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隔壁的哑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8 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年,隔壁的院落住着一个哑女,具体叫什么名字,现在我已淡忘了,或许她根本就没有名字,那时候大家都只叫她“哑女”。


    哑女,其实并没有完全失声,在平静和气息顺畅的时候,还会发出一两个字的音。只是这种情况并不多。哑女的个子有点高,一头乌青的头发总是被她用一根粗粗的红带子扎着,而且扎的位置总是很适中,每次都会留下一小段的红带子随头发一起飘着,远远的望去,那点缀的红也还蛮养眼的。尽管那点红一直没被换成其他的颜色,可每次,那根红带都是干净而清爽的。哑女的脸有点长,不知道是瘦的原因还是天生的就那么长。总之觉得与她那双圆溜溜的眼睛不是很协调。每次一笑起来,那比例就严重失调。


    在当时孩子们的眼中,哑女是他们逗乐的玩伴。那时候,哑女大概十一,二岁,就连院子里七,八岁的儿童也常常用手比划着各种动作,和哑女装模作样的交流。那时候,哑女眼睛睁得大大的,总是认真地回应着孩子们的一个个动作。有时急了,便会哇哇的闹嚷过不停。逗得孩子们直乐。其实,有些调皮的家伙,比划的动作是骂人的,可在哑女的眼里,茫然过后,便是开心,因为终究有人陪她“说话”了。


    哑女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的苦和难,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像秋天的落叶,一片焦黄,叠着另一片焦黄。在它们摊开的枯黄里,晾晒着哑女寂寞的悲伤。


    哑女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个“宝气”十足的男人,经常借酒发疯,到处出丑弄怪,后来,听母亲说,哑女的“哑”可能和他经常喝酒有关。哑女的母亲是他手里的“下碗菜”,打了之后,是不许哭的。在生下哑女的七个月后,她就像风一样消失了。那正好是个细雨飘飞的秋天,她为哑女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然后将她孤单的留在那个破旧的摇椅里,决然离去。那一年,疼爱哑女的奶奶也走了。


    后来,大家说,是因为哑女的“哑”,也有的说,不完全是这样,更有甚者,竟然说是她在外面有人了。反正是众说纷纭,在当时那样一个小小的山沟里,这可是新闻中的新闻了。


    突然想起一句话,没有绿叶是季节的不幸,没有母亲是孩子的永远伤痛。在那个落叶翻飞的秋季,哑女在残破的摇椅里,不断地扭动着细瘦的躯体,吃力地“哇哇”哭着!因为她的嗓音与一般人不同,所以那哭声,特别让人揪心。就像是寒冷的风正在博大浩茫的顽野里撕扯一滴哀怨的鸟鸣。那是怎样一种惊悸的声音啊!


    哑女的父亲依然不务正业,整天东撞西溜。村子里的乡亲们看着哑女可怜。就纷纷劝哑女的婶子,让她接管哑女。在那样的年代,要凭白多管一个人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啊!况且,哑女还那么小。哑女婶子的家境也不时很好,就靠着两亩薄田过活。无奈之下,还是收下了哑女。


     可以说,哑女的童年有很多时光都是在那个破摇椅里度过,白天很少有人去过问,因为大家都要忙农活。一个破旧的摇椅隔断了哑女和周围的世界。那个摇椅经常被她的婶子放在门口的街沿边,下面经常是湿漉漉的一片,哑女的屎尿经常遍布摇椅。每每大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总是摇头叹息,一边诅咒着她的父亲,一边埋怨着她狠心的母亲!尤其是到了冬天,哑女的一双手常常肿得如地主老财家的包子,在她“哇哇”的痛苦声中,哑女渐渐的走出了那个破旧的摇椅。她的婶子也就把她又归还了给她的父亲。


    哑女没有背过书包,更别说翻看书本了。她经常寂寞的坐在自家的那间老土屋前,怔怔的盯着过往的人群,看着同龄的“伙伴”上学和放学。其实哑女根本没有伙伴。陪伴她的只是由摇椅变成的一条小板凳而已。有时过路的儿童,会拿着漂亮的书本在她的面前摆弄一下,比划着几个夸张的动作,那时候,哑女的神情会突然变得惶惑起来,继而是无比的亢奋。她会紧紧地瑟缩在墙角,孤零零的站着,裸露着站立里的那份哀愁和落寞,如同面对一个遥远的梦。

  
   其实,哑女只是“哑”而已,大人们都说,哑女的心里比较聪慧。人们比划的动作,她一般都能领悟其意思。大家每次看到她衣衫褴褛的坐在那条小板凳上,总免不了要说几句哑女投错胎之类的话语。在布满农事的村庄,哑女的可怜和悲伤也悄悄的游走在这四季的风里。


    期待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哑女终于脱离了那条小板凳。她会自己洗衣服了,自己梳理小辫子了,会去外面寻找酗酒的父亲了。可能由于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哑女的身体很是瘦弱。常常因为做事,摔得鼻青脸肿。可大家很少看到哑女掉眼泪。她只是紧紧地拽着破烂的衣角,默默地注视着身上的伤痕,也不知道她那种心情怎么“述说”,又向谁人“述说”!


    有一天深夜,哑女家起火了,只有她一个人卷缩在一床烂棉被里,幸亏被邻里们发现,当人们从火堆里救出哑女的时候,她已经晕过去了,双脚已经被严重烧伤。那一年哑女才十岁。好心的邻里们,你一元我一元的凑着哑女的医药费。后来听说,那一晚,大家是在村后的麦田里找到她父亲的。已经酣睡如泥了。他那知道,哑女揭开纱布时那份剜心的疼痛。听母亲回来说,哑女的双脚当时已经是血肉模糊了。在医院苏醒过来的哑女就像一只流浪的小猫。恐惧的卷缩在她婶子的怀里,眼泪恣意的流淌在灰黑的脸上。那一刻“哇哇”的哭泣声非常微弱。在场的每一个乡亲都跟着抹眼泪。幸运的是,哑女的脚康复的比较快,只是留下了难看的疤痕。

    一个微雨的午后,池塘里的积水泛着粼粼的碎波。深秋的天气里也陡增了一丝丝凉意。人家的小孩,都被母亲添加了适当的衣服,只有哑女依旧是那一件灰布烂衫,有好几个洞都可以钻过老鼠了。母亲说,哑女从来没穿过内衣,实在冷一点的天气就穿着奶奶临走时留给她的一件破毛衣。一般情况下,哑女都舍不得穿。哑女的脚趾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露在外面的。

    细雨中,哑女挎着一个大大的竹篮子,他的父亲规定了,每天哑女必须扯回两篮子的猪草。所以,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山村的旷野边,总有哑女穿梭的身影。风雨中,哑女偶尔抬头,似乎在向往什么或者寻找什么。在她寂寞的世界里,也就只有这尘世的风和雨才能聆听她内心的声音了。哑女柔嫩的肩膀,承受着无尽的压力和苦难!

    可就是在这个深秋的午后,哑女再也没有走着回去。她扔下了她的那个大竹篮和一双破旧的烂胶鞋。哑女走了,带走了乡亲们无尽的眼泪和惋惜!

    哑女为了救隔壁院子三叔落水的孩子小兵,她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后来人们都说,哑女要是不“哑”的话,当时完全可以避免这个悲剧。由于她喊不出来,她勇敢的选择了跳下。小兵成功的获救了,可我们的哑女再也回不来了。在一阵低咽的唢呐声中,扎着红头绳的哑女静静的去了。那一年哑女十四岁。她成了乡亲们心中一块永远的伤痕,一块撕心的疼痛!

   听母亲说,后来哑女的父亲和三叔打了很久的官司,为了哑女的赔偿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碧雨朵 于 2009-3-28 15:3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3-28 15:41 | 只看该作者
悲悯情愫逼到人骨子里,无言。好文字!
3#
发表于 2009-3-28 15:41 | 只看该作者
很动人的故事!
4#
发表于 2009-3-28 17:2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具体的情节来映衬人物的描述,柔软的情愫和内心的世界由此获得了呈现,确实是一篇跨文体文章。对于用跨文体的手法来描述人物,我认为是一种十分妥帖的方式,除了避免空洞与说教的弊端外,更重要的是富有客观性,富有生活的气息,所以归属于非虚构性作品的范畴,当是合理的,同时也是对散文文体灵活性的一种展现。欣赏作者的文笔,问好!
5#
发表于 2009-3-28 18:12 | 只看该作者
读完,唯有一声叹息!
6#
发表于 2009-3-28 19:3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哑女被作者真诚的文字刻画得淋漓尽致.写活了.文笔丰富.
7#
发表于 2009-3-29 07:34 | 只看该作者
再来欣赏。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08: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3-28 15:41 发表
悲悯情愫逼到人骨子里,无言。好文字!


谢谢吕老师的阅读和鼓励!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0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缘岸 于 2009-3-28 15:41 发表
很动人的故事!


谢谢您!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0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28 17:25 发表
文章以具体的情节来映衬人物的描述,柔软的情愫和内心的世界由此获得了呈现,确实是一篇跨文体文章。对于用跨文体的手法来描述人物,我认为是一种十分妥帖的方式,除了避免空洞与说教的弊端外,更重要的是富有客观性 ...


谢谢敬版主认真且精彩的点评!真诚的谢谢您!最近在码字上,遇到了困惑,到这里来以后,我好象有所悟!谢谢敬老师!

[ 本帖最后由 碧雨朵 于 2009-3-29 08:21 编辑 ]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0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3-28 18:12 发表
读完,唯有一声叹息!


谢谢高版的提读!祝快乐!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0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湘南无雪 于 2009-3-28 19:33 发表
一个哑女被作者真诚的文字刻画得淋漓尽致.写活了.文笔丰富.


谢谢朋友!:handshake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0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3-29 07:34 发表
再来欣赏。


谢谢高老师,请多指点!问好!
14#
发表于 2009-3-29 12:10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悲悯的感伤气息和读之动容的情愫在文字里弥漫,感染与叩动着读者的心弦......欣赏,问好朋友!
15#
发表于 2009-3-29 16:5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具体的情节来映衬人物的描述,柔软的情愫和内心的世界由此获得了呈现,确实是一篇跨文体文章。对于用跨文体的手法来描述人物,我认为是一种十分妥帖的方式,除了避免空洞与说教的弊端外,更重要的是富有客观性 ...

赞同!很感人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22:44 , Processed in 0.0497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