熟后须分批采摘”无论是洋槐树,还是绿豆夹都是急性子,是生长的势态,也是生命的使然,这样的拟人描写读来总是贴切自然,感受颇深。

    我的朋友杨四海说,表达你的发现,太难,难在发现。一年之中,我读到的那么多散文作品,在我眼里,仅仅是做到了再现,而不是具有创造性质的发现。他说的是对的,读现代散文山一样地多,可是泡沫也一样地多,有内质的散文少。很多相对优秀一些的文,也只不过在再现上做的不错而已。发现是一种感觉,发现是从平凡抵达本质的路程。发现是一柄利剑。一个写作者要想对发现保持足够的敏感,就要刻意注意别人(包括确实是大师的大师)是怎样对待发现的。不要随意被那些炒作出来的大师吓住,他们很普通,他们的许多作品是用气势组合起来的,最内质里并没有多少闪光的东西。


    散文贵在发现,如果没有发现,仅仅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重复,散文的意义是不大的。我觉得《有草名节节》是高迎春植物散文里比很有“发现”的一篇,也很精致,所谓精致,就是通过饶有生趣的叙述,往读者的心灵里增添一点什么。他写的节节草,不是名贵的花,这样的草在乡村田间地头到处皆是,不名贵并不意味着不高尚,“赤脚医生说它味甘、性平、微苦,含大问荆碱、菸碱等生物碱,有清热利尿、明目退翳、祛痰止痛等功能。知晓节节草是中”,节节草的高尚之处在于有用,在于实在。“发现”的意义在于,无形中揭示了生活的一个理念,在生活中出现的美丽的外表是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美丽后面的品质。再加上作者对于节节草的渲染,“节草,节节挺立,节节拔高,势若芝麻开花。”显得节节草更加可爱。这篇散文提示给读者的是,散文的意义不在于你在前人所写的美好形象上锦上添花,而在于你在大自然里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在笔者的阅读里,写节节草的不多,而迎春写了,还写的饶有生趣,可以作为一条写作经验了。

    高迎春的另一个成功作品是他的《蓖麻蓖麻》,之所以成功,也在于有“发现”。蓖麻在乡村司空见惯,所以不好写,但是作者经历的人民公社的时代,就使得蓖麻有了时代的背景和“意义”,许多司空见惯的东西经过时代背景的衬托,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那年月公社号召饲养蓖麻蚕,于是村村闻风而动”作者写的是养蓖麻蚕的细节。除了这个细节,作者还对蓖麻的品性进行讴歌,“蓖麻抗碱、耐酸,它根系发达,中空的茎杆颇有柔韧度,因而抗旱又抗风,就凭这般皮实劲,即便种在贫脊的土地上,蓖麻也能在几度风雨后站成一株美丽的风景”品性就在于不嫌弃乡村的贫寒,联系生活中许多嫌贫爱富的人,作品意义增加了几成。《森森柔绿青纱帐》是写高粱的,高粱的产量高,耐旱,是穷过度年代城乡生活的主要食品之一。如果和时代联系,就有了”悲剧的影子”,但是,作为乡下人的高迎春写的是高粱的美德,写的是高粱的品质,甚至写出了乡村里高粱的喜庆氛围,“秸在孩子们手中,也能玩出许多花样来。利用高粱杆柔韧的外皮做篾条,可以编漂亮的蝈蝈笼子。”“ 后来,生产队里还种过茎杆粗、节间短、成穗长,抗倒伏、产量高的杂交高粱,但棵儿却比玉米还矮,这种高粱白白的籽粒,脱皮后做饭适口,被村里人称做“二大米”。小时候吃过高粱米饭和高粱面窝头,并没有给我留下好吃的印象。只难忘一种叫“高粱饴”的糖果,柔软香甜。”喜剧和悲剧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的时候也会引起另一个方向的思索。

    植物生在自然里,也生在社会里,社会是人的群体,人的群体总是对子自然进行干扰,所以,就凸显了人和自然的话题,作者的《长青更胜一时芳》写的是柏树,柏树是长寿的象征,是吉祥树,在老百姓的心里是冒犯不得的,“姥姥家过年的时候,必在门口两边用红线绳吊一丛柏树枝,上面各插一柱香。”可是,偏偏在文革时期遭殃了,“坟头平整成可耕地,平原上的柏树林,从此几乎丧失殆尽了,就连乌鸦和猫头鹰,也失去家园没了踪影”柏树纷纷倒下,自然环境更加恶化,这就是人类破坏自然而遭到的报复,因为大自然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作品有优点也有缺点,高迎春过多的介绍柏树的知识性的东西,使得散文产生了硬伤。因为读散文是需要读出心灵感受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的。因此,提议作者还是要在人和自然的“命运”上多动脑子。《红荆花开若明霞》写的是红荆树,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鲁北手推车上的条筐,多由红荆条编织。往地里推粪,往家里推山芋,上河挖沟,都离不了它。”以树木比喻人,红荆树也具备了鲁西北人的特点,“红荆生在乡间,耐旱、耐涝、耐碱、耐寒,虬枝盘结,叶碎如针,其状若松。稍间开花,一串串,聚集成团粉彤云”其实,这样的特点不仅仅是鲁西北的,中华民族整个不就在这样的贫苦中进步的吗?

    高迎春写了很多的树,《秀羽扶疏樗树王》写的是椿树,城市人吃的香椿就是树的叶子。椿树里还有臭椿树,高迎春在散文里写的后一种。“樗树为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别名白椿,虎目树,是我国的长寿树种,树高可达30多米”《芦苇摇曳涌绿云》写出了历史的纵深的感,“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诗经》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记得它有一个浸透诗意的名字叫蒹葭 呢?”作者把芦苇的美丽渗透在历史的云烟里了,于是就有了浪漫的心情,“故乡那一湾翠涌绿云的芦苇,一定是从《荀子.劝学》中走来。不然,人们怎么依然来用苇苕系巢比喻身处危境呢?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听芦苇飒飒低语,我定会听懂芦苇盼雨的心事;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看芦缨摇曳舞动,我定会看清芦花终究飞向了何方”浪漫也是一种宝贵的散文元素,在迎春的这个散文里涌现出来了。

    植物是可爱的,许多植物一生无私的把自己的果实献给了人类。许多植物,如花朵,在凋谢以后,花朵还能对于人类起到辅佐作用,更不要说中国的中草药,像是万花筒一般,每种植物都是针对着某一种病痛,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病痛。植物对于人类是无私的,可是人类对于植物有怎样呢?人类对于森林是无限制的砍伐,对于濒危植物缺乏保护意识,使得植物的多样性大打折扣。植物“天”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怜的人类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是说“天人合一”,实际行动上总是违反自然的法则,强制执行自己的法则。使得如今的自然环境伤痕累累,同时也伤害的人类自己。

    写树木是高迎春的长项,他写树木,不仅写树木的俊美,写出了树木的品格,更要的是写出了树木和老百姓生活的联系,“小时候,爱去姥姥家。一里地之外,就能看见姥姥家北枣林里那两棵高大的白杨树了。高高的树桠上,有一个喜鹊窝。每从树下走过,都能听到喜鹊喳喳的叫声。象是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我。扇儿般的杨叶在风中摇摆,我怀疑杨树的别名“独摇”,就是依据杨叶摇摆姿态而得的呢。秋天里,杨树叶儿纷纷飘落,姥姥就派我和弟弟拿个粗铁丝去穿杨叶,取回家来喂羊。树叶吃在羊嘴里,极象在吃一张薄饼,这联想使我不得不咽掉不争气的口水。小时候,玉米和地瓜是主食,白面饼是稀罕食物呢。”(摘自《林遍平原是绿杨》)

    《枝枝叶叶青青好》是写葡萄的,写出了亲情,出了和儿子之间融融的亲情,“夏日里,架下浓荫凉爽,放置方桌于架下吃饭,品茶,辅导儿子做作业,其乐融融”是大人辅导孩子,“儿子听了这故事,当真跑到葡萄架下聆听,却回说什么也没听到”是写了儿子的天真和可爱的。《林遍平原是绿杨》写出了自己的成长和梧桐树的联系。《青花绿叶上疏篱》写出了童趣,“‘牵藤藤,上篱笆,藤藤上边挂喇叭,红喇叭、白喇叭,太阳出来美如画’。这首《牵牛花》就是孙女刚刚学会的。听她稚嫩的童音,我的思绪,不由亦如牵牛花藤恣意攀爬”听到孙女读儿歌而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这样的联想很得道。“小时候,爱跟母亲的脚走姥姥家。姥爷在北屋与东屋夹壁内,种了一架牵牛花。高高的竹杆,与房檐齐平。素茎轻盈,柔爬曲绕;菱形绿叶,翠氛溶溶。清晨,上千朵粉红娇嫩的牵牛花灼灼向阳”再加上饶有趣味的传说,把这个散文渲染的很是活泼。“蚂蚁也是对甜味极敏感的动物,枣花蜜引得它们排着队,在枣树上急匆匆的爬上爬下。我有时故意和它们开玩笑,拿“卫生球”围着树干划一圈,树中间就仿佛有了条楚河汉界。”也很有童趣,虽然文字长了一些,读之有趣。还有用青枣做玩具的细节,因为是亲身的体会,就非常动人,“有的枣孩儿眉开眼笑,有的枣孩愁眉不展。开始还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才明白,这只须调整嘴角儿上翘还是下撇就成。枣孩儿若分男女也好办,脑门上掐几道留海,就是女孩,那秃着脑门的就是小子了。”(摘自《枣荫浓浓》)

   《小蒜大蒜家蒜》也很有趣味,开头就是生活性的,不是知识性的,“炒菜时,四岁的孙女晓越,争着给奶奶剥蒜瓣,让我不由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来”。用笔严谨的高迎春,在这个散文里说了一个笑话“有位先生坐车去德州办事,素不相识一位漂亮姑娘,回头给了他一块口香糖。他美滋滋刚吃完,姑娘回头又给了他一块口香糖,他以为姑娘看上他了,忍不住自做多情起来。姑娘见他错会了意,翻白了他一眼,说以后出门少吃大蒜。”使得散文有了生活的幽默,多了一种散文的元素。将散文写的有趣是一个难度,也是一个高度,而高迎春很善于做到这一点,我观察他有一份可爱的难得的童心。因为有童心,他可以把植物写成人,拟人的描写比比皆是。他十分注意观察自己的小孙女的语言,写孩子的童心。一个有童心的民族是单纯的民族,一个有童心的人,是可以在文学上走的更远的人。在他的植物系列散文里,他经常把自己童年的心境和行动与现在的植物的状况对比,文字因为对比有了立体感,因为对比,更加显示出可怕的人类太功利主义了,太自私和只顾眼前了。

    细节用的好不好,是散文的一个重要元素,高迎春植物散文里运用细节最好的是《色泽油绿青小豆》,开头和结尾都是细节构成的,开头的细节写了孙女的在幼儿园的昨夜,结尾有文革时期用粮食贴毛主席像的细节。在语言的动态衔接上,《色泽油绿青小豆》,也很出色,“冬天,蔬菜匮乏,母亲常自己动手生绿豆芽。将绿豆倒在茶盘里,剔除秕、破、霉豆粒,然后倒入温水中浸泡,待绿豆吸足了水分,淋干,盖上麻布,放上茶盘,再在茶盘上压上两只青砖,每天投两水,不下三五日,因压实而憋粗的绿豆芽,就可以炒菜吃了

    高迎春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植物,开辟家乡植物系列散文,是他对于散文的贡献,美中不足的是,笔者发现作者写植物的时候有程序化倾向,许多散文的结构是雷同的,开头——与生活的关系——古诗词印证——历史渊源——实用作用——抒情的结尾。这样的结构不是不好,而不是不可多用。多用了,就会给读者造成审美疲劳。在我的高迎春植物系列散文里,《枣荫浓浓》没有按照他的格式去写,因此显得亲切自然,写的是自己家院子里的一棵枣树,因此有了感情,叙述就不一般了,就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了。因为写的是亲身经历的,现场感就强了,“爷爷种的枣树,结的是那种头儿尖尖,掉在地上能摔破的脆枣,许是据它长得尖嘴猴腮的模样,村里人都管它叫“猴枣”。别看它熟时吃来脆甜脆甜,却不宜晒干食用,失去水分后就皮皮缕缕的没有肉。母亲常用姥姥传授的办法,把没有裂纹的红枣小心采摘下来,洗干净后在半碗酒里打个滚,象拿鸡蛋那样轻放坛中,尔后把盖严的坛口用黄泥封好。等到春节时食用,打开坛口,甜甜的枣儿带着酒香,还象刚从树上摘下来时那样饱满鲜亮。”这样的介绍也有知识性的因素,但是因为亲身经历,就不呆板了。就有了人情的温度。

    有人说散文是美文,可以表现事物的美的特质,笔者不太赞成这样的说法,但是,美文是散文的一种倒是可以成立的。高迎春的植物系列散文的优点在于知识性,使得读者通过读他的散文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特性,了解到植物对于人类的好处,他是在做一件善事啊,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是不够的,还必须挖掘植物的美的特性。当然各种植物的美好已经被前人挖掘的差不多了,还是留下了余地的,就需要作者结合自己的时代写植物,结合自己的独特的心情,而这点,高迎春做的似乎不够。高迎春总是冷静的谈在植物,像是老师给学生谈,不是拉家常的谈,没有深入挖掘那种植物和自己命运之间的血肉关系,其中包括命运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阅读高迎春植物散文的过程,就是和植物对话的过程,也是和植物一起生长的过程和植物一起体验悲凉命运的过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热他从诸多散文素材里找到了植物,就找到了人类的朋友,找到了人类生长的根,虽然他在表达上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毕竟找到了。笔者期望高迎春不要多写,还是要经过自己的充分艺术沉淀以后,重新打量自己曾经写过的植物散文,进行再创作,甚至不要可惜把过去的散文语境完全颠覆而再造,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伟大散文的诞生过程。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就没有深度,期望作者能顺利完成这个过程,期望作者的植物散文真的成为中国文坛一个亮点。


2010年3月下旬修改于楠斋(首发)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0-3-24 08:2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24 09:51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0-3-24 0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3月18日),你已经有精华文章《 时间的水晶球》了。一周发上一篇即可。
4#
发表于 2010-3-24 10:00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收藏此篇了——关于高老师的著作,暖一定认真悉读和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10-3-24 10:44 | 只看该作者
读老师的文章总能给人以启迪和帮助,匣子细细读过,并收藏起来,以后再细细体味和实践。感谢老师的精彩而客观的品评,问好。
6#
发表于 2010-3-24 11:0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高版主的植物系列散文,我阅读的比较多,所以,也就非常熟悉,也就非常喜欢。一个人能全心尽情地抒写着植物,说明他内心的向往着的就是一种自然之真切的情感。阅读他的很多的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既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生活性,也有淳朴的细腻的贴身贴心意义。作者如实说:“高迎春的植物系列散文的优点在于知识性,使得读者通过读他的散文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特性,了解到植物对于人类的好处,他是在做一件善事啊,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是不够的,还必须挖掘植物的美的特性”。文评不好写,写好更不易。作者的此文不仅比较全面地深刻地诠释着自己的感受,也使得我们再次领略着高迎春散文的特质魅力。问好!
7#
发表于 2010-3-24 11:27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读过高版主的植物散文,仅从此文的只言片语,已读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趣味的植物世界,期待能够拜读、欣赏。
8#
发表于 2010-3-24 11:55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的植物系列,对暖来说是一部生动与绝美的课题,在没有悉心读过老师的作品之前,暖首先对一楠老师的这篇解评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动。是的,这个世上最为缺失的就是走向内心式的彼此解读,倘若能有人这样解读自己,那么一生都不会再有遗憾了。我想说的是,细腻、翔实、精僻的书评、系列散文评,在暖印象中,除了敬一兵老师、梁星均先生等等之外,这是暖接触到的第三次解读篇章,处处印迹着阅读和共鸣的心血,以及厚重的心灵友爱之份量。凝重,贴切,为此,除了感动之外,就是更大程度望到精神世界的一场高光亮色,照亮心灵。欣赏并收藏了,问好!
9#
发表于 2010-3-24 12:08 | 只看该作者
高版的植物类散文我已经拜读了许多,我也尝试写过一两篇,终究不及其脚趾。后来高版将他的文章贴上细品后,才知世间的大巫与小巫之别。
高版文章多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出所要抒写的植物,之后对这些植物进行细腻描摹,继而引经据典,进而抒写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文章彰显厚实、大气之感。确实是值得揣摩学习不可多得的佳作。愿高版有更多这样的佳作问世,以飨文友。
文友此篇文章,解析精准到位,为文友学习高版植物类文章起到指引作用。好文!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李雷 于 2010-3-24 12:12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0-3-24 12:16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美的菜肴,汇在一起就是精神的大餐,色、香、味俱全。期待他的新作结集尽快出版。收藏该篇了。谢谢王老师的好文!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12: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24 11:55 发表
高老师的植物系列,对暖来说是一部生动与绝美的课题,在没有悉心读过老师的作品之前,暖首先对一楠老师的这篇解评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动。是的,这个世上最为缺失的就是走向内心式的彼此解读,倘若能有人这样解读自己 ...


谢谢小暖,克楠太忙了,等真的静下来了,好好剖析你的文字,让小暖“终生不再遗憾”,中午好,握手。

————

先提前深深感谢克楠老师!解读,解读心灵,是至上的慈悲。无论你、我、他,一起构成共鸣的世界,该有多好。再次欣赏并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3-24 15:23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1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3-24 11:01 发表
对于高版主的植物系列散文,我阅读的比较多,所以,也就非常熟悉,也就非常喜欢。一个人能全心尽情地抒写着植物,说明他内心的向往着的就是一种自然之真切的情感。阅读他的很多的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既有丰富的知识 ...


谢谢永生,中财论坛真的是一个学术味道很浓的论坛。克楠期望从这里走出一批中国一流的散文家。
13#
发表于 2010-3-24 12:2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迎春老师博客和你的对话,又读大作,受益匪浅,收藏。
14#
发表于 2010-3-24 12:58 | 只看该作者
看着这样评论文章,内心无比佩服。
看着高版文章已让我感到深奥了,想不到这篇里还有指出不足的地方,而且还敢指出来。看来高手中还有高手。
我只有乖乖学习。问好。
15#
发表于 2010-3-24 14:02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问候王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0 06:13 , Processed in 0.05075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