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笨小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作曲家足迹系列: 不断添加中(网络资源大观)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5 | 只看该作者
普塞尔  亨利•普塞尔

  Henry Purcell(1659-1695) 英国

  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


  亨利•普塞尔生于1659年伦敦,逝世于1659年11月21日伦敦。英国普塞尔家族自1620年开始有150年的音乐家历史,先后四代都在宫廷担任重要的音乐师,其中第二代的掌子亨利是最有名的一位。因为亨利他的音乐天才卓越所以英国人就以他的家族姓普塞尔作为他的名子。 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伦敦西敏市大教堂著名的乐师,五岁丧父便继承给叔叔。十岁起在伦敦皇家教堂担任合唱团员,并随一名管风琴师学管风琴,由教堂中获得了很多音乐的知识。十一岁就做乐曲在皇家教堂演出,十四岁担任管理及修理皇家乐器之职,因而得到许多音乐的知识与修养,并为皇家乐队做了多首进行曲也是詹姆士二世御前大键琴师。二十岁继承老师的职务担任西敏寺大教堂管风琴师,同时推出很多作品,对于戏剧和教堂音乐多所贡献。直到1695逝世,享年36岁。死后葬于西敏寺他生前所弹奏的管风琴底下。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5 | 只看该作者
普塞尔有生之年一直被民众所欣赏与爱戴,可是死后他的名声和音乐每况愈下。英国的爱乐者开始偏好德国人的作品,却忽略了自己的作曲家。十九世纪时,有些普塞尔的作品被印制出版,但多半是经过了修改,他大胆的合声和不同凡响的旋律都被修改过,很多合唱曲甚至被重新配置和声,更糟糕的是有许多被演奏的作品是他最差的创作,于是被误解为一个沉闷无趣的作曲家。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5 | 只看该作者
1876年普塞尔协会(Purcell Soceity)终于开始有计划的将他的作品以原谱出版。普塞尔全集的最后一部,第32部,在1962年出版,也因此他的 歌曲和室内乐才开始逐渐地在被人演唱、演奏甚至于灌录成唱片。
  普塞尔的音乐
  在他短短三十几年生命中,写了为数众多的乐曲。从为合唱团而写的小卡农到位教堂而作的大型赞美诗歌(Anthem)。他的室内乐是他作品中最杰出的类别,包括当时最前进的曲式
  ─ 如他为两把小提琴、低音提琴和大键琴而作的宫廷奏鸣曲。
  ─ 老式的曲式,如他为弦乐团而写的幻想曲(Fantasie)。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5 | 只看该作者
他有一首很有名的乐曲叫做【在一个音符上的幻想曲】(Fantasy upon One Note),曲中的中提琴从头到尾只演奏一个C,而其它四个声部则在C音的四周舞动旋律。普塞尔也为大键琴写过几首组曲,这几首组曲中包括进行曲、梅吕哀舞曲及器乐歌调(Air)和她平时最喜爱的低音定旋律变奏(Variations over a ground bass),他几乎将这种变奏用在每一种乐曲类型之中。在他的歌剧【迪多与安妮亚】Dido And Aeneas 中很有名的合唱【迪多的哀伤(Didos Lament)】就是用这种低音定旋律变奏的曲式而作成的。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5 | 只看该作者
普塞尔任职宫廷作曲家时,写了很多合唱、独唱及管弦乐团而演唱的颂歌(Odes),这些合唱包括了皇家的【迎宾曲】、生日颂和圣伽琪莉雅日颂(St. Cecilians Day),都是高贵而气势磅薄的作品,这些乐曲影响了后来韩德尔的合唱曲。在宗教音乐方面,他写的作品有些活泼抒情愉快悦耳,有别于一般的宗教音乐般的庄严。【钟声圣诗 】Rejoice in the Lord Always特别受人喜爱,在诗歌开始之前有一连串清脆悦耳的教堂钟声最为前奏,感人而且动听。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6 | 只看该作者
普塞尔的杰出才能表现在他的歌曲和戏剧作品中,他只些过一部真正的歌剧【迪多与安妮亚】Dido And Aeneas,他的其它作品虽然不称为歌剧,但是包括了太多的声乐曲,所以后来的人因而称它们为歌剧。这些作品包括【女先知】Dioclesian、【仙后】The Fairy Queen、【阿瑟王】King Arthur 、【伊底帕斯】Oedipus 和【暴风雨】The Tempest 等。这些作品中加上又他的剧间音乐及一百多首歌曲中,表现出他对戏剧性及抒情性的把握与控制。在歌词中他更表现出对英文语言的杰出处理。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6 | 只看该作者
普塞尔的特色可以由他在表现歌词中的意义的方式看得出来。【阿瑟王】King Arthur中的森林中的一景,男低音独唱,每一个音符都以颤抖的声音唱出,用来表现深林的神秘和对自然的敬畏,歌词中『你是何方神圣?使我不由自主地油杯毽的地位而如此急遽上升!』有时候他的旋律如民歌一般简单清晰。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06 | 只看该作者
普塞尔的作品
  Horn pipe, Aground in gamut, Prelude, Voluntary, Sefauchi's farewell
  2.Rondeau
  Air in G
  Borry in D (Bourree)
  Come ye sons of art away, Z.323
  Three Parts Upon a Ground
  歌剧【迪多与安妮亚】Dido And Aeneas
  Overture
  Lament
  Dido's Lament & When I am laid in Earth
  When I am laid in Earth
  Ah! Belinda, I am prest with torment
  Act III - Come away, fellow sailors
  Act III - 31.See the flags, 32.Our next motion, 33.Destruction's, 34.Witches' Dance
  •
  歌剧【女先知】Dioclesian
  What Shall I Do To Show How Much I Love Her?
  Festival Rondeau - Maestoso
  歌剧【仙后】The Fairy Queen, Z.629
  o First Musick
  Prelude
  Hornpipe
  Second Musick
  Air
  Rondeau
  Overture
  Act I
  Song in Two Parts - Let us Leave the Towne
  Scene of the Drunken Poet
  Chorus - Drive 'em hence
  Tune
  Song (bass), "Now winter comes slowly"
  Funeral music of Queen Mary
  Ground in D
  Hornpipe in Bb
  Hornpipe in E-
  Hornpipe in E- (ship-board version)
  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歌剧【阿瑟王】King Arthur
  Two Daughters Of The Aged Stream
  The Genie of the Cold
  Fairest Isle
  Act III (Frost Scene) Opening and Recit'
  Act III, "What Power Art Thou" & "Thou Doating Fool"
  March in C
  Minuet in A-
  Minuet No.1
  Musick's Handmaid (Pieces for Harpsichord) 1689
  1.Lesson: Song Tune
  2.Lesson: Con Spirito
  3.Lesson: March
  4.Lesson: New Minuet
  5.Lesson: Minuet
  6.Lesson: Minuet
  7.Lesson: A New Scoth Tune
  8.Lesson: A New Ground
  9.Lesson: A New Irish Tune (Lilliburlero)
  10.Lesson: Rigadoon
  11.Lesson: Sefauchi's Farewell
  12.Leson: Minuet
  A New Irish Tune
  Ode for Queen Mary (1694) - Strike the Viol, Touch the Lute
  歌剧【伊底帕斯】Oedipus (opera)
  Music for a While
  O Solitude
  The Plaint
  Prelude
  【钟声圣诗】Rejoice in the Lord Always (Bell Anthem)
  Sonata n°1 for 2 violins, bass et BC in Eb. Adagio, Canzona (allegro), Adagio, Largo & Allegro.
  Sonata No.2 for 2 violins, bass et BC in F (Golden Sonata) - Allegro, Adagio, Canzona (allegro), Grave & Allegro.
  Sonata for Trumpet and String Orchestra
  1.Pomposo
  2.Andante Maestoso
  3.Allegro
  Trio Sonata in F, 'Golden Sonata'
  1.mov
  2.mov
  3.mov
  4.mov
  Sound the Trumpet, Come Ye Sons of Art
  Suite No.1 - Minuet in G
  Suite No.5 - Prelude
  Suite in G, Z.660 - 1.Prelude; 2.Almand; 3.Corant; 4.Minuet
  歌剧【暴风雨】The Tempest
  Stephano's Songs
  Flout 'em and Scout 'em
  Come Unto These Yellow Sands
  Full Fathom Five
  Arise, ye subterranean winds
  Trumpet Tune and Air
  Trumpet Voluntary
  Trumpet Voluntary
  Verse in the Phrygian mode, Z.126
  Voluntary in C, Z.717
  The Yorkshire Feast Song (1689) - 1.Symphony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11 | 只看该作者
巴赫

巴赫家族  

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的哥哥是也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巴赫学习音乐。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下十三个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长大成人,其中就有三个孩子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他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C.P.E.Bach)长期居住于汉堡,被称为“汉堡巴赫”;第三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Bach)长期居住于伦敦,被称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很有地位,对海顿、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11 | 只看该作者
巴赫的第二任妻子的名字是安娜·玛德莲娜,也正是巴赫《第二小步舞曲》的别名,《第一小步舞曲》的别名是《玛利亚·芭芭拉》。巴赫给自己深爱的这两个女人创作了大量的曲子,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小步舞曲》,其中的主旋律正是帕卡贝尔的《canon》。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11 | 只看该作者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是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11 | 只看该作者
巴赫生于在德国爱森纳赫,巴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由于他嗓音美妙,经济拮据,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11 | 只看该作者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12 | 只看该作者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12 | 只看该作者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3 11:05 , Processed in 0.0534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