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00|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8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1111141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3-8-13 10:18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6:14 | 只看该作者
苦修二十多年,我才理解了创作上火气与激情的区别。
真诚表达自我,好坏任人评说。我现在写小说写评论,就是这样的心态。
欢迎朋友们拍砖!
3#
发表于 2009-9-18 16:47 | 只看该作者
对这篇文章观点深表赞同。

我小时候还是很欣赏宝黛爱情的,但是随着渐渐长大,每当看到宝黛爱情这些段落,越发让我郁闷。应该说,《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的文学性不容否认。但同时,《红楼梦》也是让我非常郁闷的一部书,太压抑了。

中国人的性格中有一种遗传下来的压抑成分,这种压抑来自长久以来“非人性”的文化传承。比如封建时代人人性的压抑,儒家对“君子风范”的慎独要求,等等等等…………

这种压抑表现在文化上便形成一种独特的“残缺文化”“写意含蓄文化”,比如中国盆景讲究将天然的植物捆扎、扭曲、毁坏树木天然纹理。太湖石为文人喜爱,与其沧桑、多孔的外形有关。

中国人有悲情、忧郁、压抑情结,我们崇尚的一些英雄有很多是悲情,如项羽这个屠夫,人们因为他的悲情而轻易的原谅了他的嗜杀。

西方人天性率真,无论从文学,还是绘画、盆景艺术,都可以看出。

当然,对于中西方文化不同的优劣,这是见仁见智的,和人的价值观有关。但总体来说,我还是支持社会更趋向自然和人文,而人性是符合自然,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范畴。
4#
发表于 2009-9-18 17:28 | 只看该作者
此文雄浑!
5#
发表于 2009-9-18 17: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武先生大作!也冒昧掺合几句。
我觉得有些地方夸张了。比如“漫漫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中国人人不像人:特别是女人,可以像名马似的在相互交换、赠予。”
人人不像人——有那么严重吗?我觉得中国文学作品留传下来的一些压抑,也许是悲情故事容易被记住的缘故。早期的诗经,后来的敦煌曲子词,描写民间生活情趣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文学作品的生成似乎总离不开生活的土壤,西方作品自然反映西方生活,揭示丑陋堪称伟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也可以看出其社会丑陋的现实存在。
即便西方经典,有许多也都是描述上留社会的乱象。看过一部电影,一个妓女被男人玩弄又宗教势力审判的抗争,这些虽然都宣扬了一些积极的东西,但也反映当时足够黑暗的社会现实。
茶花女、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这些也刻画多了上流社会的百态人情。若说悲情、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德伯家的苔丝这些也足够悲情,而基督山伯爵宣扬的又是什么呢?希腊哲学神话都不错,但是他们那些王权争夺的残酷血腥也丝毫不亚于中国的皇室。
他们的底层人不是没有人关注,尼采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生活在中国而感到压抑。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似乎也不止于爱情故事。文学的形式也不仅仅是小说。也觉得卡夫卡和一些特殊取向写作的人不是一个比较级别。
当然了,学习才能进步。学习西方,西方的个性解放是比较先进,同时也滋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包括东方只要是好的,自然都应该借鉴。另外个性也不能丧失。

[ 本帖最后由 云端 于 2009-9-18 17:56 编辑 ]
6#
发表于 2009-9-18 19:20 | 只看该作者
武兄的新作细细地读过了,诸位的评论也细细地读过了,很有一些感想,却很难说得清楚。
武兄推崇西方文学本没有错,红楼梦及其他古典名著的也确实有太多压抑人性的描写。不过,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作者的出发点就是不同的,中国文人更注重经世致用,更注重描写现实,更注重干预生活,也就是尽量叫文学有实用功能,而西方文人往往更注重人性,尤其在人性受压制时就必然会导致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事实上,这样看似仅仅赞美人性的作品仍然是有干预现实的功能的,要不然也不会被禁。而在中国,被禁的书和被禁的程度远远高于西方,也许正是干预现实的功用高于西方的原因。
总感觉东西方文学像是树上的两条枝,一条是结果的,而另一条是只开花的。但实际上我们很难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结果的总是先有花才可能有果,开花的难免也会结出果来,但花绝不见得比果更美好、更高明。
我很喜欢西方小说中构架故事的功力,以及描写生活的细致。在一部百万字的小说中有一个完整的框架,这是中国文学远远达不到的;而可以将细节描写得如同油画,这也是中国作品达不到的。至于其中的思想,也是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如云端提到的几部,还有在中国非常流行的《百年孤独》《飘》《汤姆叔叔的小屋》,都不是反应人性的,倒觉得思想上更与中国小说接近,其反应现实、干预生活的程度不亚于中国古典文学。
这一点是同意的,中国文学之缺少人性是因为中国历来的制度缺少人性,是生活本身缺少人性。而这一点反应在文学作品中,就是我们见到的这个样子了。曾有西方作家质疑巴金,说他《家》里的爱情描写不真实,巴金的回答是,你不了解中国。很难想像,如果如西方小说一样写人性,中国读者还会相信这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吗?
一点儿不成熟的意见,供武兄参考!
7#
发表于 2009-9-18 22:0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大作,很是欣赏。但也深感无奈。什么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作品,在中国几千人治的环境下,讲人性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文学作品中也人性就会少之又少,这才符合现实,如果环境不能改变,中国文学作品的方向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不管个人如何倡导和努力,几乎都是徒劳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1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9-18 16:47 发表
对这篇文章观点深表赞同。

我小时候还是很欣赏宝黛爱情的,但是随着渐渐长大,每当看到宝黛爱情这些段落,越发让我郁闷。应该说,《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的文学性不容否认。但同时,《红楼梦》也是让我非常 ...

谢谢微风版主点评、支持我的观点!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1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唐蒙他爹 于 2009-9-18 17:28 发表
此文雄浑!

谢谢朋友,问好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1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09-9-18 17:52 发表
学习武先生大作!也冒昧掺合几句。
我觉得有些地方夸张了。比如“漫漫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中国人人不像人:特别是女人,可以像名马似的在相互交换、赠予。”
人人不像人——有那么严重吗?我觉得中国文学作品 ...

谢谢云端!
我写这文章,并没有想让多少朋友认可。我只是表达我的所信——以后我自然会按照这个路子写下去。
中国人人不像人——正确的读法是:“中国人,人不像人”;不是“人人不像人”。呵呵,握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10: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9-9-18 19:20 发表
武兄的新作细细地读过了,诸位的评论也细细地读过了,很有一些感想,却很难说得清楚。
武兄推崇西方文学本没有错,红楼梦及其他古典名著的也确实有太多压抑人性的描写。不过,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作者的出发点就是不 ... [/quote]

谢谢如空!
文学在以往,审美自然多一些。其实文学还有审丑的功能。人性,既有善,也有恶。而中国的人性之恶,远远没有得到文学上的有意识的审视——这在小说上,以后大有作为!
共勉!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9-19 1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心静如水 于 2009-9-18 22:01 发表
  拜读大作,很是欣赏。但也深感无奈。什么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作品,在中国几千人治的环境下,讲人性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文学作品中也人性就会少之又少,这才符合现实,如果环境不能改变,中国文学作品的方向也不会 ...

谢谢如水!
现在我回复着大家的贴子,想到我文章中表述的,还有如水的贴子所说的“人性”,自然是把的“善”的一面。从这点上说,中国土壤里不多,无论现实与文学中。那只好审丑了——这是极有开拓价值的领域。
13#
发表于 2009-9-19 17:52 | 只看该作者
提。

问好武版,现忙。容时间上来仔细拜读。
14#
发表于 2009-9-19 20:13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武先生的基本观点。
  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学,我喜欢一些,主要是小说和诗歌。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不大喜欢。觉得主要是说教的成份多了。对西方作品,特别是文艺复兴时的作品,我觉得很好,主要是思想解放与人性解放的作品多。当然,西方中世纪的作品也不行。在专制制度下不可能出现好作品。
  解放后,红色作家的作品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说教”的成份更多了。现在,又将一些红色作品改编电视剧什么的,当然还是为政治服务。
  佩服武先生读了这么多的书。
15#
发表于 2009-9-19 20:15 | 只看该作者
读了主帖和跟帖,看得出“认真”二字,首先我想说这是江天近个时期以来一个“质”的飞跃。曾经,有多久、有多少文、有多少跟帖如蜻蜓点水或令读者无所适从而表示无奈?只这一点上,应该感谢武版的此篇作文。

说到人性,举凡中外“爱情”小说,我们能联想到的如楼上几位文友所提。如果没有选读这些名著的经历,大约是谈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鉴此,想我也不敢乱说,但在好文面前,还是粗略谈下不成熟的看法。如果以《红楼梦》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为蓝本来叙事东西方文学对“人性”的伸张和表现,参差自然可窥。但若以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来论,两部巨著的遭禁似乎“道理”也相差不远。文以载道,画也依然,如空所说“而可以将细节描写得如同油画,这也是中国作品达不到的”也不尽然。记得我在看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时,自然联想到笑笑生的《金瓶梅》,后来觉得它们本没可比性。再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初读的时候是在小学,对书中可否关照“人性”没有太多的思考,只印象深刻到是我所读最受感动的一部书,它甚至影响我后来细读《林肯传》,乃至无形中对今日奥巴马的拥护。其实,无论中外作品,真的如大家所说,它们影响和干预我们的生活,乃至指导我们的世界观。

文学的大道在西方,文学的真经在西方。我们应该拿出唐僧西天取经的精神来,从西方文学中取来精髓,写出具有深刻人性内涵的作品来,进而改造民族精神。——武版这个收尾应该是自己为文的方向,看得出其中的坚定和激情,扣主题为“文学大道”,作为文友,我这里祝愿武版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8:24 , Processed in 0.1107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