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18-9-27 14:28 编辑
批评一孔老师的《玩味后唐》 “夏冰终是水如空,难向槐安梦里行。闲卧床边读一孔,心绪安得再复平。”刚来中财时,因一篇《章惇非奸》注意到了一孔老师的文字,竟连续数日,把他的文翻个底朝天,被文友取笑,送了我这么一首诗。本周江天批评平台选中了一孔老师的《玩味后唐》,批评的担子还落在我瘦弱的小肩膀儿上。我当时就想象一孔看到此文的语调:厉害了呀,小安子!
谈不上批评,说点自己读一孔的感受吧!
第一点感受:这老兄是个文科出身,数学学得不好。每篇文字,无论篇幅还是思想的辐射面,都足够毁成三五篇,至少毁成两篇吧,还能多赚半百稿费呢!害得文友和版主盯着屏幕读到眼睛干涩,像我这样的直接骂他坑人,真是损人不利己,写文比我做人还实在。当然一孔老师也可以这样理解我的话:一孔写文,只是内心的独白,不功利,不迎合。
第二点感受:一孔杂文的感性。初次阅读一孔文,便觉他自成一家,读者不是观众,在台下看他拿出观点和论据花拳绣腿一番表演,而是与他并肩,由他的思绪引领,在广阔的沃野上延展开去。文章是感知的产物,我一向认为相对于散文来讲,杂文更侧重于知,也就是更理性,有很多时候那么生硬,那么冰冷,那么不近人情。一孔的杂文则是思绪被放飞的感觉,自由的,柔和的,深情的。或许与他写散文出身有关系,感这东西,要么是先天的,要么形成于童年,是在与生活的亲近中产生的,总之是不可求的,它成就了一孔杂文的独特风格。
第三点感受:一孔杂文的理性。都说杂文是投枪,是匕首,许多人写杂文也总是被文体特征框住,一落笔便剑拔弩张。而一孔的杂文,只是杂文,冷静客观,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助威,不东拉西拽论据撑腰,对人事物深度的认识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静水流深,无需张扬。这在杂文中是鲜有的。读一孔的文字,要有文学的欣赏,也要有哲学的思考,那文字不证明自己,也不说服他人,只是引起你的思考,让你读完,想过,成了一个新的自己。
第四点感受:一孔杂文的积极乐观。写杂文者,多数有消极情绪,让人读完心里犯堵。越是写得走心越让人愤愤或叹息。一孔不同,他不会告诉你无望,总有光明在,不寻求光明,还写它做什么,杂文本就追求光明的文字。
《玩味后唐》,题目便让我想到《系辞》中的“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经史不分家,读史本该玩味。玩,是最自由的,最自得的,若有个人在一旁指指点点,扫兴透了,我不干那个事儿。一孔老师的文字本非出自雕琢,我若打磨,反倒把光泽磨花了,也罢也罢,就这么交卷儿吧!
注:文不大对题,因为批评不是目的,让文友们在一孔老师的文字中有借鉴,共同进步才是目的,所以没生搬硬套去批评。文中几点感受本应结合一孔老师的具体文章来谈的,但那样篇幅太长了,我不干那坑人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