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素喜 于 2017-7-22 21:04 编辑
读《夜雨寄北》有感
确切地说我读到的是一封回信。从全诗的第一句看,诗前省去了一段内容。即有人很关切地来信询问诗作者的归期。于是诗人才有了个苦涩的回答“未有期”。作者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有家难归的苦涩和对亲友的思念与歉疚,都深藏在这一个无奈的回答里。
第二句是告诉对方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心情。诗人并没有直接述说,他仅仅是看似不经意、很客观地描写窗外的景色,构成一副迷蒙黯淡的画面。诗人客居异地,不写自己思念远方亲人,却从对方思念自己、询问归期写起;不直接写自己迷离失落的情绪,却写窗外的景象,可谓构思精细,语短情长。
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能够在西窗之下和你共剪灯花,挑灯夜话,与你细细诉说今日我在巴山雨夜的感受呢?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夜深不寐,遥想归期,其凄苦孤寂是不难想见的。可是,诗人马上跨越眼前的这一切,想象出一幅来日聚首的幸福景象。时间和空间都变了,情感的色调也变了,仿佛在一挑一剪之间,不仅一盏小小的烛火,整个压抑愁苦的生活都变得明亮起来。今夜的凄苦成为来日相逢的话题,想象中的幸福与烛火的明亮,又与凄凉的滞留形成一种强烈对比。
整首诗以难以承受的孤独愁苦开始,以对苦难的超越和对人生充满留恋的回首结束。
诗的构思巧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回环往复。身在巴山,魂却飞回家园,最后还是回归于羁旅之地。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也构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由今日分离遥想他日欢愉,由巴山凄苦想象西窗温暖,又在西窗重逢的欢愉间回首巴山凄凉的往事,这不仅使得重逢更珍贵,更富有诗意,而且衬托出此时此刻的凄凉,同时又在凄凉之夜为自己孤苦的心灵带来几许慰藉。
2.在章法与音调上,这首诗也别具匠心。“期”字两见,一为人问,一为己答。“巴山夜雨”重出,一为窗外实景,一为归后谈资。而以“何当”承前启后,化实为虚,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诗歌,特别是古诗词一般是要避免字句重复出现的(也就是说忌讳重字),而这首诗却打破常规,构成音调与章法上的回环往复,与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往复相互照应,朗朗上口,意味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