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94|回复: 1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个性风格与艺术真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8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去有人为散文这样定义: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抒发感情,描绘心态,主要用来表现个性的艺术文章。近年来,北京出版社编审张守仁提出“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的散文观,这是指导散文创作简捷而直观的新理念。

  无论是“用第一人称”还是“要有我”,足见散文是非常“自我”的文体。抒情、言志、状物、写景,记事,写人,我是叙述主体,感受、体验、识见、发现、回忆、想象,我是表现主体。独出新裁地表达我眼中的折光,标新立异地过滤我心灵的觉悟。所谓散文笔法,就是站在我的角度,去娓娓叙写的笔法,就是色彩浓郁抒发主观描述的笔法。忘“我”、无“我”、少“我”,散文的味就淡了,散文就失去了灵魂。“自我”也即个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散文的美就是个性的美,散文的魅力就是人格的魅力。个性不美,人格不美,这样的散文再掩饰也算不得成功作品。

  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刚写作时向人请教,人家说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现在想来也不完全对,关键还是写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写个性的东西。”作家要写自己熟悉而又独特有个性的东西,这真是经验之谈。文章个性显明,无论理趣、情趣、韵趣、境趣、谐趣、语趣,文章方显得有意思,才可动人情感人心。

  翻开《文心雕龙》中的《体性》篇,让我们看看刘勰是怎样阐述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关系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刘勰说人的才能有的平庸,有的杰出;气质有的刚健,有的阴柔;学识有的浅薄,有的深厚;习染有的雅正,有的轻浮。这都是性情所形成,习俗所陶冶的结果。所以文坛上的文章,也就象云气的变幻,多采多姿,是因为作家的才、气、学、习这些主观因素各不相同的缘故,是“情性所铄”和“陶染所凝”的结果。接下来刘勰论断更肯定:“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习;事义浅深,未闻乘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在刘勰看来,文章的文辞和情理的平庸或杰出,没有能违反作家的才能的;文章风力的刚健或柔婉,不会与作家的气质有很大差别;文章事理的浅薄或深刻,没听说有与作家的学识相违背的;文章辞藻的雅正或轻靡,很少有与作家的习染相反的;作家都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写作,他们的作品就象各人的面貌一样互有差异。作家的才、气、学、习对其作品的风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的个性特点与其作品的风格特点相适应,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刘勰在文章中举例说明:贾谊才气奔放,所以作品文辞利落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为人傲慢狂妄,所以作品情理虚浮而文辞夸张;杨雄性情沉静,所以作品意义隐含而意味深长;刘向通脱平易,所以作品意趣明显而事例广博;班固端庄文雅,所以文章体制细密而思致优美;张衡博识通达,所以文章思虑周详而文辞细密;王粲急躁敏锐,所以文章锋芒挺出而才思果断;刘桢量狭性急,所以文章言辞雄壮而情思惊险;阮籍旷放不羁,所以文章音响飘逸而情调高远;嵇康才高豪爽,所以他的文章情兴高远而文辞刚健;潘岳轻浮锐敏,所以文章辞锋发露而音韵流畅;陆机矜持庄重,所以文章情意繁多而文辞隐晦。“触类以推,表里必符”,从这里不是可以看出作家的才能、气质影响文章风格的大略情况了吗!

  刘勰正是在观察诸多作家个性、考察大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把风格归纳为八类:“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并解释说典雅的,是熔化经书的法式,与儒家思想相一致的;远奥的,是文辞深隐而曲折,以阐述玄学思想为主的;精约的,是字句简炼,分析极其细致的;显附的,是文辞直截,意义显明,说理中肯,满人心意的;繁缛的,是比喻广博,富有文采,枝叶繁盛,光华照人的;壮丽的,是议论高超,体制宏伟,辞意出众,光采不凡的;新奇的,是抛弃传统,追求时髦,奇险冷僻,趋向诡异的;轻靡的,是文辞浮泛,根干柔弱,内容空虚,迎合时俗的。所以典雅与新奇相反,远奥与显附不同,繁缛与精约迥异,壮丽与轻靡相背,各种文章的内容形成特点,基本上包笼在这里了。

  刘勰虽然把作品的个性风格分为四组八类,但没有把不同风格看作绝对对立,他认为:“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就是说八种风格虽然不同,相近的风格是可以融会贯通,形成新的独特的风格的。掌握了这个法则,那它们就会象车辐相凑支持车轴一样,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直到今天刘勰的这些观点,仍然有其“司南”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对于艺术风格的培养和研究。

  正因为散文是最能把自我暴露无余的文体,所以这也是写好散文的难度所在,这就突显出散文作家只注重文字的质的不行,还得加强道德的修养。同样是七情六欲,同样是嘻笑怒骂,在自我个性总是纤毫毕露的散文中,却有着境界之别,有着情操之别,有着人格之别。文不一定如其人,但在散文中至少比别的文体更如其人。这是因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真人真事真情,反映真知灼见,是散文的生机所在,力量所在,读者是从不怀疑散文的真实性的,这是读者与作者百千年始终固守的一条宝贵的“默契”,散文作者造“假”虚构,人格本色立失,个性情操全无。

  当然,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有区别的。是艺术就需要取舍,只是取舍的比例不同而已。生活真实是客观生活中实有的存在,或称原生态也可。它包括个别的、偶然的现象,也包括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生活中的粗与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本质非本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都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未经加工的原料,既有无比生动丰富的一面,又有分散、零碎、粗糙的一面,是文学艺术真实的基础和源泉。文学创作须以生活真实为依据,生活真实有待艺术加工才能成其为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作家经对生活真实加以提炼,并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够反映生活中本质方面的生活图画。过去把人字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互相支撑,从生存角度理解是对的。我认为从创作角度上,把人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人的兽性与人性这两面则更准确。剥离生活真实中人的原始的一面,兽性的一面,水落石出地彰显个性灵田中涌溢的原创性灵感,所以艺术真实里有更多人性的一面,真、善、美的一面。

  不否认艺术有其“夸张”性,但有更多则是“省略”性,它将生活中的凡庸、猥琐、短暂的东西从自己的明彻中删除,省略了芜杂且省略得恰到好处,一件精神的艺术品就得以诞生了。艺术拒绝摹写生活,服从生活,艺术必定善于创造新的意境,善于照亮生活、塑造生活。但无论多么深邃透彻,多么奇特怪异的艺术品,都只能根植于生活的原野。道德与艺术的比值、比例、力量对比,决定了心灵和人的模式,人的个性模式决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创作肯定也有“黄金分割”,谁的世界观、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知识积累、艺术素养和美学趣味比较成熟,谁就能更接近这个“黄金分割”,谁就能以广泛的暗示,去表现并宣泄最深刻的本能,以最新颖的形式,寄语给最奇特的心灵,以最传神的有质的词汇去激活最迟钝的神经,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妙笔去触发联想,激起共鸣,创作出蕴含丰富审美意义的、个性显明的艺术作品来。艺术的本能就在于善于将寻常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把人人可见的浅显之事叙述的启人深思。艺术离不开思想,艺术在特例中展示普遍,思想则寓普遍于特例。艺术推崇天性,思想崇尚理性。艺术提供感觉中的世界,思想则抽绎对世界的感觉。艺术的世界与思想的世界可谓是棵“连理树”,思想失去艺术则僵滞,艺术失去思想则浮浅。最大的艺术,是转换生命力量的艺术。

  在了解了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了解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之后,心愿散文作者聚人间正气,在生活的原野中汲取闪烁人性光芒的艺术营养,创作出的大散文,宏观似“园林”,格局之内、气象万千;创作出的小散文,灵巧如“盆景”,方寸之地、美不胜收。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3-3-30 15: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6-3-18 11:31 | 只看该作者
这类探讨性的文章多多益善。

文章论点清晰,详实丰满,有理有据,颇有学习、借鉴、参考和研讨交流的价值。
3#
发表于 2006-3-18 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个性风格与艺术真实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过去有人为散文这样定义: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抒发感情,描绘心态,主要用来表现个性的艺术文章。近年来,北京出版社编审张守仁提出“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的散文观,这是指导散文创作简...



好见教!
4#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4: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兵,很不成熟的见解,拿出来与文友们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5#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4: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靖子,最近怎么不发稿了,论坛期待你的佳作。问好,握手!
6#
发表于 2006-3-18 15: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6-3-18 15:2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应该多一点,有启发!学习了!
8#
发表于 2006-3-18 18:24 | 只看该作者
迎春兄真是才华横溢
9#
发表于 2006-3-18 18:45 | 只看该作者
广引博证,文思泉涌!
10#
发表于 2006-3-18 20:17 | 只看该作者
受益!
11#
发表于 2006-3-18 23:12 | 只看该作者
  别有难点的散文批评

  文/古耜
  在不少评论家和作家的心目中,散文评论是不能与小说评论同日而语的,前者简单、粗巯、稚嫩;后者复杂、精密、成熟,因此评论家从事小说评论堪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选择散文评论则常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学术界和评论界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小说评论经过千百年的探索和积累,特别是经过二十世纪西方种种形式主义批语的积极努力,迄今已形成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入一系列独有的概念、范畴与程式,这使得它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多种向度上,展开完全学理化和规范化的阐述与构建;而散文批评却因为对象文体的驳杂性和概念的游移性,而始终处于支离破碎的“亚理论”状态,这决定了具体的散文批评,总是难免赤手空拳,直来直去,以至缺乏丰沛的学术色彩。从这一意义上讲,散文批评确实不像小说批评那样专业和发达,而从事散文批评也往往显示不出更多的逻辑力量和学理优势。

  散文评论-----在理论上的单薄与草创,固然简化了批评家进入批评现场所必须进行的案头准备,但同时也使他们失无形中失去了理论范式的依托和指引。于是,散文评论家只能实施没有武器也没有路径的出击,即:更多凭借自己的直觉、感受和体验,直接与作家和作品对话。显然,这样的批评似易实难。因为它要进入鞭辟入里、切中肯綮的境界,不仅需要大量的阅读经验的铺垫,而且必须具备高度敏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鲜活能动的审美悟性,既非先天就有,亦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有时候并不比掌握几种西方文学批评的方法和要领更容易。当年钱种书曾以极为刻薄的语言,讽刺过那些整天在文学堆儿里混,却根本不懂文学鉴赏的人。而这些人的存在,正好从反面说明了文学审美能力和审美悟性的获得,委实不易。
  散文评论由于对象世界特有的主体性、内倾性和无法分割的浑一性,则不得不让自己的视线由文本到人本,从而进行亦文亦人的论析。换句话说,作为文学样式的散文,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主体的外化,这决定了散文批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灵魂的透视和人格的评价。而散文评论要真正做到兼及人文,并准确深入,殊非易事。这里所说的不易,并非仅仅是指评论家为深入散文家的内心世界,所必须进行大量的“知人论世”式的资料搜集和案头阅读;其更为重要的含义是,在散文家的文本与人本之间,有时是不能用一句“文如其人”来简单概括的,相反每每存在着比较曲折复杂的相互关系,甚至不乏人文相悖的矛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评论家的笔触必须认认真真而又小心翼翼。否则,稍有肤浅、草率或迟钝,就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廉价吹捧,或以偏概全,或因人废文,或以文谀人的尴尬境地。在这方面,我们以往不是没有失误和教训。近几年来,文坛对周作人、张爱玲散文的“过度阐释”,对余秋雨散文的过于苛刻,最终都可以在人与文关系的把握上找到症结。而一些散文评论文章之所以显得虚浮空洞或大而无当,也往往是因为批评家在由文及人的分析上浅尝辄止或大而无当。由此可见,散文批评的由表及里,由文及人,终究不可等闲视之。
  ——录自《海燕都市美文》
12#
发表于 2006-3-19 08:00 | 只看该作者
博而厚实,读罢受益颇多,值得学习的开拓精神!
13#
发表于 2006-3-19 08: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在别处学不到的知识。
14#
发表于 2006-3-19 09:05 | 只看该作者
按读文心情,应该是一睹为快,可按读文私心,总是想让老兄的文字“后来居上”。
大有教益。受益非浅。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3-19 09: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扁舟斑竹的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08:08 , Processed in 0.1596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