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2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鲁迅作品真成“鸡肋”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3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迅作品真成“鸡肋”了吗



沈茂昀



  据新华网转引8月11日《钱江晚报》晚报消息: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就新时代如何读鲁迅作品再度展开了探讨。论坛现场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他们带来了很多来自校园的声音,很多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与此消息相印证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于是,今天还要不要读鲁迅?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吗?一时间人们争议不断。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是去是留的尴尬境地。

  “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典源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后来被人们用来比喻某种东西丢了有点可惜、不丢又觉得没多大保留价值。把鲁迅的作品说成是“鸡肋”,这中间到底蕴含了怎样的文化心态,又折射了怎样的民族心理呢?我们不妨从“鸡肋”本身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先说“食之无味”。觉出“无味”者,必须是先“食之”而后才觉之。鲁迅作品,真的有人“食”进去了吗?不错,时下中学校园确实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为什么怕鲁迅?有个师生“共识”就是,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正如有网友所说:“中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然而这样的痛苦是鲁迅造成的吗?非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

  现行教材对鲁迅的解读,依然没有走出窄化的误区,依然在将其简单地政治化、革命化乃至意识形态化。很多老师上鲁迅的课,一开始就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夸大了鲁迅先生反封建、反奴性、反保守、反复辟的“斗士”形象,渲染了鲁迅作品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战斗檄文的作用,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经由文本进入鲁迅的真实世界,认真解析鲁迅作为文学家所留下的那些传世经典。这种泛政治化倾向教学影响的结果,在今天与鲁迅时代相去甚远的背景下,鲁迅留存在十几岁少年心中的形象,就只是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了,是不会讨人喜欢的。再加上高考的重压,不二的教学答案,老师只管拿着教参照本宣科,又有几个学生能够真正进入鲁迅的世界呢?这种误教、误读,中学生是不会对鲁迅作品“食之有味”的。

  说鲁迅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没有错,毛泽东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但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鲁迅在中国成了一尊神后,关于他的许许多多真实而丰富的信息就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事实上,鲁迅也是一个“好玩”的人。有回忆文章记载,当年和鲁迅先生一起玩的小青年唐姓长者回忆说,鲁迅跑来看他,兴致好时,一进门就轻快地在地板上打旋子,一路转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在桌面上,手里拿支烟,嬉笑言谈。那种顽皮劲、孩子气,让人忍俊不禁。鲁迅的这种顽皮劲、孩子气,在他的一些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风筝》中也可以找到痕迹,如果我们的鲁迅作品教学能从这些可亲、可近、可感的情景中去还原鲁迅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形象,把他讲成为一个人情味十足的“可爱的老头”,想来是不会为中学生们所反感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不能让孩子们去领悟前辈文字的智慧和力量,反而去一味指责鲁迅作品“生涩难懂”,这也反映出教师本身的学养还不够,值得认真反思。

  说鲁迅作品“弃之可惜”,这恰好证实了鲁迅和鲁迅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法动摇的地位。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就像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多年来一直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王铁仙教授所疾呼的那样:“中学语文教材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 为什么?从中国现代文学史来看,作为现代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和文学先驱,鲁迅凭借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深睿观察和深沉思索,在无法直面的社会面前,以坚韧的“精神界战士”的形象,努力克服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虚无态度和绝望情绪,执着于自己经历的人生和现实,在文学创作、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等方面,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史作出了经典性的杰出贡献。

  仅就文学创作而言,首先,中国现代小学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现象,题材开掘的深刻性,情节、结构的独特性,叙事艺术的独特性,都使鲁迅的文学创作具有了经典性的意义。《狂人日记》、《故乡》、《药》、《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等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在几代中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就传统文学来说,鲁迅在散文领域也创作了堪称经典的《朝花夕拾》、《野草》等散文集,“独语体”成为空前绝后的艺术创造,散文语言达到了“无词的言语”的境地。第三,鲁迅的名字更是与杂文这一特殊体裁紧密联系,以至一谈鲁迅就是杂文、一谈杂文就是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有的现象。鲁迅的16部杂文集,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是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生动传神的描绘,成为现代中国的国情史。

  可见,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当之无愧的,任何想否定鲁迅、想把鲁迅作品剔除中学课堂的做法,不仅是荒谬的,而且是非常愚蠢的。经典的修习能直接进入人的心灵深处,塑造人健全的心智和人格素养,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些真正的经典存留下来,这是塑造民族精神最便捷的途径。今天,面对鲁迅及鲁迅的作品,我们需要矫正的,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去解读、用什么方式走近的问题。如果总是把诸如“横眉冷对”、“不妥协”之类的斗士标签贴在鲁迅身上,总是给鲁迅戴上“匕首”“投枪”式的严酷面具,把他继续神化起来,而忽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忽视鲁迅作为一个真实的人那个宽厚仁爱、幽默睿智、和蔼可亲、丰富多姿的形象,不仅是今天鲁迅作品阅读和教学的悲哀,也是全民族的悲哀。

  郁达夫先生曾在纪念鲁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这话是有深刻见地的。正如英国有莎士比亚、俄国有托尔斯泰、德国有歌德,在中国,不能没有鲁迅及鲁迅的作品,任何“去鲁迅化”的癔症,把鲁迅作品当“鸡肋”的呓语,都是对一个民族的不负责任。

  就像针对中学生的“三怕”有网友说的那样,既然鲁迅作品才是最后一怕,何不为了取悦中学生,为了好教,把前两怕一并都去掉,岂不皆大欢喜!这建议非常之好,但是,我看,谁又敢呢?谁又敢呢?

2#
发表于 2009-8-23 20:51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看了,我也要拍一拍沈先生的马屁了:反问设题,正面论述——从误区、全面的鲁迅、文学创作等方面,写得堂堂正正。
进而我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沈先生的少见的收放自如的文章。一写时评,先生就拘谨多了,呵呵。
3#
发表于 2009-8-24 08:2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鲁迅作品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4#
发表于 2009-8-24 08:55 | 只看该作者
调整应属正常
搞不好再调整回来
鲁迅的文章应该有其历史地位
这个不可否认
5#
发表于 2009-8-24 08:59 | 只看该作者
  一查,相同题目的文章很多。看了一下,内容大同小异。此篇文章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值得欣赏。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09-8-24 09:01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9: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8-23 20:51 发表
认真看了,我也要拍一拍沈先生的马屁了:反问设题,正面论述——从误区、全面的鲁迅、文学创作等方面,写得堂堂正正。
进而我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沈先生的少见的收放自如的文章。一写时评,先生就拘谨多了,呵呵。 ...

对不起武先生了,可能对你有误解,我也是个从不拍别人马屁的人,我以为这是知识分子的骨气。很少见到你的文章了,也不知现在在忙些什么,挺想念的。我写的许多时时评,都是要在报上发表的,现在的报纸都是官办的,所以不得不拘谨。至于收放自如嘛,我也是主张的,但文章还是要讲章法的,论坛上有些放得太恼火的文章,也值得商榷。谢谢你诚恳的意见。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8-24 08:59 发表
  一查,相同题目的文章很多。看了一下,内容大同小异。此篇文章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值得欣赏。

吓我一跳,我以为会查到我抄袭呢。呵呵
8#
发表于 2009-8-24 09:58 | 只看该作者
中学生少学一点鲁迅也没错,我教过中学,鲁迅的文章孩子们的确不太喜欢读,也不容易懂。其实,人有了阅历之后,还会喜欢上鲁迅的。
9#
发表于 2009-8-24 1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en1029 于 2009-8-24 09:27 发表

对不起武先生了,可能对你有误解,我也是个从不拍别人马屁的人,我以为这是知识分子的骨气。很少见到你的文章了,也不知现在在忙些什么,挺想念的。我写的许多时时评,都是要在报上发表的,现在的报纸都是官办的, ...

我在专心写小说。小说更需要记忆力。散文杂文我准备再老一老再写。
章法是需要的,桐城派文章值得借鉴。但是,创作妙在有法无法之间。
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24125-1-1.html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8-24 14:43 编辑 ]
10#
发表于 2009-8-24 14:36 | 只看该作者
鲁迅 ,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家.问好
11#
发表于 2009-8-24 21:4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沈老师,跟在后面学习。
12#
发表于 2009-8-24 21:43 | 只看该作者
十分佩服楼主!学习了!对于我这个有志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应届生来说,知道以后该如何跟中学生讲鲁迅了,我会首先告诉我的学生,咱们先把鲁迅当成身边一可敬又可爱的老爷爷~~~
13#
发表于 2009-8-26 22: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8-24 09:58 发表
中学生少学一点鲁迅也没错,我教过中学,鲁迅的文章孩子们的确不太喜欢读,也不容易懂。其实,人有了阅历之后,还会喜欢上鲁迅的。


西夏是一个老师,应该很有切身经验。调整鲁迅文章还是可行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23: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8-26 22:39 发表


西夏是一个老师,应该很有切身经验。调整鲁迅文章还是可行的。

不是说鲁迅的文章不能调整,而是说有一种“去鲁迅化”的思潮值得引起注意。曾经就有人公然喊出过要打到鲁迅,我不知道真把鲁迅打倒了,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又该怎样来改写。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呼呼猫 于 2009-8-24 21:43 发表
十分佩服楼主!学习了!对于我这个有志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应届生来说,知道以后该如何跟中学生讲鲁迅了,我会首先告诉我的学生,咱们先把鲁迅当成身边一可敬又可爱的老爷爷~~~

讲鲁迅及其作品,还是要回到文本本身,认真研究鲁迅作品的艺术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1:55 , Processed in 0.0763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