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09|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想象力匮乏的开幕式和安魂曲一般的主题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6 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alt="" src="http://img.hc360.com/audio/info/images/200808/200808150951242641.jpg" border=0>

      博物馆中真实的“缶”是圆形的。


   <IMG alt="" src="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0808/000bcdb95f170a067afd06.jpg" border=0>

      奥运开幕式上的“方形缶”


  前言:颂扬的呼声太多,我就来挑点刺吧!

  张艺谋的开幕式晚会的思路偏重中国文化的厚重,但是表现语言略显晦涩,缺乏通俗易懂的表现手法。比如第一个节目《击缶》,我上网搜索了很久,仍然对张艺谋的《击缶》不大了解。要知道缶是酒器,也被当作打击乐器,《将相和》中就记载有蔺相如击缶的事情,这里的缶是类似陶罐一般的乐器,网络上缶的图片也是这般。可是开幕式上的缶明明象一张围棋盘一般的东西啊!我不知道张艺谋为啥把这东西叫《击缶》?

  我感到莫名其妙,直到刚才,我才知道,开幕式中的缶不是棋盘,而是一个方形的容器。为啥我将它看成了棋盘呢?因为开幕式的电视转播画面灯光昏暗,镜头又是俯视的,结果误解为棋盘了,这说明电视拍摄角度的误差。但是网上关于缶的出土文物大多是圆形的,却少有方形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经过了张艺谋的艺术再加工,方形更好看、更适合表演的缘故吧!想想看,连我这样的中国人对《击缶》这节目还不甚了解,那么外国人看了岂不是更是云山雾罩般的稀里糊涂!

  从整场节目来看,开幕式晚会过于注重渲染中国的古老,并将“古”和“老”解读为“中华文明”,将一些形式化的陈旧包装当作了中华文明的外衣,却没有追寻到中华文明的精髓。那场孔子三千弟子齐声朗诵《论语》的场景,令人感到很凌乱,我假如不看字幕,几乎听不清他们嘴里朗诵的是什么内容。那样的衣服和帽子看似儒衫飘飘,几千人在一起很有气势。其实,那并不是孔子时期的服装打扮,外国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会误认为所谓的孔子时代,就是这样几千个学生一起穿上奇形怪状的衣服,跳跳舞,来个嘈杂的朗诵。这变相的向全世界推销了伪中国文化。

  张艺谋的这次晚会的其他节目也类似,我们很熟悉的寻找到电影《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影子,一些非常形式化的东西,比如弄一些中国宫殿中的蟠龙柱,上面再站一个人跳舞来象征中国文化,这有些模仿雅典古希腊神庙遗址的意味,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中国文化。

  表现中华古文明的方式有点流于形式化,表现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未来部分,也缺乏了科幻味,这方面我更欣赏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的那种极富想象的前卫表演风格。

  对于开幕式主题歌,张艺谋却犯了相反的错误,过分的强调了艺术性,而忘记了通俗性和流行性。即便《我和你》的艺术性再高,想象力再妙,但是,如果在开幕式后流行不起来,那么,这首歌就是一首失败之作,曲高却和寡。要知道,这是奥运会开幕式,不是艺术歌曲比赛,无论作曲家和艺术家们怎样赞美这首歌的美妙,广大听众不愿意听、不愿意唱,那么这首歌就渐渐的被人淡忘了。

  请问:汉城奥运会主题歌你记得吗?
  答:记得,是《手拉手》。

  请问:悉尼奥运会主题歌你记得吗?
  答:忘记了。

  所以,唯一鉴别一首歌曲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经过时间的检验,大家还能否记住?


  实话实说,我对奥运开幕式主题歌《我和你》的第一耳完全没有印象,莎拉布莱曼的演唱令我大失所望,并不是她唱功不够,而是歌曲无法凸显她极富张力的演唱特点。

  我个人觉得这首主题歌不会流行,这是一首失败之作,旋律过于阴柔,而缺乏运动的朝气。当然从张艺谋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这样解释:在激烈的开幕式开场戏后,给大家一首温情悠扬的歌曲,更有夏日的清凉之意。

  当然,张艺谋和歌曲的作者陈其刚非要这样解释,也不是不可以。当一个人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他会有千百条喜欢的理由,比如,法国艺术家杜尚的著名艺术作品《泉》被著名艺术家封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品,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这是清凉甘甜的泉水。但是对于更多的普罗大众来说,这本质上就是一个盛放尿液的抽水马桶而已!

  对于喜欢鸟巢的人来说,这是先锋建筑艺术;对于不懂艺术的普通百姓来说,它就是一堆乱蓬蓬的钢筋;对于喜欢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们来说,这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凤凰蛋;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其实外形和一个臭鸭蛋差不了多少。

  开幕式主题歌也是这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欣赏趣味。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应回避,开幕式主题歌不是艺术歌曲创作比赛,它是面对通俗大众的通俗艺术,判断开幕式主题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这首歌是否能够流行。

  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歌《手拉手》是一首成功之作,激情、昂扬,非常有运动感。而相比而言,陈其刚的《我和你》太阴柔了,缺乏奥运主题歌的运动特色,没有运动的节奏感和朝气,不太适合做奥运会主题歌。

  最关键的是,张艺谋对这首歌的创作动机的策划有严重的误区,他和创作者陈其刚对这首歌创作思路大意为:这首歌选择深情悠长的旋律而不是激情恢宏,这是因为展现北京独特的柔情好客的一面,和开幕晚会的恢宏气魄来一次鲜明对比,是观众们的一碗清凉的消暑解渴茶。

  我觉得这样的解释就有误区了,这首歌曲绝不是消暑解渴的凉茶,而更像一杯令人昏昏欲睡的催眠的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开幕式主题歌的功用不是来消暑解渴的,而是应该让它流行起来。

  对于开幕式主题歌,我们应该拥有这样的思路:无论是气势恢宏也好,是柔情似水也好,只要能得以在公众中流行,就是真正的成功之作。这令我想起另一首最近脍炙人口的歌曲——《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旋律简单,没有什么恢宏气概,也不怎么柔情似水。但是这歌曲朗朗上口,音域简单,这首歌被很多人喜爱并传唱。我本人尽管是很标准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但是我同样很喜爱这首歌,因为好听,这是我的第一自觉,无他!

  如果张艺谋和陈其刚将这首歌的创作思路稍稍改一下:
  《我和你》这首歌是借奥运开幕式,对汶川地震的死难同胞表示沉痛的爱掉。这首歌为何选择令人难以理解的有气无力的腔调?正是为了符合追悼哀思的气氛,表达了全中国人、全世界人在北京奥运开幕的历史时刻,我们仍然没有忘却汶川地震中遇难的亡魂,希望他们安息!生的人在欢乐的节日里,没有忘却那些死去的人。

  我想如果张艺谋有如上的解释,那么,即便这首歌再不符合奥运会气氛,即便再怎么也流行不起来,但是,大家一定会非常感动张艺谋和陈其刚这样做的善良动机,这种创作动机是牺牲了流行元素和奥运元素,成全了悼念元素,这是创作者和导演的巨大牺牲和让步,令人敬佩!可惜,我们没有听到这样的创作动机解释,也就造成了大众的误解。

  最后,如果不过分挑剔的话,我们中肯的说,张艺谋的这次开幕式晚会色彩是丰富的,气势是宏大的,晚会基本上是成功的,但是艺术性是流于表面的,场面是缺乏想象力的。而每每耳边想起开幕式主题歌《我和你》的旋律时,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汶川地震中的屈死亡灵。
 
  《我和你》,这是歌曲作者——一个生者对汶川地震中亡者的深切追忆!

  《我和你》,注定不会流行的一首歌曲,但是只要听到它,您必定会情不自禁的黯然神伤!这是一首多么哀伤的令人心碎的安魂曲哦!

<EMBED src=http://www.yqr16.net.cn/aoyun/1.wma  width=30 height=2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tyb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quality="high" menu="false" wmode="transparent">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8-16 0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想象力匮乏的开幕式和安魂曲一般的主题歌!

微风的文字就是耐读,读着读着就深化了。
有一个字:这有些模“范”古希腊神庙遗址的意味,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中国文化。
3#
发表于 2008-8-16 06:24 | 只看该作者
歌曲看来的确难以流行。还有《北京欢迎你》,也憋屈得不行,难有激情,一堆好嗓子,就是没有飞翔起来的声音。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原创] 想象力匮乏的开幕式和安魂曲一般的主题歌!

最初由 若荷 发表
微风的文字就是耐读,读着读着就深化了。
有一个字:这有些模“范”古希腊神庙遗址的意味,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中国文化。


呵呵,写匆忙了,谢若荷指正。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08: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万里山水 发表
歌曲看来的确难以流行。还有《北京欢迎你》,也憋屈得不行,难有激情,一堆好嗓子,就是没有飞翔起来的声音。


问好朋友,北京欢迎你,还是有些好听的,呵呵!
6#
发表于 2008-8-16 08:16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的解读就是具有自己的个性,用若荷的一句话说:耐读。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08:2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邓荣河 发表
微风的解读就是具有自己的个性,用若荷的一句话说:耐读。


谢谢荣和欣赏,周末好!
8#
发表于 2008-8-16 10:18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人们常常会说,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眼光或者审美倾向,但是从奥运的特殊氛围,从运动与精神的角度,从影响力与受众面的层次等因素来看,我认为此届奥运会的主题曲确实显得太阴柔了,缺少激情,甚至就连曲高和寡、阳春白雪都谈不上。我甚至还在思考,像奥运会的主题曲,我们为什么不采取更民主的方式来确定呢?非要仰仗少数人来定夺呢?显然,我的这些看法,作者在文章里都有涉及,因而文章具有犀利的杂文色彩。用杂文色彩的文笔来诠释艺术和歌曲,自有其突出的特点所在。鉴于本文的如是别致特色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当以精华鼓励!
9#
发表于 2008-8-16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学习!
10#
发表于 2008-8-16 11:10 | 只看该作者
缶,俺学历史的时候,老师说是瓦盆。
呵呵,看楼主写的在医院工作,我看倒像律师:)
几乎把我说服了。
11#
发表于 2008-8-16 11:1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微风的文字角度和见解,总是很新颖,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12: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有见地,学习!


问好,谢谢欣赏。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12: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琴若雨 发表
欣赏微风的文字角度和见解,总是很新颖,问好!


呵呵,谢谢若雨欣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缶,俺学历史的时候,老师说是瓦盆。
呵呵,看楼主写的在医院工作,我看倒像律师:)
几乎把我说服了。


呵呵,言下之意还是差了一点没说服你啊!看来不能做律师。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6 12: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虽然人们常常会说,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眼光或者审美倾向,但是从奥运的特殊氛围,从运动与精神的角度,从影响力与受众面的层次等因素来看,我认为此届奥运会的主题曲确实显得太阴柔了,缺少激情,甚至就连曲高和...


谢谢敬版的欣赏。

你的观点确实很独到,象奥运会主题歌这种大事,不应该仅仅是张艺谋陈其刚等少数人定夺,应该在封闭保密下,让一部分群众试听,按照民主投票的方式,更科学也更民主和说服力,这样产生的歌曲更容易流行。毕竟歌曲还是看大众接受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07:43 , Processed in 0.0516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