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活得明白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6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智力残疾是最痛苦的残疾。
  
  报载,有保姆用一条狗链子将老年痴呆的主人捆在理发店门外的树干上,自己却在里面理发,而主人的儿子居然对保姆的行为表示了“理解”。这条新闻令舆论哗然,举国愤怒,也让社会更加关注“老年性痴呆这一社会问题”。智力残疾之痛苦可见一斑!
  
  老年性痴呆者被保姆用狗链拴在树干上,他本人却浑然不觉维护自己的“人权”。而我们生活中却有这种无形的看不见的比“狗链”更可怕的绳索,曾经、或正在牢牢的捆着数千万、数亿、数十亿的人!
  
  什么是“人权”?我们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拥有做人的基本权利,而人权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自己知道自己是个人!”但很可惜的是,这世界上的很多人活得像个快乐的痴呆,他们浑然不觉自己是个人。某弹丸小国广场上数十万群众集会,向主体思想表忠心,步调整齐,口号震天,数十万人整齐得如铁板一块,让你不得不惊叹主体思想之伟力!前苏联红场上,人们饿得面黄肌瘦,但并不影响他们高高举起斯大林主义的伟大旗帜。这些人,是一群被“看不见的链条”拴着的人,他们不但不反感,甚至还感谢这根伟大的“链条”。因为被这样的“链条”牢牢拴着,他们无法挣脱,无法看到链条范围之外的世界。因此,他们很整齐、很一致、很豪迈,自然很“快乐”。就像被麻醉的手术病人,浑然不觉身体和肉体上所受到的煎熬、鞭笞和伤痛,失去了“自己知道自己是个人的权利”!
  
  智力残疾是最严重的残疾,它对人的伤害比肉体残疾要严重得多。一个人的智力残疾是对一个家庭的伤痛;一群人的智力残疾是一个社区的伤痛;一个国家的人的智力残疾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伤痛!智力残疾的后遗症是很严重的,一些先天智力残疾者被《婚姻法》剥夺了生育后代的权利,一些后天智力残疾者丧失了抚育后代的能力和监护权。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力残疾左右着民族命运之兴衰!文革的遗祸至今阴魂不散,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的智力残疾被代代相传,鲁迅《阿q正传》的后代们至今仍然迷恋“人血馒头的药效”。阿Q就是一个智力残疾者,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的代表性人物。很多年过去了,鲁迅死了,阿Q也死了,可是当我看到“亩产十万斤”、“水变油”的戏法骗得全国人团团转,看到算命和风水先生们大行走俏,看到某些打着“国学旗号”的被时代所抛弃的玩意又死灰复燃的时候,我忽然似乎看到九泉之下阿Q胜利的微笑:“呵呵,我的遗传基因还是很有民族基础的啊!”
  
  上面这种智力残疾是一种特殊的智力残疾。这种残疾的特效药就是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也是预防和延缓老年性痴呆的重要措施。
  
  俗话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三代不读书犹如一窝猪。人证明自己不是一头猪,首要必须活得明白,读书就是活得明明白白的最好捷径。
  
  首先,要多读书。有人说:“北朝鲜人真幸福,虽然穷困,但活得快乐。”我想说,其实这是傻,不是幸福,因为他们只读一本《伟光正的主体思想》;有五六十年代人说:“我们那时代的人很纯朴。”我想说,其实这不是纯朴,是傻,因为他们没有读过一本叫《人性》的书;有人说:“我们现在聪明了,都为了自己活着,一切向钱看。”我想对他们说,其实这不是聪明,是真的傻,因为你没有读过一本叫《向前看》的书。人只有多读书,才能不傻。
  
  其次,不要只读一类书。有人学了马克思哲学,就忘记了这世界上还有尼采、萨特、黑格尔、孔子、孟子、老子、孙子……有的人只看鲁迅的书,闭口张口是鲁迅,浑不觉这是鲁迅本人最讨厌的。钱学森最崇拜马克思哲学,言称自己的科研都是马克思哲学指导下进行的。钱学森晚年最荒唐的错误是支持伪气功、伪科学,因为他特殊的地位和号召力导致伪气功、伪科学祸害无穷。马克思哲学是哲学,但哲学并不仅仅是马克思。当一个人只迷信一本书、一类书时,再好的书都变成一种害书。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户,我们需要多个方向、多扇窗户才能看明白外面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读书,但不要无条件的爱上书。有人读《红楼梦》,读来读去,就陷进去了,有人甚至陷进去一生,有成就的叫红学家,没成就的叫红学迷。对于红学家来说,这是养命的职业。对于红学迷来说,就是一种低效率的读书了,这世界上值得好好读的书可不仅仅只有《红楼梦》一本。
  
  很多人读书、写书,会不知不觉的爱上书,爱上书中的人物。研究历史的会爱上自己研究的历史人物,读书的会爱上作家书里的人物。显然,史学家阎祟年和作家二月河就不知不觉的爱上了自己书里的康熙大帝、乾隆大帝、雍正大帝们。爱上了,也就尽力美化他们,将帝王们美化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家、思想家、人民的公仆。读者们自然会被这样的书潜移默化的欺骗着,看不清历史的真相。当一个作家爱上书中的历史人物,这本书的史学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样的书往往就变成一本害书。
  
  读书人应该怀着一颗散淡的心。不咸不淡、不温不火、冷冷静静、不远不近,这才是真正开卷有益的阅读。太远了,你看不清面目。太近了,不识此书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书中。读书人的散淡,即所谓从容,从从容容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当一个人迷恋上一本书、一类书时,即便是再好的书,一样近乎等同于吸毒,甚至会毁掉你的生活。有迷恋武侠而荒废学业的,有迷恋情感小说而一生未婚、甚至自寻短见的,有至今仍在迷恋虚无的意识形态而致使整个民族、国家与世界大势相悖的。读书看来不是小事,小到影响一个人,大到影响历史的进程和民族的命运、未来!
  
  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诉求,其实不是名利,也不是金钱,而是活得明白。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饥饿穷困,而是活得糊涂。很多智者如李叔同等,曾出入于名利场,最终却皈依佛门,还不都是为了人生活得更明白些!很多人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却不知道郑板桥此言是出于无奈,他所生活的时代是混沌的时代,是不允许人清醒的时代,他只有假装糊涂。而这些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者,估计不是难得糊涂,而是真糊涂了!而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因为先生意识到医学或许只能治疗肉体的残疾,对于国民的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只能用警示的文章作为良药了!
  
  读书可以让人活得尽量明白些,活得尽量象个正常人、健康人!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0-28 16:1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0-26 15:58 | 只看该作者
同感,说起来有多少人能真正活得明白?
问好微风版.
3#
发表于 2009-10-26 18:39 | 只看该作者
是呀,能有多少人能活明白?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4#
发表于 2009-10-26 20:28 | 只看该作者
从好书中吸收营养健全心智的确非常必要

支持!
5#
发表于 2009-10-26 22:5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个话题。微风版主的探讨很深入。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增加知识,而学无止境也让自己在越发开阔的视野里越发认识到原来的渺小。很多事真是越想越糊涂,就算想明白了反倒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

幸福与否,似乎没有绝对的标准,似乎更在于人的价值取向,这与人的生活条件和精神境界有关,甚至有阶段性,只要自己感觉快乐就是幸福的,也不好判定什么对错。哲学家的智商应该比开咖啡店的老板高许多了,可是咖啡店老板未必不如科学家幸福。
我认为活得明白未必就能幸福。尼采终其一生探索哲学真理,最后却精神分裂了,我不知道他算是活得明白的还是糊涂的;李叔同是皈依佛门了,可是都像他这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不知道是否存在许多悖论。

[ 本帖最后由 云端 于 2009-10-26 23:28 编辑 ]
6#
发表于 2009-10-28 08:24 | 只看该作者
快论、纵情之论,使我想到三十年代梁遇春的散文——也许是气质上。
深感赞同。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10-26 15:58 发表
同感,说起来有多少人能真正活得明白?
问好微风版.


问好!因为难,才可贵。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山姑——幽兰 于 2009-10-26 18:39 发表
是呀,能有多少人能活明白?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是啊!每个人孜孜追求的就是想知道自己活着为什么?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鲜衣怒马 于 2009-10-26 20:28 发表
从好书中吸收营养健全心智的确非常必要

支持!


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09-10-26 22:53 发表
喜欢这个话题。微风版主的探讨很深入。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增加知识,而学无止境也让自己在越发开阔的视野里越发认识到原来的渺小。很多事真是越想越糊涂,就算想明白了反倒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

幸福与否,似乎没 ...



谢谢交流指正。人生的目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追求。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9-10-28 08:24 发表
快论、纵情之论,使我想到三十年代梁遇春的散文——也许是气质上。
深感赞同。


谢武兄鼓励。信口之谈,诚惶诚恐中。
12#
发表于 2009-10-28 11:29 | 只看该作者
人不自知,就无所谓明不明!
心智启蒙,是人类最初的也是最后的使命!
13#
发表于 2009-10-28 19:12 | 只看该作者
其次,不要只读一类书。有人学了马克思哲学,就忘记了这世界上还有尼采、萨特、黑格尔、孔子、孟子、老子、孙子……有的人只看鲁迅的书,闭口张口是鲁迅,浑不觉这是鲁迅本人最讨厌的。——其实,不做学术研究的人(一般大众),说起这些人物,也就知道个大概皮毛。说穿了:古今中外之所谓文化,传承而已。

试问:芸芸众生,几人活的明白?

学习。微风这篇文章很跳跃。
14#
发表于 2009-10-28 20:1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笑话:在地铁上日本人读报纸,法国人读浪漫小说,德国人最酷,竟然抱着厚厚的哲学书在啃,而中国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绝不读书。
也有统计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地位、收入与他们读书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可是在中国却相当例外……
15#
发表于 2009-10-29 10:49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的文章总是有份量的。
很赞成这样的观点:当一个人迷恋上一本书、一类书时,即便是再好的书,一样近乎等同于吸毒,甚至会毁掉你的生活。其实,不只对书本这样,对各种思想也应该这样的。各种思想都是有正确的一方面,也有缺陷的一方面。不能以一种思想来统一全国人的思想。
而我们以前最大的悲哀就是用行政的手段来推行一种思想,将其它思想排挤在外,国人的智力残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4:20 , Processed in 0.1646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