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金秋】散文:碧水黄叶何处是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7-10-19 1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墨含香 于 2017-10-19 13:42 编辑

我不会写作。但是通过 这个小故事,我怎么感觉是法律逼死了那个孟老头。你看,因为老孟说生养他们只盼着他们日子会好起来,谁想到会弄成这种样子,还要强制执行,这不符合他心愿,他不想执行儿子们。所以... ...悲剧啊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10-19 14:44 编辑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19 13:35
“他故事”之末与“我情悟”之本的关系,值得斟酌。“他故事”的叙述里“我情感”的参与不浓,致使 ...

几年前,我被女儿国论坛邀请当唯一的散文终评评委,明知道这是得罪人的,但一二三总要定的。
我发现所有征文“我”的要素太多,客观的要素太少,这实际上是对散文的误读。
此前,阅读民国大师们的散文,好文章很多,但相比较之下,我比较喜欢周作人和胡兰成的文字。
当然,这俩人作死,都去抱了日本人的粗腿,一南一北成为历史的笑柄
单从文字上论,周作人的散文比鲁迅的好,胡兰成的比张爱玲的好。
当下我最喜欢读的三个散文家作品是柴静、刘亮程和野夫。
这些人的散文讲究客观之大,本我之小。
笔触是我的带入,结果是客观的放大。
这些文字,几乎看不到我了,或者说我的所谓悟几近于无。
这大概就是小作家和大作家的眼界区别。
更不用说杨朔、余秋雨、于丹这些马屁精的所谓恍然大悟了。
所以你说的我参与悟的要义实际上剥夺了读者的悟
那样,写散文还不如卖老鼠药更解恨。

点评

先生的这段话,对我很有启发,谢谢!  发表于 2017-11-15 22:26
各有所好,不一定论。写作者各自耍明白自己的位置或写作的目的。  发表于 2017-10-20 23:24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4:42 | 只看该作者
水墨含香 发表于 2017-10-19 13:41
我不会写作。但是通过 这个小故事,我怎么感觉是法律逼死了那个孟老头。你看,因为老孟说生养他们只盼着他 ...

:handshake
19#
发表于 2017-10-19 15:1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语言还是一样实在和犀利!
只要是站在文学修为的路上,自己的个性还是要保持的!
20#
发表于 2017-10-19 16:03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10-19 14:11
几年前,我被女儿国论坛邀请当唯一的散文终评评委,明知道这是得罪人的,但一二三总要定的。
我发现所有 ...

相比于野夫,我更喜欢刘亮程。胡兰成对台湾作家影响大一些,比如朱天文。“笔触是我的带入”,这个很关键,是否带入?值得思考。每次看你评论,就觉得你是非常优秀的读者……
21#
发表于 2017-10-19 16:07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19 12:15
首先,说一下这篇文章的瑕疵,只是一种个人感觉或观点:
1、文章中有错别字以及用词不够准确,比如:赚到 ...

先生之评,微观多,而令箭作品主要在宏观,当他跟别人掐的时候,已经暴露了问题。管见,也是一个偏见。

点评

令箭曾经屡次暴粗口直接点名道姓,非文人行径,只能遭来一篇哗然。当然,我以文说文并非没有胸怀,作为这次评委之一,更无私心,不然又何必如此这般浪费时间精力?请明鉴。  发表于 2017-10-19 16:33
有理!  发表于 2017-10-19 16:30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7:42 | 只看该作者
芒乡化十龙 发表于 2017-10-19 15:17
老师的语言还是一样实在和犀利!
只要是站在文学修为的路上,自己的个性还是要保持的!

:handshake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7:52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19 16:03
相比于野夫,我更喜欢刘亮程。胡兰成对台湾作家影响大一些,比如朱天文。“笔触是我的带入”,这个很关键 ...

我的阅读排序是递进,而不是排列。柴静散文直观通达,文字比曾号称“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的董桥好得多,该说的话说完了就结尾,从不拖泥带水,相比较龙应台的啰嗦不知好多少倍。刘亮程从没有我的带入,就那么静静地叙述,不急不躁,不猛不缓,我觉得那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精灵和神仙的对话。野夫的叙事散文,我觉得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当代作家里超越他的几乎没有,甚至文字情愫比柴静的还要好,但他的散文戾气深重,就像他的爱一样强烈。他写母亲,写外婆,写父亲,没有人能超越。文章思绪却和这个时代是严重冲突的,虽然情操高达却难以成为主流声音。
24#
发表于 2017-10-19 18:35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10-19 17:52
我的阅读排序是递进,而不是排列。柴静散文直观通达,文字比曾号称“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的董桥好得多, ...

      看到你说“文章思绪却和这个时代是严重冲突的”,想起一个小故事:
      1957年,在上海,罗稷南问毛泽东: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深思了片刻,答:“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罗稷南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见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
      内里的东西,先生比我懂。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9:59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19 18:35
看到你说“文章思绪却和这个时代是严重冲突的”,想起一个小故事:
      1957年,在上海,罗稷南 ...

我选择小说写作,而放弃散文写作,原因也是这个
26#
发表于 2017-10-19 20:03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10-19 17:52
我的阅读排序是递进,而不是排列。柴静散文直观通达,文字比曾号称“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的董桥好得多, ...

      跟你胡吹乱侃几句:
      在论坛胡掐,不仅是情感干涩问题,我觉得是悲悯情怀不足。这也在作品里有所反应。
      宏观思维上,哲学意义上的反思不够。可能是心灵欠缺自由。比如对文化的反思:“五四”(恰好近百年)是近乎全盘西化的、文艺复兴是走向古希腊宗教与思想传统的,现在的中国,常见的是物质主义的、犬儒主义的、狭隘民族主义的、传统奴化的和伪国学创意的等,这些,结合当前美国文化垄断的国际形势,想象中国文化的未来,应该如何构建开放型的中国文学作品?可能许多作家正在思考。
      当然,不想像鲁迅被国民政府追杀,可以跟风走,新一轮的热门题材可能是传统文化,“一窝蜂”的新浪潮即将来袭,可能会附带一些现代意识。
      祝福!
27#
发表于 2017-10-19 2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10-20 18:06 编辑

  这篇文章的主旨应该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孟老头之死,到底谁之过?法庭这样调解,理论上讲,没有错。儿女“不孝”,看似有错,实则情有可原。

  从另一个角度讲,法律是无情的,这也造成了它的机械性冰冷性。办案人员如此的强硬态度(又手铐又是手枪的,虽然只是装装样子),但对人的尊严与面子却是至命的伤害。这实质上加深了孟老头与儿子的情感裂痕。相对于饥饿,我想孟老头更宁愿选择亲情。在把天伦之乐看得特别重的中国,这样的执行方式无疑是愚蠢的,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教条主义。——法院这样处理的结果,并没起到立杆见影的作用,因为儿子不是不拿,是穷得拿不出。法院这样的调解便成了一纸空文。



  应该说是煤矿的“穷”,逼死的孟老头。咱们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现成的句子。矛盾的开始始于煤矿滞销。真正应该上庭的是那些不作为的领导!

  这也许正是年青的法官后来所悔悟的吧。所以才有对自己龅牙的自黑。才有“碧水黄叶何处是?”的诘问吧!

文章中多次提到自己啃猪蹄,猪蹄在生活困难时期,应该是极为奢侈之物,为什么我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副庭长,能如此高消费?这与孟老头的饥不果腹形成宣鲜明的对比。

  文章中龅牙之丑很是刺眼,我非常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暗示。当然这来自本人喜欢往“顺”的方面过度解度文章的习惯。也许龅牙之丑,除了自黑,就只是个人长相的显著特征,方便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像。
  
  龅牙在那个年代当着母亲的面对女朋友敢如此调侃,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调儿郎当行为不检等的暗示,也可以把他理解为法官也是人,也有年少轻狂的青春时期。我想作者本人一定更倾向后者。

  至于九宫版主说到的“缴”与儿媳与“交与儿媳”的用词问题,我觉得不是问题。都说得过去。交,是主观的;缴是被动的。很多儿媳厉害,公公不敢不“缴”。或者由于生活困窘,不得不缴。


  我不管令箭如何高调,如何自我标榜。就论坛文章而论,这篇文章讲故事的语言,还算有张力,结尾也令人回味。但也没有达到令人荡气回肠的效果,不会让人有爱不释卷,反复阅读的冲动。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2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10-19 22:20 编辑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19 20:03
跟你胡吹乱侃几句:
      在论坛胡掐,不仅是情感干涩问题,我觉得是悲悯情怀不足。这也在作品里 ...

有两条路,一个是当代主流的那种纸媒文学,属于大众文学,而以黑蓝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属于小众文学,都有可借鉴之处但同时不是我的追求,这是我给自己的方向定义。给自己什么样的小目标只有我知道,没必要说,写就是了。
关于文学的悲悯情怀,可能在你看来只是世俗化的通情达理讲面子。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因为世俗化的面子才让小说写作极度矮化,你好我好大家好,并没有太多人能够认真去理解对小说的敬畏之心。我可以说点绝对化的判断:但凡有世俗上的通情达理情绪,写不出任何有质量的小说。关于哲学思考,我从来没打算用小说去演绎哲学主张,我只用了解就够了。哲学对我的帮助在哪里呢?那就是不要去轻信儒释道学说,这世界上美好的主张太多了。你说的欧美舶来文学主张,我也是警惕的,绝不会不加分别地去吸收。包括我最欣赏的卡尔维诺和加缪,我也是保持距离的。
我要做的是我自己,而已。
29#
发表于 2017-10-19 2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10-19 22:26 编辑
令箭 发表于 2017-10-19 22:10
有两条路,一个是当代主流的那种纸媒文学,属于大众文学,而以黑蓝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属于小众文学,都有可 ...

如果“是世俗化的通情达理讲面子”,我就不说了。能陷入泥淖里,至少在不理和不屑方面没有处理好。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22:22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0-19 20:14
  这篇文章的主旨应该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孟老头之死,到底谁之过?法庭这样调解,理论上讲, ...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12:16 , Processed in 0.12774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