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文一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品茗读经典》一书引起社会各界热评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3:0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又收到内蒙古一位网友梅花君子写来的读书随笔,让我很感动:)

题目是:《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经典的魅力——我读杜崇斌的《品茗读经典》》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3:06 | 只看该作者
            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我读杜崇斌的《品茗读经典》

                  作者:
(梅花君子)(内蒙古网友)

  我是个非常平常的人,就是我的祖上也没出一个像样的读书人,上上下下全是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日出做日落而息,不知书是何物,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我只读了七年级,就因种种原因,顶着高粱花子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弄文舞墨,凭着胆大不害臊那股子闯劲,还真在县报上发了几篇所谓的作品。自知书底子薄,便找来很多的书,借着月光,守着灯光读了起来。由于不懂读书技巧,很多经典被我读得支离破碎,囫囵吞枣,似是而非。那时,我就渴盼如果有一本帮助文学爱好者解读经典的书,该多好呀。最起码,不至于不知所云,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加强读书修养,我就专门注意这方面的书籍。买了几本都不太理想,关键就是姿态比较高,语言比较晦涩,对于我这种根基很浅的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去年,我有幸成为子归文学网的一名会员,看到杜崇斌老师《品茗读经典》新书发售的消息,心一下子就动,产生要买一本读读的想法。身边很多人在劝我,没有那个必要,网上的东西你也信。我又是一个非常耳软的人,于是也就放在一边,没当成一回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细读了杜老师的书评,风格清丽,娓娓道来,觉得杜老师确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书评家。于是,我与杜崇斌老师取得了联系,他很爽快的给我寄书。呵呵,也许越是好东西越不能让你轻易的得到。书,寄出一个半月,如泥牛沉海没有任何动静。杜老师多次询问,我只好如实回答。于是,杜老师又一次给我寄出。国庆前夕,书终于到了,可是单位的事情却多了起来,不能回家只好在单位想象那本书的样子。国庆节那天下午,我偷了懒回家一次,日思夜想那本《品茗读经典》终于被我拿在手上,仔细的读了起来。我觉得这本书,真是一本值得我去认真阅读的书。

  这本书所有篇目行文的语言比较清丽,娓娓道来,让人读后心情特别愉悦。增加了我的阅读兴趣,培养我继续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时下,许多书籍看上去非常的精美,厚厚的很有气派,就是内容比较空泛,没有独特而又鲜明的特色。有的甚至专门卖弄比较专业的理论术语,让人不知所云,造成了很大的阅读障碍,感到头疼产生厌倦读书的心理。读这本书,觉得杜崇斌老师,就好像你一个非常平和、亲切的老朋友一样,喝着茶坐在你的对面,用现在的生活方式,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语言,为我们精心解读经典的丰富的内涵。我的女儿看了《品茗读经典》的自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致,硬是将余出的那本,悄悄的藏在书包里。由此可见,一本好书的魅力,是完全超越所有的年龄、性别和人群。

  我个人认为《品茗读经典》的点评书目或文章,涵盖了古今中外文坛上,最富有影响力的篇目。从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再到钱锺书的《围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及徐志摩、冰心、舒婷、铁凝等影响比较广泛的诗文;在外国文学领域,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有《伊豆的舞女》、《飞鸟集》、《瓦尔登湖》、《红字》、《热爱生命》等。如果仔细阅读杜老师的文章之后,再去阅读原著,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经典的那种超越时空,恒久的艺术魅力。

  读过杜老师的《品茗读经典》几篇文章之后,我感受到杜老师淡漠名利,专注读书的那种高雅不群的高贵的人品。现实中,我们的文坛似乎也并不是一片冰清玉洁世外桃源。在功利的驱动下,溜须文学非常盛行,歌功颂德,为人卖广告,甘当权利的粉丝。杜老师却能在闹市中,端一杯淡淡的香茶,在日影与花影互动中,捧读着厚重的文学经典。总是把自己对经典最独特、体会最深的感悟写出来,向清泉一样流淌在文学这片芳草地。

  我希望和我一样的爱好文学朋友,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读一读杜老师的《品茗读经典》,相信所有的朋友,读后都会有很多的收获。

                                内蒙古赤峰宁城   2009-10-4   14:30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10-5 13:11 编辑 ]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5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

近日,河北作家李杰又写来了一篇书评,写得很真诚,令我感动: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3:55 | 只看该作者
 向朋友推荐一本老少皆宜的好书《品茗读经典》


                   作者:李杰(河北作家)



  前些日子,在精英博客上认识了一位网络作家——杜崇斌先生。

  是他的一本名叫《品茗读经典》的书的读者评论吸引了我。那些评论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还有学生家长,以及其他读者,云云人群。因发表评论的人都是读了《品茗读经典》一书的人,写出了他(她)们读完此书的真实感受,所以,也吸引着我看完了读者的读后感(评论)。

  当我从网上看完这些评论后,立马产生了一种要去买本《品茗读经典》读读的念头,因为,当我看完那么多的读者都对此书有那么高的评价,我想此书一定不错。虽然目前市场上的书多的让人目不暇接,但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的有几本呢!?更何况要让读者心甘情愿写一段真情实感的评论也是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断定此书非同一般。当即就从杜崇斌精英博客上留下的QQ号取得联系,我们在网上聊的非常投缘,我要求他签名并邮寄一本《品茗读经典》一书,结果第二天杜崇斌作家就给我签名邮寄了两本。

  一星期后,我盼望的书终于到了。我急不可待地打开看起来,内容果真不错。一读才体会到那些读者的评论是很真切的,也让学问广博精深的杜崇斌的《品茗读经典》折服了我,让他的美文“绑架”了我的眼球。

  人们常用一句“好吃不过饺子”来形容饺子的内在美味。那么,当我翻开杜崇斌《品茗读经典》一书,好比是端着一盘喷香的饺子,一张饺子皮包着看不见的什锦,只有你一口一口的品尝,才能品出“她”内在的味道来,读杜崇斌作家的《品茗读经典》就好比吃饺子。书中分别写了“读书随笔”;“解读经典”;“名作欣赏”;“书评”;“点评三国人物”;“文学批评”等六大部分,收录了他的63篇各异的美文。书中囊括了杜崇斌作家对上百篇(本)中外名著(小说、诗歌、诗词、散文等)的书评(随感),从中看到杜崇斌的阅读量是多么的大啊!因他的博学多才才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美文来。

  《品茗读经典》也是一本多重“营养”成分的书,可以说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从小孩的童话到大人们的说长论短三国人物,在《品茗读经典》中都能让你品到“她”的原味,并给人一种启迪。比如,在“读书随笔”中的“杂谈幸福”,提出了什么是幸福?用不同的六种人生哲理回答了对幸福的感悟,这让我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去和别人攀比,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过好每一天,也是一种幸福。

  读书不完全是为了看热闹或消遣,一本好书能让人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和灵感,如我读到“解读经典”中的《一部影响我童年的书》对我启发很大,书中用精练的语言对小说《神秘岛》的故事进行了概述,但重点谈了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写作特点,又点评了成功之处和缺憾,这给我在以后的写作上是一个指导和提高,知道怎么去构思,怎么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怎么设置悬念,读了这篇点评,使我的思维放大了好多,犹如听了一堂老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精练的语言是文章的基础。好文章总是百看不厌,因为“她”是用优美的语言凝炼成的,这在书中的“名家赏析”,“两只小昆虫的传奇故事”一篇中,让我懂得了小文章大词汇的道理,书中对《琥珀》这篇不足千字的小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词汇能力的评价,最后用福楼拜和莎翁来进一步说明他们在写文章时,能准确细微的用词和挖掘词汇量上下功夫,读了这篇点评使我认识到,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打好文字功力和提炼词汇技巧。


  我们一般写父亲或写母亲都是写他(她)们的伟大,都是以歌颂为主的,但当读了莫泊桑的《父亲》,就会有另外一种情怀,《品茗读经典》第四辑“书评”,“人性本真的流露”一篇,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了《父亲》,读了书评才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父亲》中所反映的人本性善良的一面,哪怕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对亲情也是永恒的。


  对于三国中的人物,曹操恐怕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当我读了《品茗读经典》中的第五辑“点评三国人物”中《多面的曹操》一篇,才让我打开思路,从多个棱角上去认识曹操这个特殊人物,过去我总认为曹操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还有他的奸诈,当读完《多面的曹操》的点评后,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曹操还有很多“面孔”,通过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又让我联想到现实之中,看一个人或认识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表面,更不能给一个人下粗浅的结论,要从多个方面去认识才恰当些。借鉴过去不就是为了识别当现吗?


  以上只是我选了几篇代表性的、简略的谈谈我读后的粗浅感受。见仁见智,读此书能给你指点迷津;读此书能给你人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启迪;读此书能弥补你无时间看而想看名著的空缺;读此书能让你与朋友交谈时变得谈吐不俗;读此书能提升你的阅读和创作能力。等等。总之,《品茗读经典》是人生中一本值得伴随的“伙伴”,让你百读不厌。老少皆宜的一本好书。

  这就是我向朋友推荐《品茗读经典》的理由。

                                                   李 杰

                                                          2009.12.13.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12-25 13:5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2:19 , Processed in 0.0509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