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12|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词与物——房子随笔集《境遇》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4 0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词与物——房子随笔集《境遇》读后感

           ■
敬一兵

  收到房子寄来的新书《境遇》,就像突然遇见了旧日的一位朋友,心想这次再也不能放过他了。书的装帧设计很有个性,手感特别好,尤其黑色和与黑色有亲缘关系的灰色字体,在封面的白色底板上呈现出勾沉的形式,确实让我感到亲切。过去我一直以为,黑色仅仅是尊贵和严肃,现在凭借这本书我才发现,黑色还象征水的意味,是流淌和滋润,是中国哲学寓意深奥广阔的依托所在。房子朋友对封面颜色的选用,以及我读到他在自序中写下的“面对文字,我常常以为,它极有可能是一座冰山,有露出的雪光,也深藏感应的声响、色彩,也有沉在下面可供感知想象的神秘存在”这句话时,我有了类似邂逅的感觉。邂逅这个词汇浸满了惊喜的元素。房子朋友情景交融的发现和诠释,自我生活的联想与补白,还有感性色彩浓郁的语言质地,都是我偏爱的那种类型,与我读福柯的书一样惊喜。

  以自己独特、丰富的人生视角进入世界,采用我特别喜爱的那种原初的、无限意义的诗性词语,从物质景象里浮出时所产生的接触、感知、想象、经验、摩擦、纠缠甚至撕扯的种种境遇和印象,应该就是房子这本随笔集中,词与物相互关照的核质所在。语言是一个分成块的自然,对照自身而被分块,并改变了使其丧失基本透明性的一切;语言是个秘密,它在自身内(尽管接近表面)拥有有关自己将要说的一切可辩认的标记。语言是一种被埋藏的启示,同时又是一种会变得愈来愈清晰的启示。福柯的如是认识观,与房子在《时间折叠》里对词与物的感受交融得如此彻底,令我惊讶,也令我感慨,成了我阅读《境遇》而获得诸多感受的一条线索。


  这样一种词与物的直接目的、一种话语幻像、一种认识微启,还有片断的萌芽以思想句子的形式从各处向我走来。第一章中的“虚拟死亡”,所有的词与物都在印象与写意的交融中,以及“在对生命分割许多感觉的过程中,保持着对真实的触摸以及由此延伸的幻觉的忠诚”内漫衍,映衬出了词与物“我们同时在虚拟死亡的地方,获得生命的自救。我们的想法,将生长到肉体消亡的最后一刻”的背景。我面对这样的具象背景,就像是面对用细腻的写实表现纯粹美以及虚无性,用存在主义来分析其中的人物存在的相对性,当然还有外化性和虚化性的反差效果明晰的一面镜子,真切感受到了房子类似川端康成万物一如、真美求存的清澈畅达的东方式的思辩美韵,但却又超越了川端康成自我悲怜、感物伤怀的哀愁樊笼的脉搏。这显然是对那些习惯于逻辑性的终极思索的哲学家,比如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尼采以及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一种挑战,他们无力连起生与死,就如同无法承担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路径那样。

  第二章中的“响动”,房子的词与物让声音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有了意象的能动性。这样的能动性,在大音稀声的寂然无声的自然背景的映衬下,以反差的情形,质感而又形象地勾勒出人性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辨证关系,让我看见了能动性体现在了“我断定声音蜗居在里面,我用眼睛和内心的感觉,测试着声音与我的难以接近的距离”,“ 悲伤提醒他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知道自己还活着。时间在大地上的悲哀,却有人的生命来承载。每个人都这样呼喊着,继续着他的寻找”,“所拥有艺术,文字的、电影的、绘画的艺术。幻想的图景,想象的一端,重新自己的时间,让时间在瞬间停留,如同我用这些文字,在既定的现实里,拥有拯救自身陷落的幻想和浪漫”的文字里面。同时正是人性的能动性,才让我看见了“在被时间覆盖住尘世上,摇晃生命之火,释放身体的欲望,闪亮灵魂,发热发光。经历着肉体和灵魂的痛苦和欢乐,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变成一块块握紧在手里的石子,朝向人世间宽大无边的水面上,投掷出水花灿烂、细碎的光芒,并借此在人类世界沉寂的荒野上”的词与物的绚烂之光。这就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看点——即使很渺小,即使很短暂,即使有不尽的悲哀与痛苦要用生命来承载,然而正是人的能动性,让我们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局部的世界,了解了我们生命的秘密。透过文章的这个看点,我领悟到珍惜生命,努力拼搏,让生命在短暂的时光里,用声音划出一条靓丽的轨迹,而不是如同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随时都会被风和海浪抹去的那种积极向上的意境。


  第三章中的“游动的触须”,抽象出了词与物的内核,使我通过阅读,走进了房子的内心世界,经由他的文字呈现,我体验到了就像我竭尽全力也无法限定风拂的方向一样,词语欲锁定人生——现在我才知道是运动留下的痕迹的企图,总是会被其它继续发生的动作打断,而且这些动作一如我在过道上行走所掀起的气流涟漪,还有高呼让家人开门的声音,总是会先我一步涌入居室。这是意外,但也必然。居室作为一个概念符号,并非是因我而产生的那些气流涟漪和声音痕迹的栖息场所,痕迹仍会以不同的意义线索,溃退或是解构于混沌的苍穹,任我怎样挽留也无济于事,情形仿佛皑皑白雪赶走了叠翠碧绿,抑或怒放了一夏的玫瑰被秋风葬入泥土。任何痕迹都会被时光的大潮拂去。真的就没有例外吗?自我意识随了死亡而被解构是必然的,同样必然的,是我通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的文字见识了溃退的叔本华的极端化象征的尼采,通过英文字母“a”知遇了喜欢在横向的符号链条中用概念描述的德里达,以及通过奇谲而庄重地残存在石灰石墓碑上刻着的咒语,领悟到了归于金字塔里的法老们的讯息。这些被锁定的物象,还有与之相关的人生,再次将我逼指到了文字的面前。如果把自由思想和个性独立的空间理解成文字的符号,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游动的触须”,于是我以为,如何书写自己的文字,以及怎样使自己的人生获得妥帖,怎样让自己留在人生路上的痕迹变得富有意义,是为首要。


  由于我在阅读房子的随笔集《境遇》的同时,也在阅读尼采的《道德的谱系》和福柯的《词与物》,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如果说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是一个起始点,那么福柯反人本主义思想的底色就越来越浓郁了的情形,就是这个起点向下伸展的根系,但在房子随笔集的第四章里的“开蓝花的草”,第五章里的“幻觉”和第六章里的“被怀疑的内心悲剧”的词与物中所传递出来的中庸色彩,就是这个起点向上生长的叶子。人认知和活着的根本并不是真理和存在,而是外部事件和偶然。福柯的观点太极端,直线的力度太强。相较而言,“跟随类似幻觉的时间,一些东西带走,另外一些东西带来。如我期待的,那或者是另一个我。在未来,行走,说话”的房子的字眼,是不是就显得感性而又柔和得多了呢?房子用诗意和个性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词与物传递给我,没有杂质,全是惊喜,确实值得我借鉴。

  我曾经就文体探讨问题采访过房子朋友,他向我谈了他的认识观——诗歌更多地通过外在意象把作者的思想传递出来,或者换句话说诗歌把思想隐藏在意象里,看上去有如凝结水滴的姿势。他的如是认识观,在他的随笔集《境遇》里,也同样得到了淋漓的展示。诸如飘散或者与之近义的词汇,隐藏和与之近义的词汇,发现和与之近义的词汇,死亡和与之近义的词汇,触须和与之近义的词汇等等,在他的书里出现的频率很高,具有原初的诗的秉性和丰满的意象。这些像容器一样接纳程度十分宽泛的词汇,用来表征物象,自然就会在揭示外在环境陌生面孔方面,显示出客观、忠实、精到、细腻、率性和意味深长的优势。他的这些词与物的紧密结合所生发出来的暗示和境遇的结果,与其说是向我展现了生活的本质,不如说是在不知不觉间,循了一条溪流,把我引领到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桃花源,一个未被现实污染的理想国。它们存在的方式不同,人进入其中的方式不同,决定了其意义的不同,这也应该就是《境遇》一书用散点透视的形式呈现词与物的感性色彩的高光点了。我承认,房子具有直觉意味的词与物的结合特征,是我获得收益的惊喜理由所在。

  再次回过头来看房子在书序里说的那句话:很多和我有关的东西,最终都将被折叠,它们化成文字……如衣服所包裹的躯体,充溢了我的灵魂以及我用内心发现经验的许多东西,它们的品质是令我永久怀念的本真或者真实。他对词与物的细节的极端热爱,强烈而又真挚,感念的情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词与物之间的转换和美妙的传递,漫衍的感性色彩和丰富的歧义,还有在声响、色彩以及神秘感应之间进进出出的时候所唤出来的精神和意识,让我明白了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好东西,有营养。传递情感的独特性,高像素制造的清晰度,还有把物象深入到意象里面去的那种强烈的震撼感,不仅意味着房子凭借自己的词与物的驮运,把人性关照的视线,像潜望镜那样托出混沌的海面,集中投放在了观察和描绘的层面上,同时也意味着正是他的个性色彩浓郁的词与物的结合方式,锻造了这本书的艺术感染力。

  词与物,主观与客观,一切都在交融之中,难分彼此。美的境遇,让我陶醉,让我流连。随笔集《境遇》看似一些小叙事和小感念,细微而又朴素,但它的内涵,却大到了灵魂。关于灵魂或者人性的本真,现在提它的人不多了,但《境遇》里的词与物,却多次涉及到,让我能够在空虚、贫乏、焦虑和孤独中安静下来,并生出诸多的感念。可以给我带来心仪感觉的书不多,《境遇》算是其中的一本。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7:21 | 只看该作者
房子朋友随笔集《境遇》的封面

IMG0006A.jpg (27.42 KB, 下载次数: 1475)

IMG0006A.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7:23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我前期评论房子朋友的散文《意识流的浪花》已经被收录到此书中,所以有关意识流问题的探讨,在本文里不再涉及,特此说明。
4#
发表于 2009-9-4 07:3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收到了房子快递来的散文集,正在欣赏。可是敬版却写出了体会文章,足见才思之敏捷,文思之如泉了。如此一篇高屋建瓴的评析,读来让我倍感房子散文的独到之处,高人一筹之处。相信散文作者都会从中收益,从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精华支持!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7: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9-4 07:30 发表
我也收到了房子快递来的散文集,正在欣赏。可是敬版却写出了体会文章,足见才思之敏捷,文思之如泉了。如此一篇高屋建瓴的评析,读来让我倍感房子散文的独到之处,高人一筹之处。相信散文作者都会从中收益,从而写出 ...
十分感谢高版第一时间点评与鼓励,握手致意!
6#
发表于 2009-9-4 07:56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一会学习。问好!
7#
发表于 2009-9-4 08:0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没有足够的运气收到房子老师的这本新书,然而通过敬版的文字,我感觉到它一定是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声呼唤,一声呐喊,一段引擎高歌,或是一声叹息,一点疑虑,一个微颦思索的表情;它揭示着人类的本真、来自生命深处的原始张力、提示着某种生存和存在的理由、从美学的高度以缜密的思维观察着生活以及表达着对生活的发现和认知。
它一定是理性与感性、灵与肉、梦想与现实的相互纠结转化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痛苦、幸福、激情、矛盾、犹豫以及伤怀;它一定又同时凭借着文字本身而升华了生活,启发了睿智,带来把人的思想引入美的享受之中的无数感恩、祈福、眷恋、执着等人间宝藏。
它一定是一本励志之作,让人有充分的理由,珍爱偶然的、脆弱易逝的生命,珍爱沧海一粟一样的千年情缘,珍爱朋友、亲人、甚至一切静物,珍爱因世界的存在而具有的一切包括微观和宏观的物质存在。
敬版的评论本身充满着美感、理性与一切存在本身质的思索等因子,引人深思。
8#
发表于 2009-9-4 08:22 | 只看该作者
这仿佛就是敬版丰富的文字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组合,镜像纷呈,深刻的思想在文字里跳跃。问好二位散文师傅。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9-4 07:56 发表
先记号。一会学习。问好!
期待着你的点评意见!
10#
发表于 2009-9-4 08:39 | 只看该作者
  喜遇这样的评论佳文。细读后附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09-9-4 08:01 发表
虽然没有足够的运气收到房子老师的这本新书,然而通过敬版的文字,我感觉到它一定是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声呼唤,一声呐喊,一段引擎高歌,或是一声叹息,一点疑虑,一个微颦思索的表情;它揭示着人类的本真、来自生 ...
情形确实如此。感谢你的点评与鼓励!
12#
发表于 2009-9-4 08:5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并问候!
13#
发表于 2009-9-4 09:10 | 只看该作者
纵横捭阖,淋漓尽兴!
14#
发表于 2009-9-4 09:1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在等待!
15#
发表于 2009-9-4 09:11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待细品后回复。问好二位散文大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8:05 , Processed in 0.05497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