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笨小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作曲家足迹系列: 不断添加中(网络资源大观)

[复制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7 | 只看该作者
1、序曲,华丽的广板开头,然后是活泼的赋格段。
  2、柔板,弦乐为双簧管而伴奏。
  3、快板,突出两只独奏圆号。
  4、行板,木管组与弦乐的对比。
  5、快板,还是以两只独奏圆号为主。
  6、咏叹调,雄壮威严的弦乐旋律。
  7、小步舞曲。
  8、布列舞曲。
  9、号笛舞曲。是18世纪英国水手的古老舞曲。
  10、快板。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组包括5首D大调曲子:
  1、快板,欢庆,进行曲式。
  2、号笛舞曲,成对的小号圆号对比,带诱人的切分节奏。
  3、小步舞曲,继续强调圆号和小号。
  4、缓慢地,有类似声乐的优美线条。。
  5、布列舞曲,变化多端的节奏,这一曲标有“从头到尾演奏三遍。”
  第三组包括4个舞曲乐章:
  1、萨拉班德舞曲。
  2、利戈东舞曲,这是法国普罗旺斯的一种民间舞曲。
  3、小步舞曲。
  4、吉格舞曲。
7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7 | 只看该作者
《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亨德尔作于1717年,是一部管弦乐组曲。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全部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其后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同时也有缓慢乐章。乐器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法兰西横笛、双簧管、圆号、小号等。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而是后来英国曼彻斯特的哈莱乐队指挥哈蒂(Harty)爵士为近代乐队所改编的乐曲,共有六个乐章: 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一种古代的三拍子舞曲)、行板、坚决的快板。由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而流传后世。这里我们选录了六个乐章中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六乐章。
  第一乐章为庄严的序曲,乐曲气氛活泼热烈,开始由圆号与弦乐器共同奏出轻盈的同音反复和华美的颤音,相互对答。
  第二乐章为舞曲般的旋律,气氛轻松舒展。这里选录的第二主题为小调,抒情性很强。
  第六乐章为坚决的快板,威武雄壮。这一部分是全曲最为精彩的篇章。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8 | 只看该作者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富于创造性的开拓精神,他一生致力于声乐艺术的探索与创作,把声乐艺术推到了最高境界。为了歌剧艺术他18岁起离开家乡,经过汉堡时期、意大利时期、汉诺威时期,最终定居英国并在这里竟其一生,死后受到最高礼遇,厚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与莎士比亚长眠在一起。在英国亨德尔遭到过艺术上失败的沉重打击,并几乎因此而丧命,同是在这里,他也达到了人类艺术的顶峰。他的23部清唱剧有19部是在英国上演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指挥他毕生艺术的结晶——清唱剧《弥赛亚》。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8 | 只看该作者
亨德尔1710年得到汉诺威选帝侯的庇护以后便请假访问英国,在伦敦他创作了意大利风格的歌剧《里纳尔多》,这部歌剧大获成功,这使他对英国情有独钟。两年后他再访伦敦,并就此定居这里,后来他加入英国国籍,成了大英帝国治下的子民。亨德尔在英国的生活可谓是一帆风顺,这并不是因为他得到英国王室和贵族的赞助,而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剧院里意大利歌剧风靡一时,亨德尔写起这类歌剧得心应手,他认为英国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
 
8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8 | 只看该作者
亨德尔的确在歌剧创作上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他陆续写出30多部歌剧。1720年在国王和贵族支持下建立了由亨德尔领导的歌剧院,剧院的名称是“皇家音乐学会”,亨德尔早年的理想算是实现了,但是这件事对于他的艺术生涯几乎是个灾难。“皇家音乐学会”上演的意大利歌剧适应的是宫廷和贵族的趣味,亨德尔受到贵族的关照正是因为他是一位意大利风格的作曲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亨德尔写的这些意大利歌剧音乐上的成就是不容低估的,但是一部歌剧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讲要取决于戏剧脚本,它是一剧之本。意大利歌剧从剧情到音乐都充满程式化的东西,通常由两个情敌之间的相互妒嫉和明争暗斗展开情节,忠贞的爱情经过苦难的考验,最终出现造作的大团圆结局。这些模式化的异国他乡情调只能适应少数贵族的口味,在一般观众眼里只不过是装腔作势的表演。
8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8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在这样的“皇家音乐学会”剧院舞台上,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亨德尔领导上演了500部歌剧,这使他疲惫不堪。但是更累人的还不是这些,当时宫廷里贵族的朋党之争也累及歌剧院,两派贵族各捧一位女高音明星,剧院里的演出常因为捧场的喝彩和捣乱的起哄而搞得一团遭。亨德尔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也被迫卷入这场争斗,迫于两派贵族的压力,他写了一部歌剧《亚力山大》,安排两位明星女高音扮演亚力山大的两个情妇。歌剧上演时双方都出钱雇佣了喝采起哄的流氓,结果酿成了丑闻。在这起事件里亨德尔悲剧性地成了牺牲品,伦敦的一家滑稽剧院不久就上演了描写亨德尔和两位女歌唱家的滑稽剧。我们今天欣赏古典音乐大师的音乐时,沉浸在庄严华丽的艺术氛围里,绝难想象他们的艺术道路上曾经有过如此富于戏剧性的插曲。
 
8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8 | 只看该作者
给亨德尔苦心经营的意大利歌剧院以沉重一击的是《乞丐歌剧》的上演。在当时的伦敦,各种类型的舞台演出纷繁杂陈,各有各的阵地,除了宫廷贵族推重的意大利歌剧之外,还有本国风格的英国歌剧;另外,反映市民风俗的滑稽剧、歌舞剧的演出也颇为兴旺,由于这类演出欢快幽默,又常针砭时弊,所以很受一般市民欢迎。《乞丐歌剧》就是这样一部给普通观众带来快乐的音乐喜剧。
8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9 | 只看该作者
《乞丐歌剧》是一部政治讽刺剧,由诗人约翰·盖伊与作曲家佩普施共同完成,描写的是伦敦下层社会的生活,剧中男主角麦克希德是一位强盗,剧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暗讽当时的内阁大臣罗伯特·乌尔保尔和他的阁僚们。贵族们喜欢的意大利歌剧也是嘲讽的对象。全剧由几十首歌曲串联而成,歌词采用下层社会俚俗语言,语意双关,机锋暗藏,充满机智和欢乐。剧中歌曲的曲调大多是采自流行的歌曲,倚声填词,盖伊的歌词极尽调侃讽刺之能事,亨德尔自然也没有幸免。意大利歌剧的戏剧结构和音乐形式的程式化模式在《乞丐歌剧》里遭到讽刺性模仿,亨德尔歌剧里的一首咏叹调被讽刺性地加以糟改,第二幕里匪帮在亨德尔的一首进行曲下凯旋归来,这首进行曲出自亨德尔的歌剧《里纳尔多》。《乞丐歌剧》上演后受到普遍的欢迎,仅在1728年的冬季就演了62场,亨德尔领导的“皇家音乐学会”剧院遭到冷落,第二年不得不关张大吉。生性顽强的亨德尔与人合伙接手歌剧院,亲自经营,但是观众的兴趣早已不在意大利歌剧上,惨淡经营的剧院很快破产。
8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9 | 只看该作者
1734年亨德尔东山再起,第三次组建歌剧院。这一次与亨德尔做对的是来自宫廷的贵族,他们从意大利请来著名作曲家尼科洛·波波拉和一些著名歌唱家,组建了“贵族歌剧院”与亨德尔分庭抗礼,目的是反对亨德尔的庇护者英国国王。两家歌剧院唱起对台戏,本来就不景气的意大利正歌剧这次仍然没能走出困境,三年后两家剧院都宣布破产。亨德尔付出多年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最后面临的是倒闭的剧院、12000镑巨债和街头散布流行反对他的小册子和讽刺诗,亨德尔疲惫不堪,加上这些打击,他一下子病倒,脑溢血的后果是半身不遂。
8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9 | 只看该作者
亨德尔在病床上的样子使人们相信他不可能再从事任何音乐活动,他右半身瘫痪,像死了一样,不但不能起床,甚至连说话的能力都没有,只有往日的朋友们在他身边演奏音乐时他的眼睛才会放射出一丝光采。医生对他的病也无计可施,除了为他放放血以外,只有建议他去试试洗温泉。几个月以后,亨德尔却神奇般地恢复了健康。康复的原因,一小部分是因为温泉浴,一大部分是由于他的意志力——亨德尔每天可以在滚烫的温泉水里呆上9个小时。即使是最强壮的欧洲人,也只能在里面呆3个小时。奇迹般亨德尔复活了!他可以行动,可以书写,又可以弹奏管风琴了……生性顽强的亨德尔向人们宣布:“我从阴间回来了!”
8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9 | 只看该作者
康复的亨德尔立即投入工作,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两部新歌剧,同时他把创作的注意力转向清唱剧,写出了《扫罗》和《以色列人在埃及》,这两部清唱剧揭开了亨德尔艺术生涯上新的一页。清唱剧是由乐队、独唱、合唱紧密结合的大型声乐作品,内容取材于《圣经》故事,有情节,但不做舞台表演,完全用音乐来表现戏剧性内容,描写英雄性格和心理。亨德尔从《圣经》里选取素材创作清唱剧并不是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因为《圣经》里的故事在欧洲家喻户晓,根据这些英雄故事编成的清唱剧很容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8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9 | 只看该作者
 但是清唱剧的写作并没有使亨德尔走出困境,贵族们仍对他怀有敌意,清唱剧的内容又遭到教会的反对,说他亵渎神灵。他的音乐会上总有人挑衅生事,他的演出海报被神甫们出钱雇人撕掉,在他演出的日子里上流社会的贵妇们恶意地举办各种招待会,把观众们吸引开,演出的第二天则有评论家的讥诮见诸报端。亨德尔在外面四处碰壁,回到家里又有债主上门讨债,纠缠不清。一再地受冷落、孤独、欠债……健康恢复了,仍旧不得志;行动自如了,却没有了灵感,亨德尔觉得自己如同行尸走肉。和以前的辉煌荣耀相比,他像是被埋在了坟墓里。亨德尔心灰意懒,几乎要离开英国。
9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1:09 | 只看该作者
1741年8月21日,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日子,仍然是百无聊赖、心灰意冷的亨德尔收到一个邮包,拆开邮包,是一部清唱剧剧词手稿,作者是清唱剧《扫罗》和《以色列人在埃及》的作者詹宁士,他在信中表示希望这部新的剧本能仰仗大师的才能插上音乐的翅膀飞上灵霄。被种种失败情绪折磨得近乎麻木不仁的亨德尔此时根本没有心思接受新剧本,不过他还是随便翻开瞟了一眼。《弥赛亚》,又是一部清唱剧。他前不久写的几部清唱剧都没能上演。不过他还是翻开封面,开始阅读。然而,剧词的第一句话使他怔住了,“鼓起你的勇气!”亨德尔心头一震,被失败情绪笼罩的他正是需要鼓起勇气有所作为的时刻。“鼓起你的勇气!”这句话好像是来自苍穹的感召,映入眼帘,深入肺腑,顿时化做千种乐音,汇聚成强烈的音符,撞击着他的心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6:00 , Processed in 0.05413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