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55|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2 0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2-23 12:00 编辑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文/草舍煮字


  
  假期读了几篇关于国内外教育的文章,从当中的一些实例和论据里悟到一些道理,分享出来和大家讨论。
  
  (一)
  
  第一个实例。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某女士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英国的公立学校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更让某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但是一个学期后,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她是干金融财会的,知道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将来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她于是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宁可交付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她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要强的她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这个女士的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为高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而美国的教育与英国相比,只是多了一条由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推荐途径,也就是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二)
  
  第二个实例,一位就职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培训公司的物理老师说,“我不愿意教‘穷人家’的小孩”。
  
  这位老师撰文说——
  
  今天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小姑娘期中数学、物理考得不好,骂了孩子一顿,还想动手打,幸亏小孩哭着求饶保证以后好好学习数学和物理,才能幸免。其实我知道,小姑娘的妈妈和我打电话就是想告诉我,在你那学了那么长时间没有长进,你是不是水平有问题。
  
  小姑娘的父母经济上不是特别宽裕,学历也不高,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也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经济条件和视野有限,在小姑娘小学阶段也没下什么功夫。但因为小孩所在的小学不是很好,又加上教委减负所以也没有体现出孩子太多的问题。小姑娘和我上课都很认真,每次上课做错题都不舍得说她,因为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父母因为学习不好打她,就跟她不愿意好好学习似的。我知道她有多努力,多用心,我心疼这个孩子,私下里会给她找其他科的复习资料。小姑娘每次放学后都会学习到特别晚,自己的理科不好,所以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在物理和数学上。咱们脑补一下北京初中物理考试,老师都知道,就是学了很长时间,智商不够也拿不到绝对高分的,考的是孩子的资质,是能力,孩子无论怎么练习,该拿不到还拿不到分。
  
  如果不够聪明的小孩,就采取笨方法用时间换成绩,别人做1道题你就做3道,这个在初中阶段的确管用,也是针对那种逻辑思维特别差的孩子,现实的说这类学生还是在中考物理拿不到高分的,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偏偏这个小姑娘是初三这个时候1942-87得几还要算半天,216除1/4都算错的人,小姑娘的父母要想她在中考物理和数学得到一个高分可能吗?
  
  对于父母不懂教育而且自身天资又有限的她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小姑娘会出现这种问题,其实就是大脑无法进行稍微长点时间的逻辑运算,后面错的题就惨不忍睹了,会的也不会了,答得简直和没学过没什么两样。这种小孩先天性逻辑思维差,但如果有幸遇到懂教育、愿意观察孩子的家长,他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问题,会针对这种情况做相关的很多练习,可能不会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肯定会缓解。家长,您以为孩子的感统能力,学习习惯还有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都是到初三再培养的吗?
  
  其实从教多年,我发现孩子初中表现出来的智商包括习惯都是和孩子的家庭是有绝对关系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言传身教的作用那真是太神奇了。“穷人家”的家长绝大多数也都在孩子面临中考、高考的时候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教育真是不惜血本,拿着家里仅有的钱给孩子报了课外补习班,报1对 1,然后使劲地摇晃着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一脸茫然地看着当妈的,压力山大。
  
  开始报班的时候,考察过这个机构有成型的教育体系吗?没关系,有的小孩家长就会说找大机构不会有错。可是你们当中有几个真正的懂教育,愿意自己研究孩子的问题,然后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短板,让课外辅导的老师帮忙一起解决?没关系,钱花给孩子了就心安。于是在家看完《跑男》再看《琅琊榜》等着孩子考试拿高分,如果考得不好就打骂小孩,说为了孩子已经牺牲了一切,孩子还不努力等等,接着再埋怨课外老师,横加指责,告诉周边的家长这个补习机构一点用都没有。这种家长我想跟您说,孩子到了初三这个时候,孩子自身该形成的问题已经形成了,这个时候你以为就凭10几次课,补课老师就真的可以解决你们家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吗?就凭您不爱学习的样子,还指望孩子每次考试科科100?自己毕业那么多年家里连本像样的书都没有,还希望孩子能够博览群书?一个题目超过200字读题就困难的小孩,您还要指望物理满分吗?
  
  近些年因为学校教育一直宣传减负,一直减少学校的上课时间,很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家长都意识到了,这个是骗人的,只是听听,没有人当真。因为无论教委如何改,中考、高考选拔人才的路径并没有变。这类家长因为聪明,遇事总是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能一针见血地找到孩子的问题,然后找各种方法,与人交流请教改善孩子的问题,从孩子3岁开始就拿出了当年自己读书的劲头培养孩子,彻底在小学毕业前就把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短板弥补下来。以前和一个高知爸爸聊过天,他家孩子小时候好动,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很长时间.抛开了缺乏维生素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家长就在家备课,在网上查资料,和教育行业的老师交流,去和正规的补习班老师聊天、学习,最后终于自己总结出了应对孩子问题的方法。他通过积木、小游戏,去野外游玩的方法等依次加强小孩精力集中的时间,还带着孩子各国游,增强小孩的见识。当然不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基本都是自助游,有的时候爸爸还故意不带够钱,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到了初三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稍加点拨孩子,他的分数就突飞猛进。当然,我认为这个孩子最后考的高分,和我没有什么本质的关系,因为孩子的能力在。
  
  现在大家能理解我说的“穷人家”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吧。其实物质不充盈不是最可怕的,如果方法引导合适的话,还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一剂良药,正所谓:苦难之后就是强大。我所说的“穷人家”,是说那些不爱学习、不会思考,精神上很贫瘠的孩子父母,不仅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大学、名校梦想强压到孩子身上,而且囿于自己的视野,他们在孩子幼小时没有付出心力,却在孩子长大,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才指望找老师补课解决。
  
  如果您经济允许,请多带孩子出去看看世界,进行“有效的旅游”,让孩子看看外面世界的人情世故,看看外面的大山大水。知道除了自己还有很多人用其他方式生活,当风土人情尽收眼底时,我就不信长大后这类孩子会在考试的心理素质方面出问题。
  
  如果您经济不允许,那就请您没事在家多看点书,不要总是抱着手机电视电脑没完没了,《甄嬛传》和《花千骨》,它们不会解决您家孩子成长中任何问题。请您没事在家多看点书,为了您自己的小孩,给您的孩子做出个榜样,告诉他们书是如何读的,是精读还是细读?怎么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就不信这样长大的孩子会在语文考试中阅读和写作上出问题。不要总是和别人讨论张家长李家短的,让您家小孩看到您热爱生活的样子,即使物质匮乏也要有一个可乐瓶装饰成花瓶的能力。请您没事在家多看看书,少一点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的行为思想,您努力,孩子会看到,适当引导,孩子会向着您想要的方向走。
  
  (三)
  
  从第一个实例我们看出,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公立学校让资质一般的学生通过接受普及教育,将来能够得到一份让自己自立的工作,而通过私立学校的教育来培养社会精英。这也就是说,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要想轻轻松松地学习,将来做一个快快乐乐容易满足的普通人,那么跟上学校的教育脚步,上一个普通大学或者职业技术学校就好了。但是,要想成为社会精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也许可以快乐,但是绝不会轻松,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中外都一样,社会的分层都是从学校教育开始的。中外的另一个一样,是要想学得精,都要花钱去校外辅助教育机构补习、拔高。而不同的,中国的学校以公立为主,学费基本无差别。
  
  有一句臭满街的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个起跑线不是胎教,不是学龄前承受不了的各种“兴趣”班。这个起跑线如果有的话,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长身上。上述第二个实例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龙应台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让我们引以为戒,从现在开始,努力做精神上富有的父母吧。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59#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10:23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1-6-3 09:41
做好自己。当家长把自己活得精彩点,让自己向着阳光奔跑着。
孩子也会跟着大步跑起来。

这话正点!
58#
发表于 2021-6-3 09:41 | 只看该作者
做好自己。当家长把自己活得精彩点,让自己向着阳光奔跑着。
孩子也会跟着大步跑起来。
57#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09:07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1-6-3 08:08
没看你文章之前,刚在不安全话题帖子里写了一句话——“别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该千刀万剐的话毁了多少 ...

说这句话的人,不知道起跑线在自己身上。
56#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09:06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1-6-2 23:08
神童是天赋,並非靠教育培养的,对神童可以加码教育,培养成高精尖的人物。

所以,教育的问题千差万别,提出容易,解决难,并非教育界不想做。
55#
发表于 2021-6-3 08:08 | 只看该作者
没看你文章之前,刚在不安全话题帖子里写了一句话——“别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该千刀万剐的话毁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54#
发表于 2021-6-2 23:0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6-2 23:04
恢复高考后到现在,出了多少个神童呢?是不是用教育这个神童的方法去教育别人,也能教出神童?

神童是天赋,並非靠教育培养的,对神童可以加码教育,培养成高精尖的人物。
53#
 楼主| 发表于 2021-6-2 23:04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1-6-2 22:18
我在1978年前在上海同济大学教务处、数学岗位上工作过多年,见到的实例不少,所谓因才,人各有特长之分,施 ...

恢复高考后到现在,出了多少个神童呢?是不是用教育这个神童的方法去教育别人,也能教出神童?
52#
发表于 2021-6-2 2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汉林 于 2021-6-2 22:43 编辑

我在1978年前在上海同济大学教务处、数学岗位上工作过多年,见到的实例不少,所谓因才,人各有特长之分,施教需根据其爱好,加强训练,对于艰苦条件,如农村和边缘地区l出来的孩子,教育环境差,但主观能動性强的孩子,能刻苦学习,不比优越条件下,大城市里的孩子差,我在1978年,**后,恢复高考那年头,批改一个考取建筑系的14岁神童,來自福建农村,摸底查阅解析几何,他的分数居然第一!这不是很有力的说服吗?
拿我在读初中一年级孙女举例;她自幼爱画画,到现在,很好了,参加校外素描学习,已二次参加国家考级,成绩优秀,字也写得好,受到语文老师好评;看她作业夲上的字,是种享受。但她不愿意专学毛笔字,我也不去强求她練了,当然她看到我在写毛笔字,也会常拿起我的笔塗写,是有笔锋的,想到我待65岁时才上手毛笔字的,我不担心她将来靠自己,写好毛笔字的。
51#
 楼主| 发表于 2021-6-2 21:45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1-6-2 21:17
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因才施教,固然好的学习条件,一般来说;能促成优士,但也不一定。艰苦条件下有针对性培 ...

因材施教是对的,但因什么才施什么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定之规。比如灌输,也是一种强化记忆的必要训练。比如艰苦,在当今优裕的生活条件下如何实现?我们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无法复制到其他孩子身上。这是整个教育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更别提非教育人士了。
50#
发表于 2021-6-2 2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汉林 于 2021-6-3 21:27 编辑

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固然好的学习条件,一般来说;能促成优士,但也不一定。艰苦条件下有针对性培养出来的,才实在,有根基,过得硬、再则;伟大的人才,并不一定需要高学历。不胜牧举的呀。现在那种填鸭式,灌输性教育孩子的高压方式,应该杜绝,
4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9 21:46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1-5-29 18:54
在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的时候,及时改变自己大概算是聪明家长最应该做的事

也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事。
48#
发表于 2021-5-29 18:54 | 只看该作者
在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的时候,及时改变自己大概算是聪明家长最应该做的事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17:51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18-10-19 17:48
教育,虽然有许多客观的规律在里面,但历来都是人言人说,难以统一。以今天的情况看,更是如此。

是的,因材施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再有,良好的家教不可缺失。
46#
发表于 2018-10-19 17:4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虽然有许多客观的规律在里面,但历来都是人言人说,难以统一。以今天的情况看,更是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02:51 , Processed in 0.05151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