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69|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冬至一阳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6 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7-12-27 08:52 编辑

  冬至,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古人所称的“小年”。


  怀揣一点励志的念头,这天例外地起了个早。天刚蒙蒙亮,走在上班路上,扑面寒风,如针扎石砭,两只招风耳,生疼。呵气成雾,明霜凝枝,行人裹紧衣衫匆促而行。依旧是平日里的穿着,却有“衣单不胜寒”的切肤之感。真到了数九寒天的“九”,“交九”第一天果然有点寒冬的意思。立冬那天,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天气,风和日丽,路边的草木依旧黄绿相间,秋意阑珊,农谚有“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的说法,当时心想,今年该是个干冷之冬吧?果然,小雪、大雪都过完了,只降过一层薄雪,天气依旧和暖,流感遍地盛行。今日冬至,老天终于露出凄清寡薄的面目,像是给“立冬”作了个注。


  曾以为节气中的“立冬”,就是严寒的冬天到来了,其实不然,这不过是望文生义的错觉,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得明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也就是说,从这天起,天地进入了暑去寒来的另一个时序。而冬至,阴盛至极,才真正预示着冬天的来临。古人解说天地时序很有意思,一张阴阳鱼的太极图,便包含了日月运行的大道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天和地,四象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八卦则为天地运行的规律。相传伏羲演八卦,用泥土作成柱子用来测四时的日影,阳光直射时,测得日影最短的那天,命名为乾卦,即夏至;阳光偏斜时,测得最长的那天命名为坤卦,即冬至。太极图的阴阳消长,就是寒热、冷暖、明晦、荣衰的形象注解,一张图就把一年四季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复杂物理简易化。由于文化传承的断裂,今人看太极图深奥莫测,但我相信,古人从这简易的图中便可以看到日月经天、严寒酷暑、昼夜变幻、草长莺飞、枯叶飘零、寒水成冰……比如冬至,转盘的杓把对准了阳极最满的一格,说明阴气的运行到了极至,就如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大抵相当于子夜吧。满则溢,盈则亏,阴盛至极,就会转向反面,预示着阳气开始回升,六十四卦的“坤”卦变为“复”卦,天象开始触底反弹,即如古诗中所说的:“冬至一阳生。”                                             


  因此,古人眼里,冬至是新一轮时序的开始,先秦时期,这一天即是岁首,要隆重过的。“冬至大如年”,贺岁首的习俗一直沿续到唐宋,这一天,边塞闭关,商旅歇业,君王祭天,百官放假,百姓鲜衣美食相互拜访、出城祭祀祖先和神灵,文人士大夫之流择“九”消寒,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颇有雅趣。宋人笔记记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这样的民俗,历千年依旧如昨,翻阅时竟有会心的一笑。


  的确,古人生活远比我们从容多了、优雅多了,把每一天都过得很精致,亦蛮有情趣。一年四季,又分为二十四节气,每气又有“三候”,把三百六十五天每五天分作一小段,像中药店的储药格子,每个格子里都储满了诗情画意,如立春三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立夏三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冬至三候:“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这里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图像,让人望得见山川河流,听得到风雨雷电,闻得着花香土腥。古人是循着自然脉搏生活着,感知着,满怀虔诚地敬天礼地,与自然对话或聆听上苍传达的密语,把每一天过得有板有眼,不潦草,不妄为,季节深处,每一个日子丰饶多姿。


  多想借古人的一双眼睛、一对耳朵看看或听听节气里的古老秩序和天然逻辑。转而又想,即便有一双孟郊的耳朵或杨万里的眼睛,在这机声隆隆、人潮滚滚、废气霭霭的闹市中,用不了几天肯定被污染得一塌糊涂,多么明锐的眼睛、灵敏的耳朵都会给废了。自负而霸气的现代文明,早已把天然的民俗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今人生活在数字里、概念里、网络里,缺乏了感知力,更缺少了想象力。亲戚一小孩读三年级,老师布置写一段秋景的文字,孩子苦思冥想终于凑够了字数,结果老师大笔一挥批曰:缺少想象力。我听了亲戚的唠叨,也只有苦笑。如今的成人亲近自然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遑论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有一年夏天陪同朋友和两个上大学的姑娘去草原游玩,因草原上的朋友热情款待,滞留到了晚上,两个姑娘心不在焉地玩手机。等出了帐篷,看到满天星斗,恹恹欲睡的姑娘们顿时兴奋地惊叫:“哇,星星,这么灿烂的星星!”其中一个来自南京的姑娘说:“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一听,一时哑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缺憾,但忽略了大自然的给予,总有些说不过去,至少,在精神的暗格里没有储存下阳光、雨露、花香、鸟语的滋润,生活中有些细腻的滋味,恐怕是体味不到了。


  诗人把想像力看作是诗歌的翅膀,对常人来说,想像力关系着创造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想像,也就没有飞机上天、汽艇入海、电话沟通万里。今天,万能的互联网方便了一代人,也害苦了一代人,所有难事找“度娘”,几乎不经脑子,照搬照套现成的,很难想像网络笼罩下的一代人能够迸发出创新能力。古人活在节气里,也活在现实中,冬至了,他们看到了三候:“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你能想像冰天冻地的时节,蚯蚓怎么蜷缩、麋鹿怎么解角、山泉怎么流动吗?古人是想像到了,因为阴气至盛,还有个渐衰的过程,阳伸阴曲的蚯蚓自然无法打开身子;麋鹿感受到了阳气的上升,朝后生的角渐渐褪化;随着阳气渐盛,山泉渐渐流动。三组物象,如同现代诗一样,巧妙地解说着阴阳流转、寒来暑往的大道理。


  古人不仅对自然如此精细地观照,而且也对应着自身给予关照。冬至至寒,必须进补阳性的东西。“冬至饺子腊八粥”,民间冬天进补的习俗代代相传。但在今天的吃货眼里,除了满足口舌之欲,早已丢失了文化的渊源。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时值冬至,大雪纷飞,沿途看到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少流民冻伤了面目,医圣大发慈悲,命弟子搭起医棚,生火支锅,用花椒、当归、生姜等一些驱寒的药材同羊肉一起煮好,分散给百姓服用,大家服食后,浑身发热,寒气顿消,医圣将此称之为“驱寒娇耳汤”。后人仿做,渐渐演化成后来的饺子。但平常百姓吃不起羊肉、买不起药材,后来,针炙宗师皇甫谧告诉大家,艾炙神阙穴,一样可以达到驱寒除湿、益气补阳的效果。神阙穴是人体任、冲二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炙一柱艾绒,即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让人们温暖地度过一个寒冬,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很少生病。依天时、顺天意,敬天知命、休养生息,仅是生活的一个方面,古人在二十四节气里要做的事远不止这些。


  多少年来,我们都是循着日历,一天天粗糙地数着日子,甚至对抗着天然秩序,很少用心琢磨过每个节气的模样。前些天学习“五运六气”,突然意识到与大自然疏远日久,看不到风流云荡的变幻,听不到风声鸟语的天籁,嗅不到草木泥土的清芬,生活中多少追求都跟天然之道相背而弛啊。我多么想,从岁首的冬至起,按古老的时序,把二十四节气的每一天精细地过一遍,最后在某个节气里终老。


评分

1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08:48 | 只看该作者
忙里偷闲,赶在年末,完成一个心愿。预祝论坛兄弟姐妹们新年快乐,笔健如飞!
3#
发表于 2017-12-26 08:50 | 只看该作者
抢个柯英老师的沙发。先留足迹,下来细读。祝新年好!
4#
发表于 2017-12-26 09:09 | 只看该作者
柯荚老师将时令节气解读得精妙透彻,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把古人遗留下来的风情民俗细细呈现在读者眼前,我们 感受到大自然的厚实和温暖!渊博的知识在此一现。欣赏拜读!

点评

谢谢老乡精心点评和鼓励!  发表于 2017-12-26 16:18
5#
发表于 2017-12-26 0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12-26 09:32 编辑

柯大哥的文,总是满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深情。医理的渗透更在其中,让人读后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不过,因为知之甚少,多半一知半解。比如现在,我就正很迷惑地在全身上下比划,希望找出那个可以艾炙的神阙穴

点评

丫头你找着了吗?相信柯大侠会告诉你。可丫头你要知道艾灸过以后,留下的那个艾草味道,一般人会嫌弃,尤其美女欧阳肯定不会接受。嘿嘿!  发表于 2017-12-26 20:08
6#
发表于 2017-12-26 09:32 | 只看该作者
找几个成天嚷嚷先锋文学的家伙来看看柯大哥的美文。看他们如何探讨,当更加有趣。
7#
发表于 2017-12-26 09:3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写得好厚实啊,知识量很大。对节气,民俗的说法,我也深表认同。古人过节确实比我们现在的人有情趣和意趣,很注重人情和精神。这是我们如今过节极为缺乏的一面。欣赏佳作,问好柯老师!
8#
发表于 2017-12-26 10:36 | 只看该作者
早安!对于二十四个节气不甚了解,老师将它们生动滴呈现的我们眼前,感谢!问安!
9#
发表于 2017-12-26 11:28 | 只看该作者
柯英老师的文章厚实,充满传统文化的厚实!
从节气谈起,谈到中医,谈到人与自然,谈到古人的诗意,全文贯穿对文化的解读与感悟,让读者读后深受启发,没有一定文化底蕴很难写出这样精美文字,佩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7-12-26 11:42 | 只看该作者
有的美文写的山水鸟虫,是用来修心养性的,有的好文富有人生哲理,是用来思考感悟的,有的文字随性随意,是用来独斟独饮的,有的散文气势滂沱,是用来抒发豪情的。柯老师的散文极有个性,既具行云流水般舒适顺畅,又有春意暖阳般诗情画意,最令人赏识的是其文中的知识点大都十分丰富,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不觉被带入知识的普及,边赏边学得了我们平素不曾了解的点点滴滴,可谓文学性实用性俱佳,充分显示了柯老师丰富的学识与文学素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7-12-26 11:48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看见柯大侠写文章了,今天终于看见了。先占个座,抽时间读。
12#
发表于 2017-12-26 1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12-26 12:19 编辑

结合中医理论,链接相关知识,拆散了匠气,而切入当下的针砭恰切醒人,得知趣和智味。很赞!
存疑处:
风和日丽,树边的草木依旧黄绿相间
路边的草木
四象象征和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
四象象征一年的
生活中多少追求都跟天然之道相背而弛啊
生活中多少追求都跟天然之道相背而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17-12-26 12:14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作为现代人,只过阳历,只知道清明能放假,先人的节气文化还需传承。
14#
发表于 2017-12-26 14:43 | 只看该作者
写节气、时令,交合古今,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知。的确,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彰显了人类亘古以来的智慧,为我们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提供了依据。这个文本不久具有知识的普及性,也具有作者独到的感知和领悟。
欣赏,问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17-12-26 15:32 | 只看该作者
柯老师的冬至篇既有对节气的诠释,又有对大自然的敬畏,还结合中医理论,对人体阴阳调理进行详尽的介绍。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厚爱,领悟那些平日不常用的知识。点点滴滴中,足见柯老师丰富的知识及文学素养。可谓是一篇文学性、实用性俱佳的文章,拜读学习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0 18:41 , Processed in 0.06899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