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肖邦是钢琴家中的钢琴家, 那么弗兰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必定是人民大众的钢琴家-——表演家、万方瞩目的大英雄, 也是把听众视若噤不出声猴群的钢琴家。他得天独厚, 具备了所有的优越条件--长相俊美, 魅力十足, 精力充沛, 技巧让人愕然屏息, 响度无人能及, 以及把听众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投机家气质。他树立了炫技大钢琴家的永久风范,此类钢琴家不出现则已, 一出现则倨傲睥睨, 高举双手, 看来是一幅「打击」乐器的姿势, 即使是厌恶李斯特所有行径的「纯」音乐家也不禁企望仰止。
李斯特带给欧洲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已臻化境的钢琴技巧, 后来更将才能发挥到各种事业上--既是指挥家,也是作曲家、批评家、作家、纨裤子弟、神父、教师、音乐家表率, 到最后更是「乐坛的大家长」。他的音乐思想著实慧黠,在音乐史上首屈一指。但是他在演奏厅上却经常技痒, 忍不住要擅改他人的音乐, 以增加额外效果, 却也让音乐的格调降低不少, 就连贝多芬都在劫难逃。
三位作曲家巨匠对他的教诲, 影响其一生至钜。首先是柏辽兹,李斯特从柏辽兹处发掘了音乐色彩的意义,也开始明白什么叫做宏图远擘。他的方式颇能迎合李斯特的品味, 就是这种方式把李斯特引入虚幻的浪漫主义中,体悟真正的感动渴望、主观意识与追求不朽的心境。李斯特是第一位企图让钢琴「管弦乐化」的第一人, 不论在动感或色调上,都有显著的成绩。钢琴键盘上的每个琴键绝非虚设, 响度如层层叠瀑。这些都是他师法白辽士的心得。
第二个影响来自帕格尼尼, 只是这次纯属器乐的冲击, 而非美学或哲学上的造诣。他对此有两大目标: 高超的技巧和倾倒全场的本领。李斯特最后才顿悟肖邦音乐的伟大, 也才明白钢琴演奏除了卖弄技巧, 还可以传递诗情画意, 钢琴之为器可以制造雄浑的风暴,也可以产生涓滴细流的色调, 而装饰非但能营造亮丽效果, 对音乐本质的诠释也有相助之功。
李斯特最初以演奏钢琴起家, 他也许是当时世上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着手于作曲还是后来的事。李斯特的早期创作都已经不再有意义, 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卖弄技巧的空泛之作。
魏玛时期, 即1848到1858年间, 李斯特正值创作颠峰,在拥有整个乐团的丰厚条件下,他进一步登上了作曲的另一层境界。1854年后,他有足够的信心, 开始亲手编配乐曲。此后就是十二首交响诗的时代接踵而至,这是李斯特个人独创发明的新音乐形式。此时李斯特另一个对乐坛的贡献则是主题变化的观念。李斯特和古典风格真是云泥有别。即便是不肯拘泥形式的肖邦, 其三阙奏鸣曲和大提琴奏鸣曲也不得不向代代相传的奏鸣曲原则低头, 李斯特宁愿自创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