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阳 于 2017-6-6 17:11 编辑
其实说到高考,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刻,那三天具体怎么过的,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就记得,我竟然能在考试之后默写出文综卷子的答案,还是有点儿佩服当时的自己。但是说到高三,那些温暖和感动,还一直记得。
当年我们算是占据了全校最优的资源,其他班级的同学,50多人甚至70多人挤在一个小教室,东西堆得满满当当时,而我们20几个人,却是占了两个空旷的教室,一个阴面,一个阳面,单人单桌。不上课的时候,一个用来自习,一个用来讨论题目。
都说高三苦,高三难,身在其中时,我并没有什么感觉。那时每天的作息极其固定,7:00早读+周考,7:45上课,12:30午休,13:20继续上课,18:00晚餐;18:40晚自习;21:30放学。现在回想,那可能是我效率最高的一段日子了,每天列一长串的计划,又逐项划去,还挺有成就感的。有时候,下午考完两张试卷,会有2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于是就有了那些在大雨中一手举着伞,一手打乒乓球的回忆。文科生更活跃些,不愿被高考束缚了视野,于是在电影资源非常好找的那个年代,我们也会在晚自习看上一场新上映的电影。
高三正逢周年校庆,老师们被拉去做了不知什么活动的观众,被隔离在“小阁楼”里的我们,无心复习,索性干脆把整个教室的窗帘都拉上,放起劲爆的音乐,全班一起High起来,然后又赶在老师回来前把一切恢复原样。没有人觉得被耽误了学习,隔壁的理科班,还有人按捺不住,偷偷跑到我们这里来蹭热闹。后来,老师评价我们,没见过比我们更能喊更能闹的文科班,当然,高考证明了,我们也是成绩最好的一届。
这样的氛围下,也没有那种通常意义上,彼此提防的小心谨慎,本来嘛,世界那么大,高考的竞争对手又不在班级里。所以当年,大家相处都很好,所谓“传、帮、带”,简直做得淋漓尽致。互相怼起来可以毫无顾忌,真的暖起来也能暖到心窝里。
小破孩儿英语大拿,就是数学有些拖后腿,于是破孩儿每天中午跟我一起边啃面包边泡图书馆,我严禁她看别的,中午的时间,必须用来看数学。有次模考,是我史上最差成绩,她们竟然想着,偷偷把成绩榜单藏起来,不让我看到。结果被老师约谈了,指着那个成绩单痛心疾首的说了一大堆,老师一边说,我一边偷偷瞟着外面小心翼翼扒门缝的那几双眼睛。我至今还记得,从办公室出来时候,小木看着我那个担心的眼神儿,然后想方设法的转移话题,各种安慰。然后我还特没心没肺地说了一句,反正考完了,不想了。被小木吐槽我浪费她感情。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当年真好。
前阵子跟高中同学聊高考,当年她跟我诉苦,真恨不得这个高三赶紧过去,现在她又说,回忆那时的点滴,真是美好,每一次困得要打瞌睡的感觉,每一次想要撕书的冲动,每一次做题时的苦思冥想,都想重新体验。
好像是前年,最后一次全班齐聚的高中同学会,20几个人浩浩荡荡地跑回了原来的教室,虽然没能再回到高三的课堂听上一节,却有幸占领了当年的座位,拍了一张合影,也算重温旧日时光了。
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庆幸我的高三,在本该血雨腥风的年月,过得平静安然,仿佛高考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没有什么困难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说特别,可能就是再也找不回那段温暖的时光了吧。我们20几个,毕业后都远走他乡了,回去的时间,也是各不相同,以后所有的重逢,可能都是在异乡了。
分享一下我的高考记忆吧,临时敲的,有错别字病句一定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