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32|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创作的难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5 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创作的难度

武俊岭

  首先说明一点,我这里使用的“散文”,是大散文概念,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等。

  有人说,诗歌是青年人的文体。因为青年人富于热情,又是爱情迸发的时期,所以宜于写诗。那么中年呢,我想是大概宜于小说了。中年人对社会的观察已是较为丰富,体魄相对强健,所以能够应付篇幅相对较长的小说。老年人呢,这点别人说过,就是宜于散文。老年人经过大半生的磨难,沧桑感、微言大义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文章。

  但是,一个人如果不认真地从青年时期便开始修养自己,既便他在80岁时写散文,也好不到哪里去。

  散文创作,其实是很艰难的事情。散文没有小说的情节,可以扣人心弦;没有诗歌的感情强度,可以打动人心。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平淡,像“皎皎明月,淡淡白云”那样的平淡;一篇散文、十篇散文、百篇散文组合起来,其作者便是主人公。这样,作者的高下、文野,就十分重要了。

  下面具体说说散文创作之难。

  明代的李卓吾说过“文章二十年,成功尚属侥幸”,其言有一定道理。我想,如果一个人从18岁立志为文,20年的时间,就小四十了。这期间,如果严格要求,最少也得阅读400本书。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清代,150本不算多吧。外国文学,也算150本。此外,还应该对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有所涉猎;这再加上100本。对这400本书,如果不认真阅读的话,就会不知道别人都说过一些什么。而创作,恰恰是不重复别人。不读别人的书,怎么能够做到不重复别人呢?不能的。古之良将,往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像明代的常胜将军常遇春,用兵常与古人暗合——这倒是好事。但是,文章表达上与古人暗合,就不可以了;就成为钱钟书文章当中提到的那个不知雨伞为何物的人了。

  我深深体会到,真正地能够读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时间没有,不行;心情不好,也不行;还有环境的安静与否,也是不可轻视的。所以说,一个业余作者,20年内能细心地把那400本书读下来,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再难,也应该尽量多地去读书。因为,无论中外,凡是在创作上有大建树的,无不是那一时代的博学人物。

  以上是难之一。

  难之二呢,通过广泛阅读,我们差不多可以做到不重复别人了。这样,我们似乎可以作文章了。但是,在文章里表达新颖的见解、属于自己的见解,却又是一件难事。

  看见一处美丽的风景、与一个美丽的人物有过几次交谈,于是便慌慌着写出一篇文章。文章语言清丽,形象也生动。但是,并不一定有意思。

  看过一段历史,感动了,对历史人物进行一定的介绍,抒发一定的感慨;也不一定有意思。

  看到一则新闻,愤愤不平了,愤怒倒可以出杂文;但是,愤怒归愤怒,写出后也不见得有意思。

  新见、属于自己的新见,很难找到。但还必须全力去找。只有找到之后,才不枉一个“创”字。

  散文可以写得很美,“美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专门说散文的。风花雪月的美景,必须寄托作者的“忧思”才有意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愁”,便是文章之核。相反,如果没有“愁”于心中,那怕你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是没有意思的。

  历史的东西,最好能相对恰当的引用。最忌作“史论”。谁一洋洋洒洒地论史,我就知道他太大胆了。写历史,必须把历史做一番深刻的研究,才容易写出让当代人感奋的文章来。虽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圣经》上也说“太阳之下没有新事”,但还是要寻找历史与现实的最佳对应。这与“借古喻今”不太一样;一个“喻”字,太浅了。高层次的文章,应该通过写历史,打通读者对现实的联想通道;使得读者时有兴会,进而莞尔一笑。
  
  杂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时评相对难写。杂文对新见要求最高。这点,要求作者远观诸物,近取诸身;要求作者磨砺出从事物表面看到内里的慧眼;要求作者具有从知识升华为见识的能力。这,都不是一日之功。观察、阅读、游历、顿悟等等方法,可以助人成功。

  最后一点艰难,便是我们很难看到历史与现实的真实。
  
  先说现实吧。“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却成了一句瞎话。通过报纸,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真实的东西。记者们所写的报道,大多是涂了白粉的黑面。这样的东西,我们怎么能够相信呢。江西抚河决口,新闻记者去采访,也许是想露一鼻子,问了发言人几个问题,虽然不太专业,但发言人的回答仍是不够具体。发言人敢具体吗?一具体,说不定就得罪谁了,官位也就没有了。我常说,现在还是“献祥瑞”的时代。打开电视看看吧,这里好,那里好;上面好,下面好;没有不好的地方。至于好得真实与否,只有天知道。
  
  历史也是。记得鲁迅曾说过,哪个朝代历史短暂,哪个朝代好人就少。这话说得很有意味。原来历史上的好人坏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权力者的凭嘴一说造成的。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习历史教材,到抗日战争,无不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什么的。但是,到了九十年代,通过网络、通过外国史家的一些历史专著,我们发现以前所受教育十分片面、虚假。于是,便对教材编写者生出深深的鄙视。

  对久远一些的历史,比如说太平天国,拍过电视剧、出过长篇小说,但那是什么货色呢?张笑天对太平天国历史随意使用,十分虚假。如果有哪个伙计,看了他的小说后写作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章,还会有什么出息呢?

  不轻易地相信报纸、不轻易地相信一家之言,抱着怀疑、求真的精神,去考察、去多方阅读,这样我们才能够求得一定的真实,进而发表我们自己的观点了。

  三点艰难摆在我们面前,只要勇敢前进者,才能成为大的作家。不然,只能是人云亦云、拾人唾余的可怜虫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15 09:1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15 09:0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文论。
没有排好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跃农 于 2010-7-15 09:07 发表
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文论。
没有排好版。

呵呵,谢谢跃农!
我正在排呢,现在好了。
4#
发表于 2010-7-15 09:12 | 只看该作者
散文创作,其实是很艰难的事情。散文没有小说的情节,可以扣人心弦;没有诗歌的感情强度,可以打动人心。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平淡,像“皎皎明月,淡淡白云”那样的平淡;一篇散文、十篇散文、百篇散文组合起来,其作者便是主人公。这样,作者的高下、文野,就十分重要了。
理解深透,观点鲜明有力,受益中。。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絮飞舞 于 2010-7-15 09:12 发表
散文创作,其实是很艰难的事情。散文没有小说的情节,可以扣人心弦;没有诗歌的感情强度,可以打动人心。散文的最高境界,是平淡,像“皎皎明月,淡淡白云”那样的平淡;一篇散文、十篇散文、百篇散文组合起来,其作 ...

谢谢!
还是谈学问可以少纷争。但也难说,没有绝对纯粹的学问。
6#
发表于 2010-7-15 16: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7-15 08:59 发表
对久远一些的历史,比如说太平天国,拍过电视剧、出过长篇小说,但那是什么货色呢?张笑天对太平天国历史随意使用,十分虚假。如果有哪个伙计,看了他的小说后写作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章,还会有什么出息呢?

  不轻易地相信报纸、不轻易地相信一家之言,抱着怀疑、求真的精神,去考察、去多方阅读,这样我们才能够求得一定的真实,进而发表我们自己的观点了。


欣赏武先生的散文观。
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散文杂文。我平素很喜欢读一些文化散文,有些文章确实文笔老练凝重,谋篇结构宏大有气魄。但是细细看来,发现不少文章总是有一些严重的硬伤,缺乏知识分子最基本的人文素养,这种人文素养就是“独立的思考”。

常常不过是用个性的文笔包装了旧酒,始终不能让人有更新的启迪。

这其中关键还是,当下社会空间还是充斥迷信和盲从之故。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7-15 18:37 编辑 ]
7#
发表于 2010-7-15 18:52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过武版此文,学习受教了。
关于几个“没意思”的观点很赞同,创作,讲究的是创,然后才是作。
而对历史材料真实性与创新价值的评判,没有足够知识基础确实很难,对于阅读者来说,也许他无法判定那些作品的创新性,他无机会通读所有人再来评判,但只在他所遇见这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不错,毕竟不是人人都要那样埋头于钻研,而阅读本身应该是轻松些的。因此对历史题材的写作确实要求高些,尤其史书,史料文章的写作是应该严肃的,即使新说也不宜戏说。而历史小说,则只是拿历史人物作吸引眼球和情感的一种作品吧。尤其是加入作者个人好恶的历史小说,当不得真,最好只当故事来读。
而关于普通散文创作,我觉得“二十年文章”这种要求过高了些。创作更多来自灵性,基于历史可能难,基于现实就是平等的基础。每个人灵性与经历感触都不同,即使同题,所写也不一样。再有比如李贺、王勃、海子这些天才,他们的成就与其自身的悟性关系更密,即使我读百年书也写不出他们那样的东西。
文学创作的知识基础或者说灵感源泉,有些人的是来自书本,有些人的则是来自生活体验,何况书也是人写的。
改下标点,顺便补充下。

[ 本帖最后由 云端 于 2010-7-15 21:15 编辑 ]
8#
发表于 2010-7-15 20:02 | 只看该作者
写的非常有个性独到见地,感触深刻 。学习很收益,赞同你的观点。
9#
发表于 2010-7-15 22:09 | 只看该作者
武兄的写作经验谈可以成一个系列,每有一篇,都会给人许多启示,叫人品味再三。
一点儿建议:兄开的书单中都是文学的,不过要写好文章,往往是“功夫在诗外”的,武兄散文写得好,就是与深厚的国学和历史、哲学功底分不开的。不妨再写一篇,谈谈“诗外”的功夫啊!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0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7-15 22:09 发表
武兄的写作经验谈可以成一个系列,每有一篇,都会给人许多启示,叫人品味再三。
一点儿建议:兄开的书单中都是文学的,不过要写好文章,往往是“功夫在诗外”的,武兄散文写得好,就是与深厚的国学和历史、哲学功底 ...

其他朋友的贴子停停再回。
谢谢如空发言。诗外功夫,我做得也不是十分好。除了历史之外,国学方面主要是先秦用功多点;对西方哲学,购的书不少,看得并不太多——有的太枯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不断进取而已。
抽时间也可以写写。
与职空共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08: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7-15 18:52 发表
仔细读过武版此文,学习受教了。
关于几个“没意思”的观点很赞同,创作,讲究的是创,然后才是作。
而对历史材料真实性与创新价值的评判,没有足够知识基础确实很难,对于阅读者来说,也许他无法判定那些作品的创 ...

云端的阐发很好!
文章交流的意思,出来了。
你对历史小说的看法我也赞同。历史小说是拿历史做为小说的材料,其取舍、好恶与作者的水平有关;高明的,爱憎于情节中体现,并且这爱憎还表现出较深的人文内涵。等而下之的就不行了,只据史料胡乱去写,史料中的垃圾裹挟着作者晕头转向。
你提的李贺、王勃、海子,是靠灵性写作的,他们都是写诗的,对吗?我的文章一开始,就把诗歌一体排除出去了。
散文,还真得要二十年功夫。二十年,只是一个概数吧,言长期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16 08:31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0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7-15 17:02 发表
为文难在于这样一个悖论:要想避开论战,就只能人云亦云,主流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这样可以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比较安全。但这却不是为文。
为文的要义,在于提出不同于主流的思路,而一旦你提出了新的思路,你就 ...

太阳说得不错,是要不同于主流。我们说法表面上不一样,其实相同。
在海外生活得还好吧?远握!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0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7-15 20:02 发表
写的非常有个性独到见地,感触深刻 。学习很收益,赞同你的观点。

谢谢跟贴!
14#
发表于 2010-7-16 0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7-16 08:29 发表

云端的阐发很好!
文章交流的意思,出来了。
你对历史小说的看法我也赞同。历史小说是拿历史做为小说的材料,其取舍、好恶与作者的水平有关;高明的,爱憎于情节中体现,并且这爱憎还表现出较深的人文内涵。等而下之的就不行了,只据史料胡乱去写,史料中的垃圾裹挟着作者晕头转向。
你提的李贺、王勃、海子,是靠灵性写作的,他们都是写诗的,对吗?我的文章一开始,就把诗歌一体排除出去了。
散文,还真得要二十年功夫。二十年,只是一个概数吧,言长期而已。


谢谢武版对我的班门弄斧不见怪。
我说的是有点"跑偏"了,那几位都是诗人。也符合你说的年轻人的诗歌创作。
关于散文,偏学术的毫无疑问需要知识积累,而我持保留态度的就是那些生活化的散文,狭义的小散文、随笔之类的,这些更贵在真实和共鸣。读书学到的是知识以及写作技巧,但个人的性悟性、灵性和经历不可复制。融合起来更好吧。
不管怎么说,读书学习是应该的。读您的文章对我这等不学无数的懒人都是种鞭策。不知那浩如烟海的书籍是怎么读来并且记下的,羡慕中。
问好。继续学习。
15#
发表于 2010-7-16 11:23 | 只看该作者
武老师的见解有道理。
像我这样的平常人写作,可不敢如此要求自己。那样的话,不敢写了。但是,写东西时还是要有点敬畏之心,武老师的文章就放在这儿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0 04:18 , Processed in 0.07489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