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笨小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作曲家足迹系列: 不断添加中(网络资源大观)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35 | 只看该作者
拉絮斯也是佛兰芒乐派作曲家中最多产、作品形式最多样化的作曲家之一,据1980年版《新格罗夫音乐辞典》统计,仅弥撒曲就有七十余部,经文歌五百多首,尚松近一百五十首,牧歌近二百首,利德近一百首,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圣母颂歌”、“赞美诗”、“应答圣歌”、用于“祭礼”和“日课”的音乐、“耶利米哀歌”、“连祷歌”、“西门颂”等各类宗教音乐,其中包括著名的七首《忏悔赞美诗》以及五声部的《为圣周的耶利米哀歌》、《为复活节礼拜日的音乐》和四声部《安魂曲》。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35 | 只看该作者
《“圣坛钟声”弥撒曲》是拉絮斯宗教作品中非常杰出的一部,恐怕也是佛兰芒乐派弥撒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部,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没有一点儿沉重感,自始至终都会让人觉得美不胜收。普莱斯顿指挥牛津耶稣教堂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是这首弥撒曲最令人喜爱的版本,在他们的演唱中,男童合唱的歌声始终都飘扬在最高声部,与男声合唱的歌声达成应和,或者相互的映衬,作品的激情和丰满得到了充分展示。同一张唱片中还包括几首经文歌和第七首《忏悔赞美诗》,不过要想听到全部《忏悔赞美诗》,最好找一套Hilliard合唱团的唱片。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35 | 只看该作者
《忏悔赞美诗》是若斯坎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歌词全部出自《圣经》中的《诗篇》,七首赞美诗为:《遭患难求主怜恤》、《依赖主求其救援》、《哀陈苦况求主矜怜》、《诚恳悔罪切求恩宥》、《遭难时吁主眷顾》、《仰望主者必蒙慈爱救赎》、《仇敌逼迫求主救脱》。赞美诗使用了简单的乐器伴奏,包括两把低音维奥尔琴、木管号、高音长号和低音长号,短双颈琉特琴、管风琴。在宗教作品中使用器乐,这在当时是十分“出格”的,我们知道,那时的罗马教廷对于在宗教音乐中使用复调尚持谨慎态度,就更不用说使用器乐了。但是,正是由于有了拉絮斯的尝试——当然还有意大利的乔万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约1557-1612),才会有巴洛克时代那些更加宏伟的宗教作品的出现。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35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再让我们看一看拉絮斯的其它宗教作品。《为圣周的耶利米哀歌》是他的另一名作,“圣周”是指复活节前的一周,教徒们在此期间纪念耶稣的受难。拉絮斯的这套作品总共九首,包括“为礼拜四濯足节的三首哀歌”、“为美好礼拜五的三首哀歌”、“为神圣礼拜六的三首哀歌”。《为复活节礼拜日的音乐》包括早祷赞美诗《黎明的红色之光》,经文歌《耶稣,我们的主》、《耶稣复活》、《天国中欣喜的女王》,最后是一首《圣母颂歌》。拉絮斯的《安魂曲》在结构上非常自由并与众不同,包括“进台经”、“慈悲经”、“升阶经”、“引导经”、“继叙咏”、“奉献经”、“圣哉经”、“羔羊经”、“领圣餐礼”和“在天国之中——葬礼上的交替圣歌”共十个部分,其中“引导经”和“继叙咏”使用了格里高利圣咏。伦敦Pro Cantione古乐团为纪念拉絮斯诞辰450周年,在1981年依照上述的顺序录制了这些作品,整套唱片就像是一次宗教仪式,不论艺术上,还是史料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36 | 只看该作者
在拉絮斯的作品中,尚松、牧歌、利德等世俗音乐堪与他的宗教音乐平分秋色,他最著名的牧歌是那首辛辣甚至色情的《可爱的女士玛托娜》,但它实际上是一首意大利牧歌,歌中讽刺了16世纪占领意大利领土的德国士兵,他们把意大利语中的“Madonna”(女士)错读成“Matona”,歌词请参阅《意大利的激情》一文。这里介绍他的一首抒情风格的尚松《每个夜晚》,歌中唱道:

每个夜晚在无你的卧榻上,

渴念你,我辗转难眠;

一直做梦到天明,

无时无刻都想得到你的唇,

叹息的我只有与枕相吻。

毋庸置疑,这是一首满怀爱与激情的尚松,歌词已经说明了一切;而正是由于有这样内容的歌词,歌曲的音乐本身就必然是充满忧郁和渴望的——听一听著名的金氏合唱团演唱的这首歌,在他们的浅吟轻唱中,你将会明白何为发自心灵深处的欲念。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36 | 只看该作者
金氏合唱团的这张唱片录有21首拉絮斯尚松、牧歌和利德中的精品,自然包括《可爱的女士玛托娜》;不过,其中还有一首利德《在五月里》,其谐谑的风格与《可爱的女士玛托娜》很相像,歌中是一只“雄鸡”在倾吐心声:

在五月里我听到雄鸡啼鸣。

“皮肤黝黑的漂亮姑娘,我在找寻你的爱;

来帮我播种我的燕麦吧!”

“你比牧场上的男孩要美好千万倍,

我要把原本属于你的权力交给你。

叮,我亲爱的,咚。”


“一次又一次我不断找寻你的爱。

这诱惑令我如入炉火

备受煎熬,一次又一次。

我在找寻你的爱,皮肤黝黑的漂亮姑娘;

我正赶来,我正赶来,我正赶来。”

在这首歌的某些词句中,也同样要求歌唱者将声音当作乐器来使用,发出一些特别的声响——就像《可爱的女士玛托娜》中的“嘀嘀当当当当”那样,在《在五月里》中则是“叮”和“咚”的声音。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36 | 只看该作者
拉絮斯的这些轻松的世俗作品,似乎预示了将要到来的巴洛克音乐的“享乐性”,这也恰好是文艺复兴的果实——“享乐”不存在于天国和来世,而是存在于现实和现世。从佛兰芒乐派三代作曲家音乐的风格和内容的发展上,我们看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和渗透,即使一百多年后拉摩的那些令人欢愉的歌剧和羽管键琴作品,也会令我们不由得想到拉絮斯,乃至若斯坎和奥克冈。——三位大师以及其他佛兰芒乐派作曲家们共同创造的法国音乐历史上的那段辉煌岁月,至今仍然闪烁着不息的光芒,他们那些不朽的音乐作品,至今仍然令人难以忘怀。
38#
发表于 2010-3-17 07:3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形式真好,有收藏价值,欣赏!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40 | 只看该作者
与此转贴的相关图片: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41 | 只看该作者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41 | 只看该作者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3-17 07:37 发表
这样的形式真好,有收藏价值,欣赏!

————

  谢谢敬老师提读和表扬!暖好感动。这些资源都是来自于网络,在感谢那些收集、分享作者的同时,我想把这些资料分成段落摘示于此,因为现代人大都没有时间静心阅读,看到很长的一篇可能会不耐烦,分成小段落,哪怕有一个人读过某一段留下印象,也能构成音乐艺术的传播,彼此收获!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45 | 只看该作者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46 | 只看该作者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07:4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1:45 , Processed in 0.0951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