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14|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读《斯通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10 0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水 于 2018-10-12 08:22 编辑

  ——兼谈柳藏《谁的成长让你心惊肉跳》

  不敢说读书,也不喜总结什么书单,对荐书也只能略做效颦东施,偶有话说。

  秋凉,季节性焦虑,每天出门,望着小区发黄的树叶,强迫自己,紧着把情绪往淡如水轻如风的境界上拉,效果都不甚明显。一路神情不宁地打开耳麦,罗兰巴特、茨威格、加缪、奥登、布罗茨基的选择不定,往往于无奈之下将频道滑向齐豫对《心经》的吟唱。我提到的作家,他们给我提供了太多可对上号的镜头,焦虑、孤独、恐惧、困苦、甚至流亡,让我泄气于生活中那些种种无以弥补的遗憾。

  排遣如上情绪,只能走在光影读书的世界里。虽也读书无数,但以年计,没有浩瀚的统计工程,以为能真正总结出一部深入骨髓的电影、和一本扎根心灵的好书,不算空白,就好。我在本版对《斯通纳》的推荐,没有华丽的外衣,只忖于它的平实,诚如文景推介:“它首先是一个故事,第二是一个经典,第三是一个生活,第四就是写了一个读者的你”。写了你,这很不容易。这本书中国大陆于2016年1月首次出版,几乎枕边伴我一年,约翰.威廉斯,成为我年度内最感谢的作家。

  《斯通纳》初版于1965年,那一年,我几岁,怎可预料自己日后能像斯通纳一样生活在大学校园三十来年。作者约翰·威廉斯在1994年已经去世,斯时,《斯通纳》早已绝版。据我所知资料,些许年来,这本书也从未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以及未被任何当代美国文学史所提及。直到2013年,《纽约客》刊登了《斯通纳》的一篇书评,顿时,舆论哗然,鲜花掌声,学界大佬好评纷至沓来,甚至给出“艺术也有迟来的正义”之概括。被雪葬了半个世纪的《斯通纳》,重见天日后如此辉煌,使我联想到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出版之际,媒体出现LonglivetheKing!一语双关,既是“国王万岁!”,又是“斯蒂芬·金万岁!”美国《娱乐周刊》如此大声欢呼。

  故事并不复杂。斯通纳有一位开明的父亲,正是父亲对科学知识的向往,鼓励斯通纳进入大学深造。这位农家子弟不安以一生从事农科,忠于自己的志向转学文学,终至博士毕业留校,一路拿到终身教职,履行平凡的教书生涯,出版了一部波澜不惊的学术著作。他与初恋的对象结婚,妻子伊迪斯出身良好,生了一个女儿,长得和她母亲一样美。人到中年的斯通纳,爱上一个女研究生,爱得温和恬静,身心交融,后来因牵连职业、风俗阻碍,还是分了手。多年以后,斯通纳买到一本对方写的书,扉页上写着,“献给威·斯”。再后来他死了,死于癌症。这过程很有约翰·威廉斯的影子,只是作者曾实地在缅甸和印度打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过三次婚,而小说主人公斯通纳则是直接留校任教,一段婚外情,抱守一婚到死。

  《斯通纳》人生高潮的部分,应该是职场那次针对录取学生的论文答辩,他尖锐地拷问学生第一部英语素体诗、盎格鲁诗韵、英国吟游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这是关乎学识的较量,亦是斯通纳对抗学术腐败的唯一利剑,然而,他终于现实面前败下阵来,不合格的学生顺利通过。对这场学术答辩释放出来的潜规则,我相信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所有的大学依然存在。这是我共鸣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斯通纳的“婚变”,他的干净“出轨”,站在女性的立场,曾让我一度纠结和体谅妻子伊迪斯,但最终,我还是“原谅”了斯通纳。斯通纳的死,让我再度想到了盖茨比,两个阶层完全不同的人,却可全方位地教育读者。对斯通纳这段婚外情感的“辩护”,我愿文抄一段不可抗拒的递进解说:

  “斯通纳还非常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挺幸运的话,可能会找到入口的路径。成熟后,他又认为爱情是一种虚幻宗教的天堂,人们应该怀着有趣的怀疑态度凝视它,带着一种温柔、熟悉的轻蔑,一种难为情的怀旧感。如今,到了中年,他开始知道,爱情既不是一种优美状态,也非虚幻。他把爱情视为转化的人类行为,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

  就这样,无论社会的斯通纳还是家庭的斯通纳,他都可以是“你”。现在,我想起了柳藏受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的24小时》影响写下的小说,在读他那本文集的时候,应该完全沉溺于《斯通纳》情结。虔诚地读完柳藏发来的电子合集,不忍拂其信赖,承应写序,又深责不配为序的理由。我说不配,并非顺手拿来之客套,一则受教林海音先生在拒绝为黄春明写序时,不轻易为人作序的体会;二则想到自己曾夭折于80年代的两篇小说,便增忐忑之心。先前既知柳藏的写作长于小说,而我与之交集所系,所见笔力丰沛均于随笔杂文,且压力于作者所涉领域多为聊斋通灵之才,用文璘的评价,则是“不滞于物,乃道仙之气”,这更是我为文之短项。那么,促我成于提笔之决心,恰其文中那些无关“学院派”或曰“纯生活”的宏大叙事。我一篇篇地被感动着,难以释手的情怀,不亚于刚刚读过的约翰.威廉斯小说《斯通纳》。于是,我把柳藏的文集相提并论威廉斯笔下的斯通纳,一有《斯通纳》享誉全球,二因柳藏的文笔通篇萦绕一个个血肉鲜活的人物,于灵魂的撞击,两个人的写作有着不可忽视的教化和通幽之境。

  相对《斯通纳》对爱情婚姻的心理描写,我尤其惊叹柳藏对《谁的成长让你心惊肉跳》的语言构架,那种男女间的雄浑思辨,像极了柏拉图的会饮和马可.奥勒留的沉思,我甚至拍案其对现实的涤荡,那字里行间阐述的无穷魅力,像一场江弱水笔下的诗歌博弈,堪称情感魔方内的“肖申克救赎”,真是醍醐灌顶。这只是一个例子。细读柳文则不难发现,在历史的大缝隙中,既有个人对生命的感念,也有对苍生社稷的关怀,悲悯显而易见,觉醒渐而形成。这是他的写作风格,因故,我们再来读他近期的《兔不至底,浮水而过》,也就不难理解他道仙之气下,以香象渡河的格局展示。

  九月书话评论第一期荐书共读,已取得预期的成绩。感谢文璘发起的倡议,也期待陆续而来的立红、俊森等一批欲读《八堂课》文友的精彩加入,静等你们的压轴好戏。接下来的十月共读,我愿望大家接受对《斯通纳》和《古典之殇》的领略,两部著作的提读,到今天这篇小文的呈现,我跟立红都有了简单的介绍。另外,还请友情观摩柳藏的小说《谁的成长让你心惊肉跳》。祝愿大家阅读愉快。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56#
发表于 2022-4-12 21:59 | 只看该作者
《斯通纳》读了一遍,是朋友推荐的。以后老师多推荐好书。
55#
发表于 2018-12-3 08:08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8-12-2 20:14
读一水的文,满心的喜悦,看到那些真知真情的跟评,又心怀感激。感慨中财终于有了一个象样的地方,可以看好 ...

撑起这片天的,是如梦梦一样的大家。众人拾柴火焰高,不是么?

点评

太对啦~~~~~:)  发表于 2018-12-3 08:47
54#
发表于 2018-12-2 2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8-12-3 09:25 编辑

读一水的文,满心的喜悦,看到那些真知真情的跟评,又心怀感激。感慨中财终于有了一个象样的地方,可以看好文品好评。感谢一水,冷冷、何版撑起这片天,让我们可以相聚。

点评

梦儿注意节奏,水姐我可不禁夸~~~~:)  发表于 2018-12-3 08:46
53#
发表于 2018-11-16 09:32 | 只看该作者
一水 发表于 2018-10-10 06:57
这期作业,敬请大家批评指正。问候大家。

阅读链接:柳臧《谁的成长让你心惊肉跳》:http://bbs.zhongca ...

写得太好了,心理描写非常到位。
52#
发表于 2018-11-16 08:44 | 只看该作者
连滚带爬地网读了,古典之殇,斯通纳

来读姐姐的这篇
51#
发表于 2018-10-18 20:3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一水文友!【来晚了,投稿晚了,所以,才开始阅读。
【今天在外面跑了一天,在手机上拜读了大作】

水版把几本书,融会贯通,有机合成一文,集中介绍,还介绍了他们之间的区别,风格特点,给人的类似感受等等。观点明确。特别是水版的语言,厉害!精确,精辟,简洁干净!值得学习!赞!

点评

问好满仓老师,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8-10-24 10:32
50#
发表于 2018-10-18 12:5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水版的大作,也看了柳藏老师的小说,受益匪浅。

点评

问候阳光姐。  发表于 2018-10-24 10:32
49#
发表于 2018-10-16 07:32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8-10-15 22:01
期待梅公子写出心中的科波菲尔!

我期待你们两人的。

.
48#
发表于 2018-10-16 07:31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8-10-15 20:22
毛姆读书随笔几年前我买了读过了。感觉那里面他说奥斯汀的那篇特好。奥斯汀的小说题材语言那么琐碎平凡, ...

这个电影的名字我喜欢。梅公子读了这么多知名小说,难怪正经写来的文字,十分有自己的格调。(不正经写的不算啊)
47#
发表于 2018-10-15 22:15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8-10-15 18:59
我三十岁时读的《大卫·科波菲尔》,你现在才二十岁,再过九年读还比我早。

其实,你把我说老了。我十八岁的生日刚过
46#
发表于 2018-10-15 22:01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8-10-15 20:10
我22岁读的,下篇就写到它。前年又读了前面的,翻读了后面的。也是经常把它拉出来读其中片段的。一水老师 ...

期待梅公子写出心中的科波菲尔!
45#
发表于 2018-10-15 22:00 | 只看该作者
一水 发表于 2018-10-15 19:45
这个译版的问题,我共鸣梅边的。当然,宋兆霖的没读过,不能评价。话说,书多了,抽读哪一本都是有契机的 ...

不是说了,给桐买书买重了嘛。
追忆逝水年华、约翰克利斯朵夫都还在架子上冷笑呢。当年读书又没必读书单,那么多书,我哪读得过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21:27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8-10-15 20:30
一水 发表于 2018-10-15 20:11
对于《大卫科波菲尔》,《毛姆读书随笔》可以配合之再理解。

王科一的译本大抵是公认最好的,文言味很浓的译本不晓得。无疑,简.奥斯汀肯定是女性读者的首选,而手法平白、幽默感更是奥斯汀的杀手锏。坊间以为其在促进白话文写作留下一笔。我们常说文学不死,在谈及这个概念时,白先勇先生曾誉简·奥斯汀为英国小说的“青衣祭酒”,并推荐大家特别是女子要阅读《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能在一个最中国的词语里联想到西方文学,足见,白先生是地道的“中西合璧”之人,也见简.奥斯汀在中国读者心中的地位。兄弟读外国名著之多,整理成书话评论,一定蔚为壮观。
43#
发表于 2018-10-15 20:30 | 只看该作者
一水 发表于 2018-10-15 20:11
对于《大卫科波菲尔》,《毛姆读书随笔》可以配合之再理解。

一水 发表于 2018-10-15 20:11
对于《大卫科波菲尔》,《毛姆读书随笔》可以配合之再理解。

毛姆读书随笔几年前我买了读过了。感觉那里面他说奥斯汀的那篇特好。奥斯汀的小说题材语言那么琐碎平凡,为什么那么使人读下去,全在她的叙述技巧。再,一水老师,你有勃朗特三姐妹的好书推荐吗?现在拍出了她们的电影,题目就够人惊艳的:《隐于书后》。网上不知现在能看了没有。如果你没看过,快去找出来看。
还有奥斯汀的幽默……我读了那个文言味很浓的译本,因为是盗版,不知谁翻译的,一水老师知道告诉我 。这个文言的翻译,很适合奥斯汀的幽默。我也买了王科一的译本,公认最好的,但是还没读。那个译本已让我叹为观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7 09:23 , Processed in 0.1750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