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20|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念经与持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6 1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念经与持咒
  
  俗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意指人们做事只下表面功夫,或为人心口不一。但若将这句话视为实指,其实也未尝不可。试想,某一尚未成年、生活阅历不足、人生感悟不深的小和尚,在师父的教导下念诵经文,他会十分认真,或者说十分走心吗?大概不会的,因为大多数情况,年纪太小的和尚并不见得能够理解经中的含义,所以自己也就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就如时下流行的“国学课”上的小朋友们一样,嘴里念着“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却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也绝不会真的为黄香的孝行所感动,并且在回家之后马上效仿,也去给老爸老妈暖和被窝。所谓的“有口无心”,大抵如此。
  
  然而若只说念诵佛经,却又不然。据某些大德高僧讲,念诵佛经只要聚气凝神念着就好,千万不要试图思考其中的含义。因为佛经乃是我佛所传的无上法典,其中义理深刻,远远超越了文字本身,绝非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领会的。所以,如果你念一句,就思考一下,本以为把这句的意思弄懂了,其实只是以凡夫之心揣测圣意,轻者说,可能偏离了佛法主旨;重者,就可能“着于文字相”,甚至着了文字魔(我好像就犯了这个毛病),从此唯经书是好,反而南辕北辙,离修行的目的越来越远了。
  
  这个,就比如时下的国学课,大抵都是以诵读为主,并不怎么教授其中的含义(当然,教了也不一定对,对了学生也不一定懂,懂也不一定能理解。)。教者的解释是:青少年是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多背诵一些可以受益终生,至于其中含义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只要他先记住了,以后慢慢长大,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都丰富了,自然也就能理解其中含义了。所以,便有一大批一大批孩子开始背诵连古人都觉得诘屈聱牙的“在明明德”“允厥执中”之类的经典,只等其长大以后某一天忽然开悟,瞬间便弄懂了“在明明德”“允厥执中”究竟是一种什么东东。
  
  然而关于念诵佛经,则还有更深一层的功用。因为据说(且是据经中说),佛经本身便是至宝,是有着种种神奇功效的。比如,许多经典中都有“是经在处,则为有佛”,或是皆有“龙天护佑”以及“鬼神护持”之类的记载,至于提到读诵经书可以得诸佛菩萨“加持”(是“保佑”或者“拉一把”的同义词吗?)的语句更是比比皆是。所以,只要你家里放着一本经书,便相当于聘请了无数佛菩萨坐镇,并且顺便还无偿雇佣了许多鬼神作保镖(不过可要小心敬奉,万一因处置不当,犯了“渎经”之罪,若得神佛一生气,那可是“后果很严重”的。),所以请本经书回家,简直是一本万利,那些经书虽然在各处寺院或居士林都有大量免费结缘,但仍不失为“奇货可居也”。
  
  既然拥有一本经都有这么大的功用,那么读诵一遍又如何呢?当然作用更大了。比如,很多经中便有“转读诸经一遍,所有五逆等一切罪业悉皆消除”的记载。而且,经中还有许多佛菩萨的名字,这些名字,不要说念上一遍,哪怕只是听说过,也可以消“三十亿劫生死大罪”的(消了罪业便会生活如意,病痛痊愈,工资上涨,儿女有成……如果没有的话,只能说明你前生积攒的罪业实在太多了,一时半会儿消不了,甚至连佛菩萨都救不了你)。此外,读经不仅可以消罪,更可以积累功德。要知道,“诸布施中,法布施为最。”所谓“法布施”其实也就是向外传法。对此,经中也有记载,说是“持用满於恒河沙数世界之中七宝布施,不如转读尊经一句。”这种读经,哪怕只是独自一人在自己家卧房里,也是功德无量的。为什么呢?因为据经中记载,只要有人一开始读经,即使没有人听,我佛也会马上派一些鬼神前来听法的(胆小的可千万别晚上念,否则引来鬼神吓出病来没人负责。)。而这个世上人口再多也不过六十几亿,却有鬼神不计其数,所以你读一句经,便相当于传了无数法,那功德,一定是多得“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了。
  
  舶来的佛经如此,那么中国本土的经典呢?各典籍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经中也没有相互印证,所以在此不好妄下结论。但关于其实际功用,在古籍中还是可以找到只言片语的。有一本仿《聊斋志异》所写的笔记小说《萤窗异草》,其中便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书生在荒废的寺内楼上读书,山寺外有一僵尸出没,欲爬上楼袭击书生。书生惶急之下,以书击之,僵尸应声而下,落荒而逃。书生终得平安。后来人问,才得知他读的是《易经》。原来,身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竟然也有祛鬼降魔的功效。如此想来,《论语》《大学》虽然效用未必可以相侔,但也所差无几。所以没事揣上一本,或是穿着唐装读上几句,哪怕只是《三字经》或《弟子规》,也必然可保浑身上下都充斥着满满的正能量,以致于必定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此百毒不侵,再也不受“资产阶级自由化”之类思想的腐蚀了。再不济,也可以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点儿贡献呢!
  
  那么佛经中说的虽诵千句,不义何益?不如一言,闻可得道。乃至“多诵无益事,此法非为妙;犹算牛头数,此非沙门要。若少多诵习,于法而行法;此法极为上,可谓沙门法。”明明是告诉人们光读不理解,尤其是光学不实践,根本就和数着一头牛、两头牛一样毫无用处,这,又该如何理解呢?难道这不也是佛陀的教诲吗?
  
  对此,我们的信徒们另有解释。这也是佛说的不假,但那是佛陀专为那些“下下根器”者讲的“小乘法”,而像你我这样的“上上根器者”,能学那个吗?正如坊间流行的,“读经不如念佛,念佛不如持咒。”人家更“上上根器者”,早已连经都不读,连佛都不念,都去持诵咒语了。你还在这装模作样地读着经,甚至还要试图理解经中的含义,简直太可笑了吧?
  
  只可惜我们传统的百家经典,尤其是影响最大的儒家经典,其中是没有“圣号”可念,更没有“咒语”可持的。这真是我们老祖宗的不厚道了。不留圣号,不留咒语,可叫子孙后代们念什么、持什么呢?不过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的先人们虽不厚道,后人们却是相当聪明的。比如道家,老庄的时代本没有咒语,但自魏晋以后,便逐渐创造了许多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结尾的“神咒”。而儒家,虽然没有明确的咒语,不过传至今日,终于有人从中择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句,权且充之,虽然显得不那么神秘难解,但总算聊胜于无,于是,我们的经典也终于可以媲美佛典,走入“解义不如读经,读经不如诵咒”的康庄大道了。
  

2#
发表于 2016-11-16 18:00 | 只看该作者
据说小孩子的记忆力最强,虽不能理解,且背诵着吧,长大自然就明白了。
3#
发表于 2016-11-16 18:11 | 只看该作者
提读。
如空这是真的较上劲儿了。支持你。
4#
发表于 2016-11-16 18:51 | 只看该作者
老祖宗的话远不如网络上的流行语传播的快。学国学又有几人能真正领会,小和尚念经也是念了,不如小和尚的不求甚解者众。问好老师。
5#
发表于 2016-11-16 21:34 | 只看该作者
快节奏的生活,人心浮躁,又有几个人能静心念经?诵咒倒也可做快餐。
6#
发表于 2016-11-16 22:05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
7#
发表于 2016-11-16 22:05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
8#
发表于 2016-11-16 22:05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
9#
发表于 2016-11-16 22:07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时代,国学会不会在新的东西面前淡了?
10#
发表于 2016-11-16 22:11 | 只看该作者
填鸭的灌输在幼小儿童那里还是很见效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国学经典就不会文化断层。
11#
发表于 2016-11-17 10:21 | 只看该作者
相对而言,我更像是一个犬儒。对于玄而又玄的东西几乎不具备顿悟能力,甚至对于某些聱牙诘屈的东西产生国渣的幻觉。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我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力。中国人据说是最注重修行的,说起来修的最多的是“心”,与“行”是两块皮,大多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功利。
12#
发表于 2016-11-17 10:3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村一小孩,盘腿打坐,半晌之后,问大人,头上在冒烟吗?大人说,没!小说说我也是念念有词啊,我念的是妈咪妈咪胡……
13#
发表于 2016-11-17 10:51 | 只看该作者
读经或诵经都是一种“修”的方式,积累的方式,由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需要不断的修持和积累,才能“内圣”。
即便是形式主义总比没形式要好多。
14#
发表于 2016-11-17 17:49 | 只看该作者
凡事有个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果不过分也是可以的。少年儿童记忆力最佳的时候,适度有口无心的背诵还是一个很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但过度了就不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17:1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11-16 18:00
据说小孩子的记忆力最强,虽不能理解,且背诵着吧,长大自然就明白了。

不知安然版主做小孩子时背过多少,如今又是否明白或明白多少?如能提供一下数据,还可以拿来做年论据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20:23 , Processed in 0.1357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