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05|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六十四:乡村女人物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2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土怀旧系列之六十四:乡村女人物事          
          
                   □ 文/于文华


  乡村女人是乡村的守护神。


  猪羊、柴垛、麦穗、儿女,这些永远是她们生存的力量和活下去的全部内容。精神上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空虚、寂寞、郁闷,城里女人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心理负担,她们压根儿闻都未闻、想都未想,因为总有干不完的农活、操不完的心:既要照顾老的、又要关心小的;既要忙地里的庄稼,又要操心家里的油盐酱醋;既要处理好邻居、亲戚、兄弟姐妹的关系,又要不卑不亢、不冷不热地将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打发走……

  炊烟和油饼,棉衣和布鞋,这些家里的大人小孩都爱吃爱用的东西,温暖人心慰藉灵魂的东西,有哪一样能离开乡村女人巧手打理,有哪一样不靠乡村女人的辛劳。


              一.笤帚与鸡毛掸子


  七八月里,沙漠边的糜子据队长派出的“探子”来报,已经成熟了。那些不用施肥、不用浇水、不用操心的庄稼,完全靠天的雨水多寡来说话。队长发话:明天一早去沙漠边拔糜子,让妇女们弄些扎笤帚的材料,谁拔来的算谁家的,但必须要将糜子捶打在队里的场上。

   起个大早,几个人合伙乘坐一辆驴拉的架子车,于无边的夜色里说说笑笑,疾驶在黑沉沉的夜幕里。有人哼唱着平日不大敢唱的民谣,有人和年轻的媳妇说着大胆火辣的玩笑,惹得新媳妇脸庞红扑扑的。

  都是厉害角色。说话是一套,干起活来却风风火火。早到的人,瞅一块长势粗壮的,不说话拔起来。土是沙土地,一点也不费劲,右手轻轻一拉,就会带出。谁都知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拔糜子,只是拣粗壮、长势高的拔,注意着脚下。有人干脆直接找高高大大的枝,从底部握断。庄稼长到一定时间,根部就有一处“命气儿”,很脆弱,轻轻一拉就会弄断。麦子也一样,会割麦子的人,只需将镰刀顺着命气儿一划拉,麦子就会顺势割到。

  拔到怀里无法抱时,就地取材,拿几根糜子,捏在一起,穗头上一拧,放在地上,一个腰子就好了。这叫“老鹰拧脖子”,讲究一气呵成,需要一定的技巧。我至今都无法拧好,不是弄断,就是感觉可以,但一捆上东西就烂散一摊。

  太阳从沙梁上冒了出来,人身上立马感到发热。抬眼看,偌大的糜地里,到处是穿红着绿的妇女,身后是一个个穗头齐整、枝繁叶茂的糜子捆。有人提议差不多了,肚子饿的咕咕叫,快回吧。可大多数的不愿意回,好不容易有这么难得的一次轻松机会,身旁无儿女与家庭拖累,眼中无婆婆和男人的指挥,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舒畅地说着愉悦开心的话题。不知谁喊了一声:开饭了!

  哪有什么饭可言。无疑是来时匆匆忙忙带的干锅盔、炒面,就着凉凉的白开水。年长的妇女一歇息下来,心里却开始担心儿子按时起了没有、上学了没有,家里的猪呀鸡呀羊呀婆婆不知喂了没有,起的太早,那个挨“千刀”的不大会干这些活。年轻的刚结婚的媳妇,则一脚踏出门,心头一身轻。说着知心话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干活倒是其次,无拘无束,宽天宽地玩乐到成为主打。

  太阳的热度越来越高,一心牵挂着家里,不放心家中事务的妇女,早讲糜子捆背到地头的车里、码好,吵闹着回家。那些玩玩耍耍的年轻媳妇,才拔了几个,本来还想拔些,但要坐人家的车,只得不大情愿地原路返回。

  将驴车驶到队里的场上。各人把各人的抱下来,解开捆子,双手握住,使劲捶打几下。尚未黄透的糜子,捶打起来不大利索。队里看场的不说话,彼此都心照不宣。让妇女谁把谁拔来、捶打完毕的糜子枝带回家,那就是做笤帚的原材料。


  捶打干净的糜子枝,晒上一两天,又会捶出一些糜子。攒下来,和分到的一块碾。等自家男人天阴下雨有空闲时间,搓些细细的麻绳,坐在门墩前,扎好几把崭新的笤帚。一年四季扫抗、扫地就不用发愁了。扎好多余的笤帚或送人,或放到屋梁上来年用。河西乡村不种植高粱。扎好的糜子笤帚把短,妇女打扫卫生需要弯腰弓背。

  乡村妇女早上起来匆匆梳洗一番,将炕和地用笤帚扫的干干净净,再拿鸡毛掸子掸去桌子与墙上的灰尘。

  杀公鸡时,将脖子里鲜艳好看、长长的翎毛一根根使劲拔下来,找一根细细长长的竹竿子,截取一米过些,旧布条裹去三分之一左右,上面抹一层面做的浆糊。把齐整的鸡毛一根一根按顺序插一圈,毛在外,根在内,再用细麻绳绑扎住。依次一圈圈扎好,接头处再用布头扎紧。一个模样俊俏、好看惹眼的鸡毛掸子就大功告成了。

  做一个普普通通的鸡毛掸子,大约需要好几只公鸡的鸡毛,而绑扎结实的鸡毛掸子可以使用好多年——昔日的乡村人家,都会废物充分利用。长些的鸡毛做了掸子,短些的做风匣。


                 二.头巾与针线筐

  记得上中学时,高中语文老师讲述乡村妇女时,两手从头比划下来,形象而贴切地比喻出一个活生生的头顶头巾的形象,熟悉乡村生活的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耳濡目染的乡村妇女。


  其实,乡村妇女的头巾大有用处。农田地里干农活时尘土飞扬,冬天寒风刺骨大雪飘飞时,防尘或御寒中最好的用具就是头巾。大汗淋漓需要擦汗时,掀起一角,方便、快捷,收工回来随意一洗,次日上工便可照样顶在头上。

  头巾是乡村妇女穿着打扮的必备衣物。年轻姑娘或新媳妇,一般喜欢大红大绿,最爱鲜艳喜庆的红色头巾,天热时围在脖颈里既是装饰也衬托得脸面红扑扑的。生了孩子的喜爱粉红色或者天蓝色。中年妇女则以庄重素雅大方的茶色、灰色、月白色为主。昔日的乡村女人要是不顶头巾抛头露面,是会被人耻笑的,甚至说三道四、指指点点。虽然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但乡村妇女的头巾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衣物。

  一个乡村妇女一生要顶多少头巾,不得而知。要换多少种颜色的头巾,也无法明察。但我知道:农家生活离不开顶着头巾妇女的支撑。夏日薅草的田野,或红或黄或蓝或绿的头巾,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成为最靓丽最惹眼的风景。她们无暇顾及云朵的移动,不会注意鸟雀的鸣叫,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薅除着杂草;秋天割麦子的劳动大军里,照样有妇女挥汗如雨劳作的身影,有人弯腰“擦擦擦”一阵猛砍,有人蹲在地上不说话,可手中的镰刀不停歇,半天用头巾擦擦满脸的汗水与灰尘。在修渠打坝、送粪拾田的火热现场,在平田整地、抢种抢收的劳动工地,无处没有一个个头巾的晃动,无处没有妇女的矫健身影。

  除了参加田间劳动,回到家里,乡村妇女还要饲养猪羊、鸡猫狗等家禽,照料一家老小,还要缝缝补补,洗洗刷刷。记忆中往昔农村家家户户的炕上,都有一个针线筐。那是乡村妇女的百宝箱:里面有长长短短的各式针。既有缝制被子的几寸长的大针,也有短短的几乎捏不住的短短的绣花针。有颜色各异、式样繁多的各种线团,有中指上套着的顶针儿——银质的发亮的顶针儿,是妇女做针线不可或缺的工具,还有纳鞋底不能不用的坠子。鞋底太厚,而针脚又细又密,必须使用坠子才能纳好。常常会打了针,睡梦里常常听见母亲用剪子敲打着,拔去折断了半截的针,重新换一支新的,打了纫头,继续坠纳着,直到天蒙蒙亮。

    针线筐里零七八碎的东西真不少。有绣了半截子的鞋垫,有纳着还差几针的鞋面,有开头的黑色白色宽宽的松筋,还有细细圆圆的松筋。前者是做鞋用的,后者是做护袖时剩余的。有长短不一的拉链,有做棉衣时必不可少的利用布头挽制的纽扣。

                  三.簸箕与筛子

  五六月里,香气扑鼻的青粮食,是乡村孩子最美的吃食。找些将黄未黄、说绿但穗头饱满的麦子,掐了头,或者连根拔了,找些麦草烧着吃,贼香!但吃完,俩手一片黑漆漆的,嘴角甚至满脸都弄的黑黑的,和包公差不多一个模样。最文雅的吃法是把麦子拔来,乡村妇女用手使劲搓在簸箕里。再搓搓,簸簸,将大部分的杂物吹去。倒进铁锅里,文火烘烤一番,加些盐水,变得口感好。再次倒入簸箕里,再揉揉簸簸,一颗颗饱满圆滚的青粮食,就可以上桌了。迫不及待的孩子,早就等候在簸箕边,小手早抓了一把,倒进嘴里面,
咀嚼着、享用着。

  打场赶石磙子、扬麦子是男人的专利。而装麦子、筛粮食则是妇女的营生。将堆的小山一样金黄干净的麦子装在口袋里,剩下的有杂物、尘土与小石子的,先要筛子筛,再用簸箕簸。簸箕则人人会,使筛子则需要技巧和技术,而会用筛子的妇女一个生产队没有几个。把杂物筛到中间,抓出来。再筛几次,倒入簸箕里,让早就等候一旁的妇女簸一番,就可以“颗粒归仓”了。

  要推磨了,忙活的照样是妇女。取出粮食,先用筛子筛,再用簸箕簸,摘得不留一个石子与小土块,拉到磨坊里,记着拿上老笤帚疙瘩,要随便扫推下的面粉。一遍推下来,扫到磨盘上,再推。要榨油了,簸油菜籽的依旧是妇女。碾糜子、碾谷子、推炒面、上公粮……这些活计,照样是会使用簸箕与筛子的妇女。

  乡村妇女是乡村生活的的半边天,事事处处离不开她们的忙碌身影。乡村妇女是农村家庭的主心骨,里里外外离不开她们勤劳双手——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大、多精彩、多美好,只知道责任田的化肥和农药,只知道天晴要出门干永远干不完也干不厌烦的农活,天雨要做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却越做越有兴趣的针线和家务;不知道书上说的爱情究竟是个啥滋味,究竟有多么甜蜜,只知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古训和道理,只知道男人是家里的天和顶梁柱,自己的满腔满肺、满心满脑都得替男人着想和考虑;不知道自己眼角的皱纹有多深、脊背有多弯、模样有多老,只知道家里的娃娃有出息就比啥都强,只知道宁愿自己痛苦也从不愿伤害别人;不知道生活的压力和苦闷,只知道把所有的不快和不满悄悄压在心底、默默咽进肚里,只知道一心一意巴争着光阴往前赶……


                              (全文3669字)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09-6-23 16:28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3:50 | 只看该作者
连日单位加班忙碌,没有及时学习浏览版主与文友的新文稿,深表抱歉,以后补上。
    作业迟至今天晚上才打完上交,还敬请原谅,渴望能够继续得到尊敬的版主与友好文友的无私的批评、指导与帮助。

   向各位同仁问好!
3#
发表于 2009-6-22 23:57 | 只看该作者
一.笤帚与鸡毛掸子
二.头巾与针线筐
三.簸箕与筛子
熟悉的与女人相关的物事,继续欣赏文华的厚实系列。

姑娘的志愿要小心点报,多找几个老班主任做内参!问好,祝福!
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0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6-22 23:57 发表
     一.笤帚与鸡毛掸子
    二.头巾与针线筐
         三.簸箕与筛子
    熟悉的与女人相关的物事,继续欣赏文华的厚实系列。

姑娘的志愿要小心点报,多找几个老班主任做内参!问好,祝福!


    特别感谢老友第一时间赶来捧场与支持,谢谢了。
    的确,姑娘的高考成绩始料不及,只能在报考是慎之又慎了,志愿太重要了。。。。谢谢关心,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09-6-23 0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6-23 00:02 发表


     特别感谢老友第一时间赶来捧场与支持,谢谢了。
    的确,姑娘的高考成绩始料不及,只能在报考是慎之又慎了,志愿太重要了。。。。谢谢关心,问好朋友!



今年的分数566分在全省排名为216名,可见全省高分的不多。你斟酌吧。但不能草草把姑娘送走,不然以后后悔都来不及,建议,请文华定夺!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0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6-23 00:22 发表



今年的分数566分在全省排名为216名,可见全省高分的不多。你斟酌吧。但不能草草把姑娘送走,不然以后后悔都来不及,建议,请文华定夺!


    不是566分呀,要是这样的分数就好了,是526分,很低,全省名次是1922名,差的很远了,很难报志愿的.。。。。。。谢谢关注,问好同行!
7#
发表于 2009-6-23 09:0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女人为具象切点,通过对乡村生活的几个细微片段的翔实描述,细腻地呈现了乡村质朴生活的轮廓,使文章接满了原生态的地气,入微、入情又入理,继续欣赏文华的系列美文,精华支持!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09:22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6-23 09:02 发表
文章以女人为具象切点,通过对乡村生活的几个细微片段的翔实描述,细腻地呈现了乡村质朴生活的轮廓,使文章接满了原生态的地气,入微、入情又入理,继续欣赏文华的系列美文,精华支持! [/quote]

      衷心感谢一兵先生的鼓励与厚爱。
    姑娘考试不理想,没有达到预定的理想成绩,昨晚很郁闷。但看到先生的中肯而恰如其分的批阅意见,就像雨后的阳光,使人高兴了起来。谢谢先生的支持,问好先生!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09-6-23 09:25 编辑 ]
9#
发表于 2009-6-23 09:26 | 只看该作者
一句乡村女人是乡村的守护神说透了女人的特质和本性。有时间慢慢欣赏。问好文华姐姐。
10#
发表于 2009-6-23 09:34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关注孩子的情况,这样的成绩不是很好填报志愿,看来,发挥有点失常了,等分数线划定之后,认真斟酌。问好老朋友!
11#
发表于 2009-6-23 09:48 | 只看该作者
读后亲切异常啊!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欣赏第一节好!
12#
发表于 2009-6-23 11:12 |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一副乡村景致图。在准确的乡情叙事中,体现出一种通俗、湿润的作者心地。其庞大的叙事结构,其鲜活的场景再现,其严密的语言叙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亲切的印象。这是作者厚实的乡村生活的显豁印记。素朴的语境,呈现出的就是素朴的意境。勤劳,质朴,贤惠的乡村女人永远都是我们所敬重的人。支持精华!
无法使(无疑是)来时匆匆忙忙带的干锅盔。。。
13#
发表于 2009-6-23 12:2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女人为具象切点,通过对乡村生活的几个细微片段的翔实描述,细腻地呈现了乡村质朴生活的轮廓,使文章接满了原生态的地气,入微、入情又入理。

你老乡学习,拜读您的大作,还有,晚刊上面由你作品一篇,已仔细学习,拜读。问好!
14#
发表于 2009-6-23 14:45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气息浓厚,写活了.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5:53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雪后 于 2009-6-23 09:26 发表
一句乡村女人是乡村的守护神说透了女人的特质和本性。有时间慢慢欣赏。问好文华姐姐。 [/quote]

   感谢雪后文友的提读与欣赏,问好朋友!

1489847051730380750.jpg (218.36 KB, 下载次数: 852)

148984705173038075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9:30 , Processed in 0.05999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