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笨小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作曲家足迹系列: 不断添加中(网络资源大观)

[复制链接]
55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2 | 只看该作者
今年黑白经典影片《茶花女》问世七十周年了。这部由米高梅影业公司1937年出品的黑白电影《茶花女》的序片,有一段画外片头,这样说道:1847年在巴黎,有这样一位活在身浮众望流沙中的美丽尤物,这是关于玛格丽特 戈提耶的爱情故事。本片由大牌导演乔治 库克执导。女主角茶花女由瑞典第一冰美女格丽泰 嘉宝扮饰。她因《茶花女》收获过当年度奥斯卡奖影后提名。对于格丽泰 嘉宝的演技,贝拉 巴拉兹在他的举世名著《电影美学》里,这样真切形容说:嘉宝的美是一种受难的美,她忍受并且经历了生活中许多痛苦,美中带有高贵和优雅。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部黑白电影《茶花女》,明显不同小仲马的原著小说情境安排。比如电影一开篇,就与小说大有差异。小说是采用男主人公亚芒回忆方式,进行倒接叙事的。而电影《茶花女》则是正面进行故事,简直捕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 戈提耶的霓裳浮生。  

不过乔治 库克的影片一开始,我们实在有一点看不出来,茶花女能够是一个为了她人情,为了自已情感,而割舍了心内真爱的美丽尤物。前前后后,已经看过了五种不同版本的电影《茶花女》。还有两部同名歌剧。其中一部是威尔第歌剧版的《茶花女》。另一部是欧洲萨尔斯堡歌剧院的现代版,后者歌的剧情是让男主公穿了短裤上场的那一种。看上去很不习惯。土到了象是观看《黄金甲》的欧洲乡村版。这个举例不当。还是回到乔治 库克执导的黑白电影《茶花女》中来。乔治 库克与众不同。影片其中的男女主人公玛格丽特 戈提耶与亚芒的不幸情感悲剧,与我们连锁看到的其它版本的《茶花女》,不但在主要叙事情节安排上面,有别它人。而且更主要的是,乔治 库克执导的这个爱情悲剧故事的细节,也与众大有差异。它的不同确实能让观众大大睁开双晴,加以关注。在这里格外想提及这一版本《茶花女》当中,几处视听强化镜头。而且恐怕这也是乔治 库克个人专门特有的电影镜头:  

第一个镜头:玛格丽特 戈提耶投亚芒信入火,又飞快捡出。这么一个小小动作,传达出来女主人公对亚芒的那一份真心意。第二个镜头:玛格丽特 戈提耶向有钱有势的范维尔男爵借钱四万法郎还债,男爵掏钱的代价是,玛格丽特挨了男爵一记耳光。一个唯利势图的男爵。第三个镜头:亚芒老爸恳求玛格丽特 戈提耶离开亚芒。玛格丽特为情割爱,逃开亚芒。再次返回到范维尔男爵身边。在花艳舞场,玛格丽特 戈提耶再次遭遇到亚芒,她一惊,手里扇子掉在地上。 不知细情的亚芒,大加报复茶花女。还狠狠给了男爵一记耳光。第四个镜头舞会男爵扫兴之后,亚芒应战与其拔枪决斗。亚芒胜出然后逃亡异乡。玛格丽特 戈提耶紧张寻踪亚芒之情跃入画上。从此茶花女一病不起。所有上面这些《茶花女》电影细节,与通片显得丝丝入扣,一环连着另一环。而我们在其它《茶花女》同题材电影里面,仿佛应该是没有看到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别人若是没有,那就成为个性。乔治 库克的《茶花女》就有了一个专属他的自我个性。于是就比较会好看一些。无论植花或是拍片,手艺都应该是第一位第二位的吧?  

在这一部乔治 库克影片《茶花女》里面,与玛格丽特 戈提耶配对手戏的,是号称当时好莱首奶油小生罗伯特 泰勒。他的风情演绎 ,纯净无杂,明光透质。《茶花女》公映之后三年,罗伯特 泰勒又携手巨星费雯丽,在另一部全球名片当中,共渡《魂断兰桥》。年轻的罗伯特 泰勒仅凭这两部言情悲剧黑白电影,已经稳稳立足了国际影坛。这里,我们确实应当拿比较赏心悦目的视角,重来扫描一回《茶花女》片中的精影段落。尤其我们观赏到这样生动而又深醒的《茶花女》通片的结尾。玛格丽特 戈提耶生命最后,奄奄一息之际。忽然亚芒回来了。玛格丽特的第一个反映叫许多影众怜惜,而且悲悯。同时觉得玛格丽特好好可爱。这一个时候,玛格丽特的第一个反映和举动是,她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叫忠诚的老女佣娜宁扶着自已站起身来,把自已惨弱的身子扶到镜子前面。茶花女这时候,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想化一化妆。茶花女命在危露之刻,仍然不想让自已情人看见自已的病容怜相。她临终时,都是一个爱美的女儿红 。
55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2 | 只看该作者
威尔第成名甚早,这一点与其他作曲家并无二致。他的第一出歌剧『奥贝尔托』1839年在米兰上演,反应普遍良好,第三出『那布果』1842年让他一举成名。十三年后,『弄臣』、『游唱诗人』、『茶花女』陆续搬演,使他成为举世著名歌剧作家,作品受激赏的程度足以把麦亚白尔成功的大型歌剧挤下台去。  
  他的第二部歌剧『一日国王』因为他真实生活一点也“不喜”的因素下惨遭失败,不管他自己对失败表现的多镇静,他仍然陷入怀疑自己能力窠臼中。不过第三部『那布果』却使他重振声望。今日爱乐者会认为『那布果』中威尔第的个人风格未尽蜕变完成。从几方面看也确实如此。它正跨于美声乐派与即将到来的歌剧乐派之间。董尼才悌的影响在『那布果』中若隐若现,罗西尼的严肃歌剧影子也间或出现其中,但是前人的公式却在威尔第歌剧中拓展了新领域,重获新生。威尔第藉『那布果』所达成的心愿,以及引得义大利乐坛兴奋若狂的因素在揭开、拓广了美声歌剧的公式。他引用了规模更大的管弦乐团,声势自然更加磅礴。其歌剧中的音乐较任何美声歌剧,显得更加庞大剧力万钧,也更能直入人心。『那布果』流露出强烈个人特性,威尔第即使借用美声歌剧的成规,仍有新法能让效果更宏奇、更磅礴。他在歌剧中找到了自我,而其中的音乐也蕴蓄了威尔第后期乐念的种子。

  晚年以两出改编自莎翁名剧为自己作曲生涯终结的威尔第,在创制『马克白』的一刻,特别花下一番苦心。『马克白』是一出诡异的歌剧,其气氛幽黯而阴郁,悖离传统,也不能处处尽善尽美。然而其中“梦游景”的乐段,比之后世伟大歌剧毫不逊色。威尔第的『马克白』几与义大利歌剧的成规全然脱节,他甚至连声乐的优美表现都就此牺牲了,一切唯求歌曲能辅佐剧情,他希望歌者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反应角色内在激越的亢奋及心灵深处的悸动。

  事实上威尔第正朝向音乐戏剧方向迈进。如果把音乐上的考虑暂时略而不谈,威尔第与华格纳的差异,在于一为通俗剧,一为戏剧。威尔第的许多歌剧都是名符其实的通俗剧,其文学成份已大打折扣:人物非黑即白,角色刻划减至最低程度,深思之士往往对威尔第的剧本嗤之以鼻。威尔第取决的主题与歌词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他既不是一个多虑者,也非知识份子,而且一直要等到创作生涯接近尾声,才显出对歌词文学成份素质之关切。说得直率一点,他带给乐界的是一些荒谬不稽的东西。
55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2 | 只看该作者
威尔第取材的剧本往往不能提升人们对其品味的观感。有人认为威尔第的歌词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般拙劣,他们强调这些歌词已经达到目的,确实传达了强烈生动的原始感情:爱、恨、抱负、权力欲望。尽管如此,他的歌剧也仅能称为通俗剧,绝非纤巧细致的文学作品。幸运的是,威尔第的作曲技巧无所不能,通俗题材在他手中也可以成为令人难忘的音乐。音乐的优美让人浑然忘记歌词的陈腐与矫揉。

  1851到1853年间,威尔第相继推出他技术已臻炉火纯青的三出歌剧-『弄臣』(1851)、『游唱诗人』与『茶花女』(1853)。在此三大巨构之后,他的风格焕然一变,此后的歌剧更庞大,声音更缛丽,演出时间更长,野心更大。威尔第也以更长久的时间运筹帷幄,不再每年推出一部歌剧,也不再有“吉他”似管弦乐伴奏,让德国人看笑话。威尔第正暗中摸索一条更宽大的道路,他宁愿一步步摸索前进。1859年的『假面舞会』是一出著重歌唱部份的戏剧,玄妙巧思俯拾皆是:堪称威尔第创作中最富抒情曲趣者。为圣彼得堡编制的『命运之力』于1862年推出,各方口耳争传,只是其中的拙劣剧本仍未见改善。

  『唐卡罗』(1867)的剧本依然故我。威尔第以数年的时间修茸填补,才完成这部歌剧。它确实是一部美如珠玉的佳作。厄运般的感觉一直笼罩全剧。剧中宗教裁判所一景之紧凑凌厉无与伦比,其形态也是威尔第历来所仅见。『唐卡罗』的剧情环绕著西班牙与荷兰两国打转,虽然不同于穆索斯基的『包依斯.郭多诺夫』,但是两者也有其共同点:它们都探讨治国者的责任、对自由的向往及国土分崩离析的痛苦。这两出歌剧都是史诗般的传世伟构。
55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2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唐卡罗』比1871年推出的『阿依达』更惊人、更具独创性。但是『阿依达』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上,却有开倒车的迹象。它或许是威尔第最受持久欢迎的歌剧,每当人们提到大型歌剧,脑中就会浮现它的影子。但是威尔第根据麦亚白尔华丽手法编制的开头两幕,却是其所有歌剧中最弱的一环。第二幕中的进行曲和芭蕾舞曲,即使是在今天都要抱著宽大的胸襟才有可能接受。直到第三幕“尼罗河”一景,威尔第才算显露了真正的功力,到终曲这段才算是名家作品。

  与威尔第携手合作的作词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就是包益多。他创作『奥泰罗』的念头始于1879年。威尔第把他一生所学的心得灌注在这出伟大悲剧中。他得到最优秀的剧作家助一臂之力,以毕生的心血精华让戏剧、澎湃汹涌感情与悲悯情怀相结合,达到自己前所未有的颠峰。『奥泰罗』未露出丝毫败笔,没有失当的安排,唯有文字、剧情与音乐的和璧。连一般表演起来都极易有通俗剧倾向的插曲--如伊阿高的“信经”或是奥泰罗与伊阿高第二幕最后的二重唱--都能与歌剧情节进展相互衔接,不见斧凿痕迹。『奥泰罗』不仅仅是咏叹调与重唱的大拚盘,更是一出匠心独具的歌剧,每一部份都经过巨匠的慧心安排,组合成为整体。威尔第在此展露他对管弦乐惊人的掌握能力,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此间管弦乐的作用不只是为歌手伴奏,而且旁及预示剧情,暗示悲剧即将发生,描述主角所思所感。管弦乐部份之动机与重要音型都经常围绕在主旋律上。『奥泰罗』在义大利歌剧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差可比拟『崔斯坦』在德国的尊荣。然而尽管『奥泰罗』有多项突破,但是它在逻辑连贯上却与『那布果』、『茶花女』、『唐卡罗』、『阿依达』一脉相承。

  威尔第最后一出歌剧可就不是如此了。『法斯塔夫』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也就是传记学家口中的“神来之笔”。『法斯塔夫』确实是一出经常上演的歌剧,但是绝非不可或缺的的曲目。音乐家至今仍对它赞誉有加,常用“奇迹”一词来形容。但是在令观众魂遥神驰的程度上,它却远不及『奥泰罗』及其他歌剧。大部分观众都屏气凝神轻聆细赏,只为了等待大事发生--一段惊天霹雳的咏叹调,可惜它却迟迟不肯露面。『法斯塔夫』未能达到『奥泰罗』、『阿依达』般立即诉诸感情的效果,这是众皆承认的事实。威尔第夫人乔瑟琵娜将之形容为“诗歌与音乐的新结合”。『法斯塔夫』的确别具心裁,歌剧史上还未曾有文字与音乐能如此水乳交融、汰芜存菁者。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3 | 只看该作者
『奥泰罗』未能达成的理想都由『法斯塔夫』实现了。其中再也没有男高音走近脚灯,凝视观众,以高音C震惊全场的咏叹调。大型布幕被拆除了,通俗闹剧不见踪影,情感不再像是大色块的原始泼洒,一切变得更纤巧细致,节奏更是紧凑凌厉,布满乍现的灵光、嘲弄的笑声以及深思后才能懂得的幽默。『法斯塔夫』是威尔第对人生的一段眉批讥评、创作生涯的总结、临了的揶揄--此揶揄竟是如此书卷味--却也带著一抹悲悒哀愁。威尔第深知这必将是自己生平最后一出歌剧了。

  许多人认为『法斯塔夫』受了莫札特『费加洛婚礼』与华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影响,至今仍有人不时为文论述。『法斯塔夫』堪称古今三大喜剧之一,与另两者相比,毫不逊色。『法斯塔夫』的管弦乐演奏部份比其他部份都要来的重要,甚至连『奥泰罗』也得甘拜下风。神品『奥泰罗』的音乐进行是以声乐为主,『法斯塔夫』则是以歌唱与说话体裁歌曲混合进行。最令人惊奇的是,他竟以赋格做结束。这段赋格是威尔第长久以来苦思的结晶。

  多年来,美声歌剧之后的义大利歌剧世界虽然有超过两打以上的新秀尝试撰写歌剧,但在威尔第的光芒下全被掩盖过去了。威尔第真是义大利歌剧史上最具份量、最受世人永久欢迎的巨擘。
56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4 | 只看该作者
阿依达朱赛佩·威尔第(Verdi,Giuseppe1813-1901)
  意大利作曲家.生于布赛托附近.父为食品、杂货商.他的音乐生涯以在布塞托村教堂弹奏管风琴,同时担任布塞托爱乐协会助理指挥开始.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从斯卡拉歌剧院艺术拉维尼亚私人学习.斯卡拉当局发现了威尔第的才能,但米兰的学院派人士并不赏识.
  他的第一部歌剧《波尼法西奥伯爵奥贝托》于1839年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获得成功,眼力敏锐的斯卡拉歌剧院领导梅雷利立即邀请他再写三部剧,不幸其中第一部---喜剧《王国的一天》(1840)一败涂地,又值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病亡,便发誓再也不写音乐.好心的梅雷利又劝说他,给他看《纳布科》的台本(索列拉编写),剧中的爱国主义热忱打动了威尔第的心.歌剧写成后大获成功,其中希伯来人合唱《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翅膀》令人热血沸腾,是威尔第艺术生涯中的第一块里程碑.此后,他全力以赴写作歌剧.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大歌剧院很快都来邀请他. 《弄臣》是1851年为威尼斯写的(因台本在政治上引起争议而遭禁演的几部歌剧之一), 《游吟诗人》是1853年为罗马写的.关于《游吟诗人》,作曲家发表过一篇宣言,其慷慨激昂不亚于瓦格纳在北方发表的一些声明.宣言说,《游吟诗人》应是一种"新型的歌剧",其中的咏叹调、卡巴莱塔、二重唱及其他重唱、终场音乐等等,决不允许凌驾于戏剧之上.虽然他此时还不象瓦格纳那样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游吟诗人》在演出得当时,仍不失为一部高瞻远瞩、影响深远的作品,绝不是人们心目中的为"老一套不良风格"唱赞歌.《茶花女》(威尼斯, 1853)虽初演失败,但因亲切感人,不久便建立起与《游吟诗人》不相上下的地位.在《假面舞会》(罗马,1859)、《命运的力量》(圣彼得堡, 1862) 、《唐卡洛斯》(巴黎,1867)和《西蒙•波卡涅拉》(威尼斯,1857;修订本,米兰,1881)中,威尔第那莎士比亚般的戏剧天才令人刮目相看. 《阿依达》(开罗,1871)也许更象一部"大歌剧",但它包含一些私下会面的场景,其表情之深刻使它屹立于同类歌剧之上.此后他沉默了十六年(一生中第二次放弃舞台生涯),随即写出两部真正的莎士比亚歌剧《奥瑟罗》(米兰,1887)和《法尔斯塔夫》(米兰,1893),达到他创作的顶峰.晚年他还写作教堂音乐(虽然不常去教堂),包括1873年悼念伟大意大利诗人、小说家和爱国者的《曼佐尼安魂曲》.威尔第说,"如果人可以拜人,我愿对他跪下."他没有跪下,而是写下了19世纪最伟大的合唱安魂曲来悼念他.
56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5 | 只看该作者
威尔第是在不顾一切、不惜贬低乐队以抬高歌唱家的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哺育下长大的,开始他全盘接受,后来才逐渐按自己的需要发展歌剧形式,直到晚年在《奥瑟罗》和《法尔斯塔夫》中臻于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地.虽然他自己把尚在成长阶段的作品说成"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他的早期作品是不容低估的.即使是最不成熟之作,也都表现了他的旋律天才和蓬勃朝气,音乐一气呵成,欲罢不能.近年来这些早期作品也相继重演,它们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当他成熟以后,他的创作显示出音乐造诣的不断深化,对乐队更加敏感特别是在乐队的处理上更加足智多谋、匠心独运.他的配器极有个性,清澈透明,美丽如画,虽然也有人批评它(例如肖伯纳便把他的配器比作一只大吉他).
[编辑本段]歌剧信息

  四幕七景歌剧
  音乐:朱赛佩·威尔第
  剧本:安东尼奥‧季斯兰佐尼
  根据法国古埃及考古学家芳思华‧奥古斯特‧斐迪南‧马里耶特原著改编
  首演:1871.12.24,埃及开罗歌剧院
主要人物

  阿伊达(Aida)/努比亚公主.........................................................女高音
  拉达梅斯(Radames)/埃及军官......................................................男高音
  安奈瑞斯(Amneris)/埃及公主...................................................次女高音
  朗费斯(Ramfis)/埃及大祭司........................................................男低音
  阿摩纳斯洛(Amonasro)/努比亚国王........................................男中音
  埃及法老王.....................................................................................男低音
  祭司、僧侣、军官、战士、埃及民众、埃塞俄比亚奴隶等..........合唱团
56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幕
  第一景 曼菲斯神殿大厅
  大祭司朗费斯和年轻的埃及军官拉达梅斯来到神殿里,时值南边的埃塞俄比亚来犯。朗费斯告知拉达梅斯:神明们已经指定要由一位年轻军官率领埃及大军出征讨伐,拉达梅斯则在心中暗想:如果他是那位军官该有多好,一旦出征胜利,他就可以把荣耀献给心爱的阿伊达(阿伊达原是埃塞俄比亚公主,在战争中沦为埃及女奴)。(咏叹调:圣洁的阿伊达)
  埃及公主安奈瑞斯走进神殿大厅,她看见拉达梅斯心神不定,想猜出其心中秘密,而拉达梅斯则是小心翼翼,不让安奈瑞斯看出真象。此时,阿伊达登场,安奈瑞斯瞧见阿伊达与拉达梅斯四目交错、神情稍有异样,心中不免起疑,不由得对阿伊达起了戒心与妒意。(三重唱)
  埃及法老王在朗费斯及祭司们陪同之下来到神殿,法老王当众宣布:神明已经指定由拉达梅斯担任此次出征的统帅,全体高唱出征之歌,向入侵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宣战。待众人离去后,阿伊达心里痛苦万分,她懊恼刚才竟然也随著人群高呼、预祝拉达梅斯胜利归来,而拉达梅斯此次出征就是要抵抗父亲─埃塞俄比亚国王─的侵略;现在的阿伊达陷入两难状况,因为她不论祈求神明保佑任何一方,结果都只会为自己带来痛苦。她甚至甘愿一死,了却一切痛苦。(咏叹调:胜利归来!)
  第二景 神殿祭坛
  神殿里,女祭司歌颂埃及神明的全能,并在祭坛前向神明献上一段舞蹈。大祭司朗费斯带著刚刚被任命为出征大将军的拉达梅斯来此祈求神明护佑,帮助埃及大军打败前来侵犯的埃塞俄比亚军队,以卫家邦。
  ─ 第一幕落 ─
  第二幕
  第一景 埃及公主寝宫
  在奴婢们环俟之下,公主安奈瑞斯舒服地躺在长椅上,等待拉达梅斯率领埃及大军出征胜利,凯旋归来。 小黑奴们还特地献上一段舞蹈,取悦公主。
  未久,安奈瑞斯看见阿伊达慢慢走来,她命令旁人退下,只留下她和阿伊达单独对话。安奈瑞斯首先假意地问候阿伊达, 是否为了祖国(埃塞俄比亚)的败仗而忧心忡忡?但在言谈中,安奈瑞斯逐渐看出:令阿伊达挂心的,却是一桩爱情; 安奈瑞斯不断刺探阿伊达,甚至还捏造谎言,说是拉达梅斯已经战死在沙场上。阿伊达至此终于表露实情, 她的确深爱著拉达梅斯,并不惜以情敌之姿和安奈瑞斯对抗,但随即她又想起自己目前的身份, 转而请求安奈瑞斯的宽恕。
  安奈瑞斯在确定阿伊达与拉达梅斯的关系之后,心中不免燃起妒火,而阿伊达向她跪地求饶,更增加她的虚荣感和愤怒; 在告知阿伊达实情─拉达梅斯并没有战死、还将率领大军凯旋归来─之后,安奈瑞斯丢下一句狠话:「有种就和我在情战上决战吧!」 随即转身离去,只留下独自啜泣的阿伊达。
  第二景 提伯城门广场
  群众夹道欢呼埃及大军胜利归来。埃及国王和公主安奈瑞斯在祭司们和军士的簇拥下,也来到广场前,迎接出征凯旋的军队。 (凯旋场景)
  拉达梅斯将战利品─包括埃塞俄比亚战犯在内─献给埃及国王,阿伊达赫然发现自己的父亲─埃塞俄比亚国王阿摩纳斯洛─也在战犯群中。 阿摩纳斯洛要阿伊达不要声张他的真实身份,只说埃塞俄比亚国王已经为国捐躯;他并且请求埃及国王大发慈悲,饶恕战犯们。 埃及国王为了和平与安全起见,在大祭司朗费斯的建议下,只留下阿摩纳斯洛,其馀战犯一概释放, 同时国王为了答谢拉达梅斯为国尽力尽忠,也将安奈瑞斯许配给这位统率大将军。安奈瑞斯闻言得意洋洋, 而阿伊达在一旁见状却只有失望和伤心。
56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6 | 只看该作者
─ 第二幕落 ─
  第三幕 尼罗河畔神殿前
  月光下的尼罗河畔出奇的宁静。埃及公主安奈瑞斯在大祭司朗费斯的带领下来到神殿,在她和拉达梅斯的婚礼举行之前,祈求众神赐予宠爱和祝福。众人进入神殿后,阿伊达也悄悄来到神殿前,等待拉达梅斯前来相会。阿伊达担心拉达梅斯约她来此是要向她告别,果真如此的话,她将选择尼罗河底作为终身之所,到时将永不得再见让她思念的故乡(咏叹调:我的祖国)。
  此时,阿摩纳斯洛也悄然来到此地,他要阿伊达从拉达梅斯口中套出埃及大军进攻埃塞俄比亚的秘密通道;在父亲的亲情逼迫与爱情挣扎之下,阿伊达只好勉强答应。稍后,当拉达梅斯前来赴约时,阿伊达以爱情相诱,终使拉达梅斯不自觉吐露军机,而被躲藏在树后的阿摩纳斯洛窃听到埃及国防机密。就在阿伊达父女准备要带拉达梅斯逃亡时,却正好被从神殿中走出来的安奈瑞斯及大祭司撞个正著,拉达梅斯束手就擒,而阿伊达父女则落荒逃去。
  第四幕
  第一景 神殿大厅
  洩露军机的拉达梅斯此时已被收押,静候审判。安奈瑞斯想要相助搭救,却被拒绝,因为此时拉达梅斯的心、 甚至连名誉和性命都早已全给了阿伊达,如今他只想一死,也算是对心爱的阿伊达所做的牺牲奉献。
  从神殿地牢里传来祭司们质问拉达梅斯为何洩露机密的声音,但拉达梅斯完全不做抗辩,只等待最后宣判的来临。 最后则由大祭司朗费斯宣布神明的旨意─拉达梅斯将被处以活埋的极刑;安奈瑞斯闻言,痛责祭司们的无情, 但大祭司仍坚持叛国者必须接受惩罚,无可赦免。
  第二景 神殿地牢
  地牢里暗无天日,拉达梅斯思念起阿伊达,但不知她目前下落如何。忽然他感觉到他不是独自一人在地牢中, 原来是阿伊达在先前已经悄悄潜入,只为等待在爱人怀里相拥而终。在甜蜜的二重唱里,命运之神取走了这对恋人的生命,却留给他们永恒的爱情。
  ─ 剧终 ─
56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27 | 只看该作者
命运的力量—威尔第传
命运的力量—威尔第传 命运的力量—威尔第传<<隐藏

  
我手边有架老掉牙的斯比奈琴,不久我就写起乐谱来,如此而已. 朱·威尔第 命运的力量 第一章 小饭馆掌柜的儿子 这是个平平常常,毫不起眼的村庄,隐藏在原野中间.村中心是教党以 及神甫住的附属建筑,周围有几座房屋,不远有家"特许卖酒"的小饭馆. 村庄外边,一眼望去尽是连绵不断的肥沃黑土.天空中低垂着团团乌云. 秋天总是凄凉的.而这里,布塞托区龙科莱村,秋天比别的地方还要更 加凄凉,老是阴阴沉沉,不见阳光.红色和金色见不了多久,就又灰灰蒙蒙, 雾气弥漫.热火朝天的葡萄收获季节过去,村里便进入漫长的农闲时期.农 民早早收工回家,因为白天短,五点钟天就几乎黑了.这种时候最好是坐在 宽敞的厨房里修理农具,享受享受炉灶的温暖,有一搭没一搭地拉拉话.室 外寒气袭人,那雾气浓得呀,象是可以用刀子切割似的.周围一片静寂,只 是偶尔听到儿声狗叫,或者大车吱吱吜吜的声音,或者女人呼唤老是不知跑 到哪儿去了的孩子的声音. 六点半钟,一家人围到餐桌边吃晚饭.大碗汤,灌肠,面包,一罐罐葡 萄酒.不言不语,不慌不忙地吃着,不时看看壁炉里的火,看看冒火星的劈 柴.晚上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又到睡觉的时候了.天天一样,单调乏味 不吉利的一八一三年就要结束,对意大利来说,特别是在这儿北部地区,这 是个凶岁.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许多穿着绿色法军骑兵服的伦巴第,利古 里亚和艾米利亚的农民就留在那遥远的异国,双臂交叉,僵卧在莫斯科城郊 或草原上某处的雪地里.大军狼狈溃退,皇帝本人则急急赶回群情激愤的巴 黎.食物匮乏,这使得所有的人都惊恐不安.年景荒歉,货币失去作用.于 半天活,才挣一公斤面包. 战争自然要耗费大量钱财,这负担首先落在穷苦大众头上.正好在一八 一三年这一年岁末,米兰大教堂1正面的建筑竣工.在伦巴第这座大城市里禁 止行乞,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涉嫌行乞,就会被送去从事强迫劳动.这个措 施是欧仁总督推行的,他希望借此多征一些壮丁.拿破仑在彻底失败之前, 还需要士兵. 时移势易,事件发展得更加迅速.波拿巴建立的巨大樊篱摇摇欲倒.村 外传来许多消息,众说纷纭.有人说,皇帝陛下在德累斯顿会战失败之后, 准备在莱比锡同联军决一雌雄.虽然已经过去很多个月,波丹谷地还不时出 现一群群拿破仑军队的逃兵,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憔悴,饿得皮包骨头.他 们讲了很多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故事,关于饥饿,死亡,苦难和战斗,关 于异地流浪和外国的风俗人情.农民听不大懂,只是摇头叹息.那些不幸的 人什么苦头没吃过啊!谈话的场所就是卡洛·威尔第的小饭馆.这家饭馆在 龙科莱既是杂货铺,又是烟酒店.卡洛·威尔第从一七九八年开始经营此店, 于一八○五年同配森萨市的路易贾·乌蒂尼结婚.卡洛·威尔第身材瘦削, 沉默寡言.他的妻子性情文静,忧郁,一辈子就知道辛苦操劳.两口子很少 同顾客攀谈,就象世界上的事跟他们毫无关系似的.
56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30 | 只看该作者
这座用雪白的大理石建造的著名的米兰大教堂,是让一加莱阿尔多·维斯孔蒂公爵于一三八六年奠基 的,至少经过二十代人的经营,经过许多无名的工匠和杰出的艺术家,其中包括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和 米开朗琪罗的共同努力,于二十世纪建成.大教堂装饰着九十八座哥特式塔楼和二千二百四十五尊雕像, 其中无一雷同者.(本书注释凡未标明者均为俄译者所加.) 样——干活.端盘上菜,在柜台后面斟葡萄酒.如今在这间天棚低矮,梁木 粗沉的陋室里,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希奇古怪和令人莫名其妙的词儿,什么斯 摩稜斯克呀,卡缅卡呀,别烈津纳呀.两万七千名意大利人开赴俄国,不到 一年,活着回来的还不到二千.但是苦难还没到尽头.在这不吉利的一八一 三年,拿破仑又向他的意大利各附属国索取新兵,凡是能拿枪的,一经发现, 都送去当兵.又要打仗,又要穿军装,又要离乡背井,过危险和困苦的生活. 所有的战争都一样.可是这回农民厌战了,想尽法子逃避兵役,不到征兵站 去报到. 波丹谷地正是阴暗的秋天,——一八一三年的十月阴雨连绵.拿破仑从 意大利征集到大炮和士兵,已经向莱比锡进发.十月十日,星期日,法军和 联军两军开始对垒.就在这天晚上八点钟左右,朱塞佩·福尔图尼诺·弗朗 切斯科·威尔第降生.当时龙科莱天色已经大黑,小饭馆里的客人即将散尽, 整个谷地被厚重的雾气笼罩着.卡洛得知一切顺利,他们夫妇结婚八年之后 头一个儿子生下来身体健康,便跑到楼下同店堂里的寥寥几个客人喝了一大 杯葡萄酒.生了个男孩,这使他很满意.将来早些让孩子干活,长大之后接 着经营小饭馆,就象他当年继承父亲朱塞佩·安东尼奥·威尔第的家业一样. 这个小饭馆只要经营得法,少赊帐,精打细算,可以带来一定的收入, 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因此生儿子是件喜事.如果孩子将来愿意上学,可以当 神甫,这是个不坏的职业. 过了两天,卡洛·威尔第便到布塞托市政府给儿子办出生登记.他来到 法国管辖区,说得确切些,来到塔罗先生领导的那个部门.头天照例举行了 洗礼,并用拉丁文记录在案.可是拿破仑法典还要求遵守民法.所以这次市 长又吩咐用法文记载如下:"一八一三年十月十二日上午九时,威尔第·夏 尔(小饭馆老板,二十八岁,家住龙科莱村)抱来一男婴进行登记,并申请 取名为约瑟夫·福尔蒂南·弗朗苏瓦." 用拉丁文或者用法文记载,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卡洛·威尔第有了 后嗣.路易贾·乌蒂尼健康状况良好,已经下床,虽然还不能干重活,却能 料理家务.生活重又进入常轨,卡洛·威尔第如今要有更多的收入,因为家 里增加了一口人.好在龙科莱没有第二家饭馆,他不用害怕竞争,只要肯下 功夫就行.至于几百公里外的北方某地正在发生的事——流血的会战,拿破 仑的垮台,——同他风马牛不相及.穷人根本不用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只 要温良恭顺就够了.其它的事一概与他们不相干.确切些说,只有军队过境, 烧杀掳掠的时候才相干. 雨,已经一连下了好几周.从低垂的灰色天空间或刮来一股股强劲的风, ——这种情况在波丹谷地却很少见.初秋时节实在太冷了,寒气袭人,但是 这家"特许卖酒"的小饭馆仍然不生炉子,为的是节省柴火.冻得实在难受 了,就加一件绒线衫,或者最好是用黑雨衣裹住身体. 一八一四年,朱塞佩·福尔图尼诺刚刚一岁.这年发生了一件事,破坏 了意大利这个小小角落的平静生活.战争逼近到了家门口:奥地利和俄国的 军队战胜欧仁·博阿尔勒总督的军队,开进龙科莱村.不过,他们在这里没 什么特殊的任务,所以也就没多停留. 一年复一年,年年都一样.朱塞佩如今有了个妹妹——朱塞帕.这个姑 娘容貌异常美丽,但是智力迟钝.路易贾·乌蒂尼瞅着女儿,心里悲痛万分. 而卡洛就象压根儿没这个姑娘似的.大夫说,她活不长.佩皮诺渐渐长大, 性情孤僻古怪,少言寡语,很少有笑容,也不跟同龄的孩子们玩耍.父亲要 他干什么,他就顺从地去干:摆酒杯,扫地,擦拭灰尘,劈柴喂鸡.他身材 颀长,背有点驼,常常不知去向,母亲呼唤也不答应.独自走到远远的田野 里,或者站在渠边,呆呆地看着悠悠的浊水.回到家里,母亲数落,父亲责 骂,他只是听着,一声不吭.真是个古怪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完全不一样. 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谁也不知道他脑子里想些什么. 教堂近在咫尺,几乎就在小饭馆对面.小佩皮诺照例常去教堂帮助作弥 撒.他喜欢这项活动,首先是因为可以听管风琴音乐.父母亲已经看出,这 个古怪而孤僻的孩子爱好音乐:只要街上传来流浪乐师的演奏,他撒腿就跑 去听,直到乐师要走了,他才回来.帮助作弥撒的时候,他也如醉如痴地沉 浸在管风琴乐声中.有一次听得那么出神,神甫一连三次要他把掺水的葡萄 酒端过去,他都没听见.神甫火了,飞起一脚,把他踢得顺祭坛的台阶滚下 去,他这才如梦初醒.孩子爬起来,眼里喷出怒火,咒骂道:"上帝会惩罚 你的!"随即离开教堂. 佩皮诺就是这种秉性,别人待他好,他也待别人好.但是如果谁触犯了 他,那可糟糕,他决不会容忍.他自尊心强,受了委屈就难过.父母亲知道 他的脾气,生怕他发火.可是他们对这个身体虚弱,三天两头患喉头炎的孩 子暗暗称奇.好吧,他喜欢音乐,就随他去吧.然而凡事总要适度,不能一 有空就往教堂跑,泡在风琴师彼得罗·巴伊斯特罗基那儿.瞧着吧,他自己 很快也就会弹起管风琴来的.
56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30 | 只看该作者
他虽然不认识乐谱,但是凭记忆就可以把所听 到的旋律统统弹出来.只要在弹管风琴,外面下雪也好,酷暑也好,他都不 管不顾,连家都不想回.他勉强够着琴键和踏板,弹呀弹呀,一口气弹上好 多个小时.巴伊斯特罗基大为惊讶:佩皮诺肯定具有音乐才能.管风琴师便 教授孩子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孩子领悟得很神速.于是卡洛·威尔第同路易 贾·乌蒂尼商量了一下,作了个估算(生活费用不断上涨,钱数不够,而且 农民也没有习惯把钱花在音乐上),决定买一架旧的斯比奈琴.这架破烂不 堪,快要散架的乐器进门之后,佩皮诺就不到田野上去散步,不在渠边沉思, 也不上教堂去作弥撒了.不分白天黑夜,他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部用来弹练习 曲,弹得那么起劲,那么勤奋,以致过了几个月这架旧琴便不能再用,完全 不行了.如果不把琴修好,这个八岁的孩子显然会病倒的.必须找匠师把乐 器修好.请来一位名叫斯特凡诺·卡瓦莱蒂的师傅进行修理.这位师傅非常 尽心,凡是能修的地方都修好了,还在琴里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道:"我 斯特凡诺·卡瓦莱蒂给这架钢琴重做了音槌并蒙上皮革,踏板也免费修好, 因为我看到小朱塞佩·威尔第想学会弹琴的良好愿望.这就是对我的劳动的 报酬.于基督诞生一八二一年." 不用说,一八二一年真是个好年头.奥地利警察在米兰把西尔维奥·佩 利科①和皮耶罗·马龙切利②投进监狱.烧炭党人的活动在皮埃蒙特日益加强. 维克托·厄曼努尔一世的性格不适于当国王,更不宜作领袖,他把王位让给 了弟弟卡洛·费利切.摄政王卡洛·阿尔贝托同意了宪法,等着卡洛·费利 切从佛罗伦萨前来继承王位.米兰又进行一次逮捕,逮捕了一个非常著名和 ① ② 西尔维奥·佩利科:意大利爱国者,烧炭党人,著有《狱中记》一书.他在监牢里度过了十五年. 皮耶罗·马龙切利:意大利爱国作家,烧炭党人,西尔维奥·佩利科的朋友.他在施皮贝格监狱里度过 了八年. 受尊敬的人物——费德里科·孔法洛涅里①.他同其他许多爱国者一道前往皇 帝乘坐的大桡战船请愿.百分之九十五的意大利人目不识丁,过着极端贫困 的生活.但巴马公国和配森萨公国的状况稍胜一筹.玛丽亚·路易莎执政时 期,艺术繁荣,非军事职业占首要地位,大兴土木.拿破仓的第二个妻子 ② 得到民众拥护,警察制度削弱,赋税不很繁重.修筑道路,重建大学,创办 新的学校和学院,在塔罗河上架起一座大桥,开设新的剧院和博物馆.巴马 市成了小雅典.当然,它还只是一个边远王国的不出名的京城.可是它自有 其特色,市容整洁,美丽动人,巧妙地熔优雅与朴素于一炉. 意大利其它各地,从巴马公国的邻国摩地那公国到边远的两西西里王 国,都动荡不安,而动乱传到这里却消沉,缓和了,失去其如火如茶之势. 烧炭党人举事之后,巴马也进行了审讯,两名烧炭党人被判处死刑.但是玛 丽亚·路易莎予以赦免.这位女执政走出马车的时候,民众欢呼,鼓掌,挥 手帕.五谷丰登,贸易兴旺,手工业和工业繁荣,老百姓生活安定. 农村的情况跟京城这种升平景象或许有些不同.农村主要从事体力劳 动,地主的心肠可不那么仁慈,而且他们不理解演员和艺术家的需求.自由 主义的表现不很鲜明.不过老百姓不知怎的还是安分守己,力求勉强维持生 计,尽管就是这一点也不常能如愿.农民自古以来的逆来顺受习惯也起着一 定的作用.要紧的是永不灰心丧气.
56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30 | 只看该作者
卡洛·威尔第和路易贾·乌蒂尼也恪守农民的习惯.现在,佩皮诺满九 岁了,念完了小学.他们夫妇面临抉择,举棋不定.当然,让孩子不再上学, 在小饭馆打下手,可以减轻爸爸妈妈的劳累;也可以让他到某个商人那儿去 当小伙计,给家里挣点钱.可是这孩子象是天赋很好,而且老师也满口赞扬, 让他辍学(特别是放弃音乐)是很可惜的.况且让孩子继续上学也是一种不 坏的投资:只要再熬过八年,佩皮诺就可以到教堂去当管风琴师或者当音乐 教师.他俩没有更多的奢望.卡洛·威尔第同布塞托一位香料和酒类批发商 安东尼奥·巴雷吉谈及此事.巴雷吉是一个富有而高尚的人,酷爱音乐.他 见佩皮诺弹奏练习曲和音阶练习时,如醉如痴地按琴键,踩踏板,象是跟斯 比奈琴浑然合为一体似的.他立即明白了:这个瘦得象竹竿,总是闷闷不乐 的佩皮诺果真具有巨大的音乐才能.巴雷吉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听觉认 为这个孩子不一定成为管风琴师,而有可能成为作曲家,成为独树一帜的天 才.于是他劝卡洛·威尔第让孩子上学,把他送到布塞托去学习,佩皮诺不 会辜负学费的. 于是,一八二三年深秋,当树叶脱落,露出光秃秃的树枝,谷地上无边 无际的天空变成灰色的时候,十岁的朱塞佩·威尔第口袋里揣着小学毕业文 凭,坐马车前往布塞托.父亲同一个名叫普尼亚塔的鞋匠讲定,孩子在他家 食宿,每天交三十个生丁.可是父母亲总是手头拮据,这位少年学生必须自 己挣钱,付一半费用.所以每逢星期日和节假日,佩皮诺·威尔第便步行六 公里,从布赛托走回龙科莱.一进村,直奔教堂,在弥撒上弹管风琴.他因 此每年可以得到三十六里拉的报酬,大约等于付给普尼亚塔的食宿费的一 半.然后才回家看望父母亲,歇息歇息.一家人很少交谈,都不爱讲话.生 ① 费德里科·孔法洛涅里:伦巴第—威尼斯地区反对法国统治,而后又反对奥地利统治的爱国运动领袖之 拿破仑的第二个妻子,奥地利公主.——中译注. 一.他在施皮贝格监狱度过了十二年. ② 活艰难,为了学得一点技艺,要花费很多力气.他总共只有两套衣裳,一套 冬衣,一套夏服.冷了,就加上父亲那件旧雨衣.鞋也只有一双,夏天打赤 脚,或者穿木踏板. 所以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高兴的事,也没法子自我宽解.他跟其他的孩子 不同,他的同龄人没有那些烦恼.他们都有工作,不要父亲负担.威尔第虽 然自己也挣一半食宿费,但还是感到拖累了父母亲,所以他没一个生丁零花 钱和娱乐费.在遥远的德累斯顿,他的同龄人瓦格纳的生活却比他安宁幸福. 瓦格纳这时上的是优秀学校,出入剧院.而威尔第上的是一所过时的古典中 学,语法课由大教堂的神甫彼得罗·塞雷蒂担任. 少年威尔第对一般功课不特别用功.他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无论什么 一学就会.但是他不乐意学习,对语法甚至地理课象是不感兴趣.就只热中 音乐.在普尼亚塔家把功课草草作完,便坐到那架从龙科莱带来的斯比奈琴 前面,扑在磨损了的琴键上,一弹就是几个小时.普尼亚塔见这情景心里寻 思,这孩子不大正常,太迷恋音乐,不大正常.鞋匠纳闷,怎么一个十一岁 的孩子不去玩积木或者捉述藏,却一有空就坐在斯比奈琴前面弹浪漫曲,练 习曲,音阶,和弦,况且这琴的声音又刺耳.而佩皮诺却俯在键盘上,神情 专注,眼睛发亮,任何旁的事也不想,任何旁的东西也不看.除了弹琴,他 没别的心事.就知道弹呀弹的.普尼亚塔摇摇头.他不理解,怎么也理解不 了.真有意思,房客原来是这么个怪人!
56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30 | 只看该作者
相反,安东尼奥·巴雷吉却很满意.他对孩子的进步和行为很关心,听 人家说孩子一心一意学习和弹琴,他知道自己没看错人,有眼力.他把佩皮 诺送迸市立音乐学校,并且托老友费尔迪南多·普罗韦西(音乐学校校长, 教堂管风琴师,布塞托音乐协会指导员)照顾,让这个沉默寡言的瘦削少年 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普罗韦西是个性情古怪,粗直,有点冷漠的人.他爱好自由,不会钻营, 以他的才能本来是可以官运亨通的.他写过大量音乐作品,交响乐,歌剧, 弥撒曲,协奏曲,颂歌装满了好几箱.但是他从来不曾得到过富翁的荫庇, 也不会讨好剧院经理.他在米兰住了不久,认定大城市非他久留之地,便回 到故乡布塞托,回到乡亲中间.他之所以喜欢在教常演奏,首先是因为在这 儿不用向任何人表示感谢,不用做作,无拘无束.普罗韦西乐师最重视自由. 朱塞佩·威尔第从自己的老师那儿除了学到基础音乐知识之外,还学得了热 爱自由胜过一切的精神.普罗韦西不是音乐教师,他作为作曲家有自己的演 奏法.他能教给这位青年的东西也不很多.应当推想,他教授学生的主要是 作曲基本原理和对位法,而这是唤起人的幻想的使者.师生之间立即建立起 密切的友谊.他俩只要只言片语就互相理解,而无需多费唇舌. 年轻的佩皮诺就这样迈出献身音乐事业的最初几步.等待他的是困难而 严峻的生活,但是他深知自己只有摆在面前的这一条路,而无旁的道路可走, 一直要沿着它走下去,走到底. 第二章 一年六百里拉 朱塞佩·威尔第永远忘不了在布塞托度过的那段时期.这段时期几乎整 天就是学习,除了学语法,历史,数学这些必修课外,主要是学习音乐理论, 同普罗韦西切磋,生活中充满那架破旧的斯比奈琴发出的音响.在这座浑浑 噩噩的小城市(它虽属弹丸之地,但是号称首府)宁静的气氛中度过的那些 日日夜夜,将在他的一生中留下这样或者那样的印记. 有时愁绪袭上心头,他思念龙科莱的谷地和水渠,思念通往田野远方或 者打谷场,广场的条条小路.他过去常常抽空走出小饭馆,在打谷场和广场 上漫步,等待某个流浪乐师前来演奏,在音乐的陶醉中忘掉世上的一切.有 时他受良心的责备,觉得对不起父母,他们为了供他上学,汗流满面地操劳, 往往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作一个穷人,经常生活在烦恼中,感到自己是 没有自由的奴隶,老是埋头干活,这滋味可不好受.小佩皮诺不从事音乐活 动的时候,这些思绪便在脑际转悠.他尽力驱除它们,因为还要继续奋斗, 继续前进,愁也无益,还是把它抛开,放眼前途为妙. 是的,放眼前途.说也奇怪,这个十三四岁的既无钱财,又不能指望继 承遗产的孩子想象的前途不是快快活活,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充满烦恼的 艰苦征程.前途很重要,一分钟也不能耽误,要急起直追.而面前摆着两条 路,走哪一条好呢?塞蕾蒂劝他继续深造,准备将来当神甫,尤其是鉴于他 拉丁语学得好,"至于音乐,不值得去弄";而普罗韦西却越来越坚决地主 张他献身音乐,实现自己的夙愿,因为他有如此非凡的音乐才能.
57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9:31 | 只看该作者
听哪一个 的好呢? 当然,如果佩皮诺·威尔第有选择的自由,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 择,那他早就选择了音乐.可是他没有选择的自由.一个简单而相当强烈的 动机这时促使他盼望发财致富,摆脱贫穷,改变自己的物质状况,在社会上 有自己的地位.这个思想将长期伴随他,直到他的成年时代.但是怀疑,犹 豫的时间持续不长.快满十五岁的时候,他作出了抉择:不进宗教学校,不 穿神甫的长袍,而从事音乐.不错,他这一抉择是在安东尼奥·巴雷吉的帮 助下作出的.将来至不济,总可以在教堂谋个琴师职位,或者到学校去当音 乐教师.于是他开始写最初的几部作品——协奏曲,供管乐队演奏的陆军进 行曲,宗教音乐,一八二八年甚至创作了一部复活节演奏的交响乐.他还把 歌剧中的某些片段改编成管乐队演奏的乐曲,写作舞台音乐.恰巧在这个时 期,布塞托音乐协会的成员们越来越常到巴雷吉家聚会.朱塞佩·威尔第在 这儿终于可以弹上真正的钢琴, 而且是在家庭环境中. 那架维也纳出产的 "弗 里茨牌"钢琴虽然不是名牌货,毕竟是真正的乐器. 后来这个衣着寒伧,大脸庞高颧骨的青年人成天呆在巴雷吉家里,有时 同主人一道进餐,偶尔晚饭后也留在那儿.他为了答谢主人的盛情,便帮助 安东尼奥先生清理"酒店"的帐册,核算,发送帐单,还教主人的女儿玛格 丽塔唱歌,弹琴.玛格丽塔是个温存,腼腆的姑娘,苍白清秀的脸蛋,眼睛 又大又黑,乌发披拂着双颊.威尔第的最初传记作者之一,布塞托市出生的 德马尔德谈到她时,这样写道:"……这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性情温顺,招人 喜爱,而且颇具眼光和头脑……"这是些非常美好的品质,尽管对于一个来 自波丹谷地的商人家的闺秀来说,这并不那么稀奇.玛格丽塔跟威尔第是同 年生的.她在这位教养良好,但是闷闷不乐的严师面前,立即感到不由自主, 只有服从老师的意志.她对这个青年怀着某种比单纯的好感更加深厚的感 情,一种从来不曾体验过的异样的爱慕.当他坐在身边讲解如何在琴盘上置 臂运指,如何发声和呼吸的时候,一种特殊的畏怯之情传遍她全身.自然啰, 她不流露出来;相反,这个性格拘谨的姑娘变得更加内向.那么,本来一想 到自己受巴雷吉那么多照顾,至今经济上还不能自立就已经感到苦恼的威尔 第,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什么感想呢?他生气,希望能够至少维持自己的生活. 他决计谋取索兰尼亚教堂管风琴师的职位,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似乎是一着高 棋.当琴师虽然没什么出息,但好歹可以给家里带来一点进益.因此,一满 十六岁,他就向索兰尼亚教区提出申请,要求录用他当琴师.可是没有录用 他,而录用了另一位乐师.巴雷吉照例存心要给我们的佩皮诺提供一个泄愤 的机会,便同普罗韦西联合举办了一次音乐欣赏会①,让年轻的威尔第演出他 的得意之作.我们可以说,那些作品没有丝毫特色,是些由于各种原因写作 的通常乐曲,甚至不大优美,没有丝毫迹象预示一个天才正在崛起.大概有 几首新颖的曲子,从中甚至可以感觉出热情和含蓄的力量,但是也就这样了, 尽管普罗韦西在音乐会的请柬上写道:"……这个天才今天正在诞生,而很 快就会成为我们祖国最优秀的人物." 而这位天才自然不认为自己是那样的人,也不感到自己胸中燃烧着艺术 的神圣之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4 06:45 , Processed in 0.05072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