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57|回复: 91

[原创] 蛐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8-21 16:43 编辑

  刚在桌前坐下,女儿就说:“我看到一只比较好看的小强。”

  一听这话我就头大,正寻思是不是又得用药熏时,却见柜边有只小小的黑虫,远比蟑螂可爱,行动也不那么鬼祟:
蛐蛐。

  问女儿:“你见到的小强是不是个头偏小,腿偏长。”“是,比别的小强好看。”我惊讶——女儿竟连蛐蛐都不知道?问她:“你没见过蛐蛐?”“没有。”她也没时间好奇,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

  晚,蛐蛐开始叫。我走近它,它也不担心,自个叫自个的。

  早年的暑假,住父母家。院子外是大片草坪,每晚蛐蛐声一片,想捉只让女儿看,不等走近,立即安静,才往回走,它们又此起彼伏地欢唱起来。再走过去,又静悄悄。而且无论我站在那里等多久,它们都可以屏住气息,不让我发现。

  我不知道蛐蛐这么难捉。小时,哥哥们带我去捉过蛐蛐。那时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开会,哥哥们要上晚自习。我随大哥先到教室报到,铃声响过后,大哥把我带出教室,走到二哥教室门口晃一晃,二哥就悄悄出来。我们一起到学校后面,那里有许多杂草,蛐蛐正在大合唱。哥哥们让我呆在一边不要说话不要动,他们去捉蛐蛐。那是手到擒来的事。只见他们听闻着蛐蛐的叫声找了去,一人打亮手电,一人猛地翻开一个石块,不知怎么回事,蛐蛐就到了他们手中。捉到数只后才回教室。我知道这事不光明正大,因二哥蹑手蹑脚、弯着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实教室里人不多,我猜想都出去找蛐蛐了。大哥回到教室时,教室里多了个老师,不等老师发问,大哥就解释:“我带我妹妹去厕所了。”说得理直气壮,老师也就不过问。

  晚回到家,还要过父母那一关。一路上,哥哥们就左交待右嘱咐,让我不许同父母说这件事。我觉得父母对我们那么好,这事为什么要瞒他们,何况只是捉蛐蛐而已,那时父亲还买了橡皮筋请隔壁院子的女孩来教我跳。一路都在盘算,是告诉父母还是不告诉。

  回到家,不等父母问起,蛐蛐先告了状:有一只叫起来。于是事情败露。这只惹事的蛐蛐使得哥哥们再也不带我去上晚自习了,每当父母去开会的晚上,我就独自在家。有时也试着在院子里顺着叫声去找蛐蛐,从没有成功,那时以为当我长大,长到哥哥们那样大时,捉蛐蛐就会是件简单的事。谁知这事和年纪没关系,我都成为母亲了,还是没有办法捉到一只蛐蛐。

  这只蛐蛐却不用我去捉,自个跑进家来,而且又如此活泼,让我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担心:若它一夜叫个不停,那要怎么办?我敲敲盆,它停了几秒,又继续叫起来。我担心木华为此生气,特别同他说:“家里有只蛐蛐,走路时千万小心,不要踩到。”其实我知道蛐蛐哪有这么容易被踩到。“你养了一只?”“没有,它自己跑进来的。”

  我不知这只蛐蛐为什么跑进屋来,这是当年住在父母家时从来没有过的事,那里是虫鸣声从不间断的郊外。诗经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现在刚刚入秋,怎么就进了屋呢?莫非是“促织鸣、懒妇惊”,可现在又哪里需要做冬衣?不过心内很是欢喜,不知它要吃什么,又不知要怎样把它留下来。

  蛐蛐学名蟋蟀,又名促织,流传得最广的是聊斋中的那个故事,然而我不喜欢,想到一个小小孩童为了家人生计要化身为蛐蛐去争勇斗狠,就觉世态炎凉。

  老轻也写过一篇养蛐蛐为生的人的小说,我认为它是老轻所有小说中最成功的一个,语言京味十足,读来满口生津,和他过去的小说不可同日而言。这篇小说后,他就停下来了,没再写小说或其它文字:之前两本小说都出版了,就这一本无法出版。我猜和题材有关,前面两本,一本是所谓的枕头加拳头,一本是言情小说,出书时两本均被改了个时髦的名字。这本写的是一位养蛐蛐的老百姓,为保住一只祖传的蛐蛐罐不被日本人抢走,被中日两方的人弄得十分悲惨的故事。那时老轻每写几节都传给我看,到结局时就没传了,也没有问,因结局已不言自明。那时我以为他会凭这本小说一炮而红,因这本书全没有第一本的粗糙,第二本的痞气,而是以儒雅、温和的笔调来写小人物的悲伤往事。谁知这样的小说竟不能够出版。至此,他就停笔,用前两本书的稿费买了相机,沉迷于摄影。

  知道蛐蛐的许多事,就是从老轻的这本小说里。但我不可能近距离看看那只跑来家里的蛐蛐,是不是长了两只大牙。

  古时许多人养蛐蛐陪自己,这一只是自己跑来家里的。就像我用了这一整间屋子,来养它。养蛐蛐,有人为看它打架,有人为听它的叫声。马未都说,皇帝养蛐蛐是想听自然的声音,那时也不可能想听歌就听歌。现在想听歌就听歌了,但能在家里听到蛐蛐声,感觉又不同,甚至觉出了几分唐宋的诗情,诸如“吟蛩随月到回廊”之类,吟蛩,自然也是蛐蛐。

  可我能养它多长时日呢?记得电影里有个皇帝,好像是傅仪吧,他小时在金鸾殿玩蛐蛐,那只蛐蛐跑了。晚年的他又走到那个大殿中,听到了蛐蛐叫。这个细节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从小就记到现在,因当时就感到了人生的无常。

  这只蛐蛐没能够在我们家许长时日,两天后的一个黄昏,我在一只盛满了水的盆里看到它。门外有风在吹,我的风铃正细碎地响,它也许只是进来避避风,却避到了水里,那一刻,我感到一些落寞。

  后来有同事说,距我家不远处,有人斗蛐蛐,开了跑车来,买只蛐蛐,输了丢下千把块就走,并不搭理那只刚刚还在厮杀的蛐蛐。


评分

1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2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立红 于 2017-8-20 19:56 编辑

昙花,这是遇见蛐蛐啊!
昙花这篇文章写得精细,写得入心,好像没有布局,因为立红知道昙花不写小说,不精于此道,只是随性而写,但处处成局,浑然天成,一只小小的蛐蛐让你写得悲欢离合俱在,人间冷暖自知。
文章由女儿不识蛐蛐导入,引出儿时和哥哥们捉蛐蛐的趣事,蛐蛐难捉,再回到开篇,那只蛐蛐不请自来,那也是自有渊源的,引用的诗经以及几个故事非常出彩,自然,不雕琢,特别是加入老轻写的蛐蛐书,有趣却不大卖,极说明问题,又加入了溥仪这样的末代皇帝,两次听蛐蛐的境遇对比,它清晰地告诉我们,那些平凡百姓的小故事比不得言情畅销书,这是什么呢?是社会的悲哀。后一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有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悲凉感。两相对比非常出色,就是蛐蛐一样的百姓小人物与皇帝一样的九鼎至尊,面对命运,都同样显出无奈与屈从,没有人能与之抗衡,面对自然,都有想用蛐蛐来倾听的愿望。不管居于陋室还是皇宫,都有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想法。一只小小的蛐蛐,承载了多少人间事啊!这还没完,最后一个包袱抖得极好,这只闯入家中的蛐蛐,可能就是被富豪斗蛐蛐后,弃之不理的牺牲品。揭示蛐蛐的来源,首尾呼应,文章非常紧凑,好看!
读这篇文章,想到一个词:盛世蝼蚁,这就算盛世蛐蛐了吧!盛世之下,其实难副。
文章构架精巧,故事引人入胜,内涵丰富,想一想,谁不是 一只蛐蛐呢?很多人间悲喜心酸过往,就是小悲小喜,而社会的视角就是,蛐蛐一样的生命也有尊严,但常常不被唤以生命,通过这篇,想了很多,关于命运,关于生命,关于自然,这就是写作者给予我们的丰富的东西,可能再次读,又有新体会,这样的文无疑是上上品。
喜欢,昙花,真心喜欢这篇篇幅不长,却非常耐读的小文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2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17-8-21 09:59 编辑

坐个沙发,都让这秋蝉吱吱得不得安宁。下一次留给蝉衣,好把精彩评论放茶几上让众人当早点品尝。我不是评论员,一直就对长篇评论不咋感冒,所以抱歉了。

点评

俩字,很浪费资源。这样的显著位置应该有值得阅读的文字。都等着吧。  发表于 2017-8-20 23:49
发表于 2017-8-2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17-8-20 15:30 编辑

刚好赶到。这时间恰恰好!

点评

渐一番风  发表于 2017-8-20 23:55
昙花好像不知道李清照“见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里的寂寞凄凉,引用“蛩声”,这句更有内涵一些。  发表于 2017-8-20 23:5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草姐!
你动作真麻利呀

点评

她属猴的  发表于 2017-8-20 23:56
发表于 2017-8-2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17-8-20 15:27 编辑

不客气一起霸占了吧。前面都是好位子!看了写评论。昙花这文章想写评论还真是不容易。用小孩子的心性,让一只误入房间的蛐蛐如了文字的核,活灵活现出一长串生活场景。小时候那些童年贪玩的故事也就相继入场。平静地诉说里,对蛐蛐的喜欢由衷而发,感染读者。:victory:

点评

哦,进步厉害了!评得不错!  发表于 2017-8-20 23:5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20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趣味浓厚,语言很唯美。
发表于 2017-8-2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地方,等晚上再细读
发表于 2017-8-2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七楼了,这楼盖得快

点评

你家在八楼,快到你家门口了。  发表于 2017-8-20 23:58
昙版也在盖楼啊,一层一层的楼,精心地,稳稳地架叠。而到了最后,却稍稍地拨偏了一点点。先前那些楼,便都摇摇晃晃的,欲坠不坠。好惊险啊。一篇散文,却是小说的手法。  发表于 2017-8-20 16:07
发表于 2017-8-20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能说,昙版写实的功力了得!
发表于 2017-8-2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捉过,没养过。

点评

吃过,没养过。  发表于 2017-8-20 23:59
发表于 2017-8-2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小蘖 发表于 2017-8-20 16:08
我只能说,昙版写实的功力了得!

小蘖说的极是,那盖楼的比喻,我仔细想了,真确切,确切,不愧是小说高手,评起来也是悬念、包袱,回味无穷
发表于 2017-8-20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昙昙的蛐蛐,让我想到小时候与哥哥们一起捉蛐蛐玩的场景。感觉好遥远,又是那样的亲切。
发表于 2017-8-2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平实、随和、自然的笔触,将一段记忆深处的往事勾勒的如此风生水起,勾起了人记忆深处的某些画面,而信手拈来的趣事、小说与诗词,让文字厚重典雅……学习,拜读,问好!
发表于 2017-8-2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也和弟弟一起去捉蛐蛐,放罐头瓶里,喂他们倭瓜花,也带着自己的蛐蛐,和人家斗蛐蛐,输了会哭鼻子。小蛐蛐,小童年,哎,一去不复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17:49 , Processed in 0.147123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