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51|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栽秧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3 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7-5-25 19:01 编辑

  这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香的一种饭。即使没有七汤八菜香嘴,甚至也没有一颗米暖胃。

  那时候,妈辈们正年轻着,遇到农忙季节,就和脾气相投的人家结成“互助组”。今天你家劳力给我家使牛秣耙,耕田犁地;明天我家妻儿老小,就到你家栽秧割谷,跑前忙后。

  我们村六个队,我家在二队。记忆中,分家立户的好像有七十来户。

  一时期,我们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比其他队的人团结、富裕。提起这事,至今还有人瘪嘴皱眉,万分不屑地抛出半句“打娃娃亲家”,加以讥诮。

  其间,与我家互动的是吴姨家。她家俩儿,我家俩女,又隔一个湾住着。父辈们则合伙做生意。

  秧门将开,队上人家就忙着今天赶东场,明天赶西场。买肥料,买烟酒,买花生,买七零八碎的小东西。最要紧,最高兴的就是串麻花,包皮蛋两件事。天亮出发,晌午回家,弄得疲惫不堪又兴奋异常。

  三天一大场,两天一小场。集市上,总有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在人流中,欢快地挤来挤去。

  小孩儿不干了,常哭哭啼啼要跟了去。大人就低声下气哄着:听话,在家看好屋,给你买麻花回来呃。

  低头回去的小小孩,眼眨眨的。整个上午,就坐在家门口,干巴巴地盯着大路,等呀等。

  麻花买回来了,报纸裹了一层又一层,打开也不过一小袋,一眼就数得出把数。有十来把的,就富得流油了。黄金柑色的麻花,一小股,一小股扭在一起,象个“8”。既匀称又好看。装在大洋瓷碗里,两三把就盛满了。再慷慨地搣一股、两股,给脚边打转的小孩尝尝,了愿。然后就赶紧装好,藏好。等插秧那天中午,就体体面面,大大方方端出一碗两碗,往八仙桌中央一摆,别提有多喜气。看见秧客们也眼馋嘴动的样儿,我们小孩就歪头裂嘴,背后指指点点偷着乐。

  夕阳西下,蛙声上来。田埂上,三三两两,走着帮忙插秧回家的人。一路说说笑笑,相互打听主人家的栽秧饭如何如何。有说,张家的皮蛋好大的;有说李家的麻花好脆的。至于酒肉,似炊烟暮霭,飘飘渺渺,了如春梦,旖旎而去。

  有的,自己舍不得吃,就把麻花、皮蛋,装在荷包里,带回家与家人共享。有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送给孩子的一份。一个皮蛋,两把麻花,就要口舌生津,回味个一年半载。

  记忆中,印象较深的,要数姑婆和吴姨两家的栽秧饭了。

  姑婆家的表叔教书。他的顺口溜,总是顺着酒嗝冲出:栽秧的酒,打谷的饭,薅秧不干转黄鳝。然后借了酒意,眯缝着一只眼继续说,今中午的酒,可是纯高粱烤的,你们不能多喝,喝醉了,我的秧栽不完。明天还得请你们,又要买烟打酒,划不着啊。

  老表,舍不得酒,就明说嘛,扎根烟,讲薛仁贵。去年你不是说薛仁贵数山么?栽秧的人说,又递了根烟给表叔,试他烟瘾,表叔潇洒地接住,顺势夹在了耳边。

  薛仁贵老掉牙了,念首歪诗下酒:手把青苗插秧田,低头才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表叔醉意浓了,有些手舞足蹈,声音更加洪亮,脆翻。一桌子人,就一边脆嘣脆嘣的嚼着麻花,一边眉开眼笑地听他扯南山网。连同观音角啦,灯草祠啦,海印寺啦,龙王寨啦,波罗寺啦,青岗坪啦等等,七七八八的地名掌故,也一古脑儿吃进肚里,过滤,消化。日暮天黑,捎回家去,就着一盏灯火,喂养小孩儿的耳蜗子,作为她们在家望路欲穿等吃栽秧饭的一种补偿。

  吴姨家的叔叔,是方圆百里的厨子。他做的蒸笼包子,色泽白嫩,皮薄肉多,热腾腾香喷喷,堪称一绝。自告奋勇,到她家啷生意的人也特多。每年姑婆和吴姨家的栽秧饭,就是乡邻亲友田边地角,堂前檐后,十分热门的一个话题。

  不过,这些都是凤栖梧桐,飞鸣引水,委羽而去了。

  当年队里的“娃娃亲”们,如今早已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留在家里,栽秧打谷的,也不过三五两户。妈辈们华发早生,仍与泥泞亲热,与禾苗比肩。比如吴姨,还有我妈。奇怪的是,住在小楼里的她们,几乎天天照面,却形同陌路。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倔劲,更别说“互助组”了。而进仓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可用堆积如山来形容。省内外的收割机,货车,大大小小,一到农忙,就“突突突”地开进村来,不分白天黑夜,拉进运出。

  可是集市上的麻花,许是害怕嗑牙伤胃,妈辈们再也不愿买了,不想吃了。迎头碰面,很多时候也只是懒心无肠地瞟一眼。然后,疾步走开。而我,每每看到,清清冷冷的秧田里,只有一两粒人影儿,在那儿弓腰驼背扯秧插秧,不时抬头望天。心里就像着了火,跟头顶烈日一样,炎炎的。继而怅怅的,胸口像有什么东西塞得满满的,却一时说不出来。唯有见过的秧歌词又随风花啼鸟,隐隐传来:

  大田薅秧人挨人,男女老少并肩行。秧苗不薅上不好,秧歌不唱没精神……
(字数:1809)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5-23 09:5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沙发!
3#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9:55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来不及打扫灰尘,你就坐上了,哎呀,弄脏了你的白裙子,真不好意思:$
4#
发表于 2017-5-23 10:04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7-5-23 09:55
我还来不及打扫灰尘,你就坐上了,哎呀,弄脏了你的白裙子,真不好意思

今天没穿白裙子,不怕的
而且夜莺家就算有灰尘嘛,又怕啥呢?
5#
发表于 2017-5-23 10:31 | 只看该作者
没读呢,先给分。给干净和纯粹。凡是夜莺的,都是干净的,都是好的。O(∩_∩)O哈哈~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0:34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5-23 10:31
没读呢,先给分。给干净和纯粹。凡是夜莺的,都是干净的,都是好的。O(∩_∩)O哈哈~

妹妹,这可是人情分哦
7#
发表于 2017-5-23 13:08 | 只看该作者
从我小说的思维来看,这一篇的定稿虽然扩充不多,但却生动了很多。散文也应该是人文,有人才生动,不应该写成景文、游记。实际上写景也是抒发人情。
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人们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因为组织起来,集中资源共同面对才能共赢,受益的是多数人。当然,也因为大家都不富裕,也就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现在物质充盈了,人情反倒淡漠了。也讲究组织起来,那是富豪之间的强强联合,目的是垄断资源,阻绝别人致富的路,这可不是全民的福祉。社会的塔型结构似乎是颠扑不破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3:14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5-23 13:08
从我小说的思维来看,这一篇的定稿虽然扩充不多,但却生动了很多。散文也应该是人文,有人才生动,不应该写 ...

非常感谢草草的指点。也很受益你说的人文一词。
9#
发表于 2017-5-23 13:17 | 只看该作者
普通的栽秧饭,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文字纯净干练,喜欢仿莺的文字,问候!
10#
发表于 2017-5-23 1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5-23 13:57 编辑

第一次听说这种饭。
表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好像没见着你呀。
干净是这篇字的特点。不蔓不枝的。
干净是好事,还得注意点语感。文字是工具,而不是目的,特别是为了干净。
欣赏问好。

11#
发表于 2017-5-23 14:12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忆里,凡是肚子饿得特别厉害时候,吃下的饭总是特别香。肚里有油以后,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原来的味道了。还有大锅饭吃起来就是香,因为气氛难得。
12#
发表于 2017-5-23 14:18 | 只看该作者
据说我这队人,就因为当时集体劳动力好,挣工分高,而姑娘都不愿意外嫁,成就了不少本队男女婚配。也算是一个时代的影子。
关于文章上面大家已经从文字的角度做了好评,我是属于唠闲磕之人。千万不可恼。
13#
发表于 2017-5-23 14:45 | 只看该作者
浓郁的乡土文化和地域风情,读来就特别感人吸引人。看着麻花的字样就已经勾起食欲馋涎了,因为麻花始终是我的最爱之一……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4:59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3 13:55
第一次听说这种饭。
表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好像没见着你呀。
干净是这篇字的特点。不蔓不枝的。

都是听说的。
15#
发表于 2017-5-23 16:18 | 只看该作者
   犹如回味一坛老酒,醇厚而甘甜:将那段岁月里乡民间朴素而淳朴的情谊刻画的逼真生动而自然,那种亲密无间、嬉笑活泼的场景,电影镜头般呈现出来。结尾的对比寥寥数笔却令人反省与自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7:14 , Processed in 0.0677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