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世界范围的纪念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活动的时候,看了一部某国电视台编制的一个描写整个二次大战历程的专题电视节目的录像。战争场面令人触目惊心就不说了,特别是纳粹集中营的画面简直是令人毛骨悚然了。当画面中出现采访当年被关押在集中营而幸存的见证人的时候,这些经历了人间地狱、百经肉体和精神磨难的人们面对着电视采访镜头居然话不成音、语不成句,只见眼泪濮漱漱地向下流淌……。不难想象,几年间的非人般的集中营生活无疑已经使他们的精神彻底地崩溃了。他们的感情、精神状态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常人可以理解的了……。说实话,这些画面给鄙人印象极深,时至今日无法忘却。这个系列节目的最后,罗列了一些数据,其中二次大战的死亡人数约六千万人;其中手无寸铁而被多去生命的平民百姓就有四千万多……。当然这还是一个有疑问的数据(据鄙人所知,中国在二次大战期间死亡平民百姓人数就在三千七百万人之多了),然而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事件了。即便是那些能够幸存下来的人们,依然倍受着战争引起的后遗症及精神上的折磨……。
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1)的[末日四重奏]就是一个诞生于德国的纳粹集中营之中的现代名作。早在多年前就听说了这个作品,也大概是那个时候陆续地听了一些该作品的演奏录音和一些现场演奏的片断。说实话现在听来依然让人感到精神上痛苦的折磨……。去年年初,阅读到了刊载于某国的音乐杂志上,当年与梅西安一同关押在集中营,并且作为集中营中首次演奏该作品的法国大提琴演奏家埃迪安努.帕斯基埃(Etienne Pasquier)的访谈录。其中谈到了这部醒世惊人之作的产生背景。也就是在这一年,DG公司汇集现在旗下像沙汉姆(Shaham ,Gil)、P.梅耶尔(Meyer ,Paul)、王健(Wang ,Jian) 和郑明勋(Chung ,Myung-Whun)等年轻中坚演奏者录制了一张该作品全曲的录音(见图片1)。或许演奏者中有鄙人特别关心的曾经在DENON公司留下了众多优秀录音,近来加盟DG(?) 的年轻单簧管演奏家P.梅耶尔,以及近来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的被斯特恩称为天才少年的王健的缘故,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张唱片。当然,多年来已经不听了的曲子又一次鸣响于耳边了……。
梅西安作为战后现代音乐作曲家群体的一员,几乎是独立并且自成体系的作曲家。他虽然在一些作曲技法和音乐思想上给于了像[序列音乐(Serialism)]等现代音乐主要流派的主要作曲家们以决定性的影响,然而梅西安却几乎完全脱离各种流派而独居着的。和其他现代作曲家们最大的区别莫过于梅西安那强烈的天主教信仰和在其音乐作品上的反映了。他自己曾经说:“……音乐中需要表现的是对于天主教信仰的虔诚;……这也是超越了其他一切而存在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影响了像布莱兹(Boulez ,Pierre)、斯托克豪森(Stockhausen ,Karlheinz)等现代先锋作曲家的一些作曲技术和作品也并非梅西安所热衷的。如1949年梅西安为了达姆斯塔特国际现代音乐暑期讲座的讲习而作了一首名为[音长与强弱的模式(Mode de Valeurs et d’Intensites)]的试验性教学作品,就是这个采用高中低音域上的三个并列的十二音音列并置、且按照固定排列的音高(Pitch)、音长(Time Value)、强弱(力度,Dynamic)等构成的作品,虽然从音乐美学的角度上来看几乎是缺乏美感和音乐形象的。然而从战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该作品确实给于了后来的序列音乐流派作曲家布莱兹、斯托克豪森以决定他们作曲风格走向的影响。据说斯托克豪森就是在达姆斯塔特听了梅西安的讲课和这部作品最终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