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03|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美之食】粘豆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26 16: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粘豆包

  粘豆包,是北方特有的食品,南方没有。因为粘豆包蒸熟后,是要冰冻后储存的,南方没有寒冬,自然做不得。
  
  据说,粘豆包起源于满族人。满族人喜欢粘性食品,而且自来以渔猎为生,粘豆包冰冻后携带方便,又味美耐饿,所以自然是冬季户外活动干粮的首选。同时因其原材料本是粗粮,但却做工精细,开粗粮细做之先河。
  
  传统的粘豆包原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大黄米,二是红小豆。大黄米做皮儿,红小豆做馅儿。大黄米亦称黍米,比小米粒略大,有糯性,有独特的米香,是做粘豆包的上好原料。当然也有用小黄米也即糯小米做的,只是味道要逊色许多。近年来,则大多改为糯大米,则非但味道不如,更因其糯性太强,结冻后干硬,根本就啃不动,只能馏熟了吃。这种豆包,非但不能拿来“当干粮”,更没有那种传统的味道。
  
  大黄米作为主材料,要先淘净,然后趁湿磨面,根据口味按比例兑上玉米面,和好了,装在大盆或大缸里,放在热炕头发酵。等到第二天,盆盖或缸盖一掀,盆里或缸里的面涨出老大一块,同时有一股发酵的酸味扑面而来,说明面已经发好了。
  
  发面的同时,还要准备豆馅,也即把红小豆加水在大锅里烀熟了,兑上糖精,用勺子捣烂成泥,盛在大盆里,豆馅就准备好了。
  
  揪下一块发面,在手心里揉圆了,按一个坑儿,再挖上一小勺豆馅,包在里面,团成长圆形,往桌上墩出一个平底,一个粘豆包就包好了。包好的豆包要挤挤挨挨地摆在高粱秸扎成的专用的帘子上,俗称“撞豆包”,后来,此词便常用来形容人多拥挤的情形。
  
  撞好的豆包放在锅里蒸上二三十分钟,锅盖一掀,随着上升成蘑菇云的蒸汽散尽,一锅黄亮亮、热腾腾、香喷喷的豆包就展现在眼前了。一般情况下,第一锅豆包开锅时,里屋包豆包的女人们便会向外屋喊一声:“生不生?”屋外掀锅的男人就会立刻回应一句:“生!”取“升”的谐音,以求一个好彩头。更有的人家会在帘子中间特意摆上一个超大的豆包,俗称“饽饽王”,由全家人分食,同样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包豆包的日子,午饭甚至晚饭都不用做,豆包就是主餐,只是为了避免干吃豆包“烧心”,再加一盘咸菜。而且尽管豆包对任何一家都不算新鲜物,但有先蒸后蒸,所以若有人来串门恰好赶上,甚至哪怕是谁家的孩子来玩儿,也都会再添一副碗筷,给客人夹几个尝尝鲜。
  
  蒸好的豆包连成一体,要用木片削成的“饽饽板儿”蘸上凉水,两个一组两个一组起下来,分别摆开,拿到屋外冻上。等冻实了,再装到大缸里备用。蒸好了豆包,整个冬天,相当一部分日子的主食就都有了保证。过去生活条件困难时,有了粘豆包,则更可以在一成不变的高粱米饭、苞米面大饼子之外,增加一种可以当做细粮的食品。而最主要的是,这种“细粮”,远比大米、白面来得容易,是完全可望而可及的。
  
  对于孩子,粘豆包更是一种解馋的零食。那时候,几乎没有任何零食的孩子们,如果在淘气之余感到肚子饿了,跑到家里,从窗外的大缸里摸出两个豆包,再一边跑一边啃。刚开始时,啃着外面的面皮平淡无味;可是一旦啃到加了糖精的豆馅儿,当带着甜味儿的冰冰凉的豆馅在舌尖上慢慢化开时,那种感觉,简直叫人觉得人世间的美味无过于此了。
  
  那时人们的食量也普遍很大,一顿饭吃六个、八个,甚至十个豆包的都很平常。我作为其中的饭量较小者,每顿也要吃下六个。由于粘豆包以糯性米为主料,所以很经饿。冬天日短,那时,就有许多人家一天只吃两餐,节粮节能,粘豆包功不可没。
  
  如今,因为糜子产量很低,种植面积很小,大黄米早已成了稀罕物了。更由于东北水稻的普遍栽种,糯大米基本取代了大黄米成为做粘豆包的主料。至于搀兑的苞米面,也部分由白色的大米代替。如今的粘豆包,便有了黄、白两种颜色,只是却再也没有昔日的滋味了。同时因为如今食品种类繁多,把豆包当干粮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16:45 | 只看该作者
也上个图片:

timg.jpg (124.99 KB, 下载次数: 458)

timg.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7-3-26 16:54 | 只看该作者
这“粘豆包”我们南方人真的没有口福吃到啊,有机会到北方真得品尝品尝。
4#
发表于 2017-3-26 16:55 | 只看该作者
粘豆包吃不够;酸菜汤喝不够
5#
发表于 2017-3-26 18:01 | 只看该作者
东北河北都这样做,我没少吃哟。现在都吃炸糕了。压扁入油更好吃。不过老师说得那个年代的味道自然是好的了。
6#
发表于 2017-3-26 18:15 | 只看该作者
啊,你竟然能吃五六个,这这,谁管得起啊,还不把家给吃穷喽。
7#
发表于 2017-3-26 18:33 | 只看该作者
如今谁还放糖精?直接放白糖吧!
8#
发表于 2017-3-26 18:33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好好吃。
9#
发表于 2017-3-26 18:43 | 只看该作者
哇噻,哇噻。我的最爱。
10#
发表于 2017-3-26 19:36 | 只看该作者
知道糜子,河北坝上就有。山西有,内蒙古有,辽宁的;辽西也有。我有个辽西老板,最爱吃的糜子饭。我呢,爱吃荞麦面。
11#
发表于 2017-3-26 19:45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前写的。贴来下。问候周末愉快。

粘豆包
有句俗语相信大家都能耳熟能详: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与之对应般匹配的下联则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其实,豆包是很好吃的干粮,是满族人喜欢的粘食。它便于携带并且经饿,八旗兵打仗曾把它作为军粮。经过几百年演变,豆包用料也从单一粘糜子磨成的黄米,发展成现在的粘玉米、粘大米等。
冬日的北方农家,见外面落雪,白天气温维持零下,室外变成了天然冰箱。等不到腊月就张罗着淘米,想吃黄豆包,则把玉米查子、粘玉米泡上一天两夜,想吃白豆包则把粘稻米、大米泡好,然后沥干水分,加工粉碎。
磨好的面粉倒进几个大盆,一起用开水烫好、揉匀,此时豆馅已经捣烂,被攥成鸡蛋黄大的团儿。用手揪下适量的一块面团捏成饼状,把馅包进去捏严,在左右手里倒几下,像玩健身球般把外皮搓成光面即可,技术娴熟的,豆包做的皮薄馅大,玲珑的则能一口一个,挤挤的摆一起,有艺术品的韵。
包好的豆包放到盖帘儿上。有的把盖帘儿直接拿到室外,低温把生豆包冻硬,然后捡到塑料袋里封好。想吃的时候,锅内添水,铺好帘子,烧火蒸熟,就可以大块朵姬;另一种则把包好的豆包一股脑儿的下锅蒸熟,再送到室外冷冻保存,吃的时候,加温下便可食用。
无论怎么吃,“起”豆包都是很辛苦的事儿,躬着身子,用筷子或者包饺子馅的匙儿把豆包依次从锅里夹到盖帘儿上,时不时站直身子捶着已经酸胀的腰,既考验毅力,又锻炼耐心。此时豆包外皮像牛皮糖般富有弹性,移动时外皮总被抻的长出一快,听之任之,冷却后的豆包像长出“几只脚”,为求美观,灶旁总放着一盆冷水,时常稀释筷子、手上的粘度,及时把抻出的外皮安抚好。
吃着刚出锅的豆包蘸着碟里白糖,细腻、绵软、温暖,像寒冬拥着火盆。家家总要蒸上几大锅,除了自己吃,还要馈赠城里的亲朋好友,伴着浓浓亲情,大家和和美美的吃着豆包,迎接新年,雪花里洋溢着万物祥和,五谷丰登的祝福。
    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豆包已成为一种产业,尤其是双城农娃已经打出绿色牌,粘豆包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门径,正在作大作强。
想吃吗?来东北吧,一定让你吃个够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17-3-26 19:5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么多美食,想到了走遍天下,吃遍天下,进而在钱面前戛然而止!
13#
发表于 2017-3-26 21:07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粘豆包原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大黄米,二是红小豆。大黄米做皮儿,红小豆做馅儿。大黄米亦称黍米,比小米粒略大,有糯性,有独特的米香,是做粘豆包的上好原料。

每年过春节时,我也喜欢包一些豆沙包,孩子们都爱吃啊
14#
发表于 2017-3-26 21:15 | 只看该作者
可是一旦啃到加了糖精的豆馅儿,当带着甜味儿的冰冰凉的豆馅在舌尖上慢慢化开时,那种感觉,简直叫人觉得人世间的美味无过于此了。

小的时候那可吃什么都是香啊
15#
发表于 2017-3-26 21:17 | 只看该作者
如今的粘豆包,便有了黄、白两种颜色,只是却再也没有昔日的滋味了。同时因为如今食品种类繁多,把豆包当干粮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了。

拜读老师佳作,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7:52 , Processed in 0.08842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