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54|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5.【金秋】1989的秋天(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7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达清 于 2017-11-20 11:43 编辑

  1、
  
  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于一个人而言,仅是时间的长短和阅历的深浅,以及感触敏钝等而已。
  
  当真正尝到秋天的味道,是父苦我甜的时侯,我已在甘肃陇右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与泥土滚爬、握手、谈话17个春花秋月了。
  
  1989年夏天的某个中午,我家收到了一份天水市第二师范录取通知书。这一天大的惊喜,意味着祖坟的脉气青烟直冒,家族的走向兴旺发达。也标志着西北山区一个农村家庭走出了一位小学教师。意味着此人将脱离乡村世代相伴的泥土,远离农具,手握笔杆,靠嘴吃饭,成为吃皇粮的公家人。家庭的户口本上立马转走一人,数年后也由数人的农业户口升级到一人的城镇户口,本身属于自己的那两亩三分地,也将归属村里他人所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于甘肃陇右乡村而言,依旧还是很贫穷的。村里吃皇粮的人凤毛麟角,地位甚高,受人尊敬,羡于眼,慕于心。绝大多数的乡村人以地为生,靠天吃饭,成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对天,成天想着如何从自家地里挖刨出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这是历经了60年代饥饿后,对粮食极其渴望拥有的一代人或两代人。故而,在80初年土改后,哪一个乡村农人不把属于自己的土地看得比自己祖宗还重要呢?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后,在近十年与土地的握手,深交后,土地均会以自己最大的馈赠汇报忠于自己的每一位农人。起初的杂粮(糜子、谷子、苞谷、高粱、洋芋)铺满山川沟壑间,之后的少量的小麦蔬菜,也是年丰越过一载。多年刻在骨子里的吃的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然,对于经济的拮据却成了甘肃陇右大地之上,每一个乡村家庭面临的新问题。这也是人从温饱走向小康、富裕的新思考。钱,从何而来?钱,如何从一块自己脚下的土地中挖刨出来?
  
  上世纪80至90年代,这是甘肃陇右,乃至我国整个乡村从解决温饱,走向经济复苏、繁荣的过渡期,也是酝酿期,更是探索期。尽管很多农人大门之上的门匾木刻着,要么墨写着“耕读第”三个大字,然,耕是很好地实施了,读呢?似乎做的不是咋样。因为大多家庭对于孩子读书的观念依旧很是淡泊,也顾不上思考那么多的功利性,更无对孩子未来做一长远的打算与谋划。读,无论于大人,还是孩子,均读的自然、随意。一个成百户的村子里,能上高中的学生就那么甚微的几个(家境较好的),一般读完小学就回家种地去了。我的父亲仅上过三年私塾,11岁时祖父突病故去,作为一个乡村家庭的长子,年小的父亲,当时还未知悲痛欲绝的感触,就很随意地不得不回到土地身旁,担起重担,以地为生,定格成永恒的人生。故而沉淀在我父亲心思中一生未能实现的夙愿——读书,就只能让下一代的我们姐弟四人承接完成。这是一个农人对家庭未来的展望,这也是一个农人对目光远近的测量。
  
  在时间的缓慢流淌中,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不得不甘愿自己和慈善母亲永远安心定格在黄土地上的人儿,也是不愿自己的孩儿如自己一样定格在土地上的人儿。就这样,我们姐弟四个孩儿均读完了初中,两个儿子考上了师范学校,两个女儿因自己身体因素,再读完初中后,只得出嫁再次走向农人的归宿。作为一个乡村的农人家庭,能在80年代中走出两个师范生,真是不易。父亲却没有一丝欢颜,毕竟吃的问题已经解决,然供给三(我哥)、四年(我)学生的钱从何而来呢?其实这就是人生路途中时常遇到的两难问题。真是应了乡村老人俗语:“有牙齿的没锅盔,有锅盔的没牙板”。我的哥哥在1982年考上师范(学制三年)的时候,我还较小,不知道父亲是从何处借来的钱,在借借还还中供给完我哥哥的?幼稚的我曾为我哥仅有一条裤子,脏了只能在夜晚借宿舍同学的裤子穿,在换洗的事上,还曾大笑过哥哥,也遭到了父亲严厉的白眼。到了1989年的初秋,喜乐的我,在帮父母挑完最后一担东山山顶的麦子,耕完山上的最后一块土地后,我就要迈进一扇改变我人生的大门——甘肃省天水市二师范学校。此时,我要从家里带走1000元的学杂费(伙食学校供应,住宿免费),这1000元,要让我在交完学校应缴的费用后,剩余的使用一个学期。然对于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刚解决温饱,经济依然很拮据的乡村家庭来说,不是天文数字,也算极大的数字。我很少目睹父亲时常冷峻严肃的脸庞,一是害怕看,一是不敢看。
  
  那个夏天和初秋,我还是看到父亲在家休息时,时常一人沉闷的坐在上房屋檐下的门槛上,一声不吭,狠狠地一根接一根的抽着他那能呛死人的旱烟。记得父亲仅在接到我的师范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微微一笑,就再也没舒展过他那满是皱纹黝黑的沉脸。在渐渐的接近我上学的日子里,父亲时常三更半夜回家,有时还和我慈善的母亲吵上半晚上狠架,第二天又一如既往的上地干活。那时我很少想上学的钱的事,而是对父亲的沉默冷淡,总是很想不开。我想:这是一件对乡村人家而言,最好不过的天大喜事,父亲为何这样心事重重愁眉紧锁?
  
  2、
  
  师范上学报道的那天清晨,我是被母亲从甜甜晨梦中抚摸醒的,惺忪中就听见早起的父亲坐在上房门槛上咳嗽抽烟的声响。我和哥哥所上的学校是同一所师范,曾在刚接到师范录取通知书时,哥哥和父亲因意见不同(哥哥让我上高中考大学,父亲坚持己见,很不高兴的场面我记忆犹新)争执许久,其父亲对“到手的鹌鹑”坚持到底的场景,很多的质问(万一呢)令人难以忘记。我和当中教的哥哥吃完两个飘着葱花油的鸡蛋荷包后,背上被褥、简单的生活用品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老家,父母亲却依依不舍的把我和哥哥送到村外,当我远远的回首时,他俩还伫立在村头如那两棵老柳树,远远凝望凝望着渐行渐远的我们。
  
  从老家步行10里,转班车到小县城,再坐去天水的班车(途径南河川)。在农村于泥土中滚爬长大的我,打小就从未出过远门,17岁前第一次去县城,还不是中师历经帅选、预选,到正式考。到南河川下车时,已是中午,对于一个第一次坐了半天班车,被路途风景勾魂着迷的青年人而言,时间哪里去了?我哥俩把东西放在桥头的马路旁,坐下啃了一个软软的白面饼子,就等去渭南镇的顺车抑或班车。目睹宽阔的南河川大桥之上车人如流,南河川火车站长幽整齐的火车道,还有不时飞来飞去的“长虫”——火车·······其实,我刚看见时叫长虫,叫火车是哥哥小声告诉我的,他怕路人笑话我。三番五次的招手挡车,就是很难搭上车。谁知在我们为难时,一辆小型白色的双排座,在我们无望的招手时,停在了面前,哥哥出门多,人谦和,便知道了他们也是从北道去师范报道的,天意!总算遇着了一个好人。高兴地把东西匆忙的扔到后座中,码好,就站在车厢上。初秋的风依旧很是暖和,阳光洒在我们单瘦的身上,很是舒服。一路上,我在竭力的等待火车的再现。直至到三阳川时,一辆绿皮火车慢腾腾的爬在渭河畔,慢的还不如我初中上学骑的自行车,然却很是令人看不够,不知为何?一路上,哥哥很少出言,偶尔瞟我一眼后,就望望远方,看看近处,似乎心是很重,又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激动的我哪里还顾得上哥哥的感受和想法呢?
  
  南河川去渭南镇的路,不宽不窄,沙石铺就,沿着渭河畔,和铁路时离时交。三阳川时葫芦河和渭河联手缔造的天地奇迹,也是伏羲仰天察地始画八卦之地(这些都是我们以后知道的)。展展平平的川,玉米蔬菜铺盖,渭河长长,葫芦河涓涓,火车穿越,汽车奔驰,南北两山相夹,两水交融,地肥人静,真是一所天然宝地。不觉已到师范门口,铁栏双扇门,坐北面南,两个粗粗细长的砂石柱子伫立两旁,旁连一大商店,左挂不新不旧红字“天水市第二师范学校”校牌。进门,哥哥熟悉学校,不用打问,沿车道直入,两旁一人高的青翠柏树冬青联手而立,透过树枝缝,操场大得惊人,到几栋楼接连处,询问报到处,登记,报到,交费,领伙食票,找住处,一阵办好了。此时,我还不饿,激动的哪里还知道“饿”!?
  
  哥哥领我去食堂打饭菜,我高兴的问这问那,哥哥总是微笑着,一一回答。因赶不回去,我和哥哥就挤在一张窄窄的铁架木床上,舒坦的睡了一个晚上。次日,哥哥就回去了。
  
  我一直不能忘记哥哥对我说的简单很随意的一句话:“晓明,你要好好学习,今后再进修,最不行也要考个本科,你知道你这次带的1000元,是父亲哪里借来的吗?他是东借西借,借了十几家子亲戚朋友凑的,毕竟我也刚生下女儿,真的没一分钱呀!······”
  
  送走哥哥的那刻,我顿感一股深深的孤独突袭而来,父母、钱、哥哥、嫂子、姐姐,老家的一切是那样的遥远······我眼睛里顿时噙满泪水,我却没有哭出来。
  
  1989年的秋天,我就这样激动的奔出家,渐次在泪水与苦闷中被学习替代着。陇右的冬,在不知觉的学习中,说来就来了。
  
  1989年的秋天,我似乎在天地万物收敛中,学会了一些生活的甚微感悟!也渐知父亲为何时常冷脸无言,也在时间的进程中,微感老家的一草一木是多么的亲切······
  
  1989年的那个秋天,已在我的人生路上定格成了一座永恒的驿站!
  
  (字数:3475)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1-7 10:33 | 只看该作者
排版自然段之间添加空行,版面就更美观了,九宫愿意效劳。
元老赐稿参赛,热烈欢迎。辛苦!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7-11-7 10:42 编辑

应作者要求,转移到顶楼。

点评

这次修改需要挪动顶楼吗?望先生明示。  发表于 2017-11-7 10:37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0:36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1-7 10:33
排版自然段之间添加空行,版面就更美观了,九宫愿意效劳。
元老赐稿参赛,热烈欢迎。辛苦!

老师好,咋不能排版呢?

点评

这次征文,参赛会员没有给重新编辑权限,如需修正(比如重新排版等),九宫可代劳。  发表于 2017-11-7 10:39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0:40 | 只看该作者
九宫老师,寻求帮助,麻烦抽挤时间,给我排排版面,

点评

好的,没问题!  发表于 2017-11-7 10:41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0:42 | 只看该作者
日尧月 发表于 2017-11-7 10:36
老师好,咋不能排版呢?

紧握紧握着!还烦九宫老师帮忙,再次再次感谢老师!
7#
发表于 2017-11-7 10:43 | 只看该作者
1989年的秋天,俺也是没齿难忘滴。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0:43 | 只看该作者
日尧月 发表于 2017-11-7 10:35
应作者要求,转移到顶楼。

不,九宫老师。我在尝试修改,很高兴,也很感谢您的帮助!

点评

如需再次修正不妥之处,先生请明示,九宫一直在这里。  发表于 2017-11-7 10:45
9#
发表于 2017-11-7 10:44 | 只看该作者
1989的秋天,人生路上的驿站,恬淡丰实,苦辣酸甜
10#
发表于 2017-11-7 10:4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喜欢,点赞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1:06 | 只看该作者
日尧月 发表于 2017-11-7 10:35
应作者要求,转移到顶楼。

九宫老师,真对不起,还要麻烦您。有几个错别字,需再次修改一下:1、一辆绿皮火车慢腾腾的爬在渭河畔,慢的还不如我初中上学起的自行车(   骑   的自行车);2、你知道你这次带的1000元,是父亲哪里借来的吗?他是东借西借,借了十几家子亲戚朋友凑的,毕竟我也刚生下女儿,真的每(  没  )一分钱呀!······”3、送走哥哥的那刻,我顿感一股深深的孤独突袭而来,父母、钱、哥哥、嫂子、姐姐,老家的一切是那样的遥远······我眼睛里顿时噙满泪水,我却没有苦  (  哭  )出来。
  

点评

好的,马上修改。  发表于 2017-11-7 16:31
12#
发表于 2017-11-7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记忆太过于深刻,所以这个秋天对于作者来说就意义非凡……
13#
发表于 2017-11-7 14:21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中总有一些刻入骨髓的记忆让人难忘,走过经年再回味依旧让人感怀……
14#
发表于 2017-11-7 14:56 | 只看该作者
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对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
加分支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6:42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7-11-7 10:43
1989年的秋天,俺也是没齿难忘滴。

紧握,问好在西北的初冬,还望多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0:38 , Processed in 0.05987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