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25|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品茗读经典》一书引起社会各界热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7 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好:

  我的著作《品茗读经典》出版发行后,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我的读者中,有学生、有教师、有公务员、有作家、有网友,更多的是文学爱好者,年龄最大的读者已是76岁高龄了,年龄最小的读者只有12岁。
 
  目前已经有十五个省市的读者通过电子邮件、QQ、网络论坛和信件、电话等向我反馈了读书感受,已收到千字以上的书评十八篇,这些书评的作者中有七位是作家,五位是中学语文老师,六位是网友。

  因为一本书,让我们天南海北的朋友结缘,也是因为一本书,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鸿雁带去了一本本书,网络传递着一片片真情。在此,让我真诚感谢所有曾经关注、鼓励和帮助过我的文朋诗友,我在创作上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你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现将这些书评辑录如下,请大家欣赏。


                                    

                  你的朋友: 杜崇斌(网名:文一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名著的精彩导读

                作者: 张兴海(西安市作协理事、著名作家)

  翻阅青年作家杜崇斌(网名文一虫)近日出版的评论随笔集《品茗读经典》,我惊喜地发现,这是一本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的导读书。

  作者在不经意间,边读、边写、边发(发表于著名网站和一些报刊),日积月累,辛勤耕耘,便有可喜的收获。

  作者看来是有备而为,颇有眼光地选择了罗贯中、鲁迅、冰心、徐志摩、欧•亨利、霍桑、川端康成等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的作品,以及《道德经》、《诗经》、《洛神赋》、《长恨歌》等古代经典,或者书评,或者随笔,看似信手拈来,却从立意、写作特点到典故,一一进行细致精彩地阐释,文章理论功底深厚、风格多样,独具特色。

  令人称道的是,作者虽然年轻,但知识基础牢固,视野较宽,掌握的资料丰富,写作手法娴熟,观点令人信服。作者能够联系自己阅读中不断领会的过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平易,文笔清新生动,有一种鲜明的亲切感。如果是教授学者,可能要端足架子,讲究一番,那里有这种带个人感情色彩文章。另外,作者在点评中外名著时,视角新颖而独特,不断有出新出奇的观点,而且直抒胸臆,毫不掩饰,不吐不快。如分析马谡失街亭,根源在于孔明错用了人,马谡之死,责任在孔明。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难得的文学名著导读之作,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青少年,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时,会起到很好的排难解惑,增加阅读兴趣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它是一本精彩有趣的名著导读书。   
————————————————————————
简评杜崇斌(文一虫)先生新书《品茗读经典》

                     作者:求风(南昌作家)


  杜崇斌(网名:文一虫)先生点评中外名著佳作的文章精选集《品茗读经典》,已于2008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杜崇斌先生近几年以来解读、赏析和点评中外名著佳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评论界领域里的又一丰硕成果的小结。

??“茗”,指茶的通称;“经典”,指中外名著佳作。书名冠以“品茗读经典”,顾名思义,意思是一边品尝着名茶,一边欣赏中外名著佳作,这种闲情逸致给人一种美丽的享受。单就此书名就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严格意义上讲的品茗,里面有着更加精美和考研的茶具、书桌和椅子……品茗读经典,是那种小心翼翼的休闲和放松,让茶的芳香和阅读中外名著佳作的愉悦渐渐透进心灵的深处;是那种精致的茶具盛着神仙灵水,以茶的芳香伴着中外名著佳作的油墨香渐渐熏开久闭的胸襟;是那种在袅袅水气和书的油墨香中,把力量从体外渐渐回到心里的感觉……

??《品茗读经典》一书,是各立主题,单独成篇,结集成书的;但是仔细阅读,则又是有内在联系的,杜崇斌先生的这部文学评论专著共收录他平时解读、赏析和点评中外名著佳作63篇,共分“读书随笔”、“解读经典”、“名作赏析”、“书评”、“点评三国人物”、“文学批评”等六辑,这是作者灵魂在感情的颤栗中吐出的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而作者杜崇斌先生把这些散落的珍珠,用一根神奇的彩线串起来,集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部读起来脍炙人口的好书。杜崇斌先生作为制作珍珠以及把这些珍珠引线串起来的人,今天把它奉献出来,供众多的文友去把玩、欣赏,使之在评论艺术的美感中升华思想,塑造纯洁的灵魂,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

??《品茗读经典》一书,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书。多角度的视野,不同的阅读感受,不尽相同的哲思和评论艺术表现手段,使得这部解读、赏析和点评中外名著佳作的63篇文章结集成为一部多方位探求人生的好书。完全可以说,这部书是洞悉那些中外名著佳作的一个很好的窗口。这既是众多爱好读书朋友们精神世界中的一个葱绿的新大陆,又是众多文友们品茗读经典的好去处。该书涉及的中外文学名著有《伊豆的舞女》、《飞鸟集》、《瓦尔登湖》、《红字》、《热爱生命》、《金银岛》、《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德富芦花散文集》、《小王子》、《安徒生童话选》、《神秘岛》、《贝多芬传》、《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狂人日记》、《伤逝》、《倾城之恋》、《繁星•春水》、《呼兰河传》、《画梦录》、《余光中作品集》、《朱自清散文选》、《徐志摩作品集》、《广岛故事》、《北京法源寺》、《洛神赋》、《长恨歌》、《道德经》、《战国策》、《诗经》、《楚辞》等等。
??《品茗读经典》一书,给人突出的感受是,视角新颖、观点独特和浓郁的思辨色彩。对这些中外名著佳作,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赏析和点评,思想颇为敏锐,善于发现和洞悉,做到有破有立。由于作者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文学素养,在解读、赏析和点评这些中外名著佳作过程中又重视辩论和分析,避免主观臆断,评论中的立论较为稳妥;同时还能以幽默和调侃的方式平心静气地深入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辨证分析,缜密论述,深中得当;而且还巧于辩驳,议论风生,笔锋犀利,颇具思维力度,富有说服力。通读杜崇斌先生的这部《品茗读经典》一书,不能不对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叫声“好!”

??语言清新生动,富于质感和哲思,则是《品茗读经典》一书的又一显著特色。比如“‘文一虫’读书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一个品牌,在各大文学网站很受欢迎,特别是深受大中学生的喜爱,在网上的累计点击超过100万人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假如语言不清新生动,不富于质感和哲思,不幽默和调侃,只用一大堆生硬的带有学术味的机械性的语言,那只会让很多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敬而远之,缺乏吸引力。

??拓宽读者的视野,培养读者的文学兴趣,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读者进入神圣而高贵的文学殿堂,则又是《品茗读经典》一书第五个特点。该书的深层次的美,还是在该书的内容方面。优秀的解读、赏析和点评文章,是智慧的花朵,精致的奇葩,是作品中的作品。该书收录的这63篇解读、赏析和点评中外名著佳作文章都具有比较高的文学水平,所以《品茗读经典》一书决不是杜崇斌先生平时那解读、赏析和点评中外名著佳作的63篇文章分成六辑的简单汇编,而是花费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整理而成,其解读、赏析和点评的角度、层面、内容及手法均不同,这样该书就有了立体感,该书的丰富内涵就可以得到开掘。作者多角度的论述也并非空对空,而是建立在微观审视的基础之上。他立足文本、含英咀华、深切感悟、认真剖析个案,在旁搜远绍、贯古涉今、先占有翔实的阅读感受的材料之后,再加以严格甄别。这样就保证了文章论述有力,结论让人信服。有些文章,横向的比较,使读者能较为全面去论析阅读的感受。

??正如《品茗读经典》一书的编者在前言中所说:“本书就像在读者面前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让读者感受纯文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当然,至于书中的个别的评论观点,也并非无可商榷,但仍不失为一家之言,因为每一位读者在同一作品中的阅读感觉不可能千篇一律的,应有他们独特的艺术感受。
——————————————————
求风:中国作协会员,南昌著名作家,已出版诗集及小说十多部,在网上发表文章200多万字。

——————————————————————

       一本中学生不该错过的好书
              ——我读网络作家文一虫的《品茗读经典》

                          
                         作者:王晶华(河南作家)


  因为都是《子归》文学的常客,有幸接触到网络作家文一虫的作品,他的书评,既能客观公正地对著名作家或作品进行评述,又能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文笔,优美的语言,通俗的解读,睿智的剖析,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揭示人生哲理,读来感觉受益匪浅,自己也曾经尝试写了几篇书评,得到文一虫编辑的肯定,遂因文章之故神交已久,于是,很荣幸得到文一虫先生的赠书《品茗读经典》,刚拿到手,就有同办公室的一个老师“近水楼台先得月”拿去阅读,及至回到我手中,已经是一周之后了,一口气读下去,竟是爱不释手,感受颇多,于是趁兴著文以记之。


  读书之乐在于能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文学的欣赏性即体现在这里。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记载人类所创造文明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真正优秀的作品,真正能代表人类文化的书籍却是有限的,它们才真正称得上精神财富中的珍品。”不过,“读完几个有影响的100部经典名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更不要说读尽天下所有的名著和经典了。”那么,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就是读那些好的书评,一篇好的书评就如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阅读文学作品的窗户,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欣赏到经典文学篇目的精华部分,把握其要义,领略其无限风光,可以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迅速提高读者的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文先生的《品茗读经典》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本书搜集文一虫先生的书评和读书随笔60多篇,涉及我们熟知的中外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狂人日记》、《倾城之恋》、《诗经》、楚辞》、《飞鸟集》、《神秘岛》、《项链》、《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多篇;涉及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曹雪芹、罗贯中、陶渊明、鲁迅、朱自清、冰心、钱钟书、徐志摩、张爱玲、萧红、余光中、李敖、韩寒、欧·亨利、莫泊桑、泰戈尔、等多位著名作家及著作。他的书评不是那种学者型的掉书袋,也不像有些评论者,故意拿一些生僻的文学术语故弄玄虚,以显示自己学问的渊博,知识的高深,而是运用抒情的笔调,优美形象的语言,通俗流畅的解读,对所点评的作家或人物既能做到立场鲜明,爱憎分明,又能上升到理性高度,给予客观地评价,不管是他的随笔还是书评,作者都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读者接受他的认知观点,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道德的感化,从而在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得到精神的享受,文学的熏陶,心灵的洗礼!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正逐步深入,过去的那种“满堂灌”或者“碎尸万段”式的教学方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抨击,大家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只有广泛阅读、吸收中外文学的精华,才能迅速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水平,然而,对于中学学生来说,大块的阅读时间是极为难得的,繁重的课业负担,升学考试的压力,使他们很难誊出空闲时间专心阅读大部头的经典文学著作,偶尔断章取义地读上一个章节,也很难领会作者的意图,更难以提升到欣赏的高度去品评精彩的构思,深刻的隐喻。文一虫的《品茗读经典》就可以帮你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做你阅读的领航人,读了这些凝结着作者智慧和心血的赏析、随笔和书评,你不仅会被作者优美的文笔所倾倒,而且能从构思的角度,选材的方法,语言的特色,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家、艺术家的人格魅力等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把握文章的宗旨,人物的思想脉络以及作品带给世人的深刻警示和深远影响!

  我在读《品茗读经典》时,常常为作者精辟的议论拍案叫绝。请看《丑小鸭,含泪的微笑》中的一段评述吧,“不是吗?出类拔萃的人物往往会被当时的社会所不容,处处受到人们的排挤和冷遇,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丑小鸭的坎坷遭遇中暗示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经过了一番艰难坎坷的磨难,增长了丑小鸭的才干,锻炼了他的意志和毅力,也促成了他从鸭向天鹅的转化和升华,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正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还有读贝多芬传《乐圣的一生》中写道:“从贝多芬和莫扎特的艺术追求来看,一个人在艺术上要敢于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要敢于追求符合自己性格的艺术风格,而不是盲目的模仿和照搬,甚至是抄袭,只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才是一个艺术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这些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凝聚着作者的思辨的光辉和对某些问题的深刻独到的理解,对读者颇有启发和教益。文中这样的精彩点评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果你有兴趣,建议你不妨买一本自己去看,恕我不能一一道来。

  总之,文一虫的作品不同于那些所谓美女美男网络作家,他是靠了自己的博学和深思去研究经典文学的,正如他自己在网络上介绍的那样“喜欢唯美的典雅的文字,追求纯正的审美情趣”,读他的作品,你会时时感到文学的魅力和作者闪耀的思想火花,并为他对文学的执著所感动,真诚地对待生活,认真地读书作文,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效仿和学习的啊!

——————————————————————————

作者简介:王晶华,河南作家,中学语文教师,出版文学著作两部,经常有散文小说见诸报端。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29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29 | 只看该作者
           读网络作家文一虫书评精选集《品茗读经典》有感

                       作者:景卫平(西安作家)
 
  有缘与网络作家文一虫先生相识是一件幸事。以往与文友们聚会,往往只是点头之交,客套之后随即一拍即散,要想结识情趣相投的朋友实在很难,因此心中不存什么奢望。

  大凡看一部新作,读两篇或三五页没什么感觉也就撂过手不再看了。那天在书店里邂逅文一虫先生,他自报家门并惠赠他的新作《品茗读经典》,一位热情谦和自信的青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大名早有耳闻,只是没有机缘接触他和读他的作品。捧着同龄人装祯不俗的书评精选集,我的心里竟有点按捺不住的激动!身边能够静下心来读点书的人已经不多,更何况是写书?暂且放下案头正在读的书,我认真的掀开了书的扉页,满怀一份期待。
 


                                      
  一本书前言后序都细细的看过了,回过头来细思,颇有感慨!文一虫先生于红尘繁华中品茗读经典的淡定情怀、幽深的情思和泉涌般的创作激情是弥足珍贵的。正像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说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的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绝不能产生一件像样的作品!而且这一切都得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的确,我手中的这本书评精选集,既印证了文一虫先生的人文素养、文学素养的深厚积淀,又体现了他新锐犀利的洞察力和富有表现力、不乏幽默、调侃的语言风格。

  他勤奋刻苦的创作热情更是令人自愧弗如。热爱文学读经典的文人学士不乏其人,但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是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懒人,即使有一些感触体会也不善于捕捉,以致让灵感的火花一闪即逝,留不下任何思索的痕迹。而文一虫先生却是一位善于捕捉、善于思索,善于剖析品评的有心人。许多大家熟悉的经典名作一经他赏玩解读,其中绵长的滋味颇能引起人的共鸣。好文章在于唤醒这些荡漾在人心头的文思涟漪,这些,不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愫在滋润人的心灵吗?

  文一虫先生的书评系列,无论是读书随笔、经典解读,亦或是名作赏析、人物点评,都让人能触摸到文学作品载体中蕴含的文本精华。


  《品茗读经典》的格调是清新脱俗的,行文中蕴含着朴素的哲思和作者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识,洋溢着语言文字的情味美感。他在品评作品的艺术形象或语言风格时,文思细腻入微且善于纵横驰骋,说到忘情处大有慷慨激昂意气勃发的豪情,令人有一种直想叫好的冲动!尤其对某一个细节的揣摩玩味,更是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已!他那种决不人云亦云,敢于向大家、权威挑战的魄力和胆识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它的瑕疵所在。比如说他的某些书评过于自我模式化,他对某些经典的解读串讲的成分占的比重过多,他的叙事语言有些浅显直白,诸如此类的微小瑕疵,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青年作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总之,这部书是文一虫先生破茧化蝶的一次成功尝试。正像他在《乐圣的一生》一文中所说,一个人在艺术上要敢于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独特的风格才是一个艺术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这部作品,犹如一条潺潺在周山至水间一路欢歌的溪水,流淌着清澈的情感和思想,朵朵清纯的浪花中却蕴藏着无限的丰富。就让我们在这一泓清溪前驻足流连,相信你会有别样的收获。读文一虫先生的书,真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欣喜之情在其中。
                                                         
                                                         2008年9月16日

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景卫平:西安作家,中学语文教师,经常有散文、小说见诸报端。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30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31 | 只看该作者
            《品茗读经典》读后感
         
                   作者:贾怀武(中学特级教师)

  近日欣接网络作家文一虫(原名杜崇斌)先生的书评精选集《品茗读经典》,同样怀着对文字的虔诚,不舍昼夜,连日苦读,不知不觉被杜先生的文字深深吸引,读后颇有所感,顿有所悟,落笔为文,略表心意。

  首先,我很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许多中外名著,似乎信手拈来,从容不迫,娓娓而谈,妙语连珠,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和熟练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令我辈难以望其项背!

  其次,我很喜欢他充满诗意的表达方式,在许多文章的开头,他总是那么优雅从容地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诗意,然后把要评说的作品置于这种氛围之中,让读者和作者一起来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这样,文章似乎就是作者与读者亲切随意的谈话。如《秋夜读童话》的开头:“夜幕降临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还在窗外缠绵,在夜风中,一片枯败的梧桐叶飘零到我的窗台上。窗口送来几许夜雨的清新。”这样的开头,本身就是很优美动人的诗句。还有《美文的影响力》的开头,也是如此充满诗意.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也正如作者自序里所说的那样:陶醉在无尽的诗情画意之中,读并快乐着。

  还有,他看问题的视角很独特,对于那些文学经典,他从不囿于前人的成见,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令人读来耳目一新。同时,他对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解读、赏析或点评的手法,这样全书就有了很丰富的内涵。既有对个别作家作品的微观评析,又有对普遍文学现象的宏观把握。使读者真正领悟到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的魅力。

  总之,我感觉作者是一个真正致力于纯文学事业的人,也是一个很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相对与当时那些只追求商业价值的畅销书作者来说,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的是文学对真善美的诉求,他的写作是在竭力维护文学的圣洁和典雅。并且,他能在繁忙琐碎的生活中保持着一种阅读状态,追逐着自己的文学梦想,这种执着的坚持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
作者简介:贾怀武:甘肃会宁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喜欢文学,爱好写作,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3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的童话和诗意的阅读
           ——谈谈杜崇斌和他的《品茗读经典》

             作者:王希文(浙江网友  作家、报刊主编)

   对于一个酷爱文字的人,像我,读到一本好书就秉烛夜读到很久很久,可是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一个搜寻阅读经典的人,像我,虽然心中充满对经典文学的喜爱与崇拜,却是很难说出经典文学的好处,杜崇斌和他的《品茗读经典》无疑让我们耳目一新,最近,我不能停止地仔细阅读了《品茗读经典》。

  《品茗读经典》没有华丽的封面和封底。封面和封底恰巧凑成一幅完美恬淡的夜读场面,晕黄的灯光,诗情画意的茶道场景,安静,恬淡,圣洁,大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孤独与坚守。

  没有名人作序,没有为官的题字,也无需这些热闹人物的干扰,阅读本身就是一件简单、纯净的心灵对话与思考。名人的序,官人的字就是有万分的光芒与神通,此处一定显得不合场景与多余的污染。杜崇斌的《品茗读经典》坚守了古典式文人的节操与阅读的孤独,虽貌似不合时宜却独守诗意的境界,开创出当代阅读的童话,如此看,《品茗读经典》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经典之作,非泛泛之辈了解其中之味。

  没有惊涛拍岸的故事,没有卿卿我我的爱情,翻阅《品茗读经典》,感受到作者心灵的低语。这些文章,是作者数年来孤卷青灯下阅读的结晶,细细读来,你可以发现本书语言之流畅与通俗,高于生活又深入生活的精彩论断,无不令人拍案叫绝。书中有对于中国经典四大名著片段的精彩评论,有对大师鲁迅的深刻评判,有对诗家徐志摩的诗意解读,有对小说才女张爱玲文字的眷眷仰慕和剖析。

  透过书中的文字,约略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微熹的晨光中,在秋雨沥沥的黄昏后,在红红的炉火前,常常击掌大笑,如醉如痴,无视旁人!这种快意恩仇般的阅读人生是何等的境界啊!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要沉下心来认真读点书,却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因为世界太喧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今偌大的世界,很难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

  我是赞同作者的观点的,作者是清醒的,没有放弃人生的追求与目标,作者在如今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坚守者古典式文人的阅读,这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这是一种类似于堂·吉诃德的壮美,作者做到了,所以值得我们尊敬。这就好像喧嚣与倍受污染的大自然中的一条纯净小溪,无异于阅读世界中创造的唯美的童话!我祝愿作者永不放弃,坚持寂寞中的追求,赢得更多的喝彩。

  在青少年阅读书目日益匮乏,青少年面对众多经典著作束手无策的时候,《品茗读经典》无疑是青少年朋友不可多得的指路明灯,经典在这里让辛勤的作者所注解,如潺潺流水,娓娓道来,却也撷英集粹,浓缩精华,提炼精粹,一语道破书中天机。

  “  你想知道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城人们的生活情况吗?。。。。。你想听听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苦难人民唱出的一串串凄婉的歌谣吗?那么,请打开《呼兰河传》吧!,”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在《品茗读经典》中,我们可以读到大量这样的句子,这些美好而纯净的文字,作者仿佛信手拈来,平易近人的文风,令人信服的论据,精辟的论点。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而这些却是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透支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做出的奉献啊!在此,我代表读者,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您,辛苦了。”

  开卷有益!作者在柔和的灯光下,一边品茗,一边读书,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文学是需要梦想和诗意的,因此,我相信作者的精神生活充满了诗意和纯净,这些就足够了!作者就像寂寞的文学旗手,在引导着我们前行,我们期待着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有自己风格的成熟作品让我们去欣赏,期待中……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35 | 只看该作者
     博览群书 雅俗共赏 ——我读《品茗读经典》

                 作者:函谷子(河南作家)

  早就想写这篇文字了,因事务繁杂,拖至今日,只好对文先生说一句,实在抱歉了。

  收到文先生的大作,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我读书没有完整的时间,所以这本近300页的书,断断续续到现在才读完,惭愧呀。文先生嘱咐我写一篇文字,因很少写书评,只好将自己对该书的一些印象粗略谈谈,不当之处,请文先生见谅。

    文先生的书,我以为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思想深刻,观点独到。书中的一些名著,如《热爱生命》、《飞鸟集》、《红楼梦》等名著,自己都读过,有的如《红楼梦》也读了好几遍,但我生性懒散,读书“不求甚解”,读的很粗,没有像文先生这样,下这么大的功夫。书中作者评《红字》、欧亨利、点评三国人物的文章,显示了作者新颖的角度和独到的观点。尤其《文学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我读了三遍,除了对原小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文学在美化、纯洁人的心灵方面的作用,提高了信心,也很佩服作者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

    二、语言优美,文辞精彩。作者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积淀了扎实的基本功,比我等散兵游勇强了不知多少倍。读作者的书,就像是和一个清秀曼妙的淑女交谈,十分惬意。作者解读我国古典一些名篇的文字,如《赏玩诗书中的莲花》、《中秋诗话》以及《聆听一位乡村诗人的吟唱》等篇章,让我爱不释手。我是喜爱读美文的,尤其是文辞清丽、意象优美的文字,文先生的书评,能够写得如此好看好读,很不容易。

     三、博览群书,知识面广。我在大学期间,读了不少文学名著,也有十来部吧,后来阅读的兴趣转向了文论经史、社会科学、传记新闻等,对名著的阅读少了,尤其近年,很少完完整整读完几本大书、厚书,最多的就是翻翻《读者》、《意林》以及文摘等快餐类,而文先生阅读了近百部名著,写了大量的书评,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十分宽泛的阅读面,显然是不可能的。据作者讲,这只是他书评的一小部分,足见作者的勤奋了。以后也要向作者学习,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008年11月1日下午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37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38 | 只看该作者
          《品茗读经典》让我爱上看书评


                    作者::妖妖飞扬 ( 西安网友)

  我不喜欢看书评。我喜欢看情节跌宕起伏的都市小说,喜欢看内容轻松风格自由的爱情故事,喜欢安妮宝贝。

??可有段时间,莫名地我心情低落思想压抑,整个人变得很浮躁。想要发泄,却找不到突破口。


??偶然的机会,一本书映入眼帘。首先被它精美的装桢所吸引,古朴却不失雅致。轻轻捧起,似乎有茗香阵阵袭来。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本不带任何商业炒作的,纯文学的书---书评精选集《品茗读经典》,文一虫著。

??从前经常在网上读到文一虫的作品,一直为他的博文而感叹。没想到他出书了。我忍不住细细读来。丰富的内容,唯美的文字,独到的见解,在不知不觉间将我浮躁的思绪沉淀下来,整个人开始变得轻松变得愉悦,从前的低落压抑一扫而光。不知不觉间,我爱上了看书评。

??  拿《谈谈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来说吧。《倾城之恋》很多人都看过,看过之后,你怎么理解“倾城之恋”一词?看到婚纱影楼、饰品店、精美画册都在滥用这个词,你作何感想?文一虫在书中写到,“它并不像字面上所传递出的那种情感那种境界,它其实写的是一个在香港沦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以交易和无奈为实质内容的婚恋故事······如果知道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原意,大概没有人愿意用这个词来命名他们的婚礼影集。因为这是多么不吉祥啊!谁愿意自己的未来也在这样的情感游戏和心理捉迷藏中度过一生!可怕的宿命感在映射这世人,芸芸众生,究竟有几个是信奉爱情至上的倾城之恋?”

??  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在看到影楼滥用这个词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呢?反倒觉得很唯美,读过《品茗读经典》,我才恍然大悟。

??  再说说《我读莫泊桑短篇小说之<项链>》。《项链》被长期选入我国中学语文教材,我们都学过的。记得当时老师为我们讲解这篇小说时是多么惊叹大师的著作之完美。可你知道文一虫在书中是怎么写的吗?他指出了这篇小说的缺点和故事情节上的漏洞,说实话,在读文一虫的书评之前,我也一直在惊叹大师著作的完美。想知道《项链》的缺点和漏洞在哪里吗?先卖个关子,如果大家有兴趣,也来分享这本书吧。

??《品茗读经典》一书包括六辑,分别是读书随笔、解读经典、名作赏析、书评、点评三国人物和文学批评。篇篇都很吸引我,让我百看不厌,看过之后,还有一种很铭心之感。它能让你整个人都沉静下来,暂时忘掉凡尘俗世之中的烦恼与忧愁,静静的品味文字---很纯美的文字。

??它不随波逐流,它远离商业炒作,它是文学丛林的一方净土,净化我们的心灵。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40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40 | 只看该作者
           酽酽茶香,悠悠书香   
??                             ——简评文一虫先生的《品茗读经典》

                  作者:   梁世玲(广州网友 大学生)

??偶尔闯进子归,发现有很多人推荐文一虫先生的那本《品茗读经典》,于是便邮订了。想不到十几天过去了,书才收到。然后立刻就开始看,花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仍然是一边上课,一边在下面光明正大地摊在桌子上看。我想,如果文先生看到这种情况不知是欣慰还是无奈呢?

??如今不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读书时代了。电视、网络、手机等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加快。再加上金钱、名利、美色等各式各样的诱惑,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呢?读书已经成为了一个尴尬的讽刺的代名词。可是,还是有人可以的----文一虫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慢悠悠地斟了一杯香茗,在  酽酽的茶香中翻开古今中外名著,自得其乐地享受这悠悠的书香。

??身为一个80后,一直有个错觉,以为跟文先生那一代甚至不是同龄人的都会有着一种不可逾越的隔阂。因为80后,不论在公众还是媒体都是被推至风口浪尖的。他们所拥有的一种锐气与价值观往往不能被前辈所理解。今天,作为一个80后的我,在看了文先生的书后,对这种错觉有了新的认识。因为经典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无论是年幼的还是年长的,也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经典就像一条坚韧的细绳,把错落在沙滩上的贝壳有条不紊地串连起来,然后让这一份绝美展示给更多的人。

??品茗读经典,顾名思义就是读经典的书籍,然后记下自己的见解、感悟。这一个“自己的”十分重要。这也是今天我讲的第一点。所谓“自己的”这个短语已经隐含着一种意味。那就是勇气。的确,对经典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说得恰当倒也没什么,说得不好后果真是难以叵测。但是,文先生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没有因此而折衷,这一点我很是欣赏。《品茗读经典》此书分为读书随笔、解读经典、名作欣赏、书评、点评三国人物、文学批评六个部分。在前面五部分,作者大都对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成就方面做了肯定。在这里就不详说了。而后面的文学批评就很能看出作者的“无畏”了。他不仅敢于对当下一些颇有争议热门的文化人如韩寒、于丹、余秋雨等人的作品作出自己的批评,甚至连李敖、莫泊桑这些重量级文豪也不放过。做学问就需要这种精神,严谨、公正、无畏。如果人人都像在文革那时扪着心口大赞样板戏如何如何的好,毛主席道路如何如何的正确,那就没意义了。那也是文明的衰退,人类的悲哀。

??其次是文先生独具的视点、新意。此话怎说?很奇怪,我发现文先生鉴赏的对象竟然有诸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衣》《海的女儿》《红鞋》此类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早在小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了,也听腻了,还用得着你在这里多费口舌吗?在没看之前我就猜想,要是被那些自命不凡的80、90后看了,肯定是嗤之以鼻的。但是,当你看了之后,就会有另外一种收获。作者在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中读出新意,并能挖掘出自己独特的视点。这一点不仅为人们重新理解这些童话故事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为解读经典又增加了更加多元的视点。例如《皇帝的新装》,作者分别就列出了四层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

??最后,谈谈全书的整体艺术鉴赏方面的情况。从鉴赏的主体作者来看,文中很多作品细节方面例如引经据典、谈古说今等方面都比较精确,没有什么错漏之处。这说明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态度严谨。而客体方面呢,不仅有随笔、赏析,还有点评、书评、文学批评,种类丰富,涵盖范围广。而且所选的作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都是很经典的,如《狂人日记》、《红楼梦》、《围城》、《项链》等,让读者读起来不会很吃力。因为如果连原文本都没看过就看人家的读后感,理解起来自然是有点吃力的,而且也没什么效果。作者这样安排就比较周全地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在鉴赏方面,作者综合运用各种的知识,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艺术成就,而且连作家简介、创作背景这些都注意到。这不仅对全面分析作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再有就是作者的语言,作者语言因文章不同而灵动地变化着,有时是款款的抒情(如《赏玩诗书中的莲花》),有时是严谨的辩证(如《多面的曹操》),有时是冷静的叙述(如《两只小昆虫的传奇故事》),有时又是尖刻的讽刺(如《一个文学偶像的轰然倒塌》)······

??  酽酽茶香,悠悠书香。在喧嚣的尘世,一个人静静地斜卧于古老的藤椅上,阳光从郁郁葱葱的叶层中斑斑点点倾斜下来。然后舀几瓢春水来煎茶,在俨俨的茶香中细细地欣赏着自己喜欢的书······那该是多大的享受啊!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看再多别人的读后感或笔记也只是别人的,要想真正感受、领略悠悠的渗人心扉的书香,只有自己亲自去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想文一虫先生著这本书也是这个意思,他希望尽可能给我们一点指引与帮助。其余只有我们自己去完成。希望我们不要辜负他的一番心意才好。

??
?

??                                        作于2008年10月15日凌晨


??

??

??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42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43 | 只看该作者
             我读《品茗读经典》

                     作者:安丽(湖北网友 诗人)


   昨天下午四点多,上班时候正在看一份项目需求分析文档,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前台打给我的,说是有我的包裹。放下电话,就去楼上前台那里取包裹,我知道,一定是书来了。

   回到办公室坐下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牛皮纸包着的两本书,翻开,一股新书特有的淡淡馨香扑面而来。第一印象是:封面很精致,如书名一样典雅。当时由于手头的事情要忙,就把书收进了包里。桌上的东西堆的比较多,怕自己不小心把喝水的杯子碰倒打湿了书,因为常常这么地不小心。

   晚上回到家,晚饭还没有好,于是洗完脸后就开始看书,利用晚饭前的时间读了一篇。原因一是,我读书太快,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很多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那时候都是读的小说,一天两天一本小说就看完了。这本书,我不想那么快就读完。第二个原因是,一位好友刚给我赐了个题目《蝶舞梦漫》,让我写点什么,我要去写这首诗歌。

   今天下班回家,晚饭前继续我的读书。今天拿起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回到了中学或小学时,开学报名拿到新书的感觉。很激动急切地心情!(昨天大概是要吃晚饭了,翻翻目录,匆匆看了一篇,没有这个感觉)。那个时候,我没有很多的课外书,总是在领到新书的时候,回到家就什么也不做,迫不及待地先找出语文,从目录里找出一些感兴趣的文章开始阅读……

   这样久违了地感觉,让我想要把这个感受记录下来,这不是我守在显示器前看书或着翻阅时尚杂志可以替代的。它让我宁静,是不需要用耳塞听音乐也可以享受地一个人的宁静。

   今天读的第一篇是文一虫先生的读书随笔《丑小鸭,含泪的微笑》,找到书的第46页,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沉浸在文字里,先生的文字带我回到了那个看安徒生童话的年代,童话中精彩的语句被先生做了引用 ,再配上精妙的点评,让我对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童话,开始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先生在文中写了这么一段文字,文章中的原话是这样的:
“再如写那个农家小屋的残破:‘它是那么残破,它甚至不知道应该倒向哪一边才好——因此它也就没有倒。’语言是多么的幽默!”
   
   ——我简直无话可说了,读这篇童话的时候,我只注意故事情节去了,我怎么就不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经先生这么分析,我也觉得还真是很幽默。

   读的第二篇是《捡拾起一颗颗哲理与情绪的珍珠》。在书的第172页,是先生读冰心诗集《繁星•春水》的书评。冰心女士的这本诗集我没有读过,因此又找了这样的一篇开始读。先生在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读着这本诗集,你会感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以及星空,大海,溪流,白云,山风等等无不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有了灵性,都在和读者进行着心灵上和情感上的对话。”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仿佛坐在夕阳下的草原,捧着一本书在西霞里沉醉。心情真是美极了,我想,《繁星•春水》是我一定会去读的一本书。

   读完了两篇文字,又翻了些目录,发现先生说到的好多书都是我没有读过的,可我能够通过这本书去直视那些优秀作品的灵魂,然后下一步,就要去读一些先生书中说到的“经典”了。

   这个时候的心情很美妙,因为身边有一本是我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去读完的书。这个过程会是快乐的。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我读完了《品茗读经典》。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读后的感受,就是——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时刻在接受真善美的洗礼!

       每一篇文章都能带给我很深地感触,这其中很多文章都是读过多次的。读这些文字时,总是忘了周围的事情,全身心的沉在书里的逐字逐句。这是一本如《唐诗三百首》一样值得反复诵读的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一边分享老师的读书感受,一边在纯美的文字中遨游,这样的感觉很惬意。如坐在夏夜的江边,感受凉风习习;如漫步在桂花树下,于香氛中呼吸。当生活每天都奔走在繁忙和披星戴月的重复时,能在这样的文字中享受宁静,也是对一天忙碌做个完美的结束。

       合上书本,大脑总会在那些文字中回旋。有时还会如小学生背课文一样,在没有意识中轻轻的念出,或者仿佛走进书中的某一片景观,在那里流连往返,迟迟不寻归路……

       老师书中的一切都是这么纯净和美好!

       有书相伴的时刻是快乐的,有《品茗读经典》相伴的时候,不只快乐,还有宁静,恬淡……白云,蓝天和草原。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46 编辑 ]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47 | 只看该作者
            记文一虫先生兼谈他的著作  

               作者:淡出江湖(浙江、语文星空网站主编)

  
    
   
    文一虫先生是我的一个网友,虽未曾谋面,但在与先生网上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他感动着。

    读了文一虫先生的《品茗读经典》,首先是有感于文一虫先生的坚持。在这个大部分人只重利益、忽视读书的年代,文先生却常有自己的读书感悟见诸自己的博客。看得出来,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精辟之处,其中的一些观点往往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读着他的文章,我的眼前就自然的浮现出一个读书人冥思苦想、伏案疾书的身影。沉得下心来的人,才可能有自己的成果,文一虫先生向大家诠释了这一点。


     其次是有感于先生的真诚。与先生的交流,始于一次我的语文星空网站转载了一篇他的文章,当他知道我没有拿他的文章进行商业交易之后,非常高兴的与我聊起了关于文学的种种话题。对我来说,大有一见如故之感。之后,我还在网站为他开了一个专栏。此后,我们的交流就多了很多。文先生的每一次谈话都是非常的直率朴实,不会给人以距离感。

     说起《品茗读经典》这本书,不能不谈谈文一虫先生的文笔。“先生解读、赏析、点评中外名著佳作,视角新颖,观点独特,语言清新生动,富于质感和哲思,但又不失幽默和调侃。”这一句话非常确切地道出了他的作品特色。在文章中,他文思飞扬,笔意纵横,仿佛在文学宝库中自如游走,而又能随手采撷其中的奇葩,为我所用。思维之敏锐,流露于笔端,常能在无形中感动读者。


  我不知道文章何以传世,也不知道得以传世的文章该是怎样的,但我相信,会有很多读者继续读着文一虫先生的文章,感悟着生活。


     学一学文一虫先生,我常常这么想!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50 编辑 ]
10#
发表于 2009-2-17 15:4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我能不能邮购一本?

本人业余也写书评,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希望用你的书更好地指点我读书。握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飞儿 于 2009-2-17 15:49 发表
本人业余也写书评,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希望用你的书更好地指点我读书。握手。

————————谢谢您关注:)
可以的,请加我的QQ号416261639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54 | 只看该作者
   读文一虫先生的《品茗读经典》之《关于生命》有感

                作者:张雪颖(江苏网友  中学生)


??生命/就这般挺拔着/向往长空/大地起伏的乐章/鸣奏着你壮丽的激情/珍重成长的经历吧/为了那风.

  我没有见过文老师的那张贺卡,更没有收到过这样的贺卡.但我能想象出那一幅画面.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雄壮?见此情景谁又能不为生命的不屈而折服?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我没有读过,但文老师《品茗读经典》中所讲的那个故事我却深深地铭记于心.

  或许在我们眼里那个淘金者是不幸的,被朋友抛弃之时他的心中应该充满了失望与沮丧然而却又在同时他没有了食物,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又在流血....或许意志力稍微薄弱一些的人根本就没有毅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在这个荒原上走下去.由此他在劣境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本就值得我们钦佩,然而偏偏又在这时他遇到了可怕的狼.

  饥饿、疼痛、沮丧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还有拼搏的力量吗?但结果恰恰是他战胜了狼.

  多么不可思议,又多么让人钦佩的淘金者啊!正如文老师所说:他用自己的坚韧与顽强,为我们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震撼人心,却有引人深思....

??    生命到底是什么?是生于自然而到最后又归于自然的那几十年的一个程式演进的过程吗?

??    我曾经也写过一篇关于人生的文章,但今日读来还不及文老师在 <关于生命>所思的深奥,或许这就是我于文老师之间文笔的差距吧.

??                话谈人生

??    人生是何等的漫长又是何等的短暂,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当生命中的太阳西沉时,当我们已不再年轻时,有些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人生而骄傲,而有些人却为自己游戏了人生把人生当作了游戏最终一事无成而后悔莫及.

??    生命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的只是我们对待它的方式而已.

??    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理想不停地努力,认真对待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时刻,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烙下的是一个个艰辛的脚印,挥洒的是因奋斗而流的汗水,因此在年老时他的人生自然会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    而有些人在年轻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网吧,游戏室,等成了自己的常顾之处.从未为自己的人生真正努力过,更不谈什么理想,固然在他老去之时不会回忆起太多曾经值的骄傲的事情.有的只会是些遗憾与追悔罢了
.

[ 本帖最后由 文一虫 于 2009-2-17 15:57 编辑 ]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5:58 | 只看该作者
             以激情点燃激情的《品茗读经典》


                  作者:牧二(湖南作家)


  品茗读经典,无疑是一桩雅事。但是,在笔者看来,陕西作家文一虫(真名杜崇斌)先生的新著《品茗读经典》一经出版,即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热捧,原因似乎不在事之雅俗,而在作品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持久不衰的热情,和难以遏止的再创造的激情。

??现代读者或多或少都读过一些经典名著,或者经典名著的片断,感受过经典名著的魅力。但是,在这个众多文学工作者都翘首注目文学富豪排行榜的时代,究竟还会有多少人把“读书,读更多的书,读尽天下的名篇佳作”作为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在这个多数人的“时间总是被忙碌的工作、被快节奏的生活、被红尘中的琐事和羁绊分割得支离破碎”的社会,究竟还会有多少人置身于快餐文化之外,把一部分支离破碎的时间拼凑起来,潜心在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世界里遨游?在这个众多利欲薰心的商人与政客用所谓的文学创作装点门面的“文学盛世”,究竟还会有多少人把自己的文学梦局限于经典名著的再创造?

??据笔者所知,文一虫先生并非专业作家,但是,近些年来他一直在用在线创作的方式写着那些与经典名著相关的文字,包括那些被他选入《品茗读经典》的读书随笔、解读经典、名作欣赏、书评、点评三国人物和文学批评。

??在线创作,对于有整块时间精雕细刻的专业作家来说,无疑是不值一提的。但是,顾名思义,我们至少可以体会选择这种创作方式的无奈。实际上,在读过《品茗读经典》之后,我还清楚地感受到了这种创作方式的优势:比如它较好地保留了作者最初的创作冲动与激情,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看似乎规整的矫揉造作;比如它必然地渗透着作者本人其时其地的生活感受,从而使对经典名著的导读成为独具个性的心灵产物,而非机械式的解构与冷冰冰的陈述;比如……

??是的,对文一虫先生在线创作的成果,我们也许确实能找出某些局限,难于理解这本书何以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热捧,但是,越过知识的限界,我们也许就能和那些并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青少年学生一样,深深地感受到《品茗读经典》的自由、热情而不失睿智的艺术魅力,进而明了文学的真谛:文学乃是一种激情,一种以激情点燃激情的方式。

??当然,我们似乎很难期望这样一本书能成为一部文学经典名著。但是,在笔者看来,文一虫先生其人其书和其书的热销,这本身就是一个经典,一个用对经典名著的再创造的激情点燃读者关注经典名著的激情的经典。



??                    2008年12月6日于罗家山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6:05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品茗读经典》

                  作者:坚守理想(西安网友)

  我和文一虫相交相知多年,对其文章颇为欣赏。 最近拜读了他的新作《品茗读经典》。


  文一虫其人,酷爱文学,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平日里读书甚丰,饱览古今中外名著,散文、诗歌、小说无一不在其视野之内,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追求娱乐的年代,能守住自己的理想,一心专注于文学的人很难寻找,而文一虫做到了。

  读文一虫的《品茗读经典》很提气,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感觉,能够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一篇《难忘那疯狂读书的日子》曾经使我多次咏读,难以忘怀。文章中自述了作者的现实生活状态,读后不禁肃然起敬。看其书评,视角独到,如《解读才高八斗的曹植》、《创造纯美的意象世界》,在阅读中提高对原著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尤其是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娴熟自如,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字功底。

  古人曰:开卷有益;我说:多读文一虫的文章有益。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6:08 | 只看该作者
         对《品茗读经典》一书出版的留言

 

                     四海文章(辽宁网友)      

  大家好:

  首先祝贺文一虫的读书文章集结成一本书的形式出版发行。衷心地表示祝贺!

  大家知道,在“能写文字的人很多”的今天,能把文字写成气候并不容易。而文一虫就是这样一个执着而坚定的热爱读书写作的人。几年来,文一虫在网络(或纸质媒体、电台)等发表了多篇富于诗情画意充满文采的文章,文一虫是一个勤劳的写作者,自从我在网络上和他结识以后,总是能从他的文章中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读他的文章和他的著作《品茗读经典》,你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切,读他的文章,你总会在前行的道路上感到有朋友相伴,你并不孤独。

  最后想说一句话:祝愿文一虫身体健康,常和我们相伴着在文字中渡过每一个充实开心快乐的时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5 13:07 , Processed in 0.06741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