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72|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具有鲜明个性的叙述群体——中财散文论坛最近部分散文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4 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小说写作离不开叙述,一个小说作家叙述的能力强不强,关系到小说的可读性,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小说作家的才华如何,就是他的叙述能力如何——这是对于小说创作而论,而散文呢,本人作为中财散文论坛一个新兵,最近用很多时间对首发在论坛的部分散文进行了阅读。

        叙述,在散文创作中是极为重要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写作也是一个过程,而一篇散文从谋篇到落成,再落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都是一个过程,读者总是问“后来怎么样了呢?”即是对“过程的阅读”有一定的依赖性。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嘎玛丹增的《雪地上的声音》,写的是去桑耶寺参拜的过程,他不是去打仗,不是去战争,而是描写了一个洗礼心灵、穿越时空的过程。他说“我走了过去,瞬间就站在了1231年前。”这个过程体现出的文化氛围,用散文表达更加丰沛。笔者认为,这篇文字的叙述魅力不在于给读者说了多少,而在于作者对于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允许自己浮躁,不许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最便捷的路径。

        好散文的叙述绝对不会忽视散文的过程,就像是人生,那些酸甜苦辣总是要品尝一遍,才知道了生活的味道,嘎玛丹增的写作无疑是优秀的,“他们对圣人圣迹的珍视,很难被我们所理解。朝圣之路往往都很漫长,在没有公路和长途汽车的地方,人们只能依靠双脚,前进得非常缓慢而艰难,途中来回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一年、两年。”他用朝圣之路来描述生活中的少数人的人生里程,在他用了极大的精力描述朝圣的时候,我在想,这样的 比重是否合适?关于寺院的描写,他没有太多的笔墨,“一位藏族老阿妈站在乌孜大殿南墙,正将手捧的青稞,弯身放到了一块陈旧的石碑下,几只鸽子立即从房顶上飞落于地,在阿妈脚下旁若无人地觅食。”这是充满了生机的叙述,是一块快凝固的图画,其实朝圣之路的本身,已经深深地刻画到了读者心里,这是另外一座心灵的宫殿。

        一切文学都是情感的结晶,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真正美的感情不是煽动出来的,而是渗透进去的,也是一个事实,好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自然的,不是煽情的,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好好地把握散文中的叙述,恰恰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煽情问题。散文来自心灵,叙述应当是发自内心的,是情感型的,但是情感到了人心里可以融化为理性——就有了相对的思考。这就和情感拉开了距离,甚至开始排斥“煽情”。我喜欢读琴若雨的作品,在于她的感情是内敛的,是不张扬的,在不动声声色中把读者引到了她的语境(散文场)。

        琴若雨的近作《山坳里的土楼》就是这样,“春雨初歇,踩着水光泛亮的林间小径,沿古溪而上,客家土楼就在云雾轻绕的前方,有如梦中水墨时隐时现。”起笔就自然而朴实,没有那么多的喧哗和铺垫。“圆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感觉线条、弧度比方楼、八角楼平和温润;土墙的深黄与大地的黑褐色浑然一体,静静搁置在清雅如画的秀水灵山中。”虽然是刻画土楼的外表形象,但有深深的文化氛围。“山坳里的土楼给世人以无穷的想象,世人也给土楼深情回眸的浪漫诠释。有人说它是从天而落的黑色飞蝶,也有人说它象是雨后蓬勃的春笋。”浪漫的想象和激情凝固为这样的冷静的文字,令人感佩。

        散文的叙述不是刻画人物,不是讲故事,而是心灵的倾诉,是精彩瞬间的模写,何也的《老屋册页》是有心的叙述,在他的散文里涌现的一草一木,都是情感的,有理性的,不像许多作者只是图大场面,和自己的心隔着厚厚的茧。那一棵椿树是有生命的,连冰冷的石头也有自己的感觉,“这些曾经悬浮过,滚动过的石头,如今在老屋里生根了。它们就像村庄里的外来户,经过长久的奔波,终于疲倦了。”因为热爱家乡到了骨髓里,才有了这样的文字,“面对老屋,所有的疾病将被融化,被分解,并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屋角的瓦罐,隐隐散发着的药香。还有已经熄灭了的柴炉,干裂了的柴火。它们永远都和田间地头的野草一样,一枯一荣,自生自灭,为悲痛,或为喜悦的时日诡辩,逃避,或含糊其辞。”相信读者会受到极大的感染的。

        李雷的《木榔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他用心灵的感情“物化”的景物——木榔头,这是怎样的木榔头啊。“当木榔头捶在粪土上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时,大地的梦醒了,庄户人家新一年的稼穑生活便实实在在、滋味百生的开始了。”说穿了,木榔头是翻粪土的工具,是翻粪土的劳动,“哪里是在翻粪土,分明是以木榔头为道具,用肢体的语言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盼,而木榔头发出的沉闷浑实的声音恰好表达农人本真生活的实在和现实。难怪木榔头是由过日子很现实的女人来掌握。”但是这样的简单的乡村劳动被作者诗意了,作者眼睛里的乡村是生机勃勃的,是适合人居住的,甚至是诗意的。若荷的《寻找泥土》是以过程写意的,这是很高超的写法,因为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泥土、土地,被城镇化的人们越来越不重视了,忘却了柏油街道下面依然存在泥土。泥土是植物的母亲,这在许多小说里有精彩的表达,如何在散文里表述,若荷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写到田野,写到乡村,朋友们就有说不完的话,匣子的《手指上舞蹈的蜻蜓》,就是其中的优秀的一篇,她刻画了在高考中失利的自我,也写了乡村是如何拯救她的,“三天......天天如此,农活便不再那么让人恐惧,她竟然适应下来了,干活利索了许多,甚至忘却了落榜的痛苦和失意。忙忙碌碌中她感受到了丰收的满足与快慰。”自我升华,是一个心理过程,匣子没有回避这个过程,“每天累了就随手拿来几个麦捆,放在树荫下仰卧其上。看高远的天空悠悠的白云,听夏日的虫鸣蛙叫,满目青翠,心儿悠悠。不时总会有几只白色的蝴蝶围着她上下飞舞。懒懒地看着她们轻盈的舞姿,任她们在身上扇动着翅膀停歇,心不禁柔软舒展起来”于是,她真的得到了拯救,从来没有救世主,拯救她的乡村,是乡村的土地的味道和包容。夏日荷风 《城市中的所在》虽然是正面写城市的,但是也是担忧的。“在杨林里运动,感觉真是比钢筋水泥建筑的小区里要好。风吹杨林的沙沙声,柔和成一种天籁,仿佛被净水过滤,亲切、脱俗。晨光透过杨林枝叶间的罅隙,狂躁的脾气便被杨叶亲吻的柔顺起来,温和地沐浴着林间的小路和路上的行人”城市长在土地上的另一种庄稼,土地失去了,庄稼能长的好吗?

        心灵需要安慰,有的时候需要躲藏,在武志强《冬天夜晚的公园》里,我看到了一次成功的躲藏。为什么要躲藏呢,“那在夏日时所见的喧哗与热闹,在此时没有了。”让心灵得到安慰,这样的叙述就有了文化的味道了。“我像是在公园黑暗、深邃的眼睛里,想着自己身上缺失了什么,否则我不会有这个偶然。一切偶然的背后都站着个必然,那是命运的指针,指引着我们。”有了公园的夜晚的宁静,人们就可以反省自己,觉悟自己了。

        凡是叙述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叙述的珍珠,结构是叙述的线条,思想是叙述的内在精神。风格是一个人对文字感应、处理和提炼的能力的外在显现,还包括了个人性格和审美趣味。作家都在叙述,风格和味道各异,为什么,风格不同也。风格即特质,作家的选择素材可以多样化,风格独独不能。我之所以看好房子先生的散文,是因为他的散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散文叙述系统,有了自己的散文个性,打开他的《黑色的水晶石》,灵透的语言比比皆是,“你站在那儿。那一刻的恍惚,像灯亮了一下,忽地又灭了。我到处找灯,然后找火柴,我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划亮火柴棒。”一下子就点亮的读者的心灵。

       当然我更喜欢房子先生《黑色的水晶石》整体上的架构,迷幻,整体的象征,具有一种深陷之美;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行叙述,具有一种文化之美。“她说:为什么河水是朝下游流走的,为什么所有看到的花都不长在水里,为什么那条岸在走不过去的地方?”这三个问题的落脚点在哪里?就在有关于人的,尤其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里,

        当然,阅读的时候,需要静心,需要做一点文化的准备,否则,无法领会他的深意。“那时候,他发呆地看树影和月亮交织的天空,那无边的蓝色,会带动目光朝着上方轻微地飞升。空气里有树叶和水雾的潮湿交融的气息,那也许是淡化了的幽蓝花草的气息,在细纱的雾气里,迷朦着脸的面色。”这样精致的心灵叙述,在他的散文里很多。“我想到,他们越来越长大成人,鬼从白天消失,也从夜晚的梦里消失了。所有那些想法,都变成了,沟壑、桥和路,以及黑色的夜晚。”从这样的叙述里,可以看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也看到了房子先生的巨大的写作潜力,祝福你,好好爱护自己的才华。

       纸短话长,不能对近来的中财散文一一评析,而且有的散文,如小暖的《时间的时间之上》还准备开辟专章进行评析,所以,希望没有被评到的作者莫怪克楠,工作、写作、生活太忙了,但是依然热爱中财的好散文,但愿我的评论可以抛砖引玉,能对朋友们提高散文水准有用。

                                                                                                            首发与2010年6月14日上午9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0-6-14 09:14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09:15 | 只看该作者
评的不到位的,请指正。
3#
发表于 2010-6-14 09:2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都很独特,对会员作品的解读也到位。
学习。
4#
发表于 2010-6-14 09:33 | 只看该作者
很用心,很有见地,获益良多!
5#
发表于 2010-6-14 09:4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慢慢品。
6#
发表于 2010-6-14 09:54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克楠先生对中财散文的关注。这是对春夜听雨写作者的巨大精神鼓励。
文中点评到的作者的文章,简明中,抓住了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筋骨,语言准确、精彩。一个写作者,与一个评论者,成为彼此映照的关系,并达到一种智慧通融的高度,确实是文字的一种幸运。这也是文字所带来的精神欢娱的平台。
7#
发表于 2010-6-14 09:55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待慢慢学习。
8#
发表于 2010-6-14 10:01 | 只看该作者
极好的综述点评,这里缺这个。
9#
发表于 2010-6-14 10:11 | 只看该作者
一切文学都是情感的结晶,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真正美的感情不是煽动出来的,而是渗透进去的,也是一个事实,好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自然的,不是煽情的,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面对老师,敬意油然而生,老师评文,总能深入其骨髓,练达而深刻,匣子拙文能有幸被老师评点,实在感动。收藏学习了,祝老师端午节快乐如意。
10#
发表于 2010-6-14 10:26 | 只看该作者
细细在读,读出一位优秀前辈对纯文学阵地上的所有希望和寄托,同时,更是一位艺术世界的引领者,如此深厚和精彩的概念、超越于叙述之上的认知,是凝聚力最强的阳光,照亮思想,指引方向,令每一位写作者在路上不迷失,不气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沿着老师所指引的方向努力,不遗余力。这就是最好的、最珍贵的带动,是最为至上的情操。在此深深感谢克楠老师的厚重心血,祝您端午快乐,万事如意。
11#
发表于 2010-6-14 11:0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评论,应该慢慢品读,好好学习,再回头去读文中提到的原作,会有新的独到的理解。问好朋友,端午节快乐。
12#
发表于 2010-6-14 11:15 | 只看该作者
克楠老师端午愉快!
谢谢您的精彩点评,当该继续努力。
13#
发表于 2010-6-14 11:38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的文评,欣赏学习
14#
发表于 2010-6-14 14:5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克楠老师的点评,祝节日快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4: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6-14 11:38 发表
很精彩的文评,欣赏学习


大相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00:19 , Processed in 0.0558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