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98|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栽秧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3 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7-5-25 19:01 编辑

  这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香的一种饭。即使没有七汤八菜香嘴,甚至也没有一颗米暖胃。

  那时候,妈辈们正年轻着,遇到农忙季节,就和脾气相投的人家结成“互助组”。今天你家劳力给我家使牛秣耙,耕田犁地;明天我家妻儿老小,就到你家栽秧割谷,跑前忙后。

  我们村六个队,我家在二队。记忆中,分家立户的好像有七十来户。

  一时期,我们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比其他队的人团结、富裕。提起这事,至今还有人瘪嘴皱眉,万分不屑地抛出半句“打娃娃亲家”,加以讥诮。

  其间,与我家互动的是吴姨家。她家俩儿,我家俩女,又隔一个湾住着。父辈们则合伙做生意。

  秧门将开,队上人家就忙着今天赶东场,明天赶西场。买肥料,买烟酒,买花生,买七零八碎的小东西。最要紧,最高兴的就是串麻花,包皮蛋两件事。天亮出发,晌午回家,弄得疲惫不堪又兴奋异常。

  三天一大场,两天一小场。集市上,总有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在人流中,欢快地挤来挤去。

  小孩儿不干了,常哭哭啼啼要跟了去。大人就低声下气哄着:听话,在家看好屋,给你买麻花回来呃。

  低头回去的小小孩,眼眨眨的。整个上午,就坐在家门口,干巴巴地盯着大路,等呀等。

  麻花买回来了,报纸裹了一层又一层,打开也不过一小袋,一眼就数得出把数。有十来把的,就富得流油了。黄金柑色的麻花,一小股,一小股扭在一起,象个“8”。既匀称又好看。装在大洋瓷碗里,两三把就盛满了。再慷慨地搣一股、两股,给脚边打转的小孩尝尝,了愿。然后就赶紧装好,藏好。等插秧那天中午,就体体面面,大大方方端出一碗两碗,往八仙桌中央一摆,别提有多喜气。看见秧客们也眼馋嘴动的样儿,我们小孩就歪头裂嘴,背后指指点点偷着乐。

  夕阳西下,蛙声上来。田埂上,三三两两,走着帮忙插秧回家的人。一路说说笑笑,相互打听主人家的栽秧饭如何如何。有说,张家的皮蛋好大的;有说李家的麻花好脆的。至于酒肉,似炊烟暮霭,飘飘渺渺,了如春梦,旖旎而去。

  有的,自己舍不得吃,就把麻花、皮蛋,装在荷包里,带回家与家人共享。有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送给孩子的一份。一个皮蛋,两把麻花,就要口舌生津,回味个一年半载。

  记忆中,印象较深的,要数姑婆和吴姨两家的栽秧饭了。

  姑婆家的表叔教书。他的顺口溜,总是顺着酒嗝冲出:栽秧的酒,打谷的饭,薅秧不干转黄鳝。然后借了酒意,眯缝着一只眼继续说,今中午的酒,可是纯高粱烤的,你们不能多喝,喝醉了,我的秧栽不完。明天还得请你们,又要买烟打酒,划不着啊。

  老表,舍不得酒,就明说嘛,扎根烟,讲薛仁贵。去年你不是说薛仁贵数山么?栽秧的人说,又递了根烟给表叔,试他烟瘾,表叔潇洒地接住,顺势夹在了耳边。

  薛仁贵老掉牙了,念首歪诗下酒:手把青苗插秧田,低头才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表叔醉意浓了,有些手舞足蹈,声音更加洪亮,脆翻。一桌子人,就一边脆嘣脆嘣的嚼着麻花,一边眉开眼笑地听他扯南山网。连同观音角啦,灯草祠啦,海印寺啦,龙王寨啦,波罗寺啦,青岗坪啦等等,七七八八的地名掌故,也一古脑儿吃进肚里,过滤,消化。日暮天黑,捎回家去,就着一盏灯火,喂养小孩儿的耳蜗子,作为她们在家望路欲穿等吃栽秧饭的一种补偿。

  吴姨家的叔叔,是方圆百里的厨子。他做的蒸笼包子,色泽白嫩,皮薄肉多,热腾腾香喷喷,堪称一绝。自告奋勇,到她家啷生意的人也特多。每年姑婆和吴姨家的栽秧饭,就是乡邻亲友田边地角,堂前檐后,十分热门的一个话题。

  不过,这些都是凤栖梧桐,飞鸣引水,委羽而去了。

  当年队里的“娃娃亲”们,如今早已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留在家里,栽秧打谷的,也不过三五两户。妈辈们华发早生,仍与泥泞亲热,与禾苗比肩。比如吴姨,还有我妈。奇怪的是,住在小楼里的她们,几乎天天照面,却形同陌路。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倔劲,更别说“互助组”了。而进仓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可用堆积如山来形容。省内外的收割机,货车,大大小小,一到农忙,就“突突突”地开进村来,不分白天黑夜,拉进运出。

  可是集市上的麻花,许是害怕嗑牙伤胃,妈辈们再也不愿买了,不想吃了。迎头碰面,很多时候也只是懒心无肠地瞟一眼。然后,疾步走开。而我,每每看到,清清冷冷的秧田里,只有一两粒人影儿,在那儿弓腰驼背扯秧插秧,不时抬头望天。心里就像着了火,跟头顶烈日一样,炎炎的。继而怅怅的,胸口像有什么东西塞得满满的,却一时说不出来。唯有见过的秧歌词又随风花啼鸟,隐隐传来:

  大田薅秧人挨人,男女老少并肩行。秧苗不薅上不好,秧歌不唱没精神……
(字数:1809)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43#
发表于 2017-6-13 12:19 | 只看该作者
饭是极好的。可是这个娃娃亲是不是该有点线索,就那么一个浪打来就没啦。我有点,有点好奇,不只是好奇,;P
42#
发表于 2017-6-2 15:1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文章,喜欢,一边欣赏一边学习
41#
发表于 2017-5-31 21:36 | 只看该作者
妹妹还没读完,已经醉了,夜莺姐姐很柔很柔
40#
发表于 2017-5-31 11:56 | 只看该作者
儿时,现时,一种饭会吃出不同的味道,时间的原因,也是人心的原因吧。夜莺的散文还是很清丽的,以前倒是少见到,总见你在唠叨古人们。
39#
发表于 2017-5-31 10:4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当地有句土话:“大人想插田,细娃想过年。”说的就是在这一天能够吃上几天好饭好菜。赞一个。
38#
发表于 2017-5-31 10:25 | 只看该作者

后半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

不了解——你们当地风俗。

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

37#
发表于 2017-5-31 10:24 | 只看该作者

语言简洁\干净。
36#
发表于 2017-5-26 17:25 | 只看该作者
勾起我曾经的回忆,那些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35#
发表于 2017-5-26 14:52 | 只看该作者
栽秧饭,让人觉得有温度,有情意。虽然没吃过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07:39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5-24 23:43
你这仿宋,看上去花眼,像在律动!!!

晃人!

我特不喜欢宋体两字的读音,仿宋也特好看,所以就还是换过来了。
33#
发表于 2017-5-24 23:43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仿宋,看上去花眼,像在律动!!!

晃人!
32#
发表于 2017-5-24 23:4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大作!

欣赏!
31#
发表于 2017-5-24 23:41 | 只看该作者

夜莺,强烈建议——:lol

换字体为——宋体!:lol

为什么老病复发?

30#
发表于 2017-5-24 20:07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7-5-24 19:50
哎,写得有些紧巴。不过能得到你的致谢,我也是挺开心呢

挺好的啊,干嘛那么谦虚,我就写不来这种清新散文。努力学习中问好夜莺,晚上愉快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2:29 , Processed in 0.05368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